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57)
- 2023(16309)
- 2022(13607)
- 2021(12156)
- 2020(10082)
- 2019(22653)
- 2018(22246)
- 2017(42554)
- 2016(23180)
- 2015(25694)
- 2014(25393)
- 2013(25329)
- 2012(23243)
- 2011(21305)
- 2010(21115)
- 2009(19353)
- 2008(18457)
- 2007(16150)
- 2006(14316)
- 2005(12467)
- 学科
- 济(112687)
- 经济(112590)
- 管理(66603)
- 业(61640)
- 企(50026)
- 企业(50026)
- 方法(45815)
- 数学(40206)
- 数学方法(39826)
- 农(25651)
- 中国(25145)
- 学(24607)
- 业经(24509)
- 地方(23834)
- 财(21700)
- 农业(17768)
- 环境(17624)
- 贸(17388)
- 贸易(17381)
- 易(16814)
- 制(15498)
- 和(15431)
- 技术(15014)
- 理论(15014)
- 地方经济(14663)
- 产业(14506)
- 融(13875)
- 金融(13874)
- 银(13728)
- 划(13710)
- 机构
- 大学(342057)
- 学院(339797)
- 济(142406)
- 经济(139627)
- 管理(133125)
- 研究(118977)
- 理学(116392)
- 理学院(115085)
- 管理学(113049)
- 管理学院(112464)
- 中国(85101)
- 科学(76274)
- 京(72210)
- 农(62801)
- 所(60837)
- 财(59507)
- 业大(56650)
- 研究所(56244)
- 中心(52373)
- 农业(49793)
- 财经(49022)
- 江(47877)
- 北京(45106)
- 经(44634)
- 经济学(43697)
- 范(43172)
- 院(42711)
- 师范(42631)
- 经济学院(39283)
- 州(38621)
- 基金
- 项目(239901)
- 科学(187324)
- 基金(174572)
- 研究(167933)
- 家(155315)
- 国家(154069)
- 科学基金(130995)
- 社会(107527)
- 社会科(102047)
- 社会科学(102017)
- 省(93715)
- 基金项目(92772)
- 自然(86724)
- 自然科(84692)
- 自然科学(84669)
- 自然科学基金(83150)
- 划(79041)
- 教育(75335)
- 资助(71345)
- 编号(66118)
- 重点(53817)
- 成果(51888)
- 发(51755)
- 部(51475)
- 创(49806)
- 创新(46578)
- 科研(46125)
- 课题(45182)
- 计划(45157)
- 国家社会(44908)
- 期刊
- 济(154299)
- 经济(154299)
- 研究(97791)
- 学报(62144)
- 中国(58572)
- 农(56054)
- 科学(54038)
- 管理(47762)
- 大学(45672)
- 学学(43509)
- 财(42664)
- 农业(38893)
- 教育(30324)
- 技术(28232)
- 经济研究(26143)
- 融(25183)
- 金融(25183)
- 财经(24104)
- 业经(23898)
- 经(20714)
- 业(19951)
- 问题(19837)
- 技术经济(18269)
- 科技(17547)
- 图书(17421)
- 业大(16561)
- 版(16320)
- 理论(15806)
- 商业(15052)
- 统计(14938)
共检索到4849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乌静 肖鸿波 陈兵
基于2006—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与面板门槛模型,分析了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地区间的异质性,并进一步探索了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作用中存在的技术和资本门槛效应。研究发现: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时间依赖性和空间溢出性;从"本地—邻地"视角看,数字经济的发展对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分区域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中部和西部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要强于东部地区;研发投入在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中发挥了单一门槛作用,当跨越门槛值后促进效应会呈现递减的规律。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毛丰付 邵芳琴 邵慰
数字产业化作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型的重要基础底座,能否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这一问题有待讨论和进一步确认。本文结合中国21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7~2020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方法研究了数字产业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数字产业化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数字产业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先促进后抑制的作用。并且数字产业化能够通过创新活力、绿色创新能力和产业结构升级渠道作用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进一步研究表明,数字产业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行业和区域异质性。本文为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布局,为绿色发展提质增效提供重要启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淑英 刘雅静
基于“技术—组织—环境”理论框架,以我国216个地级市的经济数据为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究组态视角下数字经济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复杂路径,并剖析不同城市类型下组态路径的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单一或少数因素难以对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产生影响;存在三种数字经济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驱动路径,包括“技术主导—均衡型”“组织主导—均衡型”和“技术—环境共同主导型”;各组态间的前因条件存在潜在替代关系;数字经济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组态路径具有明显的区位异质性、规模异质性。研究结论从系统协同视角揭示了数字经济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黑箱”,为各类城市借助数字化驱动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程文先 钱学锋
在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背景下,数字经济的绿色价值日益突显,应重点关注数字经济对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采用以DDF模型为基础,构建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来测度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以地区行业规模、制度环境为门槛变量构建门槛模型,以此分析数字经济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化特征。数字经济可以从整体上显著提升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还存在以地区行业规模、制度环境为门槛变量的单一门槛效应,分别呈现出边际递增的非线性特点和U型关系及区域化差异特征。进一步稳健性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对中国工业GTFP具有不同分位数影响。在生态文明建设约束下,本文利用DEA-SBM模型将传统全要素生产率包含了相关的非期望产出,并利用GML生产率指数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按区域进行分类测算。数字经济不仅可以赋能予传统工业企业,而且具有绿色价值,可以为中国后疫情时代实现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完成国家"六稳六保"目标总任务,成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重要推动力。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生态文明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建 王博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经济普及程度、网络信息资源和数字经济环境与效果四个维度构建衡量数字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体系,采用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对2006—2019年中国省际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并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和面板门槛模型等多种计量方法考察了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中国绿色TFP的提升,从而从绿色生产率的视角验证了数字经济完全可以成为支撑新发展阶段下中国绿色TFP提升的新力量,这一研究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作用机制发现,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等渠道来促进绿色TFP的提升;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强度较高的情况下,数字经济的绿色生产率增长效应更为突出;进一步研究发现,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对绿色TFP具有更为明显的积极影响。这一研究不仅为评估数字经济的影响效果提供了实证依据,也为依托数字经济推动国内绿色转型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周晓辉 刘莹莹 彭留英
随着数字技术革命的兴起,数字经济日益成为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本文着重关注数字经济的绿色价值,从要素配置扭曲的视角切入,基于2011-2019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结论显示:数字经济发展通过优化资本配置扭曲,从而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但是缓解劳动力配置扭曲的作用机制并不成立;数字经济可以优化南方城市的劳动力和资本配置扭曲,但南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主要依靠数字经济的绿色技术创新和节能减排效应,北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主要依靠资本要素的优化配置;数字经济显著提升了中心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但其引致的"虹吸效应"阻碍了外围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结构性"的提升效应,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发展是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长久提升的动力来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健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作为兼顾绿色生态与经济发展的指标,是衡量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关键。文章基于2011—2021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探讨了数字经济、产业链创新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该作用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促进产业链创新间接推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城市区位、规模、级别异质性,其中对东部地区城市、大城市和中心城市的影响更显著;数字经济子维度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数字金融的直接效应更大、互联网发展的间接效应更明显。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振凯 付佳璐 邱文文
本文基于2012-2021年流通产业面板数据,在采用综合径向与非径向距离的EBM模型测度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的基础上,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流通产业GTFP的影响以及探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双重中介效应。本文不仅丰富了数字经济对流通产业绿色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也是对数字经济在实际工作指导中具体落实的有效补充。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丁黎黎 朱琳 何广顺
本文利用熵值法构建了"资源与环境损耗指数",测算了资源环境双重因素下中国及沿海11地区的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基于面板数据Tobit模型考察了不同因素对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是中国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而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作用并不明显;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增长对资源依赖和环境污染的程度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海洋产业结构、专业技术水平、管理制度对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工业规模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程中华
基于2003~2012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集聚经济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论表明:(1)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由技术效率改善和前沿技术进步共同驱动逐渐转变为由前沿技术进步独自驱动;(2)Jacobs外部性有利于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MAR外部性和Porter外部性作用不显著;(3)MAR外部性虽然能够促进技术效率改善,但没有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这是因为技术效率恶化抑制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4)Jacobs外部性有利于前沿技术进步,并且通过前沿技术进步显著促进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宣旸 张万里
基于2012-2014年住建部和科技部提出的智慧城市试点政策数据,使用2009-2018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根据SBM-Malmquist-Luenberger方法计算并分解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和双重差分模型分析智慧城市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并研究专业化和多样化等经济集聚变量的影响机制,最终引入地区和城市规模异质性。研究发现,智慧城市显著提升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制造业专业化没有中介智慧城市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智慧城市通过提升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相关多样化和无关多样化,最终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东部地区经济集聚的正向中介效应显著,中西部地区显著性差;城市规模越大,经济集聚的正向中介效应就越显著。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邹静 王强 鄢慧丽 邓晓军
基于2011—2020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多种计量方法探究了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向影响,主要推动绿色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和要素配置扭曲缓解在其中起到了中介作用。数字经济是资源型城市打破“资源诅咒”的关键因素,但数字经济发展不均衡会导致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存在“数字鸿沟”。从时间效应来看,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等数字经济细分维度的发展是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持久动力。最后,基于DID模型评估政策效应表明,数字化经济政策也有利于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蔡玲 汪萍
文章利用2011—2018年城市面板数据测算了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中国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这一结论在选取历史数据作为工具变量进行相关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的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绿色创新能力和城市生产效率是数字经济促进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两个重要渠道;但城市的地理区位、行政级别、科教资源禀赋以及环境规制强度等异质性因素,使得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差异明显。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绿色创新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蒋团标 钟敏 马国群
为研究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内在逻辑,在运用SBM模型和GML指数测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利用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统计数据未含西藏、港、澳、台地区,下同)的面板数据来分析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并从土地经营效率视角考察土地集约经营效率与土地规模经营效率在数字经济影响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会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促进效果;2)土地集约经营效率和土地规模经营效率在数字经济影响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过程中分别起显著的中介效应和遮掩效应。运用门槛效应模型发现超过门槛值后,土地集约经营效率进一步提升了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效果;3)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在不同区域呈现显著的异质性,东部地区的提升系数显著为0.137、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地区的提升系数显著为0.115和0.319、胡焕庸线东南部地区的提升系数显著为0.068。这表明数字经济促进了东部地区、秦岭—淮河线两侧地区和胡焕庸线东南侧地区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本研究据此提出,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应当拓展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加强农业数据资源建设,积极推进适度规模的集约型农业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龚新蜀 杜江
文章从绿色创新视角切入,以2011—2022年中国沪深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考察了城市数字经济对重污染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和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重污染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且对国有性质和中小城市的重污染企业的促进作用更强;绿色创新是数字经济驱动重污染企业绿色生产的重要传导机制,但仅绿色发明专利申请量有中介效应,增加绿色实用新型专利不是数字经济提升重污染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有效途径;数字经济对重污染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推动作用表现出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且两者之间的关系存在绿色创新的门槛约束,随着绿色发明专利和绿色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的增加,数字经济对重污染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分别表现出效应增强和效应减弱的非线性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