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74)
2023(8240)
2022(6068)
2021(4783)
2020(3536)
2019(7753)
2018(7281)
2017(14054)
2016(7016)
2015(7555)
2014(7340)
2013(7415)
2012(7176)
2011(6823)
2010(6837)
2009(6500)
2008(6005)
2007(5477)
2006(5255)
2005(4907)
作者
(22016)
(18747)
(18672)
(17745)
(11773)
(8685)
(8280)
(7199)
(7004)
(6597)
(6451)
(6027)
(5942)
(5938)
(5767)
(5682)
(5570)
(5381)
(5256)
(4931)
(4708)
(4443)
(4380)
(4325)
(4248)
(4211)
(4003)
(3684)
(3592)
(3581)
学科
(63339)
经济(63309)
管理(22541)
方法(16990)
(16840)
地方(16413)
数学(15481)
数学方法(15417)
业经(13762)
(13172)
企业(13172)
中国(12406)
地方经济(12405)
环境(10673)
产业(10408)
(9422)
总论(9126)
信息(9103)
(9043)
信息产业(8646)
(7414)
金融(7414)
(7352)
经济学(7309)
(7050)
(6531)
银行(6527)
农业(6519)
(6381)
(6328)
机构
学院(117233)
大学(116504)
(66469)
经济(65546)
研究(44375)
管理(43736)
理学(37569)
理学院(37184)
管理学(36762)
管理学院(36532)
中国(32336)
(26157)
科学(23481)
经济学(23338)
(22954)
财经(21414)
(21294)
经济学院(20883)
(19480)
研究所(19290)
中心(18984)
(16965)
(15968)
财经大学(15793)
(14682)
北京(14352)
科学院(13999)
(13992)
业大(13986)
师范(13893)
基金
项目(77347)
科学(62661)
基金(58433)
研究(56782)
(50404)
国家(50054)
科学基金(43908)
社会(42204)
社会科(40429)
社会科学(40418)
基金项目(30001)
(29414)
自然(24792)
自然科(24253)
自然科学(24249)
自然科学基金(23805)
(23642)
教育(23451)
资助(22584)
编号(20285)
国家社会(19562)
(19134)
重点(17351)
(16715)
(16658)
经济(16523)
发展(16477)
(16275)
(16232)
成果(15469)
期刊
(78858)
经济(78858)
研究(39508)
中国(19581)
(18796)
管理(17929)
学报(15179)
经济研究(14844)
科学(14591)
(13048)
财经(11919)
大学(11895)
学学(11453)
(11138)
金融(11138)
(10589)
技术(10526)
业经(10477)
问题(9753)
农业(8799)
技术经济(8585)
统计(7630)
(7280)
(6957)
世界(6956)
商业(6249)
国际(6201)
经济问题(6144)
决策(6040)
经济管理(5900)
共检索到1806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曹长帅   郑琼  
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背景下,基于2010—2020年我国30个省份(未包括港、澳、台、藏)的面板统计数据,运用系统GMM模型、空间模型、断点回归模型以及中介效应模型,多维度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特征。研究表明:首先,数字经济对工业绿色转型具有直接驱动作用,且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数字基础、数字技术、数字平台及数字金融均对工业绿色转型产生驱动作用,且在驱动效应估计中,数字基础>数字技术>数字金融>数字平台。其次,数字经济与工业绿色转型之间呈明显的倒U形非线性特征,即当数字经济发展到达阈值后,则会对工业绿色转型产生抑制效应,且拐点约在76%水平位置。再次,政府环境规制在数字经济与工业绿色转型之间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中介效应约为22.7%。为进一步深化数字经济对工业绿色转型的驱动效应,中央政府应积极引导工业实体经济确立“数实融合”的发展理念,推动转型驱动政策的空间互联;地方政府应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制定因地制宜的靶向驱动策略,发挥环境规制政策的潜在作用,实现政府主导结构转型与效率转型的创新补偿效应,通过其带来的正外部性促进工业绿色化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梁树广  冯倩倩  臧文嘉  
数字经济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成为重组工业经济要素资源、重塑工业经济结构、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力量。基于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DEA-ML估计法测算我国各省域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构建省级数字经济水平综合指标体系,运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有利于提高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改善能源结构和绿色技术创新三个途径有效提高工业绿色生产效率;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工业绿色发展的非线性影响,环境规制和研发投入在数字经济提升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过程中均发挥了单一门槛作用;不同地区数字经济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存在差异。因此,建议将数字技术运用于工业生产全过程,构建工业绿色发展体系,积极引导数字化和绿色化协同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曹长帅   苏迎娟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为实现工业绿色转型的多驱动要素联动调控,厘清各系统要素的因果反馈回路,文章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了不同情景下工业绿色转型驱动要素的动态效应和实现路径。研究发现:物质资本与技术资本对工业绿色转型存在最佳协同驱动效应,且具有内在耦合关系;数字经济、能源结构、环境政策、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等要素均能显著推动工业绿色转型,但人口要素的缓慢增长对工业绿色转型具有抑制效应;与单要素驱动相比,多要素协同对工业绿色转型的拉升作用最为明显。多要素协同的累积效应能够促使各独立要素形成耦合共同体,产生“1+1>2”的协同效应。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赵大建  
以各种金融手段促进节能减排和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或者说,以金融手段促进美丽中国的实现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中国经济也付出了环境方面的沉重代价。在面对转型和发展双重问题的今天,绿色金融在中国的基本内涵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以各种金融手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姚西龙  牛冲槐  刘佳  
本文利用DEA-RAM模型,构建了包含环境效率、经济效率及创新效率的工业经济转型效率的测算模型,根据此模型能够测算出我国总体及不同省份的绿色创新效率。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工业的绿色创新转型效率变化呈现阶段性的特征,自2009年后,我国工业总体绿色创新转型效率有较大提升,绿色效率是推动其变动的关键性因素,其次是创新效率;各个省份工业绿色创新转型效率呈现不均衡的发展趋势,中东部地区的工业绿色创新转型效率变动趋势明显,而西部地区工业绿色创新转型效率提升速度缓慢。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邓斯文  翟璐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辽宁省工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新路径。文章在政策环境、数字技术等方面对辽宁省数字经济促进工业绿色转型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数字经济在推动辽宁省工业绿色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引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完善治理体系等对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成  吴传清  
测度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转型效率和生态文明建设质量,把脉二者协同效应,对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协同发展具有实践指导作用。在全国视野下,基于2011~2017年省级数据,采用Super-SBM模型测度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转型效率,运用熵权法-Topsis评价模型测度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质量,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研究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转型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转型效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上中下游地区呈梯度递增空间格局,省际差异显著;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质量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上中下游地区呈"V"型空间格局,省际差异较小;长江经济带各省份工业绿色转型效率与生态文明建设质量的协同系数普遍较低,且呈加剧趋势,主要原因是生态文明建设滞后于工业绿色转型。建议地方政府提高对工业绿色转型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的重视程度,着力扭转生态文明建设滞后于工业绿色转型的发展态势。特别要加大国土空间和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力度,推动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区农业和工业生态化发展,普及生态文化,完善生态安全治理体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韶华   王菲   张伟  
基于2013—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别构建基准模型、门槛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对我国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可能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从全国层面来看,研究期间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提升工业绿色发展水平,是工业实现绿色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2)从分地区维度来看,数字经济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效应具有区域异质性,就效应大小来看“中部>东部>西部”;(3)目前数字经济主要作用于工业资源利用和工业增长质量方面,对工业环境质量的提升作用尚不显著;(4)数字经济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存在技术门槛特征,当工业技术发展水平跨越门槛值后,数字经济对工业绿色发展的正向效应会更为强劲;(5)数字经济会通过影响人力资本水平、能源消费结构和市场化水平来对工业绿色发展产生影响。因此,要因地制宜以人力资本、能源结构、市场化水平为路径发挥数字经济的引擎作用,同时着力提升工业技术水平以更好实现数字经济的绿色效应。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陈艳春  韩伯棠  周颖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技术创新与经济转型的研究也被注入了新的约束条件。在新经济条件约束下,绿色技术创新驱动经济转型的微观作用机制、调控手段及其造成的结果差异成为研究的重点。首先,从中国经济转型情境的特点出发,对绿色技术创新驱动经济转型的过程进行解构。其次,以解构的经济转型过程为基础,提出假设条件,在熊彼特"创造性破坏"模型基础上,构建一个包括三条主线,两类技术,三种状态的理论模型,分析绿色技术存量、工资率和排污费率等因素对经济转型的启动条件、转型速度和经济增长率的影响。考虑中国当前既要稳定经济增长又要控制污染的情境,提出依据经济梯度、充分发挥低碳示范区引领作用并分区施策的转型策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传兵  居来提·色依提  
文章基于2011—2019年我国28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数字经济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分析了碳减排效应对城市绿色经济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显著降低了碳排放强度,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会通过政府、企业和公众三个层面影响城市碳排放强度,即数字经济通过提高政府环保投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增强公众环境关注度三条路径降低碳排放强度;(3)异质性分析表明,在特大城市与大城市以及非直辖市中,数字经济所发挥的碳减排效应更为明显;(4)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经济的碳减排效应有效地促进了城市绿色经济转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晋光  
山西是我国主要能源重化工基地。作为资源型省会城市,太原是全省经济中心,主要经济结构是以能源、原材料为主导的重工业结构,冶金、煤炭、机械、化工、电力是全市支柱产业,传统典型的资源性和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产业风险,阻碍了经济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针对传统发展模式的弊端,太原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绿色转型战略,努力探索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新路径。文章将探讨对近年来太原市工业经济绿色转型之路,以求推动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尚娟  王珍梦  
数字经济作为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新模式,能够通过驱动经济增长、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有效赋能绿色经济发展。基于2011—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绿色经济发展的赋能作用,结果表明:第一,数字经济整体上能够显著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引入工具变量、Tobit回归、分阶段回归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第二,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推动经济增长、提高科技创新水平等途径间接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并呈现出非线性特征的门槛效应;第三,数字经济赋能绿色经济发展的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表现出东部最高、东北部次之、中部和西部最低的非均衡性特征。据此,从强化数字化基础建设、提高科技创新投入、挖掘数字要素等方面提出数字经济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尚娟  王珍梦  
数字经济作为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新模式,能够通过驱动经济增长、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有效赋能绿色经济发展。基于2011—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绿色经济发展的赋能作用,结果表明:第一,数字经济整体上能够显著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引入工具变量、Tobit回归、分阶段回归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第二,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推动经济增长、提高科技创新水平等途径间接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并呈现出非线性特征的门槛效应;第三,数字经济赋能绿色经济发展的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表现出东部最高、东北部次之、中部和西部最低的非均衡性特征。据此,从强化数字化基础建设、提高科技创新投入、挖掘数字要素等方面提出数字经济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伟光   王洋洋  
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逐步释放绿色福利效应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和必然选择。随着全球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协同发展成为变革经济发展方式、增强经济发展韧性的核心驱动力。本文基于2011~2020年城市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探究数字经济、实体经济及其交互作用对绿色福利效应的直接及空间溢出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交互作用促进了本地及邻近地区绿色福利效应,而实体经济抑制了本地及邻近地区绿色福利效应;在异质性方面,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交互作用显著促进了中等规模城市、非资源型城市绿色福利效应并产生了正向空间溢出。本文研究结果为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协同发展以释放绿色福利效应提供参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肖远飞  姜瑶  
当前数字经济助力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数字经济作用尤为突出,而对于工业部门绿色转型的影响效果及路径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利用SBM-ML模型测算2005—2018年我国各省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构建省级数字经济水平综合指标体系,探究数字经济对工业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工业绿色生产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数字经济通过加快市场化进程、产业结构升级与提升人力资本有效提高我国工业绿色生产效率。因此,提出完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导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传统工业数字化改造,加快向工业绿色发展模式转型,以期为深化认识数字经济绿色价值及数字革命下工业绿色转型实践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