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56)
- 2023(14664)
- 2022(11677)
- 2021(10534)
- 2020(8702)
- 2019(19552)
- 2018(18768)
- 2017(35464)
- 2016(17777)
- 2015(19904)
- 2014(19431)
- 2013(18968)
- 2012(16885)
- 2011(15041)
- 2010(15004)
- 2009(13969)
- 2008(12089)
- 2007(10159)
- 2006(8777)
- 2005(7692)
- 学科
- 济(95571)
- 经济(95493)
- 管理(56456)
- 业(53496)
- 企(45327)
- 企业(45327)
- 方法(37109)
- 数学(33400)
- 数学方法(33016)
- 融(26526)
- 金融(26525)
- 中国(26075)
- 银(24043)
- 银行(24038)
- 行(23222)
- 地方(22477)
- 财(21874)
- 业经(21015)
- 农(19562)
- 制(16383)
- 务(14613)
- 财务(14559)
- 财务管理(14527)
- 企业财务(13881)
- 学(13864)
- 农业(13546)
- 贸(13491)
- 贸易(13478)
- 地方经济(13319)
- 产业(13229)
- 机构
- 学院(248491)
- 大学(246875)
- 济(117704)
- 经济(115717)
- 管理(101352)
- 理学(88096)
- 理学院(87316)
- 管理学(86054)
- 管理学院(85575)
- 研究(77830)
- 中国(65732)
- 财(52144)
- 京(48033)
- 财经(42316)
- 科学(41638)
- 中心(39350)
- 经济学(38615)
- 经(38549)
- 所(34816)
- 经济学院(34663)
- 江(34303)
- 财经大学(31746)
- 研究所(31548)
- 业大(30725)
- 农(30496)
- 范(29368)
- 北京(29301)
- 师范(29117)
- 院(28385)
- 商学(27932)
- 基金
- 项目(171909)
- 科学(138665)
- 研究(129292)
- 基金(128672)
- 家(109371)
- 国家(108504)
- 科学基金(96654)
- 社会(87954)
- 社会科(83862)
- 社会科学(83845)
- 基金项目(67317)
- 省(66180)
- 自然(59235)
- 教育(58718)
- 自然科(57992)
- 自然科学(57982)
- 自然科学基金(56947)
- 划(54207)
- 编号(51429)
- 资助(51272)
- 成果(39744)
- 部(38461)
- 重点(38084)
- 国家社会(38010)
- 发(37967)
- 创(36954)
- 教育部(34629)
- 创新(34588)
- 人文(34488)
- 课题(33710)
- 期刊
- 济(125112)
- 经济(125112)
- 研究(74210)
- 中国(41816)
- 财(40870)
- 管理(38351)
- 融(36673)
- 金融(36673)
- 学报(29848)
- 科学(29393)
- 农(27011)
- 大学(24916)
- 技术(23930)
- 学学(23764)
- 经济研究(22361)
- 财经(21712)
- 业经(19172)
- 教育(18835)
- 经(18828)
- 农业(17481)
- 问题(15510)
- 技术经济(13739)
- 统计(12856)
- 理论(12399)
- 商业(12084)
- 策(11869)
- 贸(11779)
- 世界(10986)
- 实践(10902)
- 践(10902)
共检索到3650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彭俞超 王南萱 邓贵川 顾雷雷
在数字经济时代,流量思维指一种做大客户群体、占领市场份额并将这些客户资源变现的经营理念。近年来,在流量思维的影响下,我国企业广泛采用了一种基于供应链资金占用和金融获利的商业模式:一方面通过增加营销投入和降低价格在产品市场竞争中提高市场份额,据此获得供应链的优势地位,另一方面通过延迟支付货款占用供应链上的资金,并进行金融投资获利。本文的理论分析和一系列的实证检验均表明,从企业自身看,这一基于流量思维的模式能以微弱提升经营风险的代价,大幅提高企业的总盈利水平;然而,被占用资金的供应链上游企业虽实现了销售增长,却承受了更大的财务压力。本文的分析结论有助于我们理解数字经济时代的企业运作方式,也有助于从新的视角理解经济“脱实向虚”问题。
[期刊] 征信
[作者]
张廷银
当前供应链金融受到广泛关注,已成为银行和企业拓展发展空间、增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领域。但供应链金融作为一个多方参与的生态链,社会公众对其内涵、模式、特征优势、风险等则较为陌生。《供应链金融》一书对供应链金融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和分析,阐述了供应链金融创新规律和供应商链式融资策略,可以为中小微企业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该书由陈晓华、吴家富共同编著。《供应链金融》一书内容详实,结构清晰。该书详细介绍了供应链金融的概念、特点、种类等,并从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德尼·波 方晓
中央银行应随时准备协助市场进行必要的转型,以维护和发展一个稳健且具有适应性的欧洲金融生态系统,确保我们的货币和金融体系保持自主我们所处的世界越来越数字化,技术进步之下,新产品与服务不断涌现,既简化又丰富了我们的生活。金融领域亦不例外,创新活动也正在沿着一条历史轨迹,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世界。正如圣艾修伯里(法国作家)在《风、沙和星辰》中写的:"正因完美,故能自掩其存在。"然而,这种由繁向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婉仪 陈梦琳 林楠琪 马乃毅 刘丹
数字经济时代下制造业供应链转型升级推动制造业快速发展,但当前我国制造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存在成本较高、供应链安全保障系统不够完善、数字化核心技术尚未完全掌握等发展问题,文章从制造业供应链的技术、战略、运营、业务、组织五个角度分析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路径,并提出技术方面要优先发展企业网络系统构建并加强了5G网络和千兆光网的工程建设力量;战略方面要更注重服务,并降低企业成本、增强企业效率、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运营方面要从服务端考虑,借助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帮助制造业实现线上线下、不同终端和设备的数据整合与分析,根据分析的结果提高产品质量,提升服务水平;业务方面需要实现在公司内部、公司外部两个层面上推动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变;组织方面要形成现代制造业的供应链管理综合服务平台和推进研发设计供应商的数字化管控体系。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制造业 供应链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章凯 仝嫦哲
分享经济时代的到来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提炼和总结出不同视角的人力资源管理,分析了分享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新思路。文章认为,在分享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要促进企业与"人"目标的融合,在企业层面要做到与用户共创价值,在管理层面要真正坚持以人为本,在组织层面要大力发展自组织管理,以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转型,从而积极应对和把握分享经济时代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关键词:
分享经济 人力资源管理 目标融合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章凯 仝嫦哲
分享经济时代的到来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提炼和总结出不同视角的人力资源管理,分析了分享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新思路。文章认为,在分享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要促进企业与"人"目标的融合,在企业层面要做到与用户共创价值,在管理层面要真正坚持以人为本,在组织层面要大力发展自组织管理,以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转型,从而积极应对和把握分享经济时代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关键词:
分享经济 人力资源管理 目标融合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应元 陶沁
"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围绕低碳经济发展实施一系列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将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但是从近年来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的发展实践中看仍然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本文在分析制约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业务的因素后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商业银行 碳金融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国梁
利用数字经济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构筑资金池是当前经营行为金融化实践样态的共同指向。实体产业和金融业的界限日益模糊且实体产业资本正规模化地向金融领域蔓延,而以互联网为支撑的各种金融工具则突破了传统金融管制藩篱,经营行为金融化由此呈现双重系统性特征。从生成逻辑来看,经营行为金融化是金融监管体制、金融模式创新、旺盛投资需求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放任其发展将会威胁消费者资金安全、加剧资本无序扩张、强化经济体的空心化,因而急需从法治角度寻求规制经营行为金融化之道。既有规范已经彰显对经营行为金融化的限制导向,但在规范体系、规范对象、规范主体等层面欠缺系统性。通过对“存款”的扩大解释,可以将经营行为金融化纳入《商业银行法》第11条的规制视野。为实现强化监管和鼓励创新的平衡,在引入《商业银行法》第11条的同时要保持规制的适度谦抑性。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李晓芳
数字与普惠的有机结合,改变了普惠金融的行业面貌和经营模式,促进金融服务更广泛、更深入、更公平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提高各类群体的金融可得性,不仅能从整体上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还可通过增加高质量产品供应、激发内需活力,促进数字金融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普惠金融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汪晓文 谢美琳 田雨琦
定量分析数字经济与科技金融效率关系,运用SBM模型对2015—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科技金融效率进行测算,并建立Tobit模型对科技金融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剔除环境因素后,大多数地区的科技金融效率下降,并且区域间的差距较大;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比重、数字化程度指数、高技术企业利润额、高技术产业新产品开发项目数对科技金融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地方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对科技金融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依据结论提出在数字经济下加大对科技金融的支持力度、合理配置科技金融资源、创新人才引进模式、优化风险规避方式、推动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铎
在数字经济时代,流量思维已成共识。但随着网络购物的高渗透率及公域平台获客成本的升高,消费渠道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企业运营成本不断提升,大量电商企业面临巨大生存压力。在市场环境嬗变的冲击下,由增量竞争向存量竞争转变的趋势受到学界和商界的关注。公域流量面临客户留存难、增长红利即将触顶和中心化平台获客成本攀升等诸多新挑战,企业亟须数字化转型。为此,以私域流量变现为核心的商业价值亟待研究。通过公私商域联动、去中心化的直达消费者营销及内容营销等模式可盘活私域流量,在挖掘私域流量商业价值的同时,探索以私域流量为核心的私域营销模式,及时掌握私域下的消费者偏好,引导消费者的决策思路,与用户同频共振,从而实现流量变现,并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私域流量 私域营销 营销模式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薛熠 张昕智
技术进步是推动金融业发展与变革、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特别是在数字经济时代,金融科技3.0能够优化金融业资源配置方式、创新金融业支付结算业态、提升信息收集与传递效率、优化金融业风险管理模式以及通过“金融乐高”形式为金融业提供全新可能性。同时,金融科技能够通过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数字产业基础建设来助力我国经济转型。在加强金融科技战略部署、促进金融科技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要重视金融科技相关风险管理与防控,建立数字经济时代的金融业监管体系。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琦 袁芳英
电影票房收入是衡量电影消费市场价值实现的重要指标,也是拉动数字消费的重要载体。本文构建包括消费者特征、电影产品特征、数字环境特征对电影消费影响的指标体系,运用Python采集2017-2019年合计830部中国电影产品相关特征因素数据集,通过stacking算法对三类经典模型进行五折交叉折叠训练,构建票房预测模型。研究发现:模型融合视角下创新设计的电影票房预测模型泛化能力更强,拟合优度更佳,预测误差更低;新情境下电影消费影响因素中的编剧历史作品票房影响力、数字化渠道营销物料投放量、演员历史作品票房影响力、电影类型以及舆论热点等因素具有重要影响作用。数字经济时代应提升高品质文化内容创新能力,审慎对待流量效应;进一步规范网络环境,加强网络生态治理;鼓励多元化的数字内容价值评价体系构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苍舒 沈艳
本文梳理我国新金融业态的发展历程与主要特征,并以网络借贷为切入点从规模、所有制、资金净流入3个角度来刻画新金融业态的风险特征,采用VaR、CoVaR、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来识别并测度新业态风险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经济金融不确定性及舆情的关系。研究发现,出险前网贷平台普遍面临较大的资金流压力,而规模较大、利率异常的平台出险会加大网贷系统风险;网贷行业出险对银行业系统性金融风险、金融不确定性存在溢出效应,而舆情不是网贷平台出险的决定因素。研究表明,应重视新业态风险对正规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和金融不确定性的溢出效应,并建议建立金融科技监管沙盒制度、明确准入机制、大力发展监管科技并实行穿透式监管、加强对风险预警和缓释机制的建设。
关键词:
新金融业态 风险 识别 测度 防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郑丁灏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确保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并列为涉外金融领域的重点工作。然而,在数字经济时代,跨境金融服务衍生出个人金融信息泄露风险、金融机构业务运营风险、金融服务数据垄断风险和国家宏观经济安全风险,对国际数字贸易规则、国内审慎监管机制和国际金融监管规则带来严峻挑战。为防范跨境金融服务的数据风险,本文提出“国际+国内”“贸易+监管”双层复合型治理路径,即国际协同治理跨境金融服务数据风险,明晰跨境金融服务数据的监管原则、硬化跨境金融服务的数据软法规则。同时,中国应积极参与国际数字贸易规则的制定、重塑跨境金融服务数据的监管机制,完善跨境金融服务数据的监管手段,增强中国金融市场制度型开放的法治保障。
关键词:
跨境金融服务 金融服务数据 金融监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