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52)
- 2023(15946)
- 2022(13134)
- 2021(11492)
- 2020(9256)
- 2019(20732)
- 2018(20058)
- 2017(38756)
- 2016(21105)
- 2015(22951)
- 2014(22789)
- 2013(22274)
- 2012(20809)
- 2011(19148)
- 2010(19273)
- 2009(18024)
- 2008(17450)
- 2007(15656)
- 2006(14229)
- 2005(13045)
- 学科
- 济(104065)
- 经济(103941)
- 管理(68402)
- 业(60390)
- 企(48637)
- 企业(48637)
- 方法(35458)
- 数学(31474)
- 数学方法(31182)
- 财(25659)
- 农(25570)
- 中国(24935)
- 业经(23589)
- 地方(22469)
- 制(21653)
- 学(19407)
- 环境(18908)
- 农业(17092)
- 贸(16720)
- 贸易(16713)
- 银(16375)
- 银行(16334)
- 易(16249)
- 融(16080)
- 金融(16078)
- 行(15676)
- 体(15198)
- 务(14553)
- 财务(14521)
- 财务管理(14492)
- 机构
- 学院(308656)
- 大学(308217)
- 济(142247)
- 经济(139594)
- 管理(117986)
- 研究(109997)
- 理学(101250)
- 理学院(100170)
- 管理学(98813)
- 管理学院(98239)
- 中国(83675)
- 财(65913)
- 科学(63807)
- 京(63239)
- 所(54979)
- 农(53361)
- 财经(51331)
- 研究所(49630)
- 中心(49578)
- 江(46943)
- 经(46505)
- 业大(45294)
- 经济学(45169)
- 农业(41748)
- 经济学院(40334)
- 北京(39435)
- 院(39323)
- 范(37966)
- 财经大学(37779)
- 师范(37541)
- 基金
- 项目(204276)
- 科学(162619)
- 基金(151267)
- 研究(147797)
- 家(132795)
- 国家(131737)
- 科学基金(112908)
- 社会(99390)
- 社会科(94517)
- 社会科学(94495)
- 基金项目(79322)
- 省(78692)
- 自然(71201)
- 自然科(69548)
- 自然科学(69526)
- 自然科学基金(68341)
- 划(66415)
- 教育(65914)
- 资助(60339)
- 编号(57272)
- 成果(46481)
- 重点(46392)
- 部(45698)
- 发(45357)
- 创(43054)
- 国家社会(42451)
- 制(42339)
- 创新(40535)
- 课题(39804)
- 教育部(39461)
- 期刊
- 济(162790)
- 经济(162790)
- 研究(95192)
- 中国(60143)
- 财(50473)
- 农(48600)
- 学报(47199)
- 管理(44806)
- 科学(43923)
- 大学(36189)
- 学学(34538)
- 农业(32544)
- 融(32209)
- 金融(32209)
- 经济研究(27546)
- 财经(26401)
- 教育(25620)
- 技术(24953)
- 业经(24523)
- 经(22849)
- 问题(20699)
- 业(17090)
- 贸(16852)
- 技术经济(16540)
- 世界(15573)
- 国际(14875)
- 统计(13966)
- 现代(13911)
- 版(13792)
- 商业(13778)
共检索到4703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石嘉婧 林寿富
数字经济与低碳经济融合发展是我国在新发展时期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的有力实践。碳生产效率作为衡量经济发展与节能减碳水平的重要指标,已成为“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发力点。现有研究对碳生产效率相关研究仍未完善,而关于数字经济发展与碳生产效率机制作用的研究更是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基于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份数据构建碳生产率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标,运用三维核密度、非线性中介效应与门槛回归模型分析地区碳生产率的空间分布演变趋势,探讨数字经济与碳生产效率的基本作用路径与非线性传导机制。研究表明,我国碳生产效率水平在稳步提升的同时也存在极化分布趋势;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碳生产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产业结构高级化演变对其产生部分中介效应与非线性传导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庄晓季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公共债务将如何作用于实体经济的问题值得关注与思考。文章简要描述了国内外公共债务的实践历程及现状,并在对早期西方公共债务理论以及近期相关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关于公共债务对实体经济的传导机制进行系统性分析。研究表明,公共债务分别通过三个层面实现对实体经济的传导:基于宏观层面,通过影响生产要素投入,实现公共债务对实体经济产出的传导;基于微观层面,通过刺激消费与投资,实现公共债务对实体经济总需求的传导;基于金融层面,通过调整流动性和利率,实现公共债务对实体经济运行的传导。因此,应当合理
关键词:
公共债务 实体经济 传导机制 公债政策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秦海英
内生货币供给理论认为,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的供给并非是由中央银行完全控制的外生变量,而主要是由商品流通及经济活动所内在决定及制约的内生变量,并由此决定了在市场化金融体制下,应采用以利率为中间目标,着眼于货币需求的间接货币调控模式。本文首先阐述了内生货币供给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利率型传导机制的主要内容,然后在此视野内,分析了我国基础货币供给的内生特性,最后建议中央银行采用“盯住利率型"的货币调控模式以促进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当然,这有赖于应首先建立起良性的利率市场形成机制。
关键词:
内生性货币供给 货币政策 货币供给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光友 邱长溶
本文在简要回顾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基础上,将国内学者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分类、归纳及评介,并得出了几点启示性的结论:我国当前以信用渠道为主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将逐步被货币渠道所取代;货币政策传递的环境和条件不完善是制约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主要原因;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 货币渠道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建东
简单地说,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描述了货币政策如何借助于货币冲击来影响实际经济的变动以及所实施影响依赖的路径(传导渠道),它是货币政策有效的基础。不同目标的货币政策都会寻找到一个包含有多种传导渠道的机制组合来为其服务。从理论上采讲,货币政策的传导主要可以通过利率渠道、资产价格渠道、信用渠道和股票市场渠道来实施,而这些渠道又各有不同的特点和存在要求,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所起的作用也不尽一致。本文将依据最新的研究结果对这些渠道进行重新梳理,并给出笔者的看法。这项工作对探讨中国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可能途径显然是很有益的。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 通货紧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文发 陆学峰
文章以“宽带中国”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1—2021年我国28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碳排放效率影响的空间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显著提升了试点城市的碳排放效率,但对周边城市产生了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且这一效应随空间距离加长而逐渐衰减;空间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城市、非资源型城市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更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产业间协同集聚、绿色技术创新是数字经济提升碳排放效率的主要机制,而“宽带中国”试点政策强度对数字经济的碳排放效率提升具有负向调节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文发 陆学峰
文章以“宽带中国”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1—2021年我国28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碳排放效率影响的空间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显著提升了试点城市的碳排放效率,但对周边城市产生了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且这一效应随空间距离加长而逐渐衰减;空间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城市、非资源型城市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更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产业间协同集聚、绿色技术创新是数字经济提升碳排放效率的主要机制,而“宽带中国”试点政策强度对数字经济的碳排放效率提升具有负向调节效应。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朱正元
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主要有财富效应、资产结构效应和信用供给可能性效应三种理论。当前由于我国金融市场不发达、利率没有市场化、银行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性较为严重等原因 ,货币政策主要由信用可能性效应这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处于补充地位的渠道来传导 ,传导效率较低。要提高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 ,就必须提高金融市场化、利率市场化程度 ,提倡银行对企业的股权参与 ,减少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 ,使得财富效应和资产结构效应渠道能逐渐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中发挥主要作用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 理论 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康 于光荣 李颖
温室气体的排放,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碳排放受到了约束,在碳限额与碳交易约束下,制造商面临着通过再制造或低碳减排技术来减少碳排放。通过建立二元生产决策模型,在碳价交易政策下,基于再制造成本节约和每个再制造产品的碳排放节约,同时可以在碳交易市场上进行配额买卖,对于不同的产品,存在合理的再制造生产策略;制造商也可以通过低碳排放技术投资降低碳排放,并选择生产决策,抵消负面经济影响。此外,政府可以通过选择合理的碳价来刺激制造商对碳排放减少技术和再制造同时进行投资。
关键词:
碳减排 碳价 碳配额 再制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绍萍 郝建芳 王甲山
随着资源环境问题不断加剧,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利用税收政策引导低碳经济发展。基于低碳税种和低碳税收优惠两个角度分析了美国、英国、日本、德国以及其他欧盟国家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经验,探讨了中国目前低碳经济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通过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以及国外经验的对比分析,提出了完善中国低碳税制的启示。包括择机开征污染税、提升相关税种的降碳功能、优化低碳税收优惠政策等。
关键词:
国外经验 低碳经济 税收政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飞 庄贵阳 付加锋 宋玉祥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不仅是一个选择、一种必须,而且是要解决在怎样程度的速度和规模上促进其向低碳经济转型的问题。世界各国各级政府和商业部门在调整贸易、融资和生产计划方面的决策上,提出了无数的低碳政策措施,发起各种低碳倡议。为避免重蹈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中国向低碳经济转型必须借鉴国际经验教训,中国要以超前的眼光对低碳经济进行战略部署,尤其要避免在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中被高碳排放锁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低碳经济 转型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杨晓芳
随着环境保护问题关注度不断提高,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各国关注的焦点,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税收政策鼓励其发展。本文分析了发达国家低碳税收优惠政策及相关经验做法,结合我国当前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做法,主要从污染税征收、税种制定和设置、低碳税收政策制定和设计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以期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
关键词:
国外经验 低碳经济 税收政策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姜莱
全球数字经济监管实践不断调整和完善,呈现出的趋势为整体趋稳、力度趋缓,更重视基础规则的制定,并且基础规则体现国别性或地区性。从全球数字经济监管的模式及具体举措中可以归纳出几个值得关注的动向:突出大平台监管;强化行业合规性和公平性;完善数据治理;缩小对重要关切问题的分歧;共同制定国际规则。数字经济监管的国际经验为中国提供了政策启示。为了保证数字经济规范健康发展,中国未来需要合理使用反垄断手段,提高监管的精准性和专业性,实现多元主体监管和协同治理,与行业规制进行有效结合,并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数字经济监管体系。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梅
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关键在耕地质量。发达国家在农地保育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从政策发展方向看,其农地保育政策与环境政策联系日益密切。在政策运作机制方面,除采用传统的政府规制方法外,发达国家农地保育政策工具不断创新,包括以成本共享或收入补偿为支撑的经济激励机制;个人和集体相结合的合作机制;交叉遵守和承诺机制;农地开发权买断机制;以效率和竞争为导向的管理机制。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我国可采用多元化及适用性农地保育政策工具;建立以公平为基础、效率为导向的成本分享和收入补偿机制;创新土地总量控制机制;加强对农地保育政策的绩效管理;完善农地保育的法律监管体系。
关键词:
农地保育 经济激励 运作机制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梅
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关键在耕地质量。发达国家在农地保育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从政策发展方向看,其农地保育政策与环境政策联系日益密切。在政策运作机制方面,除采用传统的政府规制方法外,发达国家农地保育政策工具不断创新,包括以成本共享或收入补偿为支撑的经济激励机制;个人和集体相结合的合作机制;交叉遵守和承诺机制;农地开发权买断机制;以效率和竞争为导向的管理机制。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我国可采用多元化及适用性农地保育政策工具;建立以公平为基础、效率为导向的成本分享和收入补偿机制;创新土地总量控制机制;
关键词:
农地保育 经济激励 运作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