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61)
- 2023(17298)
- 2022(14527)
- 2021(13353)
- 2020(11171)
- 2019(25324)
- 2018(25106)
- 2017(48301)
- 2016(26228)
- 2015(29300)
- 2014(29295)
- 2013(29425)
- 2012(27383)
- 2011(24886)
- 2010(25063)
- 2009(23290)
- 2008(22827)
- 2007(20175)
- 2006(18025)
- 2005(16022)
- 学科
- 济(123522)
- 经济(123405)
- 管理(79148)
- 业(73138)
- 企(59406)
- 企业(59406)
- 方法(50139)
- 数学(43896)
- 数学方法(43519)
- 财(36588)
- 中国(32194)
- 农(30022)
- 地方(27412)
- 业经(26634)
- 学(25377)
- 制(22682)
- 贸(21051)
- 贸易(21037)
- 易(20396)
- 农业(20108)
- 务(19206)
- 财务(19145)
- 财务管理(19091)
- 银(18273)
- 银行(18206)
- 企业财务(18129)
- 环境(17863)
- 行(17348)
- 融(16993)
- 金融(16991)
- 机构
- 大学(390648)
- 学院(387875)
- 济(164502)
- 经济(161244)
- 管理(150483)
- 研究(134574)
- 理学(130489)
- 理学院(129004)
- 管理学(126916)
- 管理学院(126231)
- 中国(99632)
- 科学(83756)
- 京(82762)
- 财(80508)
- 所(69111)
- 农(66320)
- 研究所(62846)
- 财经(61742)
- 业大(59706)
- 中心(58939)
- 经(55930)
- 江(55685)
- 北京(52472)
- 农业(52339)
- 经济学(50894)
- 范(49022)
- 师范(48488)
- 院(48153)
- 经济学院(45863)
- 财经大学(45669)
- 基金
- 项目(261508)
- 科学(203860)
- 基金(189993)
- 研究(186482)
- 家(167610)
- 国家(166272)
- 科学基金(141038)
- 社会(119399)
- 社会科(113286)
- 社会科学(113255)
- 基金项目(101065)
- 省(100788)
- 自然(91760)
- 自然科(89553)
- 自然科学(89527)
- 自然科学基金(87915)
- 划(85277)
- 教育(83684)
- 资助(77948)
- 编号(74478)
- 成果(60249)
- 重点(58565)
- 部(57253)
- 发(56333)
- 创(53781)
- 课题(50765)
- 创新(50302)
- 科研(50038)
- 国家社会(49725)
- 教育部(48724)
- 期刊
- 济(182968)
- 经济(182968)
- 研究(118827)
- 中国(69460)
- 学报(66218)
- 财(62777)
- 农(59256)
- 科学(58033)
- 管理(54707)
- 大学(49002)
- 学学(46610)
- 农业(40511)
- 教育(33870)
- 融(33473)
- 金融(33473)
- 财经(31081)
- 经济研究(31033)
- 技术(30724)
- 业经(28186)
- 经(26653)
- 问题(24203)
- 业(20256)
- 技术经济(20191)
- 贸(18970)
- 图书(18584)
- 理论(18574)
- 科技(18537)
- 商业(17971)
- 版(17883)
- 现代(17228)
共检索到5724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明媛 王静茹 郭健
本文基于2010-2021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考察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地区财力均衡的影响和作用渠道,并进一步探讨了转移支付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加剧了地方政府的财力差距,并存在显著的“马太效应”。机制分析表明税收转移是数字经济影响地区财力均衡的重要作用渠道,并通过验证数字经济对税收收入存在“虹吸效应”支持了这一结论。数字经济对地区财力均衡的影响因经济发展程度、地区财政分权程度、地区税收能力水平的不同存在异质性。进一步分析发现,一般性转移支付改善了数字经济引致的地区财力差距,而专项转移支付扩大了地区财力差距。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数字经济背景下的税收制度建设和税收治理改革提供证据支撑,对于促进地区财力均衡、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地区财力均衡 税收转移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万莹 陈恒
增值税的生产地课税、企业所得税的汇总纳税、个人所得税的汇算清缴均会带来税收与税源背离问题。解决税收与税源背离问题,构建权责清晰、财力均衡的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不仅有利于完善分税制,促进全国市场统一,而且有助于推进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基于2000—2019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检验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三大税种的税收与税源背离对地区财力均衡的影响机制、规模和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税收与税源背离显著地扩大了地方财力差距,且对东部省份、税收净流入省份及第三产业主导的省份影响程度更大,而财政压力、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营改增”均加深了税收与税源背离程度。因此,建议按消费地原则重建增值税地区分配制度,改革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跨区域收入划分制度,完善地方政府间横向税收分配机制,促进地区财力均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涂立桥
文章基于1999~2011年我国31个省份的人均财政收支数据,运用基尼系数和线性回归方法,实证了中央转移支付的财力均衡效应,结果表明:中央转移支付整体上发挥了均衡省际财力差异的积极作用。在省际财力再分配中,对于中央转移支付的各个构成而言,税收返还加剧了省际财力的不均衡,一般性转移支付缓解了省际财力的不均衡,专项转移支付在均衡省际财力方面呈中性影响。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万莹 陈恒
在现行生产地原则下,由于我国各地区之间存在显著的生产与消费不平衡,从而出现了增值税税收与税源背离。数字经济的发展扩大了商品跨区域销售的半径,使跨区域税收与税源背离复杂化、隐蔽化。通过测算我国各地区增值税税收与税源背离的规模、程度、结构及其对地区财力均衡水平的影响,发现增值税税收与税源背离呈现出税收收入由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转移的特征,显著扩大了地区财力差距,且随着营改增的全面推开,该倾向进一步强化,不利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因此,有必要按照税收与税源一致性原则,将增值税由生产地原则改为消费地原则,增进税收制度、税收体制与经济发展的适配性,重塑地区间横向税收收入分配机制。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涂立桥
本文运用基尼系数分解方法对我国省际财力差异按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等四个区域进行分解,实证分析中央转移支付对区域财力的均衡影响。结果表明,中央转移支付前区域间的财力差异明显大于区域内的财力差异,中央转移支付对区域财力的均衡影响表现为显著缩小了区域间的财力差异,略微改善了区域内的财力差异。最后,就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鲍曙光
本文基于县级财政数据,利用泰尔指数构建均衡系数,对我国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的均等效果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转移支付缩小了地区财力差异,但地区间财力差距仍极大,且均等效果在2008年以后有所弱化;相对于省际差距,省内差距是地区财力差距的主要组成部分,未来要重点推进省以下转移支付体系建设;转移支付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但东部地区财力差距问题凸显;一般性转移支付均等的效果和效率都是最高,专项转移支付均等效果也较强,但体制性补助和税收返还均等效率较低。最后,笔者围绕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转移支付结构和分配公式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转移支付 财力均等化 差距 泰尔指数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詹·沃纳 吴雪
1.简介。 德国是一个具有三级行政管理机构的联邦制国家,除联邦政府外,它下属的部委分设在现首都柏林和前首都波恩;德国共有16个联邦州以及若干的地方行政机构。 在德国,每一个地方的管理机构都是根据自身所得的收入以及共享的收入来分配税收收入。举例来说,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其税收的一部分来源于全部的可获得的不动产税,此外还有固定百分比的收入来源于分享的增值税和所得税。德国的主要税收的征税权在各级政府间的分配见表一。 2.德国联邦州之间的财力均衡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贾晓俊 岳希明
本文通过基尼系数分解的方法考察了我国转移支付的地区间财力均等化效应。计算结果显示,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在资金分配上均向财力较弱的地区进行了倾斜,具有财力均等化效应,在强度上,一般较专项要强。在构成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诸多子项目中,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向财力较弱地区的倾斜程度最强,教育转移支付次之,紧随其后的分别是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励补助以及调整工资转移支付。但是由于均衡性转移支付规模较大,财力均等化效应最强。
关键词:
转移支付 均等化效应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韩兆安 赵景峰 吴海珍
研究目标:测算中国省际数字经济规模,并分析其特征、非均衡性和地区差异。研究方法: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Kernel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研究发现:中国省际数字经济规模整体呈上升趋势,横向比较来看,省际数字经济主要集中在数字经济生产阶段,数字经济生产增加值占数字经济总增加值的比重超过50%;纵向比较来看,广东省、江苏省、北京市、四川省和上海市的数字经济规模常年保持领先地位。观测期内,省际数字经济非均衡性波动上升,且有一定的两极分化趋势,东部和中部地区两极分化趋势尤为明显。省际数字经济存在显著地区差异,区域间差异是地区差异的主要来源,平均贡献率达60.01%;中部地区的差异主要来自组内,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差异则主要来自组间。研究创新:基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构建数字经济测算框架并完成中国省际数字经济规模测算,进而采用Kernel密度估计和Dagum基尼系数对中国及三大区域数字经济的非均衡性和地区差异进行分析。研究价值:明确了中国省际数字经济发展现状、特征及地区差异,对数字经济政策制定、数字经济区域协同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数字经济 规模测算 非均衡性 地区差异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董艳梅
财力均等化是中央转移支付的最基本目标,是落后地区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础。本文选取了尽量能反映区域特点的13个指标,对我国的省级行政辖区做了发达地区、中等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划分,把研究的视角聚焦于欠发达地区。通过变异系数指标对比了中央转移支付对三大区域的财力均等化效应,结论显示,欠发达地区的财力均等化不仅没有得到改善,其间的财力差距反而被不断拉大。欠发达地区受中央转移支付财力均等化效应不显著的原因可能与中央转移支付制度设计的导向不清和欠发达地区畸形依赖专项转移支付有关。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财力均等化 转移支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贺顺奎
农村危房改造在贵州首先推行试点以来成效显著,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从县域经济的角度思考,要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这一重大民生工程,必须立足于县级财力不均衡的现实,因地制宜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加大中央对贫困县市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积极推行省直管县、乡财县管等财政体制改革,加强财政监督确保农村危房改造资金的使用效益,继续加大对农村金融的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多管齐下,齐管共抓。
关键词:
农村危房改造 县级财力不均衡 县域经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毅 周彬
把宏观经济系统看成是一个动态的、随机性系统的观点是十分有益的,它是现在和过去各种冲击的反应。实践表明,用VAR模型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冲击是一个相当有效的方法,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可以进一步分析宏观经济系统中各变量的长期均衡关系。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焦爱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省域之间由于不同的省情、发展轨迹及改革开放的具体战略差异,诸多制度性质量不同影响和导致了各省域间的区域差异。本文根据相关文献,选取我国30个省域为研究对象,验证了制度与我国省域间经济的非均衡发展,并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此为基础,分析了相关问题,提出了我国地区间非均衡发展路径选择。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董秀良 漆柱
财政政策是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和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手段,对财政政策的区域非均衡效应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建立了一个包括政府投资、宏观税收、私人投资和东中西部人均产出等变量的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分析表明,我国政府投资的财政政策存在明显的区域非均衡效应,而宏观税收政策区域差异效应不明显。其政策含义是:为了缩小东中西部三地区的经济差距,必须改变单一的财政政策,加大政府投资的投向的调整力度,根据各地区的不同特点,制定差异化的区域发展政策。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焦音学 黄群慧
近些年数字经济成为带动高质量增长的引擎,根据新发展理念,增长成果必须为全体国民共享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均衡发展是该过程的前提条件,为此有必要结合传统方法和亲贫性分析方法进行全方位考察。本文通过测算数字经济指数,运用融合增长发生曲线、FGT指数等方法研究发现,中国当前实现了低质量的数字经济均衡发展,拥有庞大的中间群体,但高发展水平城市与普通城市之间差距过大。长三角及其周边区域是均衡发展的基本盘,京津冀、珠三角、西南和西北四个区域则内部差距明显。过去发展的失衡主要源于增长不均,但历史经验显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亲贫性能够持续,只是伴随2019年步入调整期,恢复亲贫发展与高质量均衡成为叠加目标。鉴于此,未来需要通过完善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帮扶和交流、提高中小城市抗外部风险能力和加速科技创新等措施促进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质量提升,从而推动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均衡发展 新发展理念 亲贫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