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42)
- 2023(14076)
- 2022(11377)
- 2021(9968)
- 2020(8181)
- 2019(17624)
- 2018(17081)
- 2017(32388)
- 2016(16994)
- 2015(18370)
- 2014(17522)
- 2013(17370)
- 2012(16375)
- 2011(15161)
- 2010(15027)
- 2009(14010)
- 2008(13358)
- 2007(11994)
- 2006(10556)
- 2005(9225)
- 学科
- 济(97433)
- 经济(97359)
- 管理(54259)
- 业(51302)
- 企(42261)
- 企业(42261)
- 方法(37961)
- 数学(34165)
- 数学方法(34003)
- 地方(22235)
- 中国(21553)
- 业经(20064)
- 农(19072)
- 财(18416)
- 技术(17388)
- 学(16191)
- 地方经济(14749)
- 贸(14313)
- 贸易(14305)
- 易(13793)
- 农业(13764)
- 产业(13433)
- 制(13306)
- 环境(13078)
- 融(13039)
- 金融(13038)
- 技术管理(12687)
- 银(12199)
- 银行(12163)
- 行(11664)
- 机构
- 大学(253680)
- 学院(252636)
- 济(118301)
- 经济(116429)
- 管理(99279)
- 理学(86897)
- 研究(86868)
- 理学院(85948)
- 管理学(84761)
- 管理学院(84274)
- 中国(64311)
- 科学(51295)
- 京(50861)
- 财(50047)
- 所(42517)
- 农(41711)
- 财经(41031)
- 中心(39421)
- 研究所(38810)
- 经济学(38687)
- 经(37527)
- 业大(37323)
- 江(36775)
- 经济学院(34875)
- 农业(32898)
- 北京(31197)
- 院(31154)
- 财经大学(30659)
- 范(30276)
- 师范(29881)
- 基金
- 项目(175779)
- 科学(140889)
- 基金(131151)
- 研究(124442)
- 家(115708)
- 国家(114806)
- 科学基金(99419)
- 社会(85688)
- 社会科(81713)
- 社会科学(81695)
- 基金项目(69604)
- 省(68692)
- 自然(62990)
- 自然科(61644)
- 自然科学(61627)
- 自然科学基金(60613)
- 划(57381)
- 教育(55993)
- 资助(51542)
- 编号(46318)
- 创(42141)
- 重点(39767)
- 发(39133)
- 部(38846)
- 创新(38585)
- 国家社会(37377)
- 成果(35859)
- 教育部(33815)
- 科研(33464)
- 人文(33170)
- 期刊
- 济(127668)
- 经济(127668)
- 研究(73556)
- 中国(46117)
- 学报(41314)
- 管理(38006)
- 科学(37180)
- 财(37087)
- 农(35996)
- 大学(31120)
- 学学(29700)
- 农业(24121)
- 融(23282)
- 金融(23282)
- 经济研究(23244)
- 财经(21809)
- 技术(20810)
- 教育(19263)
- 业经(18931)
- 经(18873)
- 问题(16244)
- 技术经济(15191)
- 业(13318)
- 科技(13272)
- 贸(13163)
- 统计(13076)
- 策(13032)
- 商业(13025)
- 世界(11220)
- 国际(11020)
共检索到3681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鲍鹏程 朱付彪
文章在理论分析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数字经济和区域创新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1—2019年的面板数据就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及其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区域创新,加快产业数字化和提升创新活跃度是数字经济促进区域创新的重要原因。门槛模型分析表明,在数字经济发展较成熟、产业数字化较好、创新活跃度较高的情况下,数字经济的创新效应更为突出。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东中部地区城市和大城市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明显,而西部地区城市和中小城市的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静凤
文章使用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在构建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与区域创新绩效之间的内在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这种影响存在“边际效应”递增特点;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西部地区区域创新系统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获益能力要强于中部及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创新主体异质性,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要强于高校与科研机构。由此,建议可从提高创新主体数字技术应用能力,构建跨区域数字合作发展格局,消除西部地区“数字鸿沟”等方向着手,推动区域创新绩效稳步提升。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区域创新 门槛效应 创新主体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静凤
文章使用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在构建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与区域创新绩效之间的内在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这种影响存在“边际效应”递增特点;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西部地区区域创新系统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获益能力要强于中部及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创新主体异质性,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要强于高校与科研机构。由此,建议可从提高创新主体数字技术应用能力,构建跨区域数字合作发展格局,消除西部地区“数字鸿沟”等方向着手,推动区域创新绩效稳步提升。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区域创新 门槛效应 创新主体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司玉静 曹薇 赵伟
运用2012—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将知识产权保护纳入研究框架,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从区域创新整体及五个维度上识别创新对知识产权保护影响数字经济发展的中介效应。在此基础上,基于2016年“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的提出及东、中、西部发展的差异性,从时间和空间上对区域创新中介效应的异质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区域创新在推动知识产权保护赋能数字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五个维度也起到了一定的中介作用,且创新环境的中介效应最大,滞后期的创新绩效也存在部分中介效应。此外,从区域创新中介效应的异质性检验结果看,东部区域创新中介效应最优,中部次之,西部略有显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丹 郑斯文
本文基于2007-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实证检验区域经济复杂度与流通创新的关系,并通过门槛效应模型考察区域经济复杂度在MAR外部性和Jacobs外部性等不同门限下对流通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区域经济复杂度对流通创新具有正向影响,对东、中、西部流通创新的正向影响表现为自东向西递减趋势;第二,流通创新具有持续性,上一期流通创新对当期流通创新的正向影响存在自东向西递减趋势;第三,区域经济复杂度对流通创新的正向促进在MAR外部性门限下存在单重门槛效应,在Jacobs外部性门限下存在双重门槛效应;第四,区域经济复杂度在MAR外部性达到一定阈值后显著促进流通创新,在Jacobs外部性较低时抑制流通创新,在Jacobs外部性达到一定阈值后显著促进流通创新,当Jacobs外部性高于一定阈值后的促进效果显著降低。文章最后提出采取差异化策略发挥集聚正外部性效应、从全域视角考虑经济复杂度与产业布局以及从战略高度重视经济复杂度的“先发优势”效应等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邱海洋
文章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08—2015年的相关数据,首先采用MIMIC模型对共享能力指数进行测算,然后运用全局DEA方法对技术创新效率进行评价,最后采用面板T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共享能力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市共享能力指数呈现上升趋势,但总体水平不高;东部地区共享能力指数平均值最大,而西部地区共享能力指数增长幅度最大;技术创新效率呈现明显波动性;共享能力对技术创新效率具有较强促进效应,但促进效应具有地域差异性,在西部地区,共享能力对技术创新效率具有更强促进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梁金华 厉飞芹 刘旭凤
文章以长三角区域26个城市构成的城市群为例,通过动态面板回归测度分析,实证探讨数字金融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可以显著推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且数字金融各子维度发挥的推动作用具有异质性,其中覆盖广度的推动作用最大,使用深度的推动作用次之,金融数字化程度的作用最小。进一步采用GMM方法检验发现,在数字金融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机制中,地区信贷资源配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居民消费水发挥了显著的中介作用,且三者的中介效应依次递减。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创新能力 融资约束 区域经济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梁金华 厉飞芹 刘旭凤
文章以长三角区域26个城市构成的城市群为例,通过动态面板回归测度分析,实证探讨数字金融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可以显著推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且数字金融各子维度发挥的推动作用具有异质性,其中覆盖广度的推动作用最大,使用深度的推动作用次之,金融数字化程度的作用最小。进一步采用GMM方法检验发现,在数字金融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机制中,地区信贷资源配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居民消费水发挥了显著的中介作用,且三者的中介效应依次递减。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创新能力 融资约束 区域经济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文炳洲 牛壮
文章依据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基于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对30个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算,接着使用三阶段DEA模型对各省份创新效率加以测量,最后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就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和溢出效应做检验分析。研究发现:发展数字经济对提升区域创新效率影响显著;发展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效率的溢出效应为负,即本地区数字经济发展会抑制邻近地区创新效率的提升。上述结论经过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依然成立。据此,各地区在向数字经济转型过程中,应注意区域间数字经济均衡发展,以实现我国整体创新效率最优化,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志祥 龚新蜀
在梳理社会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机制的基础上,运用2001~2016年省际数据考察社会资本对创新的影响,并运用地区社会信任水平作为社会资本的稳健性检验,考察不同维度社会资本的异质性影响。最后,基于结构方程的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社会资本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影响机制。结果发现:①社会资本是驱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渠道,且社会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可能存在"倒U型"非线性关系;②人力资本的加速积累、市场分割的削弱和政府效率的提升是社会资本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途径,部分中介效应显著,人力资本的影响路径作用最为明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薇 李瑞 魏阳阳
文章基于我国31个省份2000—2020年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创新要素配置对区域共同富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创新要素配置对区域共同富裕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2)创新要素配置不仅可以通过数字经济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的独立中介渠道来提升区域共同富裕水平,还可以通过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升级的链式中介渠道来发挥作用,其中数字经济的独立中介效应最为突出;(3)创新要素配置对区域共同富裕的影响受到数字经济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的调节,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征;(4)创新要素配置对区域共同富裕水平提升的促进作用在落后地区更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海涛 冉启英
文章通过2005—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以制度质量为门限变量,分别构建了以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对外贸易为核心解释变量的动态门限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国际技术溢出对区域创新能力的门限效应。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制度质量门限效应:当制度质量未跨过门限值时,虽然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对区域创新能力显著为正,但系数较小,且对外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不显著。当制度质量跨越门限值后,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增大,且对外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显著为正。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明
文章分析了网络基础设施对区域创新的两面性,并通过门限面板回归模型、由四种不同空间权重矩阵构成的空间杜宾模型对网络基础设施的两面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创新确实具有门限效应;在四种空间权重矩阵构建的空间杜宾模型中交通基础设施和电信基础设施均对其他区域的创新能力产生了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揭红兰
文章基于2002—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科技金融和科技创新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传导路径。结果发现:科技创新在东、西部地区科技金融综合指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效应,而在中部地区表现出完全中介效应;科技创新对公共科技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有完全中介效应,而对市场科技金融只起到部分中介效应;东、中、西部地区的科技金融和科技创新发展差异,导致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异质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秦伟娜
数字经济发展能够通过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广阔的创新空间,推动企业创新模式转变和组织结构优化,促进企业颠覆性创新。基于2013—2022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运用基准估计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企业颠覆性创新的赋能效应与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企业颠覆性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该结论在替换指标测度方法、剔除极端值等系列稳健性与内生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企业颠覆性创新存在异质性促进效应,具体表现在数字经济对数字基建较好地区企业、高竞争性行业企业颠覆性创新的赋能作用更显著;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在数字经济助力企业颠覆性创新过程中,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知识产权保护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即存在“数字经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知识产权保护—企业颠覆性创新”的作用路径。为进一步推动企业颠覆性创新,须优化数据服务体系,提振数字经济发展质量;完善要素配置市场机制,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优化企业创新环境;实施差异化企业创新战略,促进颠覆性创新均衡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