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27)
- 2023(18147)
- 2022(15151)
- 2021(13800)
- 2020(11368)
- 2019(25727)
- 2018(25466)
- 2017(48139)
- 2016(26286)
- 2015(29170)
- 2014(29133)
- 2013(29000)
- 2012(27038)
- 2011(24702)
- 2010(24704)
- 2009(22698)
- 2008(21899)
- 2007(19359)
- 2006(17251)
- 2005(15493)
- 学科
- 济(124101)
- 经济(123991)
- 管理(73486)
- 业(69833)
- 企(55231)
- 企业(55231)
- 方法(46711)
- 数学(40349)
- 数学方法(39970)
- 中国(33198)
- 农(31153)
- 地方(30585)
- 业经(27926)
- 学(26268)
- 财(25663)
- 农业(21765)
- 贸(20726)
- 贸易(20712)
- 易(19982)
- 制(19367)
- 环境(18406)
- 银(17587)
- 地方经济(17562)
- 银行(17518)
- 融(17417)
- 金融(17415)
- 技术(17369)
- 和(17230)
- 行(16871)
- 理论(16797)
- 机构
- 大学(382563)
- 学院(380803)
- 济(158601)
- 经济(155343)
- 管理(146629)
- 研究(137595)
- 理学(126416)
- 理学院(124905)
- 管理学(122799)
- 管理学院(122126)
- 中国(100899)
- 科学(86359)
- 京(83054)
- 所(70836)
- 农(69233)
- 财(68818)
- 研究所(64731)
- 中心(60747)
- 业大(60378)
- 江(56011)
- 财经(55029)
- 农业(54340)
- 北京(52998)
- 范(51222)
- 师范(50624)
- 经(49972)
- 院(49631)
- 经济学(47888)
- 州(45598)
- 经济学院(42901)
- 基金
- 项目(260358)
- 科学(203139)
- 基金(187399)
- 研究(186117)
- 家(166021)
- 国家(164643)
- 科学基金(139472)
- 社会(117941)
- 社会科(111820)
- 社会科学(111791)
- 省(101806)
- 基金项目(99594)
- 自然(90980)
- 自然科(88814)
- 自然科学(88791)
- 自然科学基金(87193)
- 划(86234)
- 教育(84162)
- 资助(76463)
- 编号(74838)
- 成果(60220)
- 发(59417)
- 重点(58792)
- 部(56213)
- 创(53683)
- 课题(52004)
- 创新(50146)
- 科研(49588)
- 国家社会(48763)
- 计划(47849)
- 期刊
- 济(180483)
- 经济(180483)
- 研究(115376)
- 中国(75577)
- 学报(66181)
- 农(63060)
- 科学(58887)
- 管理(54211)
- 财(49967)
- 大学(48926)
- 学学(46175)
- 农业(43490)
- 教育(41270)
- 融(33366)
- 金融(33366)
- 技术(32379)
- 经济研究(29636)
- 业经(29048)
- 财经(27168)
- 经(23344)
- 问题(23242)
- 业(22458)
- 图书(20719)
- 技术经济(19623)
- 科技(19257)
- 版(17714)
- 理论(17543)
- 商业(17484)
- 贸(17093)
- 资源(17021)
共检索到5714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景华 辛雨
文章从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数字经济发展环境三个维度构建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引入关系数据范式,利用二次指派程序(QAP)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地区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数字经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上均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态势;近年来,数字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不断缩小,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体差异呈扩大态势。全样本分析表明,数字经济的协调发展是缩小高质量发展地区差距的有力途径。分区域考察显示,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缩小高质量发展地区差距的驱动作用大于东部地区,而中部地区的驱动作用尚不明显;南方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缩小地区差距的贡献大于北方地区。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改善对缩小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的地区差距均存在显著的积极效应。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国荣 陈芳
数字经济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探究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运用2011~202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其中,对北部沿海和南部沿海地区影响最大;从经济高质量发展五大维度来看,数字经济更能促进创新、协调、开放维度的提升,而对绿色、共享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改善环境质量、优化产业结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间接影响;在地方政府竞争行为下,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因此,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合理布局发展数字经济,充分挖掘区域高质量发展重点。同时,还需结合数字技术提升环境治理水平,把握数字发展机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以全面赋能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巫瑞 李飚 原上伟
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是我国在当下推动经济转型,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本文基于2012~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运用基准回归、异质性检验和分位数回归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还存在地区差异,对西部影响最大,中部影响最小,而数字经济的发展水平又受到产业结构、技术创新等因素影响。因此,本文针对不同地区差异分别提出建议,从而促进持续更新发展理念,以创新驱动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为数字经济提供良好环境,以期推动数字经济建设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毅辉 洪碧云
文章采用定基极差熵权法测度了2005—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数字经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8年中国各省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数字经济显著推动了农业高质量发展;从作用机制看,数字经济通过提高农业发展规模、发展效率和发展效益这三条路径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对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强,中部地区次之,对西部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产生抑制作用;数字经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姜松 周鑫悦
本文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和机制。研究发现,当前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表现为促进效应,但存在一定程度的结构性矛盾。数字普惠金融的数字化程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表现为倒N形,具有抑制效应;进一步的影响机制检验表明,经济结构不合理是抑制效应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毅辉 洪碧云
文章采用定基极差熵权法测度了2005—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数字经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8年中国各省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数字经济显著推动了农业高质量发展;从作用机制看,数字经济通过提高农业发展规模、发展效率和发展效益这三条路径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对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强,中部地区次之,对西部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产生抑制作用;数字经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龚雪 李沅璟 荆林波
数字经济赋能流通业发展,为推进高质量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注入新动力。本文在梳理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数字经济与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进行综合评价,并运用2013-2020年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显著推动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效应存在维度差异,表现为数字产业化促进效果显著,产业数字化促进效果不显著;数字经济促进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表现为中部最大、东部次之、西部最小。基于研究结论,为更好利用数字经济赋能流通业高质量发展,从统筹考虑多因素影响、提高产业数字化程度、注重区域协调发展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流通业高质量发展 数字产业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琳
以数字经济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是解决当前城市发展瓶颈的有效突破路径。本文通过选取全国215个地级城市在2012-2021年间的面板数据,采用B&K检验与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分析了数字经济、政府支持、区域创新韧性以及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内部逻辑关系,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显著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且结果具有稳健性。数字经济的高渗透性与高价值性,改变了城市以往的人力资本模式,加剧了城市创新要素集聚,提高了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政府支持在数字经济与城市高质量发展中具有显著中介效应,政府的支持与引导是发挥数字经济服务属性与定制属性,促进城市产业升级换代的有力保障;数字经济在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区域创新韧性的溢出效应,即具有“善邻”特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巍 马孝月 崔青青 孔瑞芳
文章在构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根据2014—2020年我国14个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对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起了显著推动作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包括替换核心解释变量、考虑内生性问题、缩尾处理及剔除直辖市之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2)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对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和文体财政支出力度大的地区的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显著。(3)提升技术创新水平、促进体育产业结构合理化和提高体育产业竞争力是数字经济驱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作用机制。
关键词:
体育强国 数字经济 体育产业 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汪侠 徐晓红
新时代背景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基于2003—2016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技术优化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全要素生产率和Dagum基尼系数法对经济质量、效率变化、技术变化的时空演变规律和区域差距进行了测算分析。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经济质量、效率变化、技术变化年均分别增长2.48%、-0.53%、3.03%,技术进步是经济质量优化提升的动力源泉;上、中、下游地区的经济质量随着时间推移呈现阶段性波动特征,下游地区经济质量均值最高,上游次之,中游最低;经济质量高值区空间分布格局由上、下游地区演化为中、下游地区,效率变化高值区呈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为双中心的空间集聚格局,技术变化高值区分布在中、上游地区;经济质量、效率变化、技术变化总体区域差距有扩大趋势,区域间差距是导致总体区域差距的主要原因。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云燕 孙润
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要考虑经济增长,还要考虑对环境和气候造成的不利影响。数字经济为实现“双碳”目标和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绿色创新助力。有别于以往相关研究,以“双碳”目标为视角,建立考虑污染物和CO2排放因素的有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3—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SBM模型计算各省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效率,通过建立基准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检验绿色技术创新在其中的中介效应以及地区异质性。结果发现:样本区间内,东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其中广东省的两种经济水平得分均较高;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数字经济增长1个单位则经济高质量发展效率增长0.534个单位;数字经济不仅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驱动因素,而且能够通过提高绿色技术创新进一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中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为0.064,占总效应的9.668%;西部比东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更大,中部和东北地区的数字经济促进效果不显著。因此,中国应发展更多的数字技术、继续推进数字经济进程,通过开放信息和技术共享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在各地区的充分流动,且各地区应因地制宜地发展数字经济。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宗显 杨千帆
作为技术高度密集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TFP)产生了重要影响。首先在理论层面梳理了数字经济影响TFP的内在机理,然后采用2011-2018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对具体作用效果和作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有效推动了TFP增长,该结论在考虑内生性和经济惯性之后依然成立。技术创新和要素配置效率是数字经济影响TFP的中介渠道。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作用效果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有助于提升邻近城市TFP水平。此外,数字经济的作用效果在2015年之后得到强化;相比于中西部城市和外围城市,东部城市和中心城市所享受的数字经济发展红利更加明显。因此,政府应加大对数字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夯实数字技术基础,进一步拓展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广度和深度。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任燕燕 王文悦 王娜
数字经济正逐渐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根据数字经济的内部联动与网络运行特征分析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中国2011—2021年城市数据,运用双重固定效应模型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第一,数字基础设施可以通过支撑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有效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产业化则可以通过推动产业数字化进程,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动力;第二,数字经济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反向溢出效应,数字产业化的发展会导致相关资源聚集并对邻近地区的数字资源产生虹吸效应,但是随着数字产业化的持续深化,这种效应会逐渐减弱;第三,数字产业化的反向溢出效应不仅会受到自身发展的影响,还会受到地区经济水平、失业率以及市场化水平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为提升数字经济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路径参考,具体来说,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避免数字资源过度集中对于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向阳 陈佳毅 范玲
基于数字经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机理,构建二者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和加权平均法评估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字经济、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并运用耦合协调模型评估并分析二者耦合协调度水平,进而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中国省际数字经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二者耦合协调水平的分布具有较高一致性,均为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水平较高,西部地区较低;二是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指数与数字经济指数发展较为一致,数字化产业发展指数呈现东部地区高,中部和西部地区低的态势;三是经济发展活力指数与经济发展效率指数的分布大致相反,创新驱动能力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较为一致,表明创新驱动是影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经济高质量发展 耦合关系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申雅琛 吴睿
目前,数字经济的发展速度、辐射范围和影响深度前所未有。但不同行业、不同区域和不同群体间的数字鸿沟也不容忽视。本文选取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16-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来测度相关指标体系,通过基准回归分析、区域异质性检验、稳健性检验来分析数字经济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区域间差异,探索弥合不同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差异的优化路径,并据此提出不同区域发展数字经济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经济高质量发展 区域异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