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07)
- 2023(16765)
- 2022(14008)
- 2021(12669)
- 2020(10582)
- 2019(23520)
- 2018(23178)
- 2017(44281)
- 2016(23867)
- 2015(26516)
- 2014(26017)
- 2013(25888)
- 2012(23777)
- 2011(21712)
- 2010(21582)
- 2009(19946)
- 2008(18975)
- 2007(16783)
- 2006(14737)
- 2005(12806)
- 学科
- 济(113741)
- 经济(113631)
- 管理(71479)
- 业(66502)
- 企(54955)
- 企业(54955)
- 方法(45495)
- 数学(39587)
- 数学方法(39230)
- 中国(26757)
- 农(26067)
- 业经(25139)
- 地方(24485)
- 学(23725)
- 财(23664)
- 技术(18694)
- 农业(18072)
- 贸(17913)
- 贸易(17901)
- 易(17273)
- 制(17270)
- 环境(16430)
- 和(15668)
- 理论(15547)
- 银(15287)
- 银行(15221)
- 地方经济(14929)
- 融(14927)
- 金融(14926)
- 产业(14830)
- 机构
- 大学(348223)
- 学院(346158)
- 济(146413)
- 经济(143566)
- 管理(137218)
- 理学(119576)
- 研究(119513)
- 理学院(118244)
- 管理学(116274)
- 管理学院(115662)
- 中国(86699)
- 科学(74970)
- 京(73239)
- 财(62628)
- 所(60233)
- 农(59916)
- 研究所(55414)
- 业大(55073)
- 中心(52800)
- 财经(51018)
- 江(49094)
- 农业(47238)
- 经(46395)
- 北京(45969)
- 经济学(44815)
- 范(44020)
- 师范(43522)
- 院(43034)
- 经济学院(40219)
- 州(39758)
- 基金
- 项目(241778)
- 科学(189471)
- 基金(175947)
- 研究(171662)
- 家(155368)
- 国家(154087)
- 科学基金(131776)
- 社会(110759)
- 社会科(105124)
- 社会科学(105095)
- 省(94556)
- 基金项目(93668)
- 自然(85979)
- 自然科(83970)
- 自然科学(83946)
- 自然科学基金(82451)
- 划(79168)
- 教育(76751)
- 资助(71218)
- 编号(67914)
- 重点(53870)
- 成果(53444)
- 发(52030)
- 部(51960)
- 创(51757)
- 创新(48458)
- 课题(46334)
- 国家社会(46290)
- 科研(46151)
- 教育部(44351)
- 期刊
- 济(160982)
- 经济(160982)
- 研究(101446)
- 中国(61665)
- 学报(59797)
- 农(53279)
- 科学(52881)
- 管理(50388)
- 财(45381)
- 大学(44293)
- 学学(42091)
- 农业(36514)
- 教育(31818)
- 技术(28681)
- 融(27582)
- 金融(27582)
- 经济研究(27556)
- 业经(25265)
- 财经(25074)
- 经(21555)
- 问题(20310)
- 业(18901)
- 技术经济(18530)
- 科技(18238)
- 图书(17805)
- 商业(16586)
- 理论(16362)
- 版(15952)
- 业大(15351)
- 现代(15209)
共检索到4997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洁 王若雨菡 陈海波
在数字经济时代,研究把握数字经济新动能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对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投入产出理论,构建数字经济视角下经济增长新动能指标体系,并采用反熵值法对2014-2020年我国各省(市)数字经济新动能指数进行测算,同时采用双固定效应模型、异质性分析等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新动能显著促进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且存在“U”型非线性特征;数字经济新动能对居民消费存在显著的分区域、分样本、分指标异质性效应。基于以上结论,应加快传统消费模式与新消费模式融合,以创新驱动扩大内需,鼓励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制定因地制宜的差异化发展策略。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赛男
本文基于2011-2022年我国省域面板数据并运用莫兰指数和空间杜宾模型,尝试探讨数字经济发展与城市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正向影响城市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并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集聚特征,且该影响关系具有本地效应和溢出效应,均呈倒“U”型非线性曲线关系;城市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升级的空间集聚效应较为显著且具有显著的示范效应;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城市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升级的影响较为显著并呈倒“U”型非线性曲线关系,固定资产投资对其呈负向影响,城镇化率对其呈显著正向影响,教育水平的影响并不显著,社会保障水平的影响较为显著。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消费结构 城市居民 消费经济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向国成 石校菲 邝劲松
科学把握数字经济与居民消费关系,对扩展新发展格局中的消费新市场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资本结构视角出发,将数字经济与居民消费纳入新古典分析框架阐释作用机制;并利用熵值法测算2005-2019年我国31个省区市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同时,采用系统GMM、中介效应与动态面板门槛模型对理论模型的结论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发展促进均衡产出增长,并带来最优居民消费支出以均衡产出为中枢呈现循环往复螺旋上升趋势的结果;(2)数字经济发展不仅可以直接提高居民消费水平,还可通过促进经济增长间接提高居民消费水平;(3)数字经济对居民消费存在着显著的产出门槛效应。实证结果与稳健性检验也说明了理论分析的合理性。因此,引导数字经济的资本形成过程,加大"新基建"投入力度以实现数字经济发展与居民消费扩张的有机统一,有利于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形成。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葛任
循环经济视域下,数字经济发展是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提升的重要路径,数字经济发展通过改善农村居民消费环境、提升农村居民消费能力和优化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三个路径影响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但是,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本文基于循环经济理论和数字经济发展理论,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机理,并构建数字经济发展影响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中介效应模型,选取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为了进一步促进数字经济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协同发展,应推进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地区数字化人才培养、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优化数字技术应用环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江
居民消费是消费环境的函数。文章所构建的消费环境包括了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法律环境三个主要维度,基于1990—2008年的相关数据研究发现,经济环境中的收入和就业因素对于居民消费的即期影响效应统计显著,其中,就业对消费的影响远高于收入对消费的影响。社会环境和法律环境中的所有变量则并没有对居民的消费产生统计显著的影响。因此,中国在进入"十二五"期间之后,要稳健、全面推动中国的内需,亟需解决的问题是构建起更加健康有序的社会消费环境和法律环境,而不是仅着眼于对于居民消费有即期影响的收入和就业水平,虽然这是两个非常
关键词:
就业 收入 基尼系数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期刊] 征信
[作者]
李凡空 李雪瑜
基于2011—2021年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及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建立实证模型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情况。结论显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显著提高了居民消费水平,且创新效应和产业结构升级在上述影响过程中具有中介作用。另外,这种促进作用具有数字普惠金融结构异质性、城乡居民异质性及区域异质性特征。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红伟 吉媛
本文采用中国1999-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估计我国城镇居民医疗消费对其整体消费的影响。估计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医疗消费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会使城镇居民消费在GDP中的贡献率下降0.679个百分点。此外,政府财政资金对医疗卫生的投入的占比增加1个单位会对城镇居民消费在GDP中的贡献率产生刺激作用,使其提高1.296个百分点。最后本文从加大对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力度、完善我国金融市场和加强对医疗消费的调研和研究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彭迪云 刘畅 周依仿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肩负实现绿色发展的历史重任。本文以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多种指标以量化雾霾污染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门槛面板回归模型,以居民消费水平为门槛变量,实证研究2001~2013年期间该地区城镇化发展对雾霾污染影响的门槛效应。研究表明,城镇化发展与雾霾污染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双门槛效应"。当居民消费水平低于第一道门槛时,城镇化发展会加速雾霾污染;跨越第一道门槛时,城镇化发展对雾霾污染影响有所减弱,但仍为正向促进关系;跨越第二道门槛时,城镇化发展对雾霾污染的作用则转变为负向关系。文章最后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建议。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吉恒 李敏 孟菲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居民消费率持续走低,对国民经济稳定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国民生产总值、居民收入和储蓄、通货膨胀和社会保障等都是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论文主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希望能够为提高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居民消费 影响因素 扩大内需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帆
本文通过构建面板模型和门槛模型实证分析商贸流通业业态创新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在随机效应、固定效应及双重固定效应模型下其对居民消费水平影响系数均呈显著正向影响。分居民类型来看,无论是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还是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均呈现正向促进作用,且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正向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分地区来看,商贸流通业业态创新对东部和中部地区居民消费水平呈显著正向影响,对西部居民消费水平影响还未呈现显著性。当门槛变量大于1.105且小于3.251时,对居民消费水平的正向促进作用呈现最大化。最后,本文提出创新商贸流通业区域合作模式,增强商贸流通业服务产品技术创新相关建议。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彦伟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巨大,总需求明显不足,国内消费持续不振,居民消费亟待提升。基于生命周期假说,从理论上分析了家庭资产选择与居民消费的动态决策机制。在此基础上,利用2016年CFPS的居民家庭数据并匹配同年度地区层面的宏观数据,构建分层线性模型,实证检验了家庭资产选择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并考察了地区经济特征的交互效应。研究发现:(1)住房资产与金融资产都对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现阶段住房资产的促进作用大于金融资产,可支配收入仍是决定居民消费的关键因素。(2)由地区层面因素造成的居民消费差异占整体消费差异的17. 4%,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化程度均对家庭资产的消费拉动效应产生了正向调节。其中,对金融资产的调节作用更明显,对住房资产的调节不明显。(3)在主要省份中,广东省家庭资产的消费促进效应最大,贵州省、甘肃省最小;与农村家庭相比,中国城镇家庭资产对消费的拉动更明显;财务回答人年龄处于36~50岁之间的家庭,家庭资产的消费拉动效果更大。研究结论表明,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积极推动地区市场化改革、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现阶段提升中国居民消费的关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徐晓丽 夏成孝
运用协整理论、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修正误差模型对中国1952年~2009年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对居民的消费有促进作用,且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改革开放后还大于改革开放前。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徐成晓
本文先简要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机理,再利用2014年1月-2016年3月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能有效促进消费需求,且对传统经济强省的影响更为显著。最后,提出针对性政策意见,以确保未来互联网金融的健康规范发展,进一步刺激需求。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居民消费 促进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范德成 李昊 刘贇
为了评价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动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影响,本文运用模糊影响图的方法,从需求方面、基础设施、经济环境、政策环境以及消费者自身五个方面选取了影响消费的十六个指标,并对这些指标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增长幅度缓慢,无明显变化。根据这一评价结果,结合消费影响因素影响图的拓扑结构得出,对外开放程度、社会保障水平、消费习惯以及居民受教育程度是导致消费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对策建议。为今后提高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方面的研究和我国相关政策的实施提供了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