- 年份
- 2024(16462)
- 2023(23787)
- 2022(20073)
- 2021(18395)
- 2020(15580)
- 2019(35730)
- 2018(35390)
- 2017(67338)
- 2016(36909)
- 2015(41536)
- 2014(41688)
- 2013(41126)
- 2012(38517)
- 2011(34864)
- 2010(35156)
- 2009(32654)
- 2008(32209)
- 2007(28962)
- 2006(25841)
- 2005(23450)
- 学科
- 济(161512)
- 经济(161335)
- 管理(103802)
- 业(98685)
- 企(80597)
- 企业(80597)
- 方法(65543)
- 数学(56245)
- 数学方法(55492)
- 中国(44817)
- 农(42968)
- 财(38667)
- 学(36972)
- 业经(36469)
- 地方(35665)
- 制(30545)
- 农业(28619)
- 贸(27261)
- 贸易(27242)
- 易(26292)
- 理论(25745)
- 银(25358)
- 银行(25271)
- 融(24614)
- 金融(24605)
- 行(24217)
- 和(23728)
- 务(23346)
- 财务(23244)
- 财务管理(23185)
- 机构
- 大学(534630)
- 学院(532067)
- 济(215988)
- 经济(211246)
- 管理(199744)
- 研究(190108)
- 理学(171055)
- 理学院(168985)
- 管理学(165548)
- 管理学院(164613)
- 中国(142368)
- 科学(119720)
- 京(116586)
- 财(99434)
- 所(98912)
- 农(96644)
- 研究所(89843)
- 中心(85278)
- 业大(82668)
- 江(82149)
- 财经(78128)
- 农业(75834)
- 北京(74261)
- 范(72000)
- 师范(71149)
- 经(70771)
- 院(68823)
- 州(65613)
- 经济学(65455)
- 经济学院(58584)
- 基金
- 项目(353818)
- 科学(276039)
- 基金(254283)
- 研究(253348)
- 家(224361)
- 国家(222493)
- 科学基金(188602)
- 社会(158175)
- 社会科(149743)
- 社会科学(149699)
- 省(139374)
- 基金项目(133451)
- 自然(123749)
- 自然科(120865)
- 自然科学(120830)
- 自然科学基金(118650)
- 划(117659)
- 教育(117119)
- 资助(105847)
- 编号(102619)
- 成果(84645)
- 重点(80508)
- 发(77791)
- 部(76945)
- 课题(72641)
- 创(72367)
- 科研(67884)
- 创新(67658)
- 计划(65178)
- 教育部(65058)
- 期刊
- 济(246467)
- 经济(246467)
- 研究(160009)
- 中国(111525)
- 学报(92377)
- 农(88062)
- 科学(82106)
- 财(77075)
- 管理(75978)
- 大学(68864)
- 学学(64589)
- 教育(62096)
- 农业(59691)
- 融(49155)
- 金融(49155)
- 技术(47880)
- 经济研究(39924)
- 业经(39569)
- 财经(38812)
- 经(33439)
- 业(31879)
- 问题(31851)
- 图书(28890)
- 技术经济(26690)
- 版(26361)
- 统计(25604)
- 科技(25033)
- 贸(24745)
- 理论(23975)
- 商业(23657)
共检索到8119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守德 张天义
研究测度了2011—2019年中国34个都市圈的数字经济与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综合水平,依据测度结果分析了各都市圈数字经济时空分布特征,再选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链式中介效应模型以及门限回归模型多维度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对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作用机制和影响路径。研究发现:流通增效和产业结构升级在数字经济推动都市圈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链式中介效应。数字经济始终通过产业结构升级间接推动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但流通增效的间接促进作用却呈现显著的门限效应。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流通效率负向影响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当数字经济跨越第二级门槛以后,流通增效对都市圈一体化的推动作用显著为正。并在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中证明了门槛效应的准确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蒋雨宏
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是进一步优化消费市场环境和促进消费升级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2013-2020年我国70个大中城市的平衡面板数据,检验了消费中心城市对城乡居民消费升级协同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消费中心城市能够促进城乡居民消费升级协同发展。消费中心城市能够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区域城乡商贸流通体系一体化发展,构建更具互动价值的城乡消费市场,促进城乡居民消费升级协同发展。本文的研究解释了商品流通市场一体化所发挥的中介作用,对进一步深化供给侧改革和激发消费市场潜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国华 王永强
文章针对太原经济圈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太原经济圈的城乡互促发展战略:转变太原市工业发展战略,加大太原、晋中同城化步伐,突出小城镇城市功能建设,构建不同的城乡一体化机制。为保证太原经济圈内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从观念、组织、制度三方面提出机制创新。
关键词:
太原经济圈 一体化 发展战略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超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经济活跃度、开放水平和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之一,产业发展速度较快,经济基础雄厚,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正逐渐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双循环发展的"引擎"。但是,与纽约、旧金山、东京等国际一流湾区相比,大湾区在体制机制、要素流动、发展质量、产业体系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本文主要考察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物流协同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的理论关系。研究发现,区域经济一体化能够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优化发展,作用渠道为资本要素流动渠道;物流协同发展能够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优化发展,作用渠道为劳动力要素流动渠道;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物流协同发展的交互项有利于大湾区产业结构优化,作用效果强于单一渠道的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超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经济活跃度、开放水平和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之一,产业发展速度较快,经济基础雄厚,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正逐渐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双循环发展的"引擎"。但是,与纽约、旧金山、东京等国际一流湾区相比,大湾区在体制机制、要素流动、发展质量、产业体系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本文主要考察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物流协同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的理论关系。研究发现,区域经济一体化能够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优化发展,作用渠道为资本要素流动渠道;物流协同发展能够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优化发展,作用渠道为劳动力要素流动渠道;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物流协同发展的交互项有利于大湾区产业结构优化,作用效果强于单一渠道的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毕会娜 李春阳
县域经济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单元。本文基于县域层面,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对我国县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同时进一步检验了流通效率在数字经济发展促进县域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县域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直接赋能作用,同时也会通过流通效率的中介效应间接对县域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正向赋能作用。但无论是直接效应,还是间接效应,数字经济发展对县域产业结构升级的赋能作用均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具体而言,在高水平县域样本中,数字经济发展对县域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向赋能效应表现得更强,流通效率所表现出来的中介效应也更强。研究结论为我国如何进一步撬动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提供了思路。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海军 张志明
金融扩大开放进程中,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是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从金融扩大开放的视角出发,探究了金融开放促进经济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采用长三角地区26座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交互项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测算城市的极化指数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1)扩大金融开放、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发展有助于促进地区经济增长;(2)存在金融开放促进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的中介渠道,在控制地区效应、个体效应和时间效应后结论依然稳健;(3)极化视角下,进一步扩大金融开放并缩小城市间金融开放水平的差距能显著地促进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极化度程度下降,进而促进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有鉴于此,若要促进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就需要在扩大金融开放的同时,进一步促进产业的整合调整、发挥比较优势,形成优势互补。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文强 罗守贵
上海都市圈内部各个城市近年来在产业结构、吸引外资等方面的冲突屡屡发生。这种不必要的竞争降低了区域的整体效率。要想增强整体竞争力,实现经济高效、持续的增长,上海都市圈必须进行合理的产业分工,走向区域经济一体化。为了能够准确地反映上海都市圈分工现状,本文采用区域专业系数和区域配置系数对目前都市圈二、三产业专业化优势进行测算,根据结果将其归纳为四类:专业化支柱行业、移出型行业、潜力型行业和竞争型行业。在此基础上,基于生态仿生学原理提出了上海都市圈经济一体化构想。
关键词:
共生 产业分工 上海都市圈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牛桂千
介绍了宁波都市圈发展概况,界定了都市圈物流一体化的内涵、意义和现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望宁波抢抓新一轮先机,获得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
宁波 都市圈 物流一体化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牛桂千
介绍了宁波都市圈发展概况,界定了都市圈物流一体化的内涵、意义和现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望宁波抢抓新一轮先机,获得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
宁波 都市圈 物流一体化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金凤花 李全喜 马洪伟
基于断裂点理论并结合都市圈经济区划的相关研究,构建了都市圈物流辐射范围模型,以上海都市圈为对象,结合2008-2011年版统计数据实证测算16个城市的物流综合质量变化、上海对都市圈其他15个城市的物流辐射范围,以物流空间圈层结构分析上海都市圈物流的发展特点。并从促进上海发挥都市圈物流核心作用、激发南京省会能量、弱化区位条件负面影响、充分利用群体发展模式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魏守华 钱非非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不断深入,中国长三角地区正在形成"城市群-都市圈-中心城市-县城和小城镇"多层次空间格局,其中都市圈建设是关键环节。南京都市圈作为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一员,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一体化程度不断提升。故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南京都市圈建设为例,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演变、交通基础设施、创新能力、医疗教育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深入剖析南京都市圈的产生背景、发展现状与现存挑战,由此提出未来都市圈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方向与政策建议。这将有利于构建中国跨行政区都市圈治理新模式,为我国今后现代化都市圈发展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梁颖 耿槟 梁小亮
产业协同集聚对工业地价的影响机理研究对深化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区域一体化视角,剖析产业协同集聚与工业地价分异空间效应的逻辑关系,提出工业地价分异及其形成机理研究假说,基于莫兰指数、GWR方法构建测度模型实证分析长三角309个县(市、区)工业地价分异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发现:(1)长三角产业一体化发展下,整体上县域间工业地价存在显著分异性,而地级市间工业地价分异大于地级市内部工业地价分异;(2)政府投资协同集聚、劳动力协同集聚、基础设施协同集聚、出让价格政府协同管制、投资协同集聚等因素对长三角县域工业地价空间分异影响显著,而各因素对区域内工业地价的影响程度均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于丽丽 孟德友
不同时空尺度下,海陆经济一体化的程度具有不同的变化和差异。从海陆经济规模、产业结构、经济效率和发展潜力四个方面构建海陆经济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模型和耦合协调模型揭示了中国沿海地区海陆经济系统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并进行时空分异研究。研究发现:时序变动上,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和波动变化特征,总体具有增长态势,但增长进程极为缓慢;空间差异上,耦合度空间分异不明显,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异明显,近一半区域属于中协调,中国海陆一体化任重道远。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于丽丽 孟德友
不同时空尺度下,海陆经济一体化的程度具有不同的变化和差异。从海陆经济规模、产业结构、经济效率和发展潜力四个方面构建海陆经济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模型和耦合协调模型揭示了中国沿海地区海陆经济系统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并进行时空分异研究。研究发现:时序变动上,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和波动变化特征,总体具有增长态势,但增长进程极为缓慢;空间差异上,耦合度空间分异不明显,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异明显,近一半区域属于中协调,中国海陆一体化任重道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