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702)
- 2023(19372)
- 2022(15920)
- 2021(14861)
- 2020(12158)
- 2019(27753)
- 2018(27320)
- 2017(51538)
- 2016(27603)
- 2015(31066)
- 2014(30746)
- 2013(29886)
- 2012(27266)
- 2011(24854)
- 2010(25573)
- 2009(23500)
- 2008(21927)
- 2007(19544)
- 2006(17360)
- 2005(15509)
- 学科
- 济(124571)
- 经济(124464)
- 管理(81700)
- 业(77065)
- 企(65802)
- 企业(65802)
- 方法(50110)
- 数学(43518)
- 数学方法(42758)
- 中国(35759)
- 农(28935)
- 业经(28898)
- 地方(28624)
- 融(28467)
- 金融(28464)
- 银(27134)
- 银行(27089)
- 财(27060)
- 行(26108)
- 学(24022)
- 制(22907)
- 理论(22009)
- 技术(21667)
- 农业(19915)
- 贸(18379)
- 贸易(18361)
- 易(17753)
- 和(17597)
- 务(17194)
- 财务(17113)
- 机构
- 学院(388348)
- 大学(387624)
- 济(159413)
- 经济(155927)
- 管理(152263)
- 理学(131278)
- 理学院(129858)
- 研究(129524)
- 管理学(127353)
- 管理学院(126657)
- 中国(101046)
- 京(82033)
- 科学(78095)
- 财(72256)
- 所(63771)
- 中心(59655)
- 研究所(57940)
- 财经(57614)
- 江(57209)
- 农(56545)
- 业大(54304)
- 北京(52303)
- 经(52277)
- 范(51771)
- 师范(51332)
- 经济学(48776)
- 院(47334)
- 州(47077)
- 农业(43728)
- 经济学院(43633)
- 基金
- 项目(261489)
- 科学(205927)
- 研究(195055)
- 基金(187354)
- 家(161879)
- 国家(160477)
- 科学基金(138846)
- 社会(123059)
- 社会科(116756)
- 社会科学(116721)
- 省(104172)
- 基金项目(98176)
- 教育(90818)
- 自然(88035)
- 划(86379)
- 自然科(86040)
- 自然科学(86025)
- 自然科学基金(84448)
- 编号(80325)
- 资助(77250)
- 成果(65347)
- 重点(58748)
- 创(57379)
- 发(56649)
- 部(56502)
- 课题(56345)
- 创新(52961)
- 国家社会(50454)
- 项目编号(49975)
- 大学(49227)
- 期刊
- 济(178704)
- 经济(178704)
- 研究(118051)
- 中国(79527)
- 管理(59268)
- 学报(57226)
- 财(54094)
- 科学(53153)
- 农(51714)
- 教育(50446)
- 大学(44327)
- 融(44212)
- 金融(44212)
- 学学(41474)
- 技术(37903)
- 农业(35367)
- 经济研究(29706)
- 财经(28405)
- 业经(28095)
- 经(24455)
- 问题(21812)
- 图书(20836)
- 技术经济(20781)
- 科技(19255)
- 统计(18881)
- 业(18596)
- 理论(18592)
- 策(17780)
- 现代(17314)
- 商业(17124)
共检索到5852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唐丹 张迺英 巢莹莹
数字经济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为传统行业带来了巨大变革,为生产和生活带来了颠覆性变化。企业需要吸收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数智化人才,以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谋求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中获得一席之地。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主动对接市场需求,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借助外部力量联合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新型人才。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缺乏能够掌握和应用数字技术的复合型商科人才,这一短板阻碍了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在数字经济时代,探索产教深度融合的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路径具有较强的现实紧迫性。本文通过分析数字经济时代产教深度融合的新商科人才培养的需求、途径和载体,提出基于现代产业学院虚拟教研室微专业的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路径,以期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数字中国建设。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孙耀华
以新一代通讯技术、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技术变革助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并产生传统商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议题。本文在总结数字经济特征的基础上对新商科的内涵及新商科人才应具备的特质进行阐述,最后结合具体实践案例提出高职新商科人才培养产教融合模式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新商科 人才培养 产教融合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毛敏 王坤 牟能冶 罗洁 龚迪
面向新时代物流人才需求,首先提出了物流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体系。然后,提出了物流专业产教融合平台的实施模型和创新机制,该平台具有交流平台、资源共享平台、人才培养平台、课程创新平台、教师职业发展平台、科研协同创新平台和就业创业平台的集成功能。最后,介绍了西南交通大学依托两个国家实验室正在打造的物流专业产教融合平台,及通过平台实施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盛晓娟 李立威
以北京联合大学电子商务专业为例,围绕专创融合、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定位,在专创融合方面系统化设计了"六阶段+四维度"的专创融合课程体系;搭建了"双创竞赛+专业实践+专业社团"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实践训练载体;探索了"教赛研一体、科教创贯通"的专创融合路径。在产教融合方面,进行了基于"社会服务—教学条件资源过程—师资"三位一体的顶层设计。最后,提出了打造基于专创融合、产教融合的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新体系。
关键词:
专创融合 产教融合 电子商务 实践创新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改清
智能化生产是"工业4.0"概念的核心,也是"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要义。鉴于智能化生产系统对技术技能人才工作模式的影响,我国传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人才培养方式及人才培养体系均无法适应智能化工作模式的要求。因此,需要构建从中等职业教育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深度校企合作的高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构建工作系统分析与职业能力研究结合的课程体系,以更好地提升我国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智能化工作模式的适应性。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孙菁
如何培养创新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是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命题。鉴于传统教学模式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重知识、轻能力"的不足,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国内一些高水平大学陆续开始实施本科生科研计划、参与国家举办的各类创新实验计划、开展研究性学习等,试图在不同层面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上述举措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就现实而言,实际可参与到科研的机会仍仅限于少数大学尤其是高水平大学中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妃 宋彩丽 周雁
当今世界,数字技术全面赋能国际贸易行业,各国数字型外贸人才的培养正在国际贸易中成为国际竞争力的比较优势。文章以数字经济时代为研究背景,以高校创新型外贸数字人才培养为研究目标,首先对创新型外贸人才进行概念界定,接着描述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型外贸人才培养现状并找出存在的问题。最后从人才培养体系、师资队伍建设、育人渠道和课程设置四个方面提出创新型外贸人才培养路径的优化。为我国外贸经济的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才。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创新型人才 人才培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路晓丽 朱倩
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新时代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路径,也是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战略性举措。产教融合型企业既有企业属性又有教育属性,能够打通产教融合育人“最后一公里”。以首批63家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分析、实地调研等方法分析产教融合型企业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情况,目前虽形成了企业内生人才培养、企业举办职业教育、校企联合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共同体培养四种企业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模式,但仍存在企业育人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制度环境待优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不健全、产教融合共同体的育人体系待完善等问题。因此,产教融合型企业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进一步发挥企业大学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优化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制度环境,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完善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协同育人体系。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杜宇
产教融合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将产业界的实际需求和教育资源紧密结合,以优化人才培养、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通过问卷和访谈调研产教模式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群体,对问卷和访谈结果进行整理分析产教融合下人才培养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其原因,最终从政府部门、企业、学校、社会组织“四位一体”架构提出优化路径,推动产教融合从发展理念向制度供给的落地,以期为产教模式下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产教融合 应用型本科 人才培养 优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嘉佩
在“市域产教联合体”背景下,高职教育面临着产业需求与教育培养的深度融合挑战。文章在探讨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产教融合“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开发路径,通过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专家访谈,研究发现了在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师资培训、企业合作等方面的关键路径,以实现高职教育与产业需求的紧密衔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洪波
文章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评价标准为主线,遵循产教融合、开放办学的原则,系统总结出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出知识体系多元化、能力结构多元化、素质结构多元化、教育模式多元化的新举措,从而重构人才培养与服务地方经济产业发展对接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国华 赵芮熙 郭静
数智经济对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挑战,包括:国贸人才的供需错配,跨学科资源整合不足,产教深度融合的全新培养模式对传统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的挑战。在数智经济时代,国贸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应包括“英语语言能力+企业管理能力+通识技术能力+数据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等能力。数智经济时代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包含: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促进学科交叉融合、重构国贸课程体系、创新国贸教学方式、建设智能教育平台。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程瑞芳 赵霞 梁倩
新财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对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响应与调整,更加强调扎根中国大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厚植爱国情怀,传承中华文明,培养既具有理想信念又能适应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以及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河北经贸大学大力推进新财经人才培养改革,响应新时代新需求,重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家国情怀、专业知识、信息技术、职业素养、国际视野”新财经人才培养五维素质能力培养规格要求;重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价值引领—多元联动—多路径协同”多元融合协同育人新机制;重构新财经课程体系,深化数字技术与财经知识融合创新,推进“价值教育—文化滋养—新技术融入—实践拓展—国际交流”融通育人;建设智慧化教学场景,培养复合型教学团队,重塑课堂教学新形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程瑞芳 赵霞 梁倩
新财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对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响应与调整,更加强调扎根中国大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厚植爱国情怀,传承中华文明,培养既具有理想信念又能适应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以及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河北经贸大学大力推进新财经人才培养改革,响应新时代新需求,重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家国情怀、专业知识、信息技术、职业素养、国际视野”新财经人才培养五维素质能力培养规格要求;重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价值引领—多元联动—多路径协同”多元融合协同育人新机制;重构新财经课程体系,深化数字技术与财经知识融合创新,推进“价值教育—文化滋养—新技术融入—实践拓展—国际交流”融通育人;建设智慧化教学场景,培养复合型教学团队,重塑课堂教学新形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沈云慈
我国高校创业人才培养尚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存在培养理念与机制滞后、创业实践环节难以真正落实、高素质师资不足、创业教材和课程欠缺等问题。校企深度融合创业人才培养具有应用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特点,注重整合企业优势资源,借鉴国外高校创业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探索基于校企深度融合的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推进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校企深度融合 创业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