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487)
- 2023(22256)
- 2022(19036)
- 2021(17351)
- 2020(14825)
- 2019(33672)
- 2018(33172)
- 2017(63762)
- 2016(34955)
- 2015(39248)
- 2014(39255)
- 2013(38901)
- 2012(35984)
- 2011(32804)
- 2010(32802)
- 2009(30617)
- 2008(30184)
- 2007(27015)
- 2006(23696)
- 2005(21147)
- 学科
- 济(151813)
- 经济(151622)
- 管理(103392)
- 业(95857)
- 企(79970)
- 企业(79970)
- 方法(65015)
- 数学(56694)
- 数学方法(55984)
- 财(39244)
- 中国(37986)
- 农(37493)
- 学(34213)
- 业经(32906)
- 地方(31013)
- 制(29608)
- 贸(25548)
- 贸易(25539)
- 农业(24956)
- 务(24770)
- 易(24695)
- 财务(24679)
- 财务管理(24625)
- 企业财务(23383)
- 理论(22777)
- 银(22703)
- 银行(22614)
- 环境(22218)
- 融(22215)
- 金融(22209)
- 机构
- 大学(511455)
- 学院(508522)
- 济(205744)
- 经济(201255)
- 管理(193711)
- 研究(175510)
- 理学(167458)
- 理学院(165502)
- 管理学(162355)
- 管理学院(161445)
- 中国(129292)
- 科学(111442)
- 京(108942)
- 财(95560)
- 农(91978)
- 所(90433)
- 研究所(82524)
- 业大(81022)
- 中心(79491)
- 财经(76282)
- 江(75875)
- 农业(72675)
- 经(69163)
- 北京(68410)
- 范(65423)
- 师范(64613)
- 院(63277)
- 经济学(63023)
- 州(60778)
- 财经大学(56589)
- 基金
- 项目(346246)
- 科学(270011)
- 基金(251026)
- 研究(243473)
- 家(222152)
- 国家(220369)
- 科学基金(187407)
- 社会(153592)
- 社会科(145551)
- 社会科学(145512)
- 省(135448)
- 基金项目(132782)
- 自然(124781)
- 自然科(121872)
- 自然科学(121831)
- 自然科学基金(119631)
- 划(114726)
- 教育(111915)
- 资助(104067)
- 编号(97151)
- 成果(78837)
- 重点(78205)
- 部(75442)
- 发(73265)
- 创(71037)
- 课题(67688)
- 科研(67043)
- 创新(66557)
- 计划(64969)
- 教育部(63935)
- 期刊
- 济(226653)
- 经济(226653)
- 研究(147265)
- 中国(95928)
- 学报(90652)
- 农(82744)
- 科学(78858)
- 财(74986)
- 管理(70296)
- 大学(67208)
- 学学(63925)
- 农业(55629)
- 教育(49032)
- 融(44333)
- 金融(44333)
- 技术(42998)
- 财经(38296)
- 经济研究(36767)
- 业经(35163)
- 经(32858)
- 问题(30390)
- 业(28575)
- 版(25967)
- 技术经济(24981)
- 科技(24255)
- 统计(24099)
- 图书(24043)
- 理论(23385)
- 业大(23158)
- 贸(22256)
共检索到7471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金朝辉 朱孟楠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攻坚期,增强经济发展韧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2004—2020年290个地级市城市为样本,考察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并进行详细的内生性处理、稳健性检验以及作用机制分析。研究发现:(1)城市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提高城市经济韧性,这一正向作用仅在中部地区城市中存在;(2)城市数字经济发展通过“提高研发创新”“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及“增加高技能劳动力雇佣”三个渠道提高城市经济韧性;(3)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异常值影响以及关键变量替换之后,实证结果依旧稳健有效。本文揭示了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与作用机制,不仅为现有研究提供了有力补充,而且为保证数字经济发展、提高经济韧性提供了新的事实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郭颖 魏佳奇 段炜钰
数字经济对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和促进产业变革具有深刻影响。作为依托数字技术而产生的新经济形态,数字经济的发展根植于城市过去的技术结构之中,技术多样化水平通过影响城市整合和重组现有技术与新技术的能力,影响城市发展数字经济的机会。本文从技术多样化视角出发,基于279个地级市的发明专利数据,实证分析了技术多样化对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并考察了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调节作用。通过进一步区分相关技术多样化和不相关技术多样化,验证了不同类型的技术多样化对数字经济发展影响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多样化能够显著促进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城市,技术多样化对数字经济发展的正向推动作用越明显;不同类型的技术多样化对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不相关技术多样化对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丰富了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路径的相关研究,并增加了对技术多样化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的理解。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胡雪梅 张伟 熊凯源
本文利用夜间灯光栅格数据,测算了2008—2019年我国281个地级市的经济韧性,并研究了服务业产业多样化类型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服务业产业无关多样化程度越高的城市经济韧性相对越强,而相关多样化对城市经济韧性具有部分负向作用。多种检验表明上述结果稳健。不同城市规模和区域一体化程度的产业多样化与城市经济韧性关系具有一定区别,但总体上同质性大于异质性。利用中介效应检验进行作用机制分析后发现,服务业无关多样化可通过提高服务业就业水平和产出水平提高城市的经济韧性。因此,城市经济规划建设中应将提升经济韧性作为重要考虑因素,结合服务业产业多样化特征因地制宜,根据城市规模适度提高城市产业多样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成杰 苏虹 高兴波 高航
根据城市韧性理论和数字经济理论,构建数字经济对城市韧性影响机制模型,利用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10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城市韧性的影响效应与中介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城市韧性水平提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数字经济影响城市韧性的过程中,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创新能力发挥了中介作用;数字经济对城市韧性有正向的空间溢出作用。研究从数字经济与城市韧性关系方面拓展了数字经济理论和城市韧性理论的应用边界,揭示了数字经济对城市韧性的影响机制,为通过发展数字经济促进城市韧性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赫国胜 燕佳妮
在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下,提升数字金融发展水平、增强城市经济韧性是应对外部冲击、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2011年至2019年27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探究了数字金融对城市经济韧性的空间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不仅可以增强本市的经济韧性,而且可以通过空间溢出效应推动周边城市经济韧性水平的提升;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对本市与周边城市经济韧性的正向影响显著,而数字化程度的推动作用则并不显著;数字金融对城市经济韧性的作用程度会因为城市地理位置、行政级别以及自然资源禀赋的不同而存在异质性;数字金融可以通过促进城市创业活跃度以及减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路径间接增强城市经济韧性。因此,需要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增进城市间的经济活动联系,提升数字金融对城市经济韧性的直接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结合城市特质规划数字产业布局,提升数字金融对城市经济韧性的作用程度;激发城市创业活力、调节城乡收入分配机制,打通数字金融影响城市经济韧性的间接路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徐毅 王志强
分析数字经济对地区出口韧性的作用机理及其效应,对于发展数字经济、保持我国对外贸易的稳定增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基于2011—2021年我国28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用熵权法构建数字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了数字经济对地区出口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地区出口韧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市场化水平等途径提升地区出口韧性。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对地区出口韧性的影响在不同地区、不同收入水平和不同环境规制强度之间存在差异。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徐毅 王志强
分析数字经济对地区出口韧性的作用机理及其效应,对于发展数字经济、保持我国对外贸易的稳定增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基于2011—2021年我国28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用熵权法构建数字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了数字经济对地区出口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地区出口韧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市场化水平等途径提升地区出口韧性。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对地区出口韧性的影响在不同地区、不同收入水平和不同环境规制强度之间存在差异。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于志慧 何昌磊
中国创新驱动正由数量增长转向质量提升,提升创新质量是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文章基于2010—2020年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在理论分析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影响城市创新质量内在机理的基础上,以“宽带中国”示范政策为准自然实验构建渐进双重差分模型,系统考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质量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质量具有显著提升作用,且该结论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增强人才集聚、提高互联网发展水平和强化政府战略引领等途径促进了城市创新质量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长江经济带一般城市和上游、中游地区的创新质量提升作用更明显。研究结论为进一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数字中国建设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于志慧 何昌磊
提升城市生态效率是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关键。文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长江经济带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门槛模型与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城市生态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显著促进城市生态效率提升,且这一提升效应存在结构异质性、城市区位和资源禀赋异质性;绿色创新效应、产业升级效应和资本配置效应是其重要的作用路径;数字金融赋能城市生态效率提升存在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符合梅特卡夫法则;本地数字金融发展通过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促进邻地生态效率提升。研究结论为深化数字金融改革、助推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周慧 杨泽锋 崔祥民 王淑雯
从理论上阐述数字经济发展影响城市经济韧性的直接效应以及企业家精神在两者间的中介效应。收集了2011-2020年283个地级市的相关数据,并运用系统GMM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提升了城市经济韧性,且能够通过提升企业家创业精神、创新精神和契约精神增强城市经济韧性;数字经济发展对中西部、外围城市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大于东部、中心城市。研究结论为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激发和培育企业家精神,更好地增强城市经济韧性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蔡雪玲 庞智强
选取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农村韧性的作用机制与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提升农村韧性,这一效果主要是通过促进市场化程度所实现;空间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农村韧性的提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经济能显著增强中东部地区和粮食主销区的农村韧性,且相比农村适应能力,数字经济对农村应对风险的抵抗能力和变革能力的提升更强劲。据此,应加快数字经济与农村建设的融合,加强区域间的互动与合作,制定差异化数字经济发展战略。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世平 赵春燕
测算了中国286个地级市的城市韧性,检验了城市韧性对城市出口贸易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韧性显著促进了城市出口贸易的发展;城市韧性对大城市、中等城市出口贸易的影响显著为正,且对大城市的影响程度高于中等城市,但对小城市出口贸易发展的影响作用不显著;城市韧性对东部和中部城市出口贸易的影响显著为正,且对东部城市的影响程度高于中部城市,但对西部城市出口贸易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关键词:
外部冲击 城市韧性 城市出口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胜利 王东
当前,以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为核心的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对经济韧性的影响巨大且深远。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数字经济对经济韧性的影响,并运用多种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两者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增强经济韧性;就作用机制而言,创新能力、创业活力和产业结构升级是数字经济增强经济韧性的3个渠道;空间计量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不仅会提升本地区的经济韧性,也会对周边地区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由此,本文的研究促进了对数字经济发展效应的理解,也为探索经济韧性的提升路径提供了政策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春阳 黄子骥
自1995年首个城市商业银行成立至今,城市商业银行已成为我国银行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城市商业银行是否有如其成立初衷,对当地经济增长起到积极支持作用。本文运用双重差分方法,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采用2001-2010年间我国4个直辖市和282个地级市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地区GDP指数及人均GDP指数在城市商业银行成立之后显著下降,城市商业银行贷款相对规模对当地经济增长呈非显著关系。同时,地区贷款相对规模、工业企业数目增速和工业总产值增速没有明显变化。
关键词:
城市商业银行 经济增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佟明亮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全球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国际经济形势日益复杂,经济系统如何保持和提高韧性,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外部环境成为了新的聚焦点。以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产品质量提升为核心的新消费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基于此,本文从理论和实证方面出发,探讨了消费结构升级对经济韧性的影响,并采用2007-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测度了各地区的经济韧性,发现东部多数地区经济韧性高于其他中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多数省份经济韧性增速较快,西部和东北地区多数省份经济韧性相差不大。采用GMM实证分析了消费结构对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韧性具有持续性,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于经济韧性均具有促进作用,创新能力的提高能够促进经济韧性,对外开放程度对经济韧性的提高具有负面作用,制造业多样化集聚对经济韧性具有非线性影响。最后,针对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