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766)
2023(17949)
2022(14426)
2021(13160)
2020(10734)
2019(23718)
2018(23241)
2017(44167)
2016(23524)
2015(26252)
2014(26072)
2013(25988)
2012(23830)
2011(21586)
2010(22211)
2009(21179)
2008(20391)
2007(18645)
2006(17108)
2005(15931)
作者
(69816)
(58424)
(57889)
(54695)
(36963)
(28024)
(26128)
(22673)
(22256)
(20802)
(20094)
(19169)
(18659)
(18638)
(18147)
(17753)
(17084)
(16912)
(16899)
(16702)
(14684)
(14526)
(14194)
(13531)
(13199)
(13064)
(12909)
(12888)
(11740)
(11403)
学科
(123277)
经济(123145)
(94492)
(76090)
企业(76090)
管理(75889)
(48246)
方法(41144)
中国(36653)
业经(36644)
数学(32468)
农业(32444)
数学方法(32302)
地方(30650)
(30117)
(27648)
金融(27648)
(26168)
银行(26129)
(25381)
(25102)
(20708)
财务(20659)
财务管理(20634)
(20514)
贸易(20495)
(19883)
技术(19801)
企业财务(19457)
(18922)
机构
学院(349918)
大学(340149)
(159764)
经济(156915)
管理(135392)
研究(120583)
理学(115132)
理学院(113955)
管理学(112596)
管理学院(111949)
中国(99286)
(71263)
(71008)
(70936)
科学(69601)
(61083)
中心(56147)
财经(55710)
(54882)
研究所(54810)
农业(54733)
业大(53516)
(50520)
经济学(49023)
北京(44767)
经济学院(44025)
(43616)
(41971)
(41924)
师范(41456)
基金
项目(222306)
科学(175998)
研究(163918)
基金(161294)
(140045)
国家(138650)
科学基金(119594)
社会(109432)
社会科(103708)
社会科学(103679)
(89404)
基金项目(85244)
自然(73877)
(72484)
自然科(72177)
自然科学(72158)
教育(71906)
自然科学基金(70906)
编号(65528)
资助(64070)
(53964)
成果(51440)
重点(49553)
(48914)
(48381)
(46526)
国家社会(45767)
课题(45161)
创新(45031)
发展(43852)
期刊
(194268)
经济(194268)
研究(105268)
中国(73837)
(71658)
(55507)
管理(53469)
学报(51783)
科学(49765)
农业(47598)
(47186)
金融(47186)
大学(40130)
学学(38596)
业经(35845)
技术(33366)
经济研究(30272)
财经(28706)
教育(28086)
问题(25286)
(25021)
(24960)
技术经济(20622)
世界(19755)
(18303)
商业(18242)
现代(17009)
经济问题(16690)
(16632)
国际(16566)
共检索到5511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杨军鸽   王琴梅  
物流业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内容,数字经济以通用技术为核心技术体系,能够突破两业之间技术壁垒,促进物流业与现代农业技术间、产品与业务间、市场间深度融合。在界定核心概念、深入分析数字经济影响物流业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机理的基础上,运用2014—202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物流业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观察期内全国物流业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水平整体较低,且东中西部有差异,东部整体处于勉强融合阶段,中部处于濒临失调阶段,西部处于失调阶段;全国技术融合发展水平最低,市场融合发展水平最高。数字经济显著促进物流业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水平,且直接促进两业技术融合和产品与业务融合发展;技术创新、扩大市场需求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说明数字经济能够通过加速各地区技术创新和扩大市场消费需求促进物流业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产业政策和市场化程度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说明各地区产业政策支持和良好的市场环境有利于强化数字经济对物流业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对东中部、西部、粮食非主产区物流业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对西部和粮食非主产区两业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据此,应加快各地区物流数字化和农业数字化发展;鼓励各地区依托数字技术进行技术创新、降低交易成本、扩大市场需求;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不断提高市场化程度和完善产业政策;加快各区域数字经济均衡发展,全面提升物流业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水平。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庭  
数字经济是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随着电商平台、数据信息平台等数字技术与农业不断融合,我国农业在集约化、产业化与数字化过程中都获得一定成果,但是推动数字经济与现代农业融合是一个复杂长远的过程,在发展中的局限性同样值得关注。因此,充分利用我国目前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与数字人才培养,推动土地流转,推动数字经济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颖慧  游星  陈红  
[目的]探索加快我国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路径,促进我国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方法]基于2005-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熵值法构建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综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耦合协调模型测算出我国31省(市)区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水平,并借助Tobit模型对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水平进行影响因素分析,最后运用Dagum基尼系数对二者融合水平进行区域差异分析。[结果](1)我国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水平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但还处于失调阶段,呈现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空间分布格局。(2)城镇化水平、公路区域密度、技术创新水平、财政支农力度、人力资本水平以及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均能促进两者的融合,公路区域密度对融合水平促进作用最大。(3)从基尼系数绝对值看,31省(市)区融合水平总体差异不大,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内,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间的差异最大。[结论]各地应加强政策支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提升科技创新和应用力度、培育高素质人才和优化资源配置缩小区域差异,以此促进我国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旎  李志  
数字乡村建设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对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理论上看,数字乡村建设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主要以数字赋能贯穿全过程,从而促进数据要素与涉农主体和农业产业之间的充分交互。现阶段,我国数字乡村建设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面临数字化基础设施配备不足、核心技术薄弱、乡村人才缺乏、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困难、资金投入不足等困境。为此,应加快完善数字化基础设施、突破核心数字技术、提高乡村人才数字素养、推动农业产业数字化、强化资金投入保障,进而推动数字乡村建设与现代农业的高质量融合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矫利艳  王秀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电子商务迅猛发展,其带动了物流业的转型升级,借此,物流金融需求也随之增长,金融业与物流业的融合发展不断加深。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推动现代金融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了现阶段我国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文章从我国现代金融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现状出发,深入分析了制约现代金融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的问题和不足,并从坚持政策推动、理念推动、改革推动、信息化技术推动、合作平台推动等方面,提出了推动现代金融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的主要措施。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定祥  彭政钦  李伶俐  
本文以马克思产业资本循环理论为基础,从融合的基础设施条件、融合发展的主体和环境以及融合发展的过程三个维度,深入分析数字经济与农业融合发展的逻辑。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数字经济与农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2011-2020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使用层次分析法与CRITIC权重法相结合的主客观组合赋权法、Dagum基尼系数测算与分解、Kernel密度估计、Moran’s I指数分析等方法,对数字经济与农业融合的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时空演化以及空间关联进行了测度与分析。研究发现:中国数字经济与农业融合发展水平在研究期内逐步提升,但整体水平较低;数字经济与农业融合发展水平在四大经济区域和三大粮食功能区存在明显差异;数字经济与农业融合的基础设施条件、融合发展的过程、融合发展的主体和环境三个维度的指数值从高到低依次递减,且融合发展的过程维度的指数值增速最大;数字经济与农业融合发展水平的区域总体差异存在扩大趋势,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各区域内大部分省份之间数字经济与农业融合发展水平的差距逐渐扩大,但极化现象明显减弱;数字经济与农业融合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但该特征仅在东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区的部分年份才有所表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艺馨  李思钰  凡启兵  公戴雪  
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下,“三农”问题依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薄弱环节。目前,我国商贸流通业快速发展,商贸流通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商贸流通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农产品的流通,因而对现代农业产生促进作用。本文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利用2008-2020年我国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建立面板回归模型验证商贸流通业与农业经济的关系,得到以下实证结论:首先,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与现代农业发展正相关;其次,说明农业资本投入的增加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第三,劳动力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负相关。最后,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对我国不同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差异,东部地区影响最大,中部其次,西部最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梁伟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农业呈现出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文章运用交易成本理论,以企业为单位,通过分析企业行为演变及其相应的企业组织或制度变迁,揭示了现代农业纵向和横向产业融合发展机制。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司铖  
介绍了物流装备与物流业互动发展的历史背景,从双方互动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来看,把我国物流装备与物流业的融合发展历史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探索了经济学视角、管理学视角和生态学视角下的融合发展动因。着重分析了物流行业与物流装备制造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及主要特征,并且提出了新常态背景下推动两行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性建议,为选择二者未来发展方向、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聪   夏恩君   黄洁萍   仝昊天  
数字经济与农业融合发展改变了传统农业低值低效的发展模式,而面对气候、市场等外部风险威胁,数农融合抵御不确定性冲击的能力尚未可知。本文以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数据为样本,对数农融合发展水平进行全面评估,并构建农业韧性的多维度量化标准,借助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系统广义矩估计模型、三步法分析模型、空间杜宾模型从静态和动态双视角剖析数农融合发展对农业韧性的赋能效果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农融合发展在静态和动态视角下均对农业韧性存在正向影响,短期内促进适应性和抵抗性,长期内对预防性、抵抗性和适应性贡献显著。在粮食主产区、高数字经济区域,数农融合发展的赋能效果更明显。传导机制方面,数农融合对农业韧性的赋能效果受农业技术进步、农业产业集聚和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数农融合发展不仅对本地区农业韧性提升有积极作用,而且对周边地区农业韧性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强化农业韧性、保障粮食安全、建设农业现代化强国的政策制定提供经验依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房林  王述英  
制造业是工业化进程的支柱产业,也是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获得竞争力的有效保障。本文从天津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入手归纳出其发展特点,依据其战略地位和发展趋势重点分析了天津制造业对物流业发展的需要,并结合制造业和物流业融合发展的趋势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家浩  
目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主要有龙头企业、中介联动和股份合作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都各有其优势和劣势,美国和德国农村合作经济体系完善,为我们进一步发展农村合作经济,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国际经验,我们从中得到的启示包括:一方面政府在农村合作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必须加强自身管理,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搞好农业保险服务,降低农业生产风险。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万艳春   陈羿彤  
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融合发展是推进物流业降本增效、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数字化发展为其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基础和技术支撑。本文在梳理理论机制的基础上,分别测算两业协调发展水平与数字化发展水平,并利用空间误差模型探索数字化发展对两业融合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两业协调发展水平表现出上升趋势,且存在空间集聚特征。数字化发展显著促进了两者的融合,且该推动效应在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更为显著。科技创新是重要中介机制,能够加速融合进程,且存在区域异质性。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国斌  李博  
农村三产融合与现代农业发展对于破除城乡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矛盾,实现城乡各自充分发展及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实现乡村振兴,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基于农村三产融合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从市场资源配置、社会主体参与和政府制度保障深入剖析农村三产融合与现代农业发展的作用机制,探讨了农村三产融合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实现路径。结果表明,农村三产融合与现代农业发展对于加快农业供给侧改革、振兴乡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加快了现代农业发展进程,现代农业发展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提供了基础,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基于此,为深入推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促进农村三产融合与现代农业发展,提出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加强城乡产业间要素资源自由平等流动;强化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等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启文  任希文  
目前在农村金融行业存在着"老大难"问题,即金融抑制和排斥现象,因此就需要将目前金融创新成果和农业金融实际特点相结合,选择合适的金融策略,并以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角度为农业金融风险控制的提供最佳方案。通过研究得知:目前在农业产业中,不同经营主体选择的金融类型包括:信用合作金融共享、投资联动金融组合、产融结合等,对于解决农村"融资难和融资贵"具有明显效果;实施农业保险、期权、和农产品期货等进行相应的组合,对于农业经营风险控制具有很好的效果,因此要积极引导和鼓励更多金融服务参与到我国农业建设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