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71)
- 2023(13527)
- 2022(10419)
- 2021(9288)
- 2020(7406)
- 2019(16337)
- 2018(15535)
- 2017(29339)
- 2016(14992)
- 2015(16371)
- 2014(15726)
- 2013(15327)
- 2012(14226)
- 2011(12981)
- 2010(13272)
- 2009(12793)
- 2008(11464)
- 2007(10253)
- 2006(9485)
- 2005(8955)
- 学科
- 济(81425)
- 经济(81374)
- 业(44780)
- 管理(42556)
- 企(32588)
- 企业(32588)
- 中国(27636)
- 融(27548)
- 金融(27547)
- 银(26073)
- 银行(26073)
- 方法(25732)
- 行(25211)
- 数学(22881)
- 数学方法(22752)
- 地方(21449)
- 业经(19630)
- 制(19083)
- 财(18261)
- 农(16961)
- 地方经济(12887)
- 产业(12692)
- 贸(12587)
- 贸易(12575)
- 体(12441)
- 易(12236)
- 农业(11905)
- 务(11635)
- 财务(11616)
- 财务管理(11592)
- 机构
- 学院(209641)
- 大学(209339)
- 济(101963)
- 经济(99933)
- 管理(80359)
- 研究(70043)
- 理学(67376)
- 理学院(66773)
- 管理学(65986)
- 管理学院(65575)
- 中国(64426)
- 财(49485)
- 京(41971)
- 财经(38842)
- 经(35238)
- 中心(35222)
- 科学(35059)
- 经济学(34530)
- 所(32298)
- 江(31129)
- 经济学院(31024)
- 财经大学(28977)
- 研究所(28658)
- 北京(26878)
- 融(26151)
- 州(26010)
- 金融(25688)
- 院(25354)
- 范(24785)
- 师范(24620)
- 基金
- 项目(134051)
- 科学(106842)
- 研究(105940)
- 基金(98123)
- 家(82352)
- 国家(81614)
- 社会(72921)
- 科学基金(71427)
- 社会科(69322)
- 社会科学(69300)
- 省(50668)
- 基金项目(50132)
- 教育(45846)
- 编号(43953)
- 划(41212)
- 自然(39275)
- 资助(38767)
- 自然科(38376)
- 自然科学(38372)
- 自然科学基金(37685)
- 成果(36657)
- 国家社会(31795)
- 发(30772)
- 重点(29776)
- 部(29545)
- 课题(28835)
- 创(28476)
- 项目编号(28415)
- 制(27770)
- 性(27472)
- 期刊
- 济(118647)
- 经济(118647)
- 研究(71591)
- 融(41610)
- 金融(41610)
- 中国(41588)
- 财(37421)
- 管理(30020)
- 学报(24027)
- 科学(22783)
- 农(22629)
- 经济研究(21073)
- 财经(20328)
- 大学(20079)
- 学学(18709)
- 经(17607)
- 技术(17208)
- 业经(16850)
- 教育(16078)
- 问题(14403)
- 图书(14074)
- 农业(14062)
- 贸(12621)
- 理论(11819)
- 国际(11662)
- 技术经济(11334)
- 统计(10715)
- 书馆(10381)
- 图书馆(10381)
- 实践(10372)
共检索到338810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郑丁灏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确保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并列为涉外金融领域的重点工作。然而,在数字经济时代,跨境金融服务衍生出个人金融信息泄露风险、金融机构业务运营风险、金融服务数据垄断风险和国家宏观经济安全风险,对国际数字贸易规则、国内审慎监管机制和国际金融监管规则带来严峻挑战。为防范跨境金融服务的数据风险,本文提出“国际+国内”“贸易+监管”双层复合型治理路径,即国际协同治理跨境金融服务数据风险,明晰跨境金融服务数据的监管原则、硬化跨境金融服务的数据软法规则。同时,中国应积极参与国际数字贸易规则的制定、重塑跨境金融服务数据的监管机制,完善跨境金融服务数据的监管手段,增强中国金融市场制度型开放的法治保障。
关键词:
跨境金融服务 金融服务数据 金融监管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彭德雷 张子琳
数字时代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金融数据跨境流动提出新要求。金融数据是金融信息的重要载体,由于金融数据的敏感性,其跨境流动涉及公民个人隐私、金融机构自身利益乃至国家金融安全。在实践中,如果对金融数据跨境流动缺乏有效规制,不仅难以发掘金融数据的潜在价值,而且还将引发各类风险。当前,美欧针对金融数据跨境流动采取不同的规制模式。美国对金融数据跨境流动的限制日趋宽松;欧盟对金融数据跨境流动规制主要以《一般数据保护条例》(GDPR)为框架,更加强调保护个人权利。为应对金融数据跨境流动风险,我国有必要进一步完善金融数据跨境流动的规制措施,形成金融数据跨境流动分级监管的规制思路。与此同时,加强对个人金融信息的保护和金融机构自身数据合规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双边及多边合作,有效利用金融数据的价值。
关键词:
金融数据 跨境流动 风险规制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艺能
在人工智能领域,道德风险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问题。从技术风险维度来看,产生道德风险的因素主要是算法黑箱、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张力、人类风险认知和反应能力的局限性。通过对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全面、系统的认识,发现它存在着伦理关系失调、道德规范失控、道德价值失调、道德行为异化等危险形态。在道德风险产生的基础上,建立协同治理环境,健全合作机制,实现合作治理,这是控制人工智能技术道德风险的现实途径,可以促进人工智能技术更好为人类服务,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为此,本文就数字经济时代的人工智能伦理风险及其治理应对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
数字经济时代 人工智能 伦理风险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苍舒 沈艳
本文梳理我国新金融业态的发展历程与主要特征,并以网络借贷为切入点从规模、所有制、资金净流入3个角度来刻画新金融业态的风险特征,采用VaR、CoVaR、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来识别并测度新业态风险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经济金融不确定性及舆情的关系。研究发现,出险前网贷平台普遍面临较大的资金流压力,而规模较大、利率异常的平台出险会加大网贷系统风险;网贷行业出险对银行业系统性金融风险、金融不确定性存在溢出效应,而舆情不是网贷平台出险的决定因素。研究表明,应重视新业态风险对正规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和金融不确定性的溢出效应,并建议建立金融科技监管沙盒制度、明确准入机制、大力发展监管科技并实行穿透式监管、加强对风险预警和缓释机制的建设。
关键词:
新金融业态 风险 识别 测度 防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德尼·波 方晓
中央银行应随时准备协助市场进行必要的转型,以维护和发展一个稳健且具有适应性的欧洲金融生态系统,确保我们的货币和金融体系保持自主我们所处的世界越来越数字化,技术进步之下,新产品与服务不断涌现,既简化又丰富了我们的生活。金融领域亦不例外,创新活动也正在沿着一条历史轨迹,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世界。正如圣艾修伯里(法国作家)在《风、沙和星辰》中写的:"正因完美,故能自掩其存在。"然而,这种由繁向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邱涛 麦宸多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数字化的普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教育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时代下,数字技术不仅创新了美育教学的形式,还为美育的持续发展、美育人才培养提供了广阔空间。本文分析了数字经济对美育课程的影响,探讨了数字经济时代美育课程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指出传统美育课程在数字化环境下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数字经济时代美育课程的建设路径。
关键词:
数字经济时代 美育课程 建设路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瑞山 刘方茗 李瑞雪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国民的财经素养水平变得更加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在数字经济时代如何提升国民的财经素养水平。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带来了财经领域的深刻变革,要求个人具备更新的财经知识和技能。然而,目前存在一些挑战,如教育体系的滞后以及信息传播渠道的不足。为了有效提升国民的财经素养,本研究提出以下路径:首先,教育体系应优化课程设置,将数字经济相关内容融入课程,培养学生的财经思维和数字技能。其次,借助社会媒体、培训机构等多样化的途径,补充教育体系的不足,让更多人接触并了解实用的财经知识。综上所述,通过综合性的教育改革和多渠道的知识传播,可以有效提升数字经济时代国民的财经素养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关键词:
数字经济 财经素养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徐景彩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同时也是影响经济发展速度和民众生活品质的资源。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各行各业都应该注重对管理模式和发展路径的创新,充分发挥出大数据的优势,提升各项工作的效率。文章主要以高校管理为例,分析了数字经济时代下高校实现精细化管理的意义和具体的实施路径。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国梁
利用数字经济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构筑资金池是当前经营行为金融化实践样态的共同指向。实体产业和金融业的界限日益模糊且实体产业资本正规模化地向金融领域蔓延,而以互联网为支撑的各种金融工具则突破了传统金融管制藩篱,经营行为金融化由此呈现双重系统性特征。从生成逻辑来看,经营行为金融化是金融监管体制、金融模式创新、旺盛投资需求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放任其发展将会威胁消费者资金安全、加剧资本无序扩张、强化经济体的空心化,因而急需从法治角度寻求规制经营行为金融化之道。既有规范已经彰显对经营行为金融化的限制导向,但在规范体系、规范对象、规范主体等层面欠缺系统性。通过对“存款”的扩大解释,可以将经营行为金融化纳入《商业银行法》第11条的规制视野。为实现强化监管和鼓励创新的平衡,在引入《商业银行法》第11条的同时要保持规制的适度谦抑性。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李晓芳
数字与普惠的有机结合,改变了普惠金融的行业面貌和经营模式,促进金融服务更广泛、更深入、更公平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提高各类群体的金融可得性,不仅能从整体上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还可通过增加高质量产品供应、激发内需活力,促进数字金融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普惠金融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汪晓文 谢美琳 田雨琦
定量分析数字经济与科技金融效率关系,运用SBM模型对2015—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科技金融效率进行测算,并建立Tobit模型对科技金融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剔除环境因素后,大多数地区的科技金融效率下降,并且区域间的差距较大;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比重、数字化程度指数、高技术企业利润额、高技术产业新产品开发项目数对科技金融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地方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对科技金融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依据结论提出在数字经济下加大对科技金融的支持力度、合理配置科技金融资源、创新人才引进模式、优化风险规避方式、推动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政策建议。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赵亚宁
保险是数字经济时代之网络安全治理的重要制度工具。网络安全风险的广泛性和严重性、传统企业保险在保障网络安全风险上的内在不足,以及网络安全保险在网络安全风险管理方面的独特优势,决定了应当发展用于网络安全治理的网络安全保险。但制度模式及承保范围的不明确,以及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极大地制约了我国网络安全保险未来的发展。对此,可从三个方面构建应对之道:其一,网络安全保险不仅适用于企业也适用于政府机关等公共机构,针对公共机构和某些重要企业应当实行网络安全强制责任保险,且政府应当在保险信息获取和赔付能力强化以及网络安全法规完善等方面履行相应职责;其二,网络安全保险的保险标的为被保险人因网络安全受损而遭受的经济损失,过失及意外所致的损失应当属于承保范围,罚款则应被排除在外;其三,对于逆向选择、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之难题,应当通过保险法上的规范机制和保险业中的实践机制综合予以应对。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周秀娟 史雨萱
【目的/意义】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了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而厘清个人数据携带的私法规制问题,实现在私法制度设计层面对数据权属及携带问题的突破,已然成为对数据合规流通的法律保障研究中的当务之急。【设计/方法】传统规制路径在设置目的上与个人数据携带之理念存有差异,随意适用可能导致个人数据携带的初衷难以实现。故以欧盟法提出的设权化路径为分析基础,并通过对国内学者所提出的《知识产权法》路径、《物权法》路径、《侵权法》路径、《合同法》路径和《人格权法》路径进行辨析,从而对数据携带私法路径进行本土化构建。【结论/发现】建立以《人格权法》规制为基础,以特殊私法限制规则为辅,设置场景分类保护模式的个人数据携带保护制度范式,成为我国个人数据携带私法规制的应有之义,以此达到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与个人数据权益保护二者之间的平衡,实现数字经济持续发展的目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曦
本文从经济系统演进角度探讨了适应金融经济的税制特征和税制安排。金融经济时代的重要特征是经济金融化,金融主导了现代经济运行和全球价值分配。而经济过度金融化将导致经济系统的脆弱性和不确定性不断增强,金融风险成为影响整个经济社会运行的主要公共风险。在防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过程中,应强化事前、事中的财政介入而非事后买单。税收作为重要的财政政策工具,应建立与金融经济相适应的税收收入制度和税收征管制度,达到稳定财政收入、调节金融经济活动、防控金融风险的目的,从而强化金融风险的源头治理。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唐丹 张迺英 巢莹莹
数字经济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为传统行业带来了巨大变革,为生产和生活带来了颠覆性变化。企业需要吸收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数智化人才,以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谋求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中获得一席之地。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主动对接市场需求,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借助外部力量联合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新型人才。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缺乏能够掌握和应用数字技术的复合型商科人才,这一短板阻碍了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在数字经济时代,探索产教深度融合的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路径具有较强的现实紧迫性。本文通过分析数字经济时代产教深度融合的新商科人才培养的需求、途径和载体,提出基于现代产业学院虚拟教研室微专业的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路径,以期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数字中国建设。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