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54)
- 2023(13152)
- 2022(10590)
- 2021(9276)
- 2020(7734)
- 2019(17308)
- 2018(16742)
- 2017(32409)
- 2016(16781)
- 2015(18694)
- 2014(18261)
- 2013(17922)
- 2012(16337)
- 2011(14760)
- 2010(14561)
- 2009(13294)
- 2008(12362)
- 2007(10400)
- 2006(9103)
- 2005(7777)
- 学科
- 济(100797)
- 经济(100721)
- 管理(53754)
- 业(47349)
- 方法(44005)
- 数学(40361)
- 数学方法(39993)
- 企(39247)
- 企业(39247)
- 地方(20578)
- 财(19884)
- 业经(19872)
- 中国(19541)
- 农(18834)
- 环境(16347)
- 学(15004)
- 地方经济(13525)
- 农业(13161)
- 贸(12911)
- 贸易(12907)
- 务(12771)
- 财务(12738)
- 财务管理(12710)
- 产业(12697)
- 易(12456)
- 企业财务(12211)
- 制(11930)
- 融(11815)
- 金融(11813)
- 和(11677)
- 机构
- 学院(245189)
- 大学(245138)
- 济(118056)
- 经济(116283)
- 管理(101503)
- 理学(89366)
- 理学院(88570)
- 管理学(87314)
- 管理学院(86854)
- 研究(76875)
- 中国(57573)
- 财(50395)
- 京(47743)
- 科学(42390)
- 财经(42006)
- 经济学(39067)
- 经(38471)
- 中心(36591)
- 经济学院(35255)
- 所(34742)
- 江(33542)
- 业大(32276)
- 研究所(31696)
- 财经大学(31638)
- 农(31334)
- 北京(28941)
- 范(28644)
- 师范(28396)
- 经济管理(28249)
- 院(28169)
- 基金
- 项目(173620)
- 科学(140816)
- 基金(131638)
- 研究(127272)
- 家(112726)
- 国家(111902)
- 科学基金(99673)
- 社会(87861)
- 社会科(83862)
- 社会科学(83844)
- 基金项目(69544)
- 省(66179)
- 自然(62207)
- 自然科(60793)
- 自然科学(60783)
- 自然科学基金(59751)
- 教育(57887)
- 划(54830)
- 资助(53387)
- 编号(48787)
- 部(39537)
- 重点(38519)
- 国家社会(38486)
- 发(37667)
- 成果(36765)
- 创(36653)
- 教育部(35327)
- 人文(34826)
- 创新(34388)
- 科研(33317)
- 期刊
- 济(122376)
- 经济(122376)
- 研究(68836)
- 财(38565)
- 中国(37143)
- 管理(36829)
- 学报(31712)
- 科学(30560)
- 农(26125)
- 大学(25768)
- 学学(24629)
- 技术(22717)
- 财经(21895)
- 经济研究(21627)
- 融(20434)
- 金融(20434)
- 经(18845)
- 农业(18060)
- 业经(18047)
- 问题(15778)
- 教育(15486)
- 统计(14893)
- 技术经济(14228)
- 策(13431)
- 决策(12093)
- 贸(11843)
- 商业(11653)
- 理论(11347)
- 世界(10716)
- 资源(10568)
共检索到342385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唐平 杨德林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提高生态效率,即以最少的资源占用实现最大的经济产出。数字经济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率和较强的绿色属性,可以在增加经济产出的同时减少资源占用,从而提高生态效率。采用2011—2019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以人均GDP与人均生态足迹之比测度生态效率,分析发现:数字经济显著提升了生态效率,生产效率和产业结构在其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即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来提升生态效率;数字经济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门槛效应),表现为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效率的提高而增强;数字经济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存在地区和时间异质性,表现为对资源型地区的影响较小、在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后(2015年之后)影响较大。此外,数字经济对生态效率的提升作用主要源自促进人均GDP增长,但当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其抑制人均生态足迹增加的作用也开始显现。因此,应积极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并重视和增强其在减少资源占用和环境污染方面的功效,以更为有效地提高生态效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学定 范宪伟 韩金雨 高峰
从生态足迹的角度,根据1978~2008年全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探讨了我国经济与资源环境之间是否存在倒"U"型关系,结果发现:我国资源环境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呈现倒"U"型,处于拐点时人均GDP为19672.6元,表明我国整体上已于2008年跨过拐点,进入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期。并通过动态面板的广义矩估计,详细分析了各类型生态足迹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不同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梁琦 肖素萍 李梦欣
数字经济作为新技术革命引致的新经济形态,能够通过驱动产业结构升级,有效促进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本文基于产业结构升级中介视角,以2011-2018年中国285个城市为样本考察了数字经济对城市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显著提升城市的生态效率,这一结论在进行变量替换、分阶段回归以及引入工具变量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2)数字经济对生态效率的提升效用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呈现中部最高、东部次之、西部最低的不平衡空间结构特征。(3)存在数字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生态效率提升的中介传导路径,产业结构升级是数字经济作用于中国城市生态效率提升的重要路径。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婉红 刘芳 刘天森
基于我国233个城市2000—2016年的数据,采用PSM-DID模型检验设立国家高新区是否提升了城市创新效率,并从城市规模和城市等级层面分析国家高新区对城市创新效率影响的异质性。进一步,引入空间集聚作为调节变量,从要素集聚和产业集聚视角分别探讨国家高新区影响城市创新效率的内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国家高新区对城市技术研发效率和成果转化效率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国家高新区对城市创新效率的影响与城市规模及城市等级有关,表现为国家高新区对大型、中型和小型城市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优于特大型城市;对二线和三线城市技术研发效率的促进作用优于四线和五线城市,但对成果转化效率的作用低于四线和五线城市。空间集聚调节效应的结果表明,要素集聚显著正向调节了国家高新区对于城市技术研发效率及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产业集聚则显著负向调节了国家高新区对于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此外,要素集聚和产业集聚对于东部和中西部城市创新效率的调节作用存在明显的异质性。本文扩展了国家高新区驱动效应的传导机制,也为探索城市创新效率提升路径提供了事实依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孙欣 陈乃惠
数字经济与生态环境是关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议题。本文从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两个维度,运用熵权法对中国30个省(区、市)2011—2021年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利用双向固定效应、门槛效应等方法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对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生态效率的提升,且这一结论通过了工具变量法、调整样本期和改变模型设定等稳健性检验;数字经济对生态效率的促进效应具有非线性关系,存在以数字经济、环境规制强度为门槛变量的单一门槛效应;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生态效率的促进效应、单一门槛效应以及“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在南方地区和不同数字经济维度下显著。最后,根据研究结论就如何发展数字经济提升生态效率的路径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尹龙 郭子彤
如何在数字经济战略的实施背景下,实现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民生福祉的协调,对于我国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3—2021年全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中介效应、门槛效应模型检验数字经济对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可以显著促进生态福利绩效的提升,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发展韧性起中介传导作用,且提升作用具有明显的门槛效应,并在地理区位、经济水平和市场化程度特征上具有显著区域异质性。本文为新时代下积极发挥数字经济的正向引导作用、抓实生态环境保护和增进民生福祉方面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生态福利绩效 门槛效应 异质性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尹龙 郭子彤
如何在数字经济战略的实施背景下,实现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民生福祉的协调,对于我国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3—2021年全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中介效应、门槛效应模型检验数字经济对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可以显著促进生态福利绩效的提升,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发展韧性起中介传导作用,且提升作用具有明显的门槛效应,并在地理区位、经济水平和市场化程度特征上具有显著区域异质性。本文为新时代下积极发挥数字经济的正向引导作用、抓实生态环境保护和增进民生福祉方面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生态福利绩效 门槛效应 异质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闫华飞 杨美 冯兵
随着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进一步推进,探究其能否提高地区绿色创新绩效对促进区域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2009—2019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及其周边8省份的面板数据,测度其绿色创新绩效,并利用双重差分、中介效应模型探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显著提升了绿色创新绩效,这一结论通过了多种稳健性检验;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中部地区绿色创新绩效促进作用更强,东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不显著;作用机制分析得出,政府支持、信息化水平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地区绿色创新绩效间发挥中介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闫华飞 杨美 冯兵
随着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进一步推进,探究其能否提高地区绿色创新绩效对促进区域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2009—2019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及其周边8省份的面板数据,测度其绿色创新绩效,并利用双重差分、中介效应模型探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显著提升了绿色创新绩效,这一结论通过了多种稳健性检验;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中部地区绿色创新绩效促进作用更强,东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不显著;作用机制分析得出,政府支持、信息化水平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地区绿色创新绩效间发挥中介作用。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周程
本文在均值方差最优投资组合模型的框架内嵌入资本管制,分析资本管制对金融市场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管制提升了我国货币市场、国债市场稳定性,但资本管制没有提升人民币汇率市场、股票市场稳定性;受外国金融市场风险传染的影响,我国货币市场、国债市场和股票市场波动性有所降低,这与资本管制密切相关。
关键词:
资本管制 金融市场稳定性 传染效应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学兰 王海元
文章从区域差异的视角探讨了产业结构升级与城市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并以中国286个地级市为研究样本,构建了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生产率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产业结构升级能有效提升城市生产率,但这种提升作用在不同区域的作用效果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对城市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对城市生产率的作用效果为负,而在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提升生产率的效果则不显著。此外,物质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城镇化发展、外商直接投资、基础设施水平等对城市生产率有一定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天宇 解学芳
在构建区域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了文化产业集聚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具体机制和实际效果。结果表明:(1)我国区域创新活动存在正向的空间自相关性,创新成果可以随着要素流动向邻近地区扩散;(2)文化产业的专业化集聚和多样性集聚均可推动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且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从影响效果来看,文化产业多样性集聚已成为推动区域创新能力跃升的主要动力;(3)由于规范、有序的竞争机制尚未形成,文化产业竞争性集聚阻碍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但却通过价格博弈、企业外迁等条件产生了正向的空间溢出;(4)文化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其中,文化产业在东部地区的竞争性集聚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在中、西部地区则未有体现。对此,建议加强区域间的产业联动与资源共享,破除创新要素流动壁垒。鼓励文化产业特色化与差异化集聚,促进创新要素和发展资源的融合更新,并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集群的制度环境和竞争机制。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学兰 王海元
文章从区域差异的视角探讨了产业结构升级与城市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并以中国286个地级市为研究样本,构建了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生产率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产业结构升级能有效提升城市生产率,但这种提升作用在不同区域的作用效果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对城市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对城市生产率的作用效果为负,而在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提升生产率的效果则不显著。此外,物质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城镇化发展、外商直接投资、基础设施水平等对城市生产率有一定的正面影响,以进出口总额为衡量标准的对外开放度对城市生产率存在负面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军华
文章在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法来描述我国经济增长与生态足迹之间的动态关联性。冲击响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与生态足迹之间存在较强的交互响应作用,一方面经济增长是生态足迹持续增加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生态足迹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反作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全景
基于动态性和异质性视角,本文利用2010—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前沿性的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和双重差分法(DID)实证考察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如何影响企业社会责任以及东道国异质性和企业异质性是否影响海外投资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作用效果。结果显示:(1)海外投资显著地提高了企业社会责任,且这种影响具有动态性;(2)东道国与中国文化距离越小、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和法律制度环境越完善时,海外投资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推动效果越明显;(3)相较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海外投资企业所履行的社会责任提升程度更高;相较于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资本密集型行业的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时,企业社会责任显著增加;相较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海外投资对社会责任的推动作用更大。有鉴于此,针对性地引导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不同类型的海外投资,是吸收东道国先进制度,提升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路径。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推荐搜索
出口贸易技术效率能从集聚经济中获得提升吗?——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中小企业集群与民间资本对接提升了融资效率吗?——基于长三角数据的检验
数字经济发展与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提升——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数字经济提升农村家庭消费能力: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
数字经济发展助力中国服务贸易水平提升——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数字经济提升了劳动生产率吗?——基于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政府专利奖励提升了中小企业绩效吗?——基于知识产权能力调节作用的实证检验
政府补贴有利于企业创新效率提升吗——基于门槛模型的实证检验
高铁开通推动地区人力资本提升了吗?——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检验
数字经济对先富地区带动后富地区的影响——基于空间调节效应的实证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