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84)
2023(13774)
2022(10801)
2021(9600)
2020(7681)
2019(16828)
2018(16993)
2017(30927)
2016(16743)
2015(18427)
2014(18247)
2013(17257)
2012(15616)
2011(14192)
2010(14361)
2009(13274)
2008(12557)
2007(11427)
2006(10554)
2005(9764)
作者
(45239)
(37625)
(37420)
(36162)
(24013)
(17685)
(17131)
(14359)
(14262)
(13577)
(12977)
(12411)
(12048)
(11753)
(11514)
(11448)
(11096)
(11000)
(10882)
(10840)
(9640)
(9006)
(8943)
(8817)
(8612)
(8424)
(8200)
(8105)
(7461)
(7297)
学科
(87923)
经济(87853)
管理(47329)
(42829)
(33763)
企业(33763)
方法(27711)
中国(23974)
数学(23762)
数学方法(23552)
(21568)
业经(21002)
地方(20643)
(17146)
农业(15040)
(14274)
(13918)
地方经济(13215)
产业(13026)
(12084)
贸易(12076)
(11989)
金融(11987)
(11858)
银行(11844)
理论(11837)
信息(11736)
(11654)
(11420)
(11382)
机构
学院(235441)
大学(232401)
(104461)
经济(102371)
管理(86343)
研究(77622)
理学(73152)
理学院(72403)
管理学(71066)
管理学院(70621)
中国(60553)
(47771)
(47603)
科学(43449)
财经(37728)
(37569)
(36520)
中心(36160)
(34142)
经济学(34046)
研究所(33313)
(31671)
(31568)
师范(31401)
经济学院(30346)
北京(29844)
(29525)
业大(28670)
(27858)
财经大学(27636)
基金
项目(148449)
科学(117505)
研究(114948)
基金(106921)
(90839)
国家(90049)
科学基金(78267)
社会(75628)
社会科(71768)
社会科学(71752)
(58078)
基金项目(54957)
教育(52641)
编号(49188)
(46852)
自然(45747)
自然科(44730)
自然科学(44723)
自然科学基金(43893)
资助(42665)
成果(40397)
(33150)
重点(33129)
课题(32792)
国家社会(32234)
(31863)
(30445)
项目编号(30340)
(28965)
大学(28679)
期刊
(126940)
经济(126940)
研究(73059)
中国(49625)
(38194)
管理(33977)
学报(30964)
(30504)
科学(28611)
教育(27807)
大学(24485)
(23086)
金融(23086)
学学(22487)
经济研究(21644)
技术(21565)
业经(20943)
农业(20279)
财经(19572)
(17124)
问题(15878)
图书(15791)
技术经济(12204)
(12048)
商业(11924)
书馆(11573)
图书馆(11573)
统计(11420)
理论(11088)
现代(11070)
共检索到3675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范卫红  陆成虎  
【目的/意义】数字经济发展促使数据成为重要的新型生产要素,其与劳动力等传统生产要素进行重组、结合并自由有序参与要素市场流通环节,关乎劳动者新型权益保障与数字经济视野下的"双循环"机制畅通,故应引入劳动者数据可携带权制度。【设计/方法】通过结合国情研究域外立法,劳动者数据可携带权兼具多重法律属性并可被进一步划分劳动者数据副本获取权与劳动者数据转移权。【结论/发现】劳动者数据可携带权本土化进程,尚存数据权益保障漏洞、扰乱市场秩序等争议。在我国引入劳动者数据可携带权,应当从肯定性规定与禁止性约束两方面勘定其本土化的适用范围,建立"分步骤、分行业和规模、分数据类别"的配套机制,以保障劳动者数据流动,使数字经济发展行健致远。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宝珠   葛丰收  
相较于工业经济时代,数字经济时代劳动关系呈现新样态。构建数字经济时代和谐的劳动关系对于确保劳动者权益、推进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扎实性进展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下数字经济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逻辑,从完善数字劳动过程中的政府规制、构建服务于共同富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体系、构建数据产权制度体系、构建适应平台经济的监管制度体系和数字空间工会体系等四个角度提出政策建议,以期能够为构建数字经济和谐劳动关系提供有益支持。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张忠跃  
在新一代数字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数据要素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是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型生产要素。激活数据要素市场新活力,释放数据要素市场新动能,将数据要素纳入到收入分配框架中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然而,数据要素参与收入分配面临三重困境,即数据权属关系界定不清晰的权属界定困境,非劳动收入分配主体不明的收入分配困境,非劳动收入分配不公的数据鸿沟困境。因此,只有实现数据要素的权属保护与产权有效激励,完善更加体现效率和公平的收入分配机制,提高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资源的治理效能,才能构建新的数据生产关系以匹配生产力发展特征,充分发挥数据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正反馈效应和乘数效应。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林欣悦  
情感劳动是对马克思劳动概念的创造性解读,是对劳动者某些特质劳动或劳动中情感支出的阐释,它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边缘地带到被纳入资本生产逻辑的空间范围,都体现情感劳动对资本积累持续补贴和资本对剩余价值隐蔽性攫取的事实。本文以非物质劳动作为情感劳动的前导概念,解析女性主义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话中所呈现出的情感劳动与资本积累的互动关系,透视数字经济时代资本对劳动过程情感操控的特殊性;在认同情感劳动特殊价值的基础上,试图寻求情感解放和劳动者主体性回归的行动路径,以期实现劳动者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双富裕。
[期刊] 改革  [作者] 戚聿东  丁述磊  刘翠花  
数字经济时代大量新职业快速涌现。新职业是社会分工深化的产物,是完善收入分配的调节机制,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就业政策扶持、数字技术赋能、就业观念转变是其发展的现实基础。新职业改变了企业用工模式,促使灵活就业盛行发展,其劳动关系也发生新变化,表现为劳动本身从属方式不断弱化,劳动资料提供方式多方并存,劳动过程监督方式技术强化,劳动产品归属方式权属不明,劳动报酬支付方式灵活多样,劳动权益保障方式仍需加强。促进新职业健康发展,应加快完善新职业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具体而言,政府应完善相关政策,设立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培训力度,加快认证体系建设;工会和行业协会应吸纳新职业从业者加入工会组织,制定相关行业技术和工时标准、工资指导、监督奖惩方式等行业规范;企业应强化自身责任,兜牢新职业从业者劳动报酬、劳动时间、劳动安全、社会保障等权益底线;劳动者应增强法律意识,积极学习新技能,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唐文进  
在新经济时代 ,劳动价值论必须有新的发展。新经济是指以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为基础的经济 ,新经济时代对劳动价值论提出了一系列新问题。已有的价值理论或相关思想无法做到既令人信服地解释这些问题 ,又能维护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完整性。而消费者劳动价值论则不仅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本意 ,而且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 ,它能够在遵循马克思原意的情况下较好地回答上述新问题。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费良成  
20世纪40年代开始的信息技术革命,特别是80年代兴起的高科技革命,引起了知识经济的全面崛起。经合组织指出,该组织成员国在过去10年中的高技术产品在制造业产品国的份额翻了一番多,达到20%至25%,主要成员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0%以上已经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在知识经济社会,对经济发展起着主导作用的不再是土地、劳动力和金融资本,而主要是知识。知识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面对知识经济中知识价值的突现以及与传统经济的不同规律,如知识的丰富性与资源的稀缺性、知识投入的边际收入递增与要素投入的边际收益递减等,许多学者对劳动价值论提出了质疑,产生了两种不同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赵曙光  
随着知识时代的到来 ,那些科技含量高的产品的价格可以远远高于其价值而获得“超额利润”。要对这种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 ,必须从完善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入手 ,对劳动二重性学说、交换价值理论和价格理论等进行系统的发展和完善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周秀娟  史雨萱  
【目的/意义】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了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而厘清个人数据携带的私法规制问题,实现在私法制度设计层面对数据权属及携带问题的突破,已然成为对数据合规流通的法律保障研究中的当务之急。【设计/方法】传统规制路径在设置目的上与个人数据携带之理念存有差异,随意适用可能导致个人数据携带的初衷难以实现。故以欧盟法提出的设权化路径为分析基础,并通过对国内学者所提出的《知识产权法》路径、《物权法》路径、《侵权法》路径、《合同法》路径和《人格权法》路径进行辨析,从而对数据携带私法路径进行本土化构建。【结论/发现】建立以《人格权法》规制为基础,以特殊私法限制规则为辅,设置场景分类保护模式的个人数据携带保护制度范式,成为我国个人数据携带私法规制的应有之义,以此达到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与个人数据权益保护二者之间的平衡,实现数字经济持续发展的目的。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科  
继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之后,人类已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继土地、劳动、资本等之后的又一重要生产要素。数字经济时代,数据生产要素化的原因、难点以及由此产生的数字经济核算问题值得深入研究。研究发现,数据作为数字化的载体,具有非竞争性、边际成本趋近于零和价值存在不确定性等特征;在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上,应建立数据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的协同联动机制、数据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机制和反垄断机制。数据所有权的模糊、数据的可复制性和信息悖论导致了数据资产确权、交易和定价的困难。数据生产要素化过程中,数字经济面临统计挑战,传统GDP核算方法会产生GDP规模的漏统计和增速被低估。因此,为了充分发挥数据生产要素的价值,应在个人隐私权益和经济收益之间进行合理取舍;完善数据交易机制设计,解决交易中的信用问题;转变测算思路,通过界定数字经济,识别核算主体和界定产业活动,构建新的数字经济核算体系;引入新兴技术,改善数字经济核算体系,使数据要素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推动力。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海舰  赵丽  
数字经济时代“新技术群”的蓬勃发展使员工从强单位从属性向弱单位从属性转变、用工模式从固定制向灵活制转变。单位从属和用工模式的变化,颠覆了传统企业员工劳动权益保障机制,使得企业员工劳动权益保障机制由“单位化”向“社会化”转变。当前“单位化”劳动权益保障机制面临劳动报酬保障制度缺失、算法偏见和算法霸权频发、医疗/养老保险制度缺失、职业伤害保障制度缺失、第三方侵权责任主体不明、劳动权益保障主体责任缺失六大困境。建立“社会化”新业态从业人员劳动权益保障机制,需要建立劳动基准账户、科学规范算法规则、完善医疗/养老保险制度、健全职业伤害保障体系、明确平台企业组织过错责任、强化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最终形成系统化的劳动权益保障机制,以此实现好、维护好、落实好大型平台企业新业态从业人员的劳动权益。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丁守海   陈雯雯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劳动者选择新就业形态工作,加剧了制造业的缺工现象。为探究哪些人更倾向于选择新就业形态工作及其选择原因,首先,本文基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视角分析了新就业形态的本质,发现资本通过算法等手段加强对劳动的控制,攫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但它通过分享制、时间自由等形式掩盖了剥削,以吸引劳动者。然后,本文利用第一手的调查数据发现,34岁左右的精壮劳动力最易选择新就业形态,选择的主要原因是收入高和时间自由。但平台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和培训机会,长此以往将损害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并阻碍他们提升人力资本。最后提出政策启示:政府应着力推进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并加强对新就业形态从业者的劳动权益保护。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李斐然  
当前,中国的数字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并正在成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数字经济必将带来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使得传统监管制度与产业政策遗留的老问题更加突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更加不容忽视。面向未来新的商业模式与组织治理、监管环境的变化,内部审计需要积极探索数字化环境下的审计新模式,紧跟客户需求,改变人才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李斐然  
当前,中国的数字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并正在成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数字经济必将带来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使得传统监管制度与产业政策遗留的老问题更加突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更加不容忽视。面向未来新的商业模式与组织治理、监管环境的变化,内部审计需要积极探索数字化环境下的审计新模式,紧跟客户需求,改变人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