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275)
- 2023(18261)
- 2022(15085)
- 2021(13486)
- 2020(11352)
- 2019(24754)
- 2018(24388)
- 2017(46495)
- 2016(24879)
- 2015(27211)
- 2014(26487)
- 2013(26158)
- 2012(23836)
- 2011(21647)
- 2010(21895)
- 2009(21138)
- 2008(20635)
- 2007(18868)
- 2006(16892)
- 2005(15422)
- 学科
- 济(126103)
- 经济(125950)
- 业(96932)
- 管理(90279)
- 企(86236)
- 企业(86236)
- 方法(49389)
- 数学(40238)
- 数学方法(39980)
- 财(35711)
- 业经(35392)
- 农(33763)
- 中国(28362)
- 制(25804)
- 地方(24447)
- 务(24418)
- 财务(24394)
- 财务管理(24360)
- 农业(23871)
- 企业财务(23172)
- 技术(21133)
- 贸(19764)
- 贸易(19750)
- 体(19298)
- 易(19133)
- 学(18886)
- 银(18159)
- 划(18148)
- 银行(18119)
- 和(18066)
- 机构
- 学院(365045)
- 大学(360230)
- 济(164384)
- 经济(161552)
- 管理(144259)
- 理学(124138)
- 理学院(122918)
- 管理学(121324)
- 管理学院(120627)
- 研究(118383)
- 中国(93347)
- 财(77751)
- 京(73192)
- 科学(67782)
- 农(61319)
- 财经(61215)
- 所(58306)
- 江(55734)
- 经(55526)
- 中心(53990)
- 研究所(52113)
- 业大(51957)
- 经济学(51560)
- 农业(48010)
- 经济学院(46344)
- 北京(45257)
- 财经大学(45031)
- 州(43470)
- 院(42145)
- 范(41336)
- 基金
- 项目(236718)
- 科学(188814)
- 基金(175171)
- 研究(173011)
- 家(151699)
- 国家(150390)
- 科学基金(131059)
- 社会(116076)
- 社会科(110338)
- 社会科学(110313)
- 省(92891)
- 基金项目(92227)
- 自然(82496)
- 自然科(80676)
- 自然科学(80652)
- 自然科学基金(79313)
- 教育(78091)
- 划(76060)
- 资助(70314)
- 编号(67652)
- 成果(53942)
- 创(53430)
- 重点(52739)
- 部(52443)
- 发(51167)
- 创新(49366)
- 国家社会(49211)
- 制(48326)
- 业(47316)
- 课题(46180)
- 期刊
- 济(190441)
- 经济(190441)
- 研究(108879)
- 中国(69674)
- 财(64016)
- 管理(59628)
- 农(57395)
- 学报(53100)
- 科学(49968)
- 大学(41355)
- 学学(39685)
- 农业(38426)
- 融(37087)
- 金融(37087)
- 财经(32439)
- 技术(31654)
- 经济研究(31511)
- 业经(31337)
- 教育(28426)
- 经(27983)
- 问题(24235)
- 业(22275)
- 技术经济(21359)
- 贸(19418)
- 商业(18386)
- 世界(18010)
- 现代(17616)
- 统计(16904)
- 版(16576)
- 国际(16558)
共检索到5519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纪玉俊 牛亚新
基于空间集聚是产业布局中的重要典型化事实,为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对制造业布局的驱动作用,针对从数字经济催生的新特征角度来分析其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研究缺乏的问题,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研究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路径。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产业发展水平和数字经济发展环境3个维度建立数字经济指标体系,基于我国2011—2019年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研究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效应,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其内在机制,同时对政策、城市等级和地理区位的异质性影响进行探讨。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集聚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影响,这一结论在多种稳健性检验以及内生性处理后依然成立;数字经济可以通过虚拟集聚与人工智能双重路径对制造业集聚产生影响,其中虚拟集聚对制造业集聚的互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人工智能对制造业集聚的作用以集聚力所形成的引力效应为主导;在政策影响异质、城市等级差异以及地理区位区别下,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基于研究结论,建议平台企业与制造业企业进一步加深合作,推动制造业“上平台”发展,且不同等级、区位的城市应因时、因地制宜,实行差异化的数字经济管理策略。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陈斌 何思思
制造业是一国经济之根本,加快推进我国从制造业大国转变为制造业强国,是我国经济谋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而这一转变对技术创新的需求更为旺盛。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虚拟集聚正成为新的产业组织形态,将为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带来新动能和新引领。文章利用2014—2018年OECD世界投入产出数据、我国投入产出数据与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检验城市群虚拟集聚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1)虚拟集聚水平提升可促进城市群制造业技术创新快速发展。相比于单一的传统集聚,虚拟集聚与传统集聚叠加效应对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效果更为显著。(2)从地理区位上看,相比东部城市群,中西部城市群虚拟集聚对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更加凸显;从产权性质上看,国有制造业企业的创新行为对虚拟集聚效应更为敏感;从产业类型上看,虚拟集聚对一般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大于先进制造业。(3)当城市群整体虚拟集聚水平提升时,中心城市制造业技术创新受益更加明显;相较于城市群中心城市,非中心城市虚拟集聚水平提升对制造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突出。因此,在推进城市群一体化建设进程中应加快制造业集群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城市群虚拟集聚水平,促进产业地理集聚与虚拟集聚有效融合,以提升制造业技术创新发展水平。
关键词:
数字经济 虚拟集聚 技术创新 城市群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鲁玉秀
数字经济发展颠覆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态,驱动制造业布局变革。利用中国283个城市面板数据,考察数字经济发展对制造业集聚布局的影响和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制造业集聚布局起到了扩散效应;机制检验表明,城市间经济联系增强、现代服务业发展是数字经济影响制造业布局的中介机制;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强化数字经济的扩散效应,起到了调节作用;门槛模型和空间模型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制造业集聚布局存在非线性效应和空间溢出的特点;异质性检验表明,在东中部地区、大规模城市和高房价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制造业集聚的扩散影响更为显著。该研究为数字经济时代优化产业布局,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制造业集聚 现代服务业 城市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鲁玉秀
数字经济发展颠覆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态,驱动制造业布局变革。利用中国283个城市面板数据,考察数字经济发展对制造业集聚布局的影响和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制造业集聚布局起到了扩散效应;机制检验表明,城市间经济联系增强、现代服务业发展是数字经济影响制造业布局的中介机制;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强化数字经济的扩散效应,起到了调节作用;门槛模型和空间模型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制造业集聚布局存在非线性效应和空间溢出的特点;异质性检验表明,在东中部地区、大规模城市和高房价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制造业集聚的扩散影响更为显著。该研究为数字经济时代优化产业布局,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制造业集聚 现代服务业 城市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晶晶 李慧玲
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为技术转移和制造业空间集聚创造了有利条件。基于2009—2021年283个城市数据,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对制造业空间集聚的影响效应,检验技术转移在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空间集聚二者关系中发挥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制造业空间集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存在区域异质性特征,主要表现为“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空间分布格局;技术转移在数字经济推动制造业空间集聚中存在显著中介效应,且发明专利技术转移的中介效应明显超过非发明专利技术转移。为全面释放数字经济对制造业空间集聚的正向推动效应,应聚力智能制造,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走深向实;着眼数字驱动,加快技术成果转移转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晶晶 李慧玲
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为技术转移和制造业空间集聚创造了有利条件。基于2009—2021年283个城市数据,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对制造业空间集聚的影响效应,检验技术转移在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空间集聚二者关系中发挥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制造业空间集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存在区域异质性特征,主要表现为“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空间分布格局;技术转移在数字经济推动制造业空间集聚中存在显著中介效应,且发明专利技术转移的中介效应明显超过非发明专利技术转移。为全面释放数字经济对制造业空间集聚的正向推动效应,应聚力智能制造,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走深向实;着眼数字驱动,加快技术成果转移转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小波 孔莉霞
基于2011—2019年中国277个城市层面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结果表明:(1)整体上数字经济发展推动了制造业集聚。(2)东部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对制造业集聚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中西部城市不显著。(3)数字经济可以通过降低资本错配程度和劳动错配程度,进而推动制造业集聚。(4)数字经济发展对制造业集聚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不仅能够促进本地区制造业集聚,而且带动了邻近地区制造业集聚。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周小柯 席艳玲 吉生保
利用2001-2011年中国30个省区面板数据和系统GMM估计法,考察了制造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发现:两者在全国层面呈现"倒U"型关系;分区域看,东部地区产业集聚同经济增长呈"倒U"型关系,劳动力的拥挤效应十分明显;中西部地区产业集聚同经济增长则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产业集聚 经济增长 区域差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贺正楚 蔡湘杰 潘红玉 刘亚威
产业协同集聚是否成为优化制造业创新资源配置和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为此,基于2013~2018年面板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制造业创新效率进行测度,采用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金融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称之为“两产业协同集聚”)对长江经济带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产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不同创新效率指数影响结果不一,两产业协同集聚与技术进步指数呈现正相关关系,与技术效率指数呈现负相关关系。进一步分解技术效率指数得出,两产业协同集聚能有效促进制造业纯技术效率的提升,但不利于规模效率的提升。进一步得出的启示是:应该积极引导金融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发挥产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创新效率的积极作用,提高金融业服务制造业能力,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朱洁西 李俊江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激发数字经济对制造业出口技术升级的赋能效果,已成为中国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构建数字经济影响制造业出口技术升级的理论分析框架,基于2011—2020年中国28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对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出口技术升级的具体效应及中介路径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推动了制造业出口技术升级,其作用机制包括人力资本机制和技术溢出机制。(2)相对于成渝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数字经济发展对制造业出口技术升级的推动作用更显著。(3)在三种空间权重矩阵下,数字经济对周边城市的制造业出口技术升级均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本文的研究对推动中国制造业高水平“走出去”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充分释放数字经济潜能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政策参考。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吴明琴 陆毅 陈斌
在中国不同地区的企业缴纳比例和数量是显著不同的,尽管国家规定了统一的养老保险缴纳比例。本文从产业集聚的角度来分析企业缴纳养老保险的差异。通过考察从2001年到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发现产业集聚和企业养老保险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为了控制产业集聚的内生性,本文采用工具变量法验证了产业集聚和企业养老保险之间的因果关系。产业集聚程度高的地区,企业需要提高福利等措施来吸引人才增加竞争力。多个检验的结果表明我们的发现是相当稳健的。本文的发现对于中国的养老保险改革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养老保险 产业集聚 内生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包晨晨
由集聚外部性所带来的集聚经济优势可以拓展集聚区域企业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并改善非效率问题,进而提高整个集聚区域乃至城市的发展水平。本文采用中国工业企业制造业企业数据,通过构建translog生产函数探讨了三种不同集聚经济下的集聚弹性。在控制地区、行业及企业异质性的经验研究表明:在希克斯中性条件下,三种集聚为正且呈倒U型趋势;放松希克斯中性条件下,三种集聚的弹性仍为正,多样化集聚呈线性趋势,而专业化集聚和竞争性集聚均呈倒U型趋势,且三者的劳动增益为正,资本增益为负;在分地区和分行业的进一步分析中,三种集聚在其弹性系数、效率及反映灵敏度上均存在异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包晨晨
由集聚外部性所带来的集聚经济优势可以拓展集聚区域企业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并改善非效率问题,进而提高整个集聚区域乃至城市的发展水平。本文采用中国工业企业制造业企业数据,通过构建translog生产函数探讨了三种不同集聚经济下的集聚弹性。在控制地区、行业及企业异质性的经验研究表明:在希克斯中性条件下,三种集聚为正且呈倒U型趋势;放松希克斯中性条件下,三种集聚的弹性仍为正,多样化集聚呈线性趋势,而专业化集聚和竞争性集聚均呈倒U型趋势,且三者的劳动增益为正,资本增益为负;在分地区和分行业的进一步分析中,三种集聚在其弹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金娇 朱英明
本文基于世界银行2012年对中国25个城市1578家制造业企业的调查数据,运用二元离散logit模型,考察集聚经济(地方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对制造业企业创新行为(独立创新、合作创新和模仿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1)城市化经济对制造业企业三种创新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对合作创新影响最大,独立创新次之,模仿创新最弱;(2)地方化经济对制造业企业三种创新影响不一致,对独立创新影响不显著,对合作创新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对模仿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在企业分规模回归结果中,地方化经济的影响没有发生变化,城市化经济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韦帅民
选取中国2012—2021年27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制造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制造业低碳转型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数字经济显著促进制造业低碳转型;数字经济能够通过低碳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两条路径影响制造业低碳转型;地方政府创新竞争在数字经济与制造业低碳转型的关系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地方政府经济竞争发挥负向调节作用。据此,提出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低碳技术创新、驱动制造业产业升级、完善地方政府考核体系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制造业 低碳转型 产业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