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847)
2023(19345)
2022(16035)
2021(14478)
2020(12208)
2019(26933)
2018(26227)
2017(50057)
2016(26504)
2015(29233)
2014(28314)
2013(27646)
2012(24923)
2011(22606)
2010(22325)
2009(20576)
2008(19555)
2007(17134)
2006(14847)
2005(12994)
作者
(74250)
(62385)
(61788)
(58667)
(39357)
(29706)
(27892)
(24157)
(23589)
(21605)
(21154)
(20690)
(19755)
(19377)
(19107)
(19011)
(18514)
(18229)
(17831)
(17678)
(15181)
(15123)
(14818)
(14184)
(14095)
(13837)
(13553)
(13165)
(12342)
(12136)
学科
(122144)
经济(122004)
管理(83773)
(76914)
(65198)
企业(65198)
方法(48864)
数学(42991)
数学方法(42511)
(30155)
中国(29515)
(27899)
业经(27161)
地方(25718)
(23406)
(21892)
技术(20765)
(19129)
贸易(19117)
农业(18963)
(18550)
(18317)
财务(18267)
财务管理(18230)
环境(18036)
(17899)
银行(17855)
(17692)
金融(17688)
企业财务(17349)
机构
学院(372350)
大学(371883)
(162716)
经济(159773)
管理(146718)
理学(127853)
理学院(126482)
管理学(124440)
管理学院(123733)
研究(123373)
中国(92555)
(75110)
(74059)
科学(73202)
(59613)
财经(59416)
(58293)
中心(57299)
(54410)
研究所(54265)
(54134)
业大(54113)
经济学(51586)
经济学院(46330)
北京(45867)
(45753)
农业(45585)
师范(45204)
(44930)
财经大学(44290)
基金
项目(260110)
科学(207934)
基金(192494)
研究(187950)
(168538)
国家(167186)
科学基金(145295)
社会(125133)
社会科(118919)
社会科学(118895)
基金项目(101966)
(101707)
自然(92947)
自然科(90911)
自然科学(90886)
自然科学基金(89287)
教育(86366)
(85295)
资助(76032)
编号(73181)
重点(58862)
(58595)
(57649)
成果(57641)
(56187)
创新(54229)
国家社会(53504)
(51225)
教育部(50341)
课题(50243)
期刊
(176154)
经济(176154)
研究(106636)
中国(71005)
(58102)
学报(57181)
管理(56354)
科学(53227)
(51571)
大学(44318)
学学(42271)
教育(34645)
农业(34572)
(33027)
金融(33027)
技术(32923)
财经(30082)
经济研究(29994)
业经(27335)
(26005)
问题(22393)
技术经济(19424)
(18482)
科技(18321)
统计(17598)
(17210)
(17145)
(17121)
商业(17049)
理论(16326)
共检索到5410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崔和瑞  宋璐瑶  
本文基于2007-2020年我国省域面板数据,结合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各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中介效应。研究表明:数字经济的直接性、高渗透性和边际效益递增性分别从创新需求、创新主体和创新环境为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显著提升了区域创新能力;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提高居民消费率,加速人力资本积累和研发资本投入间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居民消费率、人力资本和研发资本的中介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赵滨元  
虽然数字经济发展驱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已经取得一定成效,然而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作用机制、影响路径仍有待深入研究。对国内31个省市2008-2019年数据进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发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不仅能够直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而且能够通过加速数字赋能产业发展,间接驱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东部地区数字赋能产业的中介效应最显著,西部地区较弱。因此,可以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能力的积极影响。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赵滨元  
虽然数字经济发展驱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已经取得一定成效,然而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作用机制、影响路径仍有待深入研究。对国内31个省市2008-2019年数据进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发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不仅能够直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而且能够通过加速数字赋能产业发展,间接驱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东部地区数字赋能产业的中介效应最显著,西部地区较弱。因此,可以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能力的积极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吕岩威   王文强   张晋宁  
文章基于2006—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对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量化评价,并构建系统广义矩估计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检验数字经济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效果、传导机制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绿色创新效率提升;数字经济通过国内技术转移、知识产权保护和产学研合作对区域绿色创新效率产生间接影响;数字经济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和时空异质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邓小乐   林淑仪  
为探究数字经济对于贸易韧性的作用,本文采用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我国贸易韧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贸易韧性提升的影响显著为正,该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仍显著成立;通过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西部地区贸易韧性提升效果最明显,对非边疆地区的作用比边疆地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贸易韧性。基于此,应积极推进西部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边疆地区贸易韧性和区域创新能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秦雪阳  
选取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35个部门的面板数据,测度各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全球价值链区域分工地位,深入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全球价值链区域分工地位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及其子维度均会促进全球价值链区域分工地位攀升。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制度创新在数字经济发展提升全球价值链区域分工地位中发挥正向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对全球价值链区域分工地位的提升作用在东部地区更明显。据此,应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实施动态差异化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借力数字经济提升全球价值链区域分工地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秦雪阳  
选取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35个部门的面板数据,测度各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全球价值链区域分工地位,深入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全球价值链区域分工地位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及其子维度均会促进全球价值链区域分工地位攀升。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制度创新在数字经济发展提升全球价值链区域分工地位中发挥正向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对全球价值链区域分工地位的提升作用在东部地区更明显。据此,应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实施动态差异化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借力数字经济提升全球价值链区域分工地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温珺  阎志军  程愚  
创新是提高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探索提升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十分重要。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数字经济,数字经济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其对创新的影响值得探究。本文从数字经济与创新的视角,借助2015年中国287个地级市的截面数据,构建了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并采用OLS+稳健标准误方法对数字经济是否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进行了回归估计。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能够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同时,数字经济发展对技术含量最高的发明创新影响最大,对外观设计创新的影响次之,这说明数字经济发展驱动的是真正的创新,而非模仿式创新。在此基础上,文章又分别作了区域比较以及数字经济不同发展水平对创新增长的影响估计,发现东北地区的数字经济对创新的影响作用最大,东部地区则最弱;并且,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创新的影响呈非线性关系,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区域推动创新的作用更大,但主要影响的是外观设计创新,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区域则主要影响发明创新。最后,文章就如何通过数字经济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司玉静  曹薇  赵伟  
运用2012—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将知识产权保护纳入研究框架,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从区域创新整体及五个维度上识别创新对知识产权保护影响数字经济发展的中介效应。在此基础上,基于2016年“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的提出及东、中、西部发展的差异性,从时间和空间上对区域创新中介效应的异质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区域创新在推动知识产权保护赋能数字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五个维度也起到了一定的中介作用,且创新环境的中介效应最大,滞后期的创新绩效也存在部分中介效应。此外,从区域创新中介效应的异质性检验结果看,东部区域创新中介效应最优,中部次之,西部略有显现。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孙文杰  沈坤荣  
该文从区域创新能力和新经济地理的视角,对影响地区收入差距的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考虑到中国各省份之间的空间依赖性,运用地理加权模型(GWR)并利用中国2000-2005年的统计数据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计量检验,结果表明,在控制人力资本、政府财政投资和FDI等变量的前提下,区域创新能力与地区收入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专利授权变量、R&D经费投入变量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区域创新能力差距是形成地区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徐胜  梁靓  
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和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下,通过数字化实现区域创新协同发展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动区域创新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3—2020年我国30个省份数据,利用面板熵值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探究数字经济激励区域创新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和科技成果的价值转化效率。通过测算我国省级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和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的两阶段区域创新效率,运用面板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两阶段区域创新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的存在性和差异性。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提升区域技术创新效率和成果转化效率,且提升效果在技术创新阶段强于在成果转化阶段;数字经济对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在技术创新阶段表现明显,在成果转化阶段存在一定的数字隔离;数字经济的创新激励效应因地理位置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具有异质性,相较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享有更多的数字经济创新溢出红利,其数字化程度越高,技术创新的激励作用越大,但会阻碍成果转化效率的提升。因此,应进一步完善区域间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鼓励良性市场机制的构建和创新活力的培育;充分利用数字经济的创新激励效应,合理搭建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间的桥梁,探索更高效的技术成果价值实现途径,构建国内大循环自主可控创新链;针对不同地理位置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采取异质性措施,增强区域创新的协调性和联动性。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盛垒  张子彧  
经济新常态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格局出现了南北经济分化的新特征,探明南北分化加剧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之道已变得十分迫切.该文在梳理南北经济分化态势和区域创新差异格局的基础上,基于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大逻辑,从区域创新能力差异的视角出发,通过构建计量经济学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南北经济发展分化的成因.研究表明:1) 2013年以来随着北方经济增长快速回落,我国南北经济分化走势愈益突出;2)北方与南方在创新能力上的落差同样较大,且区域创新鸿沟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3)造成南北经济分化加剧的最重要因素在于地区创新能力差异,资本积累速度的快慢对南北分化的产生有较大贡献,制度因素也可以部分解释南北经济增长分化,但劳动力因素并不构成南北经济分化的主要原因.研究还发现,北方人力资本优势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南北经济分化的加剧.上述结论可以为促进我国南北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营营  彭硕毅  白东北  
在理论阐述数字经济对城市创新质量作用机理的基础上,以包含专利价值信息的创新指数测度中国城市创新质量,估计数字经济对城市创新质量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中国城市创新质量的提升,在利用工具变量法和多期双重差分法克服潜在内生性问题,以及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同时,从长期来看,这种作用还表现出明显的条件收敛趋势。影响机制的检验表明,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和扩大消费市场规模是数字经济驱动城市创新质量提升的重要渠道。最后,门槛模型的分析显示,数字经济对城市创新质量的积极影响存在“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表明“梅特卡夫法则”在城市创新系统中完全适用,并且在充分考虑创新资源配置、消费市场规模的调节下,城市创新系统中数字经济的动态溢出效果会进一步得到强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穆学英   王强  
基于2011—2020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剖析数字经济和城市创新的演化格局,并运用多种计量方法揭示数字经济对城市创新影响的空间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中国数字经济与城市创新发展水平总体均呈上升趋势,且在空间上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分异格局。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创新水平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通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同时,数字经济对城市创新的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差异,在东部地区和中心城市更为显著。数字经济对城市创新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明显的作用边界,在1200公里处达到峰值。通过影响机制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可通过提高研发强度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来影响城市创新发展。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化对数字经济赋能城市创新的空间效应和机制的理解。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马俊  
以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因数据缺失,不包含港澳台地区)的相关面板数据为基础,基于空间异质性假设引入空间计量模型,就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影响效果及其分维度、分区域异质性特征展开定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区域创新能力和数字普惠金融均呈现出空间正相关性;进一步实证发现,增加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确实可以强化本区域创新能力,但对邻近区域创新能力会产生抑制或冲击的空间溢出效应,该结论在东中西部地区均显著成立,其中在西部地区该“虹吸效应”更为突出。同时,分维度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均能有效促进本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但其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显著。此外,基于非线性假设建立的门槛效应模型回归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随着自身发展程度、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而增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