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76)
- 2023(11178)
- 2022(8677)
- 2021(7518)
- 2020(5846)
- 2019(13122)
- 2018(12491)
- 2017(23434)
- 2016(12197)
- 2015(13691)
- 2014(13492)
- 2013(13363)
- 2012(13007)
- 2011(12112)
- 2010(12376)
- 2009(11304)
- 2008(11065)
- 2007(9970)
- 2006(9209)
- 2005(8043)
- 学科
- 济(86861)
- 经济(86799)
- 管理(37832)
- 业(30860)
- 方法(30343)
- 数学(27649)
- 数学方法(27574)
- 企(24426)
- 企业(24426)
- 地方(22166)
- 中国(21897)
- 业经(17611)
- 农(15691)
- 财(14502)
- 地方经济(13540)
- 产业(11727)
- 环境(11391)
- 学(11277)
- 制(10995)
- 农业(10873)
- 融(10706)
- 金融(10706)
- 信息(10123)
- 发(9918)
- 总论(9884)
- 信息产业(9397)
- 银(9341)
- 银行(9341)
- 贸(9203)
- 贸易(9197)
- 机构
- 大学(188706)
- 学院(187443)
- 济(93131)
- 经济(91371)
- 管理(71929)
- 研究(65923)
- 理学(61529)
- 理学院(60842)
- 管理学(60190)
- 管理学院(59807)
- 中国(49545)
- 财(41518)
- 京(38925)
- 科学(33717)
- 财经(33140)
- 经济学(31712)
- 经(30282)
- 所(30016)
- 中心(30008)
- 经济学院(28428)
- 江(27608)
- 研究所(26621)
- 财经大学(24766)
- 范(24505)
- 北京(24408)
- 师范(24369)
- 院(24303)
- 州(22172)
- 农(21626)
- 业大(20835)
- 基金
- 项目(121848)
- 科学(98334)
- 研究(93653)
- 基金(90735)
- 家(76438)
- 国家(75822)
- 科学基金(67102)
- 社会(65787)
- 社会科(62545)
- 社会科学(62526)
- 基金项目(47265)
- 省(45452)
- 教育(42317)
- 自然(38432)
- 划(37574)
- 自然科(37551)
- 自然科学(37547)
- 自然科学基金(36905)
- 编号(36541)
- 资助(35994)
- 成果(30167)
- 国家社会(28751)
- 部(28015)
- 发(27719)
- 重点(27227)
- 课题(25745)
- 教育部(25374)
- 创(24956)
- 人文(24709)
- 制(23942)
共检索到2905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谢小芹 任世辉
为拓展敏捷治理新范式的学理内涵,构建更具时代感召力和前瞻性的超大城市治理理论框架,在已有的边界治理、均衡治理、精细化治理等概念工具基础上,采取拓展个案的研究方法,以成都市成华区智慧城市建设为例,归纳、探索成都市超大城市治理的规律及变革路径,构建"理念层—制度层—技术层"的敏捷治理理论框架,呈现敏捷治理的过程和机制。研究发现,案例地形成了整体智治的敏捷治理新模式。党政、市场和社会是敏捷治理的制度支持系统,平台即政府和数字技术运用是敏捷治理的智治支持系统,而敏捷治理本身包含的感知力、回应力和处理力等要素,亦丰富了党政领导、多元协同、平台驱动下的"中国之治"的中国命题。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美珍 葛万军
本文利用温州市2018—2022年的数据,基于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所提出的PSF评估模型,利用Citespace软件提炼出智慧城市建设的热点维度,并综合相关权威报告构建温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对其智慧化程度进行评价。得出温州市近年来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智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有待提升;应急管理数字化改革工作需进一步深化;智慧民生水平发展程度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农业农村领域数字化研究应用较为滞后;信息产业发展基础薄弱;科技创新活力不强;对智慧人才的吸引较弱。随之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建议。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陈斌 何思思
制造业是一国经济之根本,加快推进我国从制造业大国转变为制造业强国,是我国经济谋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而这一转变对技术创新的需求更为旺盛。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虚拟集聚正成为新的产业组织形态,将为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带来新动能和新引领。文章利用2014—2018年OECD世界投入产出数据、我国投入产出数据与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检验城市群虚拟集聚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1)虚拟集聚水平提升可促进城市群制造业技术创新快速发展。相比于单一的传统集聚,虚拟集聚与传统集聚叠加效应对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效果更为显著。(2)从地理区位上看,相比东部城市群,中西部城市群虚拟集聚对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更加凸显;从产权性质上看,国有制造业企业的创新行为对虚拟集聚效应更为敏感;从产业类型上看,虚拟集聚对一般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大于先进制造业。(3)当城市群整体虚拟集聚水平提升时,中心城市制造业技术创新受益更加明显;相较于城市群中心城市,非中心城市虚拟集聚水平提升对制造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突出。因此,在推进城市群一体化建设进程中应加快制造业集群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城市群虚拟集聚水平,促进产业地理集聚与虚拟集聚有效融合,以提升制造业技术创新发展水平。
关键词:
数字经济 虚拟集聚 技术创新 城市群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许钊 高煜 霍治方
运用2011—2018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以“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从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两个维度探究智慧城市建设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影响,从技术、制度和人三个方面分析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智慧城市建设显著提升了城市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且这种作用存在结构异质性、区域异质性和城市等级异质性;智慧城市建设对数字普惠金融三个维度中的数字化程度提升作用最大,使用深度次之,覆盖广度最小;智慧城市建设主要通过基础设施效应和创新环境效应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而人才集聚效应的中介作用不显著。基于此,从重视智慧城市建设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正外部性、加强智慧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等角度提出了提高智慧城市建设质量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智慧城市 数字普惠金融 作用机制 异质性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瑞波
乡村数字治理是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基层政府将敏捷治理思维和方法嵌入乡村数字治理体系之中,提供了弹性再造治理空间、灵活设置治理机制、协同参与治理流程的经验样本,建构了乡村数字治理的独特模式。这一模式运作呈现出三种实践取向:一是智治主义取向,指涉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工具搭建乡村治理的数字化平台,打造完善的信息基础架构和治理模块,变革治理信息的生产、传递和处理方式,在此基础上形塑"整体智治"的治理形态;二是简约主义取向,指涉增强乡村治权和主体性,赋予村级组织必要的治理权力和资源,发挥社会内生性力量的自治功能;三是人本主义取向,指涉依循"以民众为中心"的基本原则,使民众成为参与治理流程和评判治理绩效的主体,将民众需求作为乡村数字治理的决策依据和运行基点。
关键词:
数字乡村 数字治理 基层政府 敏捷治理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戴小文 何思妤
公园城市建设是更好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推进绿色生态价值转化的重要探索。农业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产业,其与城市发展相结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厘清公园城市与农业绿色发展之间的关系,对构筑城市绿色基底和生态体系、农业可持续发展、城乡融合发展等均有重要意义。成都公园城市建设是一个生态文明建设城市路径的先行先试典型范例,研究以成都为例,基于耦合协调度、影响因素障碍度和灰色关联分析探究了2010-2021年成都农业绿色发展与公园城市建设之间的关联和互动关系。研究发现:(1)成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和公园城市水平两者整体呈上升态势;(2)公园城市发展与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二者间耦合协调度实现了由濒临协调到优质协调的跨越;(3)成都农业绿色发展对公园城市建设的影响过程中,各指标影响因素关联度基本在0.6以上,整体属于较强关联。因此,我们认为农业绿色发展在公园城市发展进程中所发挥出来的带动和辐射作用较为明显,其在公园城市建设过程中能有效推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的提升。
关键词:
公园城市 城市发展 绿色农业 耦合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贺梅 王燕梅
新时代背景下,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对收入分配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以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作为外生冲击,借助2011年、2013年、2015年、2017年、2019年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政策实施对劳动者工资水平的影响。同时,本文也通过引入交互项重点关注了高技能劳动者相对于低技能劳动者的工资溢价。研究发现,政策实施显著提升了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引致了突出的技能溢价,且这种影响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产业和不同地区的样本中存在差异。进一步地,产业结构转换、出口技术升级、电商销售额提升和人力资本积累是主要的作用渠道。本文的结论为理解数字经济发展的收入分配效应提供了新视角。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技能溢价 共同富裕 收入分配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卜寒 高远东 寻舟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将智慧城市试点作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7—2020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与A股上市公司数据,借助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劳动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作用机制及其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降低劳动收入不平等,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从影响机制来看,数字经济发展能够通过提升城市人力资本水平、减少城市内劳动生产率差异降低劳动收入不平等。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东部地区、第二产业、非技术密集型行业和国有企业中,数字经济发展对劳动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更强烈。研究结论为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缩小劳动收入差距,保障共同富裕阶段性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胡玉洲
通过在科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引入物流能力来考察其对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资本投入对城市群经济的贡献仍然最大,当前城市群经济发展对投资仍然有较强的依赖性;劳动力投入的贡献最小,中国的人口红利逐渐丧失;物流能力对城市群经济的贡献高于劳动力投入但低于资本投入,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在新常态下,城市群经济发展将从人口红利、资源红利等传统红利转向制度红利,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迎来重要的历史机遇。
关键词:
城市群经济 物流能力 模糊物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黄妍妮 魏守华 郑建锋
本文测算了2003-2014年中国十大城市群的两城市指数和四城市指数,并利用十大城市群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资源配置对城市群集中度的影响。结果发现:考察期内东中西部地区的城市群集中度整体上呈现出依次上升的趋势,即东部最低,中部次之,西部最高。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群集中度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政府资源配置的大城市偏向与城市群集中度呈正相关关系。研究表明,促进城市群城市体系的协调发展一方面需要各城市群顺应发展规律,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选择合适的发展战略,另一方面需要政府改变资源分配向大城市集中的现状,促进资源配置的均等化、合理化。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亚丽 项本武
城市群能否通过一体化水平的提升,为群内城市经济增长提供正的外部性,关系到城市群能否成为支撑全国经济增长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平台。本文基于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和产业结构三个维度,对2009—2019年中国10个城市群16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融入所在城市群的一体化水平进行了定量测度,并对其经济绩效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商品市场和产业结构一体化水平对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影响,而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水平影响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非线性影响;进一步的异质性检验表明,三个维度的一体化水平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利用空间误差模型的稳健性检验支持了基准回归结果。从政策层面来看,城市提升融入城市群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和产业结构的一体化水平,对于改善经济绩效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锋
社区数字化治理是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从技术、组织、制度等推动社区治理整体性转变、全方位赋能、革命性重塑。社区数字化治理具有提升治理效率、优化治理网络、创新治理机制、预防治理风险等功能目标,但由于超大城市社区治理尚处于数字化转型之中,应强化社区数字化治理的公共性、风险性和相容性等价值遵循,结合社区数字化治理的实践困境,探索超大城市社区数字化治理的建构路径。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冯苑 聂长飞
电子商务是数字经济的一支生力军。在测度中国2011—2019年270个城市共同富裕指数的基础上,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显著促进了共同富裕水平的提升,且具有做大做好“蛋糕”和切好分好“蛋糕”的双重功能。机制分析表明,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提高了示范城市的电商发展水平和科技创新水平,并扩大了示范城市的市场需求,进而推动共同富裕。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城市规模越大、行政级别越高、营商环境越优、数字金融发展越好,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对共同富裕的促进效应越大。本文研究丰富了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发展影响效应的相关研究,能够为进一步发展电子商务、有效促进共同富裕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明生 郑玉璐 姚笛
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基于劳动力流动视角,本文以“高铁开通”和“智慧城市建设”分别作为传统、新型基础设施升级的准自然实验,利用2003-2019年中国27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基础设施升级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1)基础设施升级(高铁开通和智慧城市建设)可以显著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其中智慧城市建设对区域经济差距的缩小作用更大,在缓解内生性及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2)进一步分析发现,基础设施升级引致的劳动力流动会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且智慧城市建设的作用更为有效;(3)异质性分析表明,相较于中西部城市,基础设施升级会显著缩小东部城市的区域经济差距。上述结论为如何推动基础设施升级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慧鹏 周小亮
低碳城市建设不仅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环境规制政策,而且为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本文基于2005~2021年A股上市企业数据,以低碳城市试点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多期DID模型,探究低碳城市建设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低碳城市建设能够显著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在经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后,所得结论依旧成立;(2)低碳城市建设对非国有企业和高科技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影响更大;(3)低碳城市建设主要通过增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和缓解融资约束两种机制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本文对实现低碳发展和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构建具有参考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基于RU-SMOTE-SVM的高新技术企业利润操纵行为识别研究——来自成都的经验证据
基于ADASYN-SVM的利润操纵智能识别研究——来自成都高新技术企业的经验证据
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减霾效应评估——来自19个城市群的经验证据
智慧城市建设与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内在机制与经验证据——基于“赋能”和信贷配给的视角
市场要素视域下统一大市场建设与碳排放——来自中国15大城市群的经验证据
数字金融发展能驱动区域技术创新收敛吗?——来自中国284个城市的经验证据
绿色发展效率测度及时空动态演进——基于中国八大城市群的经验证据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碳生产率的影响研究——来自“宽带中国”的经验证据
数智赋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与商业信用融资——来自“智慧法院”视角的经验证据
群体智慧:同伴观点与价值发现——来自社交媒体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