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31)
- 2023(16174)
- 2022(13496)
- 2021(12063)
- 2020(10015)
- 2019(22507)
- 2018(22099)
- 2017(42471)
- 2016(23042)
- 2015(25497)
- 2014(25125)
- 2013(25088)
- 2012(23024)
- 2011(21034)
- 2010(20770)
- 2009(19140)
- 2008(18250)
- 2007(15916)
- 2006(14139)
- 2005(12321)
- 学科
- 济(113401)
- 经济(113303)
- 管理(67448)
- 业(62220)
- 企(50659)
- 企业(50659)
- 方法(46154)
- 数学(40614)
- 数学方法(40249)
- 农(25573)
- 中国(25029)
- 业经(24703)
- 地方(24106)
- 学(23876)
- 财(22339)
- 环境(17971)
- 农业(17581)
- 贸(17165)
- 贸易(17158)
- 易(16591)
- 制(15706)
- 和(15453)
- 技术(15120)
- 地方经济(14801)
- 产业(14543)
- 理论(14503)
- 划(13895)
- 融(13882)
- 金融(13881)
- 务(13839)
- 机构
- 大学(339264)
- 学院(337132)
- 济(143748)
- 经济(141003)
- 管理(133650)
- 研究(117577)
- 理学(116841)
- 理学院(115565)
- 管理学(113619)
- 管理学院(113051)
- 中国(84259)
- 科学(74441)
- 京(71377)
- 农(60780)
- 财(59730)
- 所(59673)
- 业大(55518)
- 研究所(55107)
- 中心(51728)
- 财经(49274)
- 农业(48150)
- 江(47117)
- 经(44900)
- 北京(44621)
- 经济学(44088)
- 范(42294)
- 院(42283)
- 师范(41785)
- 经济学院(39607)
- 州(38128)
- 基金
- 项目(238152)
- 科学(186344)
- 基金(173784)
- 研究(167361)
- 家(154059)
- 国家(152842)
- 科学基金(130358)
- 社会(108047)
- 社会科(102605)
- 社会科学(102574)
- 省(92924)
- 基金项目(92649)
- 自然(85834)
- 自然科(83818)
- 自然科学(83795)
- 自然科学基金(82296)
- 划(78101)
- 教育(74552)
- 资助(70751)
- 编号(65710)
- 重点(53228)
- 发(51528)
- 部(51287)
- 成果(51208)
- 创(49646)
- 创新(46448)
- 科研(45637)
- 国家社会(45272)
- 课题(44628)
- 计划(44414)
- 期刊
- 济(155906)
- 经济(155906)
- 研究(97286)
- 学报(60058)
- 中国(57237)
- 农(54106)
- 科学(52633)
- 管理(48227)
- 大学(44239)
- 财(43145)
- 学学(42229)
- 农业(37504)
- 教育(28304)
- 技术(28050)
- 经济研究(26401)
- 融(24957)
- 金融(24957)
- 财经(24380)
- 业经(24272)
- 经(20960)
- 问题(20080)
- 业(19234)
- 技术经济(18354)
- 科技(17415)
- 图书(16700)
- 版(15819)
- 理论(15778)
- 业大(15748)
- 商业(15146)
- 统计(14847)
共检索到4805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肖远飞 姜瑶
当前数字经济助力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数字经济作用尤为突出,而对于工业部门绿色转型的影响效果及路径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利用SBM-ML模型测算2005—2018年我国各省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构建省级数字经济水平综合指标体系,探究数字经济对工业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工业绿色生产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数字经济通过加快市场化进程、产业结构升级与提升人力资本有效提高我国工业绿色生产效率。因此,提出完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导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传统工业数字化改造,加快向工业绿色发展模式转型,以期为深化认识数字经济绿色价值及数字革命下工业绿色转型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中介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彦瑞 刘强
发展绿色经济,提高绿色经济效率是当今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本文探讨了工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作用机理,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了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绿色经济效率,同时从生产函数角度出发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实证考察了工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效应;进一步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就政府干预视角下工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2004-2018年中国绿色经济效率处于波动上升的态势,且沿海和内陆地区波动趋势与全国基本保持一致,但沿海高于内陆地区;从影响效应看,工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具有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效应并非持续有效呈倒"U"型的曲线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工业集聚除了直接对绿色经济效率发挥促进效应,还可以通过政府干预的途径来提升绿色经济效率。因此,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需要政府动态调整相关的产业政策,避免工业过度集聚所带来的拥挤效应,以此来推动绿色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佳钦 叶堂林 王雪莹
数字赋能是提高我国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驱动器,数字服务业更是助力区域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文章运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2008—2020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绿色经济效率进行测度,并通过构建面板计量模型,探讨数字服务业对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服务业对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这种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特征;(2)京津冀、珠三角、成渝城市群数字服务业均能促进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且珠三角城市群作用程度最大;不同类型的数字服务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均显著为正,但影响程度略有差异;(3)产业结构调整是数字服务业影响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重要渠道,且产业结构调整对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呈现明显的“U”型特征,即随着数字服务业规模的扩大,产业结构调整对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由负向转为正向;(4)数字服务业对绿色发展的积极作用受到政府干预的影响,即随着政府干预程度逐步提高,数字服务业对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作用不断增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江红莉 蒋鹏程
在分析数字金融对绿色经济效率非线性影响机制的基础上,利用SBM-GML指数测度中国26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绿色经济效率,实证研究数字金融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作用机制与传导路径。结果发现:数字金融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呈正“U”型;数字金融的三个子维度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存在异质性;数字金融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受传统金融发展水平、互联网普及率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城市资源禀赋的制约,只有这些因素跨过门限值后,数字金融才能发挥正向作用。绿色技术进步和资本错配分别是数字金融对绿色经济效率非线性影响的内在机制和传导渠道。
关键词:
数字金融 绿色经济效率 非线性 资本错配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乌静 肖鸿波 陈兵
基于2006—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与面板门槛模型,分析了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地区间的异质性,并进一步探索了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作用中存在的技术和资本门槛效应。研究发现: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时间依赖性和空间溢出性;从"本地—邻地"视角看,数字经济的发展对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分区域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中部和西部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要强于东部地区;研发投入在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中发挥了单一门槛作用,当跨越门槛值后促进效应会呈现递减的规律。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广印 王思敏
目前中国正处于结构转型关键期,为缓解生态压力和对资源环境的过度消耗,突破高质量增长瓶颈,发展绿色经济势在必行。基于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绿色金融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并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对二者间的关系做进一步检验,以深入探究绿色金融在不同水平下作用于绿色经济效率的特征,得到如下结论。(1)绿色金融对本地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呈U形,对周边地区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呈倒U形。此外,绿色经济效率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且其当期的提升会带动下一期本地及周边地区的持续提升。(2)绿色金融促进绿色经济效率提升具有单门槛效应,迈过门槛值后这种促进作用有所下降。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管宁 何皛彦 李博雅
数字服务经济是一种以数据要素为核心、具有绿色低碳特征的经济新业态,正在成为驱动绿色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而京津冀地区作为全国生态环境问题的突出区域,亟需挖掘经济增长潜力,培育绿色经济新业态,促进京津冀地区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本文从要素融合、运行高效、服务智能、绿色低碳四个方面阐述数字服务经济的基本特征,分析数字服务经济影响绿色经济效率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理论假设并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内部数字服务经济规模对本地区和邻近地区的绿色经济效率均具有显著的倒N型影响特征,同时产业结构高级化、信息化水平、财富积累均会影响绿色经济效率。但当前京津冀地区研发投入对绿色经济转型的支持作用不足,且尚未形成数字服务经济的产业链接格局。应遵循数字服务经济规模演进的客观规律,通过培育数字经济龙头企业、构建京津冀数字服务经济链、加大绿色创新研发投入等方面带动区域整体的绿色转型。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曹长帅 郑琼
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背景下,基于2010—2020年我国30个省份(未包括港、澳、台、藏)的面板统计数据,运用系统GMM模型、空间模型、断点回归模型以及中介效应模型,多维度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特征。研究表明:首先,数字经济对工业绿色转型具有直接驱动作用,且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数字基础、数字技术、数字平台及数字金融均对工业绿色转型产生驱动作用,且在驱动效应估计中,数字基础>数字技术>数字金融>数字平台。其次,数字经济与工业绿色转型之间呈明显的倒U形非线性特征,即当数字经济发展到达阈值后,则会对工业绿色转型产生抑制效应,且拐点约在76%水平位置。再次,政府环境规制在数字经济与工业绿色转型之间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中介效应约为22.7%。为进一步深化数字经济对工业绿色转型的驱动效应,中央政府应积极引导工业实体经济确立“数实融合”的发展理念,推动转型驱动政策的空间互联;地方政府应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制定因地制宜的靶向驱动策略,发挥环境规制政策的潜在作用,实现政府主导结构转型与效率转型的创新补偿效应,通过其带来的正外部性促进工业绿色化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繁华 肖苏阳
文章基于2011—2018年中国25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GML指数测度了中国城市绿色经济效率,并实证分析数字金融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金融促进了中国城市绿色经济效率增长,在各项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数字金融在驱动城市绿色经济效率增长的过程中存在创新协调效应和生态补偿效应,并表现出一定的门槛约束,数字金融越发达,其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创新协调效应和生态补偿效应越强。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文丰安
作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数字经济在绿色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采用2011—2018年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利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实证探究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并从要素配置效率的角度具体考察了两者之间的影响路径。结果表明,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主要表现在提高了城市绿色规模效率并促进了绿色技术进步。从区域差异来看,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主要出现在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政府干预程度较高地区以及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从要素配置效率来看,资本要素价格扭曲和劳动要素价格扭曲均对数字经济的积极影响产生了抑制效果,且劳动要素价格扭曲存在显著的双门槛效应。当劳动要素价格扭曲程度较高时,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产生了积极影响。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梁树广 冯倩倩 臧文嘉
数字经济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成为重组工业经济要素资源、重塑工业经济结构、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力量。基于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DEA-ML估计法测算我国各省域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构建省级数字经济水平综合指标体系,运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有利于提高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改善能源结构和绿色技术创新三个途径有效提高工业绿色生产效率;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工业绿色发展的非线性影响,环境规制和研发投入在数字经济提升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过程中均发挥了单一门槛作用;不同地区数字经济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存在差异。因此,建议将数字技术运用于工业生产全过程,构建工业绿色发展体系,积极引导数字化和绿色化协同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工业 全要素生产率 绿色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任阳军 齐颖秀 梁栋
文章利用DEA-SBM方法测度城市绿色经济效率(GEE),并构建了空间计量模型,基于城市面板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GEE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中国城市GEE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本市GEE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其多样化集聚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本市GEE的增长。另外,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GEE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层级异质性。为了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带动绿色经济发展,要因地制宜发展不同层级的生产性服务业,选择合理的产业集聚模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程文先 钱学锋
在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背景下,数字经济的绿色价值日益突显,应重点关注数字经济对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采用以DDF模型为基础,构建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来测度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以地区行业规模、制度环境为门槛变量构建门槛模型,以此分析数字经济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化特征。数字经济可以从整体上显著提升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还存在以地区行业规模、制度环境为门槛变量的单一门槛效应,分别呈现出边际递增的非线性特点和U型关系及区域化差异特征。进一步稳健性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对中国工业GTFP具有不同分位数影响。在生态文明建设约束下,本文利用DEA-SBM模型将传统全要素生产率包含了相关的非期望产出,并利用GML生产率指数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按区域进行分类测算。数字经济不仅可以赋能予传统工业企业,而且具有绿色价值,可以为中国后疫情时代实现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完成国家"六稳六保"目标总任务,成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重要推动力。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生态文明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蒋团标 钟敏 马国群
为研究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内在逻辑,在运用SBM模型和GML指数测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利用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统计数据未含西藏、港、澳、台地区,下同)的面板数据来分析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并从土地经营效率视角考察土地集约经营效率与土地规模经营效率在数字经济影响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会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促进效果;2)土地集约经营效率和土地规模经营效率在数字经济影响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过程中分别起显著的中介效应和遮掩效应。运用门槛效应模型发现超过门槛值后,土地集约经营效率进一步提升了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效果;3)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在不同区域呈现显著的异质性,东部地区的提升系数显著为0.137、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地区的提升系数显著为0.115和0.319、胡焕庸线东南部地区的提升系数显著为0.068。这表明数字经济促进了东部地区、秦岭—淮河线两侧地区和胡焕庸线东南侧地区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本研究据此提出,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应当拓展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加强农业数据资源建设,积极推进适度规模的集约型农业发展。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熙悦 孙芳城 王怀祖
长江经济带工业水资源绿色综合效率的提升需要系统性地考虑生产与治理两个阶段的影响。利用网络SBM-Malmquist模型,分别评价了2010—2015年长江经济带工业生产用水效率、废水治理效率及两阶段综合绿色效率。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在生产用水阶段的效率高于废水治理阶段的效率,两阶段综合绿色效率增长较好,其增长主要由生产用水阶段的技术进步所主导,在废水治理阶段的管理效率与技术进步水平还需要加强。长江上游及长江下游地区的生产用水效率增长相对较大,但上游地区废水治理效率增长相对不足,长江中游地区的情况则与长江上游地区相反。研究有利于更加系统性地评价与提升长江经济带工业水资源绿色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