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10)
2023(10329)
2022(8005)
2021(6924)
2020(5181)
2019(11552)
2018(11321)
2017(20048)
2016(10911)
2015(12334)
2014(12414)
2013(12082)
2012(11930)
2011(11363)
2010(11730)
2009(10469)
2008(10075)
2007(9124)
2006(8651)
2005(8354)
作者
(32485)
(27196)
(27085)
(25796)
(17454)
(12839)
(12222)
(10548)
(10470)
(9804)
(9523)
(8901)
(8856)
(8837)
(8520)
(8408)
(8013)
(7897)
(7839)
(7541)
(7286)
(6605)
(6552)
(6337)
(6288)
(6136)
(6012)
(5986)
(5590)
(5434)
学科
(73013)
经济(72965)
管理(26388)
(24180)
中国(23645)
地方(23530)
业经(17890)
(16931)
企业(16931)
方法(15898)
(15763)
地方经济(15199)
数学(13508)
数学方法(13445)
(11702)
产业(11653)
(11463)
(11388)
金融(11387)
农业(11289)
(10682)
银行(10674)
(10551)
信息(9857)
总论(9681)
环境(9494)
(9451)
信息产业(9177)
(9029)
贸易(9019)
机构
学院(166168)
大学(161053)
(77948)
经济(76338)
研究(66450)
管理(55369)
中国(49360)
理学(45394)
理学院(44762)
管理学(44159)
管理学院(43814)
科学(36833)
(35504)
(33991)
(33585)
研究所(30243)
中心(28642)
(27417)
(26046)
师范(25853)
财经(25459)
经济学(25140)
(24122)
(23748)
北京(23631)
(22888)
经济学院(22153)
(22026)
技术(20758)
师范大学(20523)
基金
项目(98721)
研究(79669)
科学(78195)
基金(67739)
(57442)
国家(56850)
社会(51503)
社会科(48825)
社会科学(48815)
科学基金(48036)
(40559)
教育(37432)
基金项目(34269)
编号(33997)
(33612)
(29468)
成果(27902)
资助(26690)
课题(25927)
自然(25626)
自然科(24968)
自然科学(24964)
发展(24781)
自然科学基金(24479)
(24341)
重点(23134)
(21671)
(21430)
国家社会(21380)
(20388)
期刊
(103576)
经济(103576)
研究(58442)
中国(43055)
教育(27951)
(23967)
(23911)
管理(23494)
技术(20812)
学报(20498)
科学(20277)
(19228)
金融(19228)
经济研究(17693)
农业(16519)
业经(16313)
大学(16114)
学学(14815)
财经(13573)
问题(12719)
职业(12322)
(11971)
(10529)
论坛(10529)
世界(9867)
技术经济(9784)
(9676)
图书(9493)
技术教育(9046)
职业技术(9046)
共检索到2842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丁述磊  戚聿东  刘翠花  
数字经济加速了新旧职业更替。数字经济时代一、二产业职业呈减少趋势,第三产业职业显著增加。与中老年相比,青年退出一、二产业的速度更快,而商业、服务业人员中的青年占比并未呈现增速优势。就业政策扶持、数字经济发展、组织模式变革和就业观念转变是职业重构的动因,数字经济推动职业朝着服务化、智能化、技术化、多元化方向发展。职业重构对劳动技能、劳动形态、劳动收入和劳动保障产生了显著影响,即更加重视数字技术应用,大幅降低了体力门槛;灵活就业成为一种重要的劳动形态,更加重视趣缘合作;劳动收入稳步提升,有利于推动共同富裕;劳动保障尚有不足,仍需做好保障制度建设。顺应数字经济职业发展趋势,青年应在职业认知、规划及进阶方法论指引下,清晰认知自身优势偏好,以及外部市场变革,结合职业认知和全生命周期职业发展进行合理规划,选择适合的就业方式,并保持终身学习和持续创新态度,突破职业危机,促使职业取得长足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戚聿东  丁述磊  刘翠花  
数字经济时代大量新职业快速涌现。新职业是社会分工深化的产物,是完善收入分配的调节机制,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就业政策扶持、数字技术赋能、就业观念转变是其发展的现实基础。新职业改变了企业用工模式,促使灵活就业盛行发展,其劳动关系也发生新变化,表现为劳动本身从属方式不断弱化,劳动资料提供方式多方并存,劳动过程监督方式技术强化,劳动产品归属方式权属不明,劳动报酬支付方式灵活多样,劳动权益保障方式仍需加强。促进新职业健康发展,应加快完善新职业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具体而言,政府应完善相关政策,设立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培训力度,加快认证体系建设;工会和行业协会应吸纳新职业从业者加入工会组织,制定相关行业技术和工时标准、工资指导、监督奖惩方式等行业规范;企业应强化自身责任,兜牢新职业从业者劳动报酬、劳动时间、劳动安全、社会保障等权益底线;劳动者应增强法律意识,积极学习新技能,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高晟星  陶丽萍  
文章从数字经济时代区域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新内涵出发,梳理了数字经济视角下区域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演进历史,从二者的弱联系到协同共进再到融合发展,其间存在着行业协会缺位、中小民营企业缺失、院校数字化建设系统性不足等问题。对此,文章提出要明确产教融合数字化内涵建设“连接“”数据“”智能”三大核心要义,以产教内外全方位“连接”为基础,推动产教“数据”的极大扩容,实现产教融合系统的“智能化”发展,从而形成产业与教育共荣共生的良好生态。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丁述磊  张抗私  
数字经济时代,新职业打开了就业空间,扩容了就业"蓄水池"。文章认为,社会分工深化是新职业产生的逻辑主线,数字技术创新和美好生活需要是数字经济时代新职业产生的驱动力。随着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加速融合,中国经济循环呈现出新特征,表现为生产智能化、流通网络化、消费数字化。新职业通过提升数据生产力,优化数据生产关系对生产方式产生重要影响,同时新职业通过畅通生产过程为加快经济循环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新职业发展呈供需两旺的局面,但人才缺口大,同时面临市场发育不完善、权益保障不足等阻碍因素。目前亟须完善新职业生态体系建设,加快数据要素市场运行机制建设,夯实产业基础能力,持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深化高校教育改革,积极构建专业学科设置与调整动态机制,建立健全权益保障体系,多措并举促进新职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畅通经济循环的新动能。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琳  王筱依  
商贸流通业数字化发展是产业数字化的典型表现,而实现产业数字化则是我国数字经济建设的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商贸流通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发展既是行业自身转型所需,也是协同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建设的重要环节。在商贸流通业数字经济发展模式中,产城融合模式和产融结合模式是商贸流通业实现数字化发展的两大突出模式。但是,商贸流通业的数字化发展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均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制约了行业的数字化发展。基于此,本文分别从政策、技术和行业三个维度提出相应的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晓涛  田高良  
随着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商业化,数字经济推动了现代财务模式的变革,推动财务转型由自动化向智能化、智慧化发展。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资源己成为新的关键生产力要素,智能财务模式的创新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代表和缩影,影响和改变着中国特色财务管理模式的体系建设,运行机制,组织管理模式和社会生活方式。文章基于数字经济的持续发展,以智能财务与财务管理创新为研究对象,阐述智能财务建设的总体规划思路,以智能财务与价值创造为主线,充分发挥智能信息技术的作用,提出智能财务系统的创新思路与趋势,以推动智能财务的创新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石先梅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正在快速步入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在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巨大影响的同时,也在改变着全球经济格局。数字经济在全球产业布局、各国贸易实力对比、经济增长动能转换等方面对全球经济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成为各国经济实力甚至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同样的,数字经济近年来在中国快速发展,对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经济增长动能转换、区域协调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面对数字经济发展起步较晚、制度缺位等挑战,中国应从政府、企业和数字用户三方协同推进,充分利用好巨大的人口基数优势、基本经济制度优势,全方位发力推进数字经济发展。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董仁忠  
研究知识经济发展及其对劳动力和职业教育的要求和挑战,是一项重要课题。人类经历了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正在进入知识经济形态。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崛起必将引起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转变,进而对劳动力提出新的要求,使职业教育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其挑战主要体现如下:劳动者不断提升技能和技能的频繁转换需求对供应驱动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挑战;以多种职业技能为核心的劳动者综合素质要求对传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挑战;工作本位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等需求对职业教育体系中企业职业教育薄弱现状的挑战;持续的终身学习需求对以开展职前学历教育为主要功能的学校形态职业教育的挑战。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忠军  龙立荣  
知识经济时代市场和组织环境的变化对职业生涯管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从个体和组织两个层面,剖析了当代职业生涯发展及管理模式的转变,然后基于一个相对平衡的视角,对职业生涯发展的理论研究与管理实践进行了反思,并从个体与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的动态平衡系统出发,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田高良  张晓涛  
数字经济时代,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了企业智能财务与管理创新发展,催生了智能财务的战略转型和基本框架构建,增强了企业的管理创新能力,为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奠定了基础。本文主要针对数字经济时代智能财务基本框架建设提出新的体系,以拓宽数字化转型发展研究思路,探索数字经济时代智能财务新的发展模式;归纳整理了当前数字财务理论变革创新、智能财务研究方法和途径以及智能财务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模式,提出了适应未来财务优化转型的管理思路,以期为智能财务基本框架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文勇  
目前学界关于数字经济时代先进制造业发展的认知中,存在一定程度“唯技术论”的狭隘性与“蜂拥而上”的泛化性,这将不利于中国先进制造业抓住数字经济机会窗口以实现跨越式发展。本文将数字经济时代先进制造业发展置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长期视野与政府宏观政策的近中期视角内,创新性地提出新时代以来中国式现代化路径下先进制造业的生产要素、产业规模结构、品质、道路、市场定位与生态环境等六类特征;并聚焦颠覆式技术创新、“新基建”与“一带一路”“RCEP”市场需求、创新型与红利型制度分析,揭示了数字经济时代先进制造业发展的系统化关键性机会窗口。在秉持技术、需求与政策的三维度分析框架以及国内外历史与现实的两层面逻辑思路基础上,深刻总结了中国成就“制造业大国”经验与迈向“制造业强国”心得以及美国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机会窗口成功经验,提出发展数字经济时代重点技术、开发先进制造业终端与中端两个市场、提升先进制造业制度创新政策效果等核心对策建议。先进制造业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实体经济根基,数字经济是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机会窗口,本文的研究为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制造强国”战略目标实现,进一步厘清了理论演进逻辑与阐明了实践发展路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谢玲  
近年来,数字化技术加速创新,迅速融入经济发展各领域,给物流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日益成为重塑物流业竞争格局的决定力量。如何深度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脉博,顺应数字经济和物流业发展规律,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正在成为行业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关注和研究的重点课题。本文从数字经济时代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入手,分析研究了数字经济时代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数字经济时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陈铭豪  
随着后疫情时代的来临,保险消费者对保险中介的服务与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保险中介行业仍维持传统的运营与销售模式。本文首先基于行业数据,分析得出我国的保险中介行业存在从业人员急剧下滑、从业人员素质总体偏低、营销模式粗放化、数字化基础薄弱等痛点,接着分析指出运用新兴技术解决上述问题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此外,本文以保险中介行业的现存问题为基础,从保险中介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两大维度出发,分析我国保险中介行业的外部环境,并结合新兴科技的优势,从营销展业、保险中介人员监管、企业内部经营流程、保险产品应用场景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赋能保险中介的数字化转型与发展。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李志伟   马连福  
本文梳理分析了数字经济时代公司治理的四个发展趋势:第一,治理信息更加模糊,管理信息更加透明;第二,治理理念从工业经济时代的股东至上向利益相关者倾斜;第三,治理结构更加复杂,从管理结构复杂性向治理结构复杂性转变;第四,治理模式更加多样,包括双重股权架构及有限合伙协议架构。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薛熠  张昕智  
技术进步是推动金融业发展与变革、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特别是在数字经济时代,金融科技3.0能够优化金融业资源配置方式、创新金融业支付结算业态、提升信息收集与传递效率、优化金融业风险管理模式以及通过“金融乐高”形式为金融业提供全新可能性。同时,金融科技能够通过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数字产业基础建设来助力我国经济转型。在加强金融科技战略部署、促进金融科技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要重视金融科技相关风险管理与防控,建立数字经济时代的金融业监管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