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352)
- 2023(21985)
- 2022(18554)
- 2021(17190)
- 2020(14168)
- 2019(32556)
- 2018(31959)
- 2017(59972)
- 2016(32440)
- 2015(36660)
- 2014(36516)
- 2013(36025)
- 2012(33711)
- 2011(30629)
- 2010(30663)
- 2009(28370)
- 2008(27838)
- 2007(24428)
- 2006(21666)
- 2005(19760)
- 学科
- 济(149234)
- 经济(149087)
- 管理(91550)
- 业(85600)
- 企(69155)
- 企业(69155)
- 方法(60836)
- 数学(52975)
- 数学方法(52279)
- 中国(42120)
- 农(37301)
- 地方(33299)
- 业经(32870)
- 财(32778)
- 学(29894)
- 贸(27097)
- 贸易(27078)
- 易(26216)
- 制(25689)
- 农业(25257)
- 融(22895)
- 金融(22892)
- 银(22853)
- 银行(22807)
- 行(21945)
- 理论(21630)
- 环境(21611)
- 和(21386)
- 技术(20488)
- 务(19396)
- 机构
- 大学(467721)
- 学院(463349)
- 济(195622)
- 经济(191623)
- 管理(178634)
- 研究(164931)
- 理学(153338)
- 理学院(151574)
- 管理学(148790)
- 管理学院(147954)
- 中国(126762)
- 京(101547)
- 科学(99451)
- 财(88588)
- 所(83009)
- 研究所(75151)
- 中心(74807)
- 农(73573)
- 财经(70080)
- 江(68519)
- 业大(66217)
- 北京(65160)
- 经(63771)
- 范(62823)
- 师范(62233)
- 院(60190)
- 经济学(59934)
- 农业(57120)
- 州(55519)
- 经济学院(53736)
- 基金
- 项目(310120)
- 科学(244345)
- 研究(227067)
- 基金(225679)
- 家(196892)
- 国家(195287)
- 科学基金(167462)
- 社会(144827)
- 社会科(137359)
- 社会科学(137323)
- 省(118449)
- 基金项目(117807)
- 自然(107177)
- 自然科(104725)
- 自然科学(104701)
- 教育(104062)
- 自然科学基金(102816)
- 划(100483)
- 资助(93888)
- 编号(91832)
- 成果(75270)
- 重点(69685)
- 部(68698)
- 发(68579)
- 创(63499)
- 课题(63495)
- 国家社会(60646)
- 创新(59377)
- 教育部(59105)
- 科研(58901)
- 期刊
- 济(219934)
- 经济(219934)
- 研究(142657)
- 中国(96250)
- 学报(72714)
- 管理(68023)
- 科学(67487)
- 农(66762)
- 财(66645)
- 大学(55959)
- 教育(53492)
- 学学(52062)
- 农业(46450)
- 融(44460)
- 金融(44460)
- 技术(42231)
- 经济研究(35899)
- 财经(34777)
- 业经(33812)
- 经(29967)
- 问题(28025)
- 图书(27071)
- 业(25071)
- 贸(24695)
- 技术经济(23621)
- 统计(23137)
- 国际(22425)
- 世界(22363)
- 理论(22152)
- 科技(21094)
共检索到7135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晓东 刘冰冰
数字经济的来临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与生活习惯,也成为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本文通过分析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现实因素,发现数字经济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选取2013~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技术应用和数字创新三个维度构建了省域数字经济指数,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且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差距在逐渐缩小。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后得出,地区经济水平、城镇化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可以显著地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各种驱动因素对数字经济发达区、较发达区和欠发达区的影响方向和程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张恒 赵茂 李璐
本文利用综合评价、耦合协调度等模型测度了2011—2019年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区域经济发展及两者时空耦合协调状况。研究发现:一是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增长较快且表现出明显的地区收敛性和空间集聚性;二是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相对差距缩小,但中西部与东部沿海地区差距仍然较大;三是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能力持续增强,由轻度失调跨入优良协调发展阶段。因此,需完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地区数字化水平;提高金融普惠性服务能力,激发区域经济活力;加强省际合作,充分发挥沿海、沿江强省"领头羊"作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区域经济发展 时空耦合协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段新 戴胜利 廖凯诚
运用熵值法、变异系数和耦合协调模型对我国2002-2016年区域科技创新、经济和环境水平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科技创新、经济和环境总体上不断发展并呈现阶段性特征;它们的区域差异在波动中下降;科技创新、经济和环境的两元系统跟三元系统协调均呈上升趋势。直到2016年全国各地区三元系统协调等级未达到优质耦合协调等级;科技创新、经济和环境的三元系统耦合协调增长在2009年之前主要是由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引领,在2009年之后主要是由科技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引领。未来需加大对科技、经济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支持力度以实现三者的协调发展并缩小区域差异。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贾锐宁 徐海成
由于投融资体制不同,我国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建设规律存在差异,高速公路相对于普通公路而言具有过度建设倾向,表明当前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中蕴含不合理成分。收集我国2001—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基于公路基础设施空间外溢视角,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对全国以及分区域的高速公路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进行研究发现,公路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空间溢出效应十分明显。相对于普通公路而言,高速公路规模已经过度,且不同区域高速公路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差异明显。其中,东部地区高速公路规模基本适度,可满足区域经济发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贾锐宁 徐海成
由于投融资体制不同,我国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建设规律存在差异,高速公路相对于普通公路而言具有过度建设倾向,表明当前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中蕴含不合理成分。收集我国2001—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基于公路基础设施空间外溢视角,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对全国以及分区域的高速公路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进行研究发现,公路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空间溢出效应十分明显。相对于普通公路而言,高速公路规模已经过度,且不同区域高速公路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差异明显。其中,东部地区高速公路规模基本适度,可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中部地区高速公路规模无法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仍需吸引社会资本加大高速公路建设力度;西部地区高速公路规模严重超出当地经济发展可接受范围,应暂缓高速公路建设步伐,将重心转移到普通公路建设上来。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郭庆然 丁翠翠
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是否协调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成败。该研究通过构建"三化"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探索中国"三化"协调发展的区域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调程度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研究表明:2002—2011年中国省际"三化"耦合协调度存在一定差异,东中西地区总体上依次递减;产业结构、教育经费、R&D经费投入与劳动者素质对"三化"耦合协调度的影响是显著的,而经济发展水平、农村金融支持对"三化"耦合协调度的影响不很明显。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俊英
在对我国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公共支出规模与结构调整考察的基础上,采用中国内地30个省1998-200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公共支出规模结构调整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与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相适应,公共支出已经由经济建设型转向公共服务型;公共支出总量对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是积极的;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支出比重不断下降,但经济建设性支出对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是正向的;公共服务支出总量的增加并没有带来预期的经济协调发展效应。据此,本文给出一些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
公共支出 经济协调 效率 结构 公平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丁慧 范从来
科学判定菲利普斯曲线的形状对于货币当局实现经济周期波动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动态平衡至关重要。鉴于经济全球化与虚拟经济的发展使通货膨胀机理发生了深刻地变化,CPI通胀率不能完全反映真实的通胀水平,本文构建纳入资产价格的广义价格指数(GPI)作为新的通胀衡量指标,分析经济周期波动与通货膨胀的动态关联,检验中国菲利普斯曲线的形状。研究发现:在本文考察的样本区间内,GPI通胀率对于经济周期波动仍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菲利普斯曲线扁平化"假说在中国并不适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志刚 吴腾 桂立
金融发展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可以通过促进非农产业发展、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人力资本提升推动一国的城市化进程。本文运用1997—2013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金融规模扩张对中国城市化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金融效率提升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不显著;(2)非农产业发展、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人力资本提升是金融发展推进中国城市化的重要渠道;(3)金融发展对中国城市化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本研究及其政策含义对推进中国城市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金融发展 城市化 动力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刘伟 戴冰清 刘卫镇
文章基于2011~2017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广义系统矩估计(SYS-GMM)方法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数字金融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推动技术进步从而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但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及数字化程度对经济发展质量的驱动效应存在差异,就其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力度而言,使用深度最强,覆盖广度次之,数字化程度最弱。并且,数字金融对中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驱动效应也存在差异,东、中部地区的正向影响显著,西部地区的正向影响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区域创新水平和城乡收入差距均在数字金融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中介效应。文章的研究结论将为提升经济质量效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刘霜 李敬
在2019年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年会暨"区域协调发展新征程、新战略、新机制"学术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就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政策、区域经济理论与实证研究、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城乡统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对策研究等区域协调发展系列问题开展研讨,以期为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域经济学,特别是构建新时代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体系提供重要推力。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史桂芬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但是改革成果在地区间的分享是不公平的,地区间的发展是不协调的。在这一过程中,财政体制变迁中的政府间财政能力的配置状况是影响地区经济增长和区域分配格局的重要因素。据此,本文立足中国的实际情况,运用面板数据,从政府间财力配置的角度整体考察财政体制变迁及改革对全国及东、中、西地区经济的影响。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高维忠
依据1998~2010年中国的省级数据,利用面板协整分析方法,对中国区域旅游业发展对林业经济增长的长期效应进行了经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全国范围还是在东、中、西部地区,林业产值和旅游总收入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旅游发展对林业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正向推动作用,且三大地区旅游发展促进林业经济增长的长期效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侯世英 宋良荣
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阶段,区域经济差距过大是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阻碍。智能化作为新兴技术的主要代表,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及整体宏观经济发展质量均具有重大影响。基于2012—2018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经济收敛模型研究智能化对区域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结果表明:智能化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质量的收敛发展并呈条件β收敛特征,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其作用的内在机理是,智能化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和资本回报率对区域经济增长质量的动态空间收敛产生促进作用;研究还发现,区域市场的整合程度对智能化影响区域经济质量收敛发展具有正向调节效应。因而应充分发挥智能化红利,推动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紧抓新基建契机,完善智能化配套基础设施;提高要素市场的流动性,加强区域之间的经济合作,提升我国整体经济增长的质量。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田志华 田艳芳
近年来环境冲突事件的不断显现,逐渐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利因素之一,而目前针对经济发展与环境冲突关系的实证研究仍然十分匮乏。文章通过构建一个两阶段回归模型,使用中国1998-2013年30个省级行政单位的面板数据,首次就经济发展对环境冲突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并且通过构建面板门槛回归模型,进一步检验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对环境冲突的影响差异。结果显示:经济发展提升了居民的环境偏好和维权意识,同时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这是引起环境冲突的主要原因。从这个角度讲,环境冲突是经济发展的副产品。但是环境冲突并不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间接效应的检验结果显示,经济发展可以通过优化经济结构、提升生产技术来改善环境质量从而对环境冲突产生抑制效应;并且门槛模型的进一步检验结果证实了当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居民的环境偏好存在边际效应递减现象。总体来看,环境冲突将随着经济发展而逐渐减少。文章的研究对厘清经济发展与环境冲突之间的关系,有效防范和治理环境冲突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物流业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区域差异——基于1998-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地方治理、财政透明与经济增长——1985-2013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
腐败、经济寻租与公共支出结构——基于2007-2013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
环境冲突是经济发展的副产品吗?——基于1998-2013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
投资、消费关系的协调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区域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证研究
财政分权、审计监督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基于2008-2013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适宜技术、人力资本与区域知识溢出——基于1995—200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环境规制技术创新效应的空间差异——基于2000—2013年中国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物流业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协调发展的实证及理论解释——基于中国省级数据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