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835)
- 2023(22813)
- 2022(19139)
- 2021(17744)
- 2020(14830)
- 2019(33813)
- 2018(33123)
- 2017(62477)
- 2016(34100)
- 2015(38223)
- 2014(37955)
- 2013(37422)
- 2012(34349)
- 2011(31082)
- 2010(30908)
- 2009(28627)
- 2008(27762)
- 2007(24663)
- 2006(21810)
- 2005(19491)
- 学科
- 济(149691)
- 经济(149528)
- 管理(95830)
- 业(89229)
- 企(72067)
- 企业(72067)
- 方法(63036)
- 数学(55075)
- 数学方法(54399)
- 中国(41147)
- 农(38624)
- 财(34493)
- 学(32369)
- 业经(32301)
- 地方(29616)
- 制(26758)
- 贸(26733)
- 贸易(26714)
- 易(25921)
- 农业(25810)
- 融(22536)
- 金融(22528)
- 银(22492)
- 银行(22417)
- 理论(22410)
- 行(21489)
- 环境(21086)
- 和(20978)
- 务(20806)
- 财务(20715)
- 机构
- 大学(490813)
- 学院(485592)
- 济(202370)
- 经济(198307)
- 管理(185568)
- 研究(172103)
- 理学(160204)
- 理学院(158391)
- 管理学(155277)
- 管理学院(154424)
- 中国(129605)
- 科学(106218)
- 京(105386)
- 财(91112)
- 所(87436)
- 农(86133)
- 研究所(79728)
- 中心(77280)
- 业大(75646)
- 财经(73101)
- 江(71232)
- 农业(67743)
- 北京(66696)
- 经(66690)
- 范(63185)
- 师范(62431)
- 经济学(62414)
- 院(62149)
- 州(56835)
- 经济学院(56011)
- 基金
- 项目(331626)
- 科学(259540)
- 基金(241729)
- 研究(235997)
- 家(214007)
- 国家(212295)
- 科学基金(180571)
- 社会(150525)
- 社会科(142685)
- 社会科学(142646)
- 省(127356)
- 基金项目(126462)
- 自然(118139)
- 自然科(115458)
- 自然科学(115421)
- 自然科学基金(113345)
- 划(108362)
- 教育(108330)
- 资助(100391)
- 编号(93868)
- 成果(76498)
- 重点(74905)
- 部(72693)
- 发(70420)
- 创(68127)
- 课题(65265)
- 科研(63850)
- 创新(63795)
- 国家社会(63405)
- 教育部(62020)
- 期刊
- 济(221033)
- 经济(221033)
- 研究(143967)
- 中国(97609)
- 学报(85466)
- 农(78205)
- 科学(74970)
- 管理(69627)
- 财(69067)
- 大学(64390)
- 学学(60458)
- 农业(52964)
- 教育(50978)
- 融(43832)
- 金融(43832)
- 技术(41793)
- 经济研究(36997)
- 财经(36668)
- 业经(34056)
- 经(31624)
- 问题(28695)
- 业(28502)
- 图书(25799)
- 贸(24434)
- 统计(24151)
- 版(24027)
- 技术经济(23773)
- 科技(23025)
- 理论(22022)
- 世界(21823)
共检索到7284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赵新宇 蔡佳怡 万孟泽
数字经济已逐渐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也为劳动力市场提供了新动力与新机遇。本文利用2011—2021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数字经济建设对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数字经济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可以有效推动本地与邻近地区的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进程;数字经济主要通过增强劳动力流动与谈判力量来间接影响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数字经济对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作用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中西部地区和人力资本水平较低的地区受到的影响效应较大。因此,应不断夯实劳动力流动基础、激发劳动力流动活力、拓展劳动力流动空间,弥补数字鸿沟,激发数字经济红利,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 市场分割 数字经济 数字鸿沟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赵进文 苏明政
本文基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以下简称B_S效应)考察区域间实际购买力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将面板平滑转移模型首次引入到B_S效应的分析当中,考虑金融一体化程度与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对我国省际人民币内部实际汇率与经济增长差异之间关系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存在着省际B_S效应,这种效应呈现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的上升以及金融市场的一体化程度的下降都不同程度的削弱了B_S效应的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韩旺红 夏上
我国近十几年来的经济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政府投资在其中功不可没。在当下经济增长放缓的同时,如何提高政府投资的效率是学术界讨论的重点。利用28个省份9种商品15年(1996~2010年)的数据分析了中国如何更好地提高市场一体化程度,进而提升政府投资推动经济发展的能力。主要结论有:消除地方保护主义、促进市场一体化,以达到规模经济效益,推动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关键词:
政府投资 市场一体化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康杰 景普秋
要素自由流动是城乡经济融合、一体化发展的前提。梳理2001年以来中国城乡经济发展效率提升与公平改进后发现,经济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倒U型"非线性关系。实证检验发现,经济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进入"倒U型"曲线下降阶段,非农就业、金融发展、财政支农、土地财政等要素配置有利于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但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中具有异质性。区域异质性检验显示,东、东北、中、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的主导因素不同,经济发展、要素流动与城乡收入差距的非线性关系存在区域差异。门槛效应检验显示,非农就业、财政支农与城乡收入差距正相关,但系数下降,体现出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倾向,金融发展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随金融发展水平提高而下降。最后从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优化城乡要素配置、采取区域差异化措施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白永秀 程志华 吴丰华
本文在理清城乡经济一体化内涵的基础上,构建包含4个维度共27个基础指标的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使用两步主成分分析对中国西部省份的城乡经济一体化指数进行测度。结果表明,21世纪以来西部整体城乡经济一体化指数呈稳步上升态势,四个维度指数的增长趋势存在显著差异;西部省份城乡经济一体化指数不断攀升,省际差异明显且呈现"橄榄型"分布;在全国比较中,西部城乡经济一体化水平低于东部、中部和东北,且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从变动趋势看,西部城乡经济一体化水平的提升速度略高于东北,与中部和东北的差距不断缩小,与东部的差距不断扩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郭文杰 李泽红
劳动力流动引致的部门间劳动力配置结构的改变是实现经济结构转换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省际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表明,城市化中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促进城市服务业增长的重要力量,劳动力流动对于服务业增长产生积极的正向推动作用。服务业的增长对中国经济结构转换产生重要影响。由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服务业增长的影响存在差异。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服务业 结构转换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雷霆 郭娟 向川
在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和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关键时期,促进人口老龄化风险由空间集聚向区域分担转变,对于提升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水平的提高会加剧我国老龄人口的集聚效应;空间区域异质性表明,在东北地区,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对老龄人口的集聚效应更加明显。此外,对老龄人口集聚方式进行分类回归分析发现: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虽然能够有效缓解城市老龄人口集聚,但是会强化老龄人口在省份维度的集聚;社会保障支出在缓解老龄人口集聚的过程中产生了逆向调节作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在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强化老龄人口集聚的过程中发挥着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对于各地区充分识别人口老龄化风险空间集聚水平、实现人口老龄化风险分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磊 胡立君 何芳
生产要素流动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是多方面的,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所处阶段不同,生产要素流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也各不相同。本文首先从理论上阐述了劳动力、资本和技术流动对流入地和流出地经济发展的影响,然后结合2008-2017年中国31个省市面板数据,采用调节路径分析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资本和技术流动对地区经济发展存在直接促进效应和以市场一体化为中介的间接促进效应。研究发现,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导致了要素流动推动经济发展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差异性。分要素来看,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发展的直接效应东部大于西部大于中部,资本与技术流动的直接效应西部大于中部大于东部;劳动力、资本和技术流动对经济发展的间接效应均为西部大于中部大于东部。政策含义方面,政府应致力于打破市场分割,保障生产要素充分流动,同时要兼顾东、中、西部地区的差异性。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崔庆波 梁双陆
在使用价格指数法测算出我国国内市场一体化程度的基础上,本文实证检验我国国内一体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地方保护倾向与国内市场一体化水平负相关;铁路营业里程增长与国内市场一体化水平正相关,公路里程增长与国内的市场一体化负相关;CAFTA建设对国内市场一体化具有显著正向作用,有利于推进国内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区域GDP差异加剧了地方政府本地市场偏好。这对我国促进国内市场整合与区域协调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振 王开玉 向鹏飞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居民贫富差距的问题日益显现。本文利用2002—2008年中国省际层面的面板数据,将贸易开放和劳动力迁移这两个指标置于一个框架下,来分析其对中国各地区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同时,为解决内生性问题,本文采用泊松极大似然估计模型对贸易开放度进行了细化分解。实证研究表明,"自然"贸易开放度的提高对各地区居民收入不平等有抑制作用,而"政策"贸易开放度的提高却会加剧该地区的贫富差距。总的来看,贸易开放度的提高会扩大一地区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人口的迁入有利于一地区居民收入的均衡,而一地区人口的迁出则会加重该地区居民收入不平等的程度。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周申 易苗
本文从理论和经验上分析了中国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及经济开放对该进程的影响,表明:两个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工资差距在受到外生冲击后回到均衡水平的能力是衡量我国区域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一个较好标准;经济开放对我国区域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程度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主要机制是减少或消除劳动力迁移过程中的各种障碍性因素、推进我国地区劳动力市场的开放等;我国各区域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进程不同,华北、华东、华南区域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程度更高。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一体化 经济开放 劳动力迁移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卫平 冯春晓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问题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国外一些学者的研究均发现中国总体出口高度化水平"出乎意料"地高。研究出口商品结构高度化的来源具有深刻的福利含义,本文基于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2-2007年出口商品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现:(1)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均对出口商品结构高度化具有促进作用;(2)一般贸易方式对出口商品结构高度化的促进效应不明显,加工贸易方式具有显著的阻碍效应;(3)人力资本对出口商品结构高度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林峰
研究中国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外溢效应,对于促进中国经济的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一个三部门模型,从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区域相结合的角度,运用中国1997~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财政支出整体具有显著的外溢效应,其中购买性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外溢效应,而转移性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负外溢效应;(2)区域发展水平对财政支出结构外溢效应的影响有所不同;(3)整体上看,购买性支出部门不具备要素生产率方面的优势,而转移性支出部门的生产效率优势较为明显。
关键词:
财政支出结构 区域发展水平 外溢效应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小勇
笔者采用面板分位数模型检验了财政分权对区域市场分割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分权对市场分割具有正向影响,处于越高分位数条件下的省份,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采取市场分割政策的激励越大。此外,经济发展水平与市场分割负相关,处于越高分位数条件下的省份,经济发展水平对地方政府放弃市场分割政策的激励越大。
关键词:
财政分权 市场分割 面板分位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金露露 王子晨
文章根据绿色创新的动因,将绿色创新分为技术推动型、市场拉动型和环境规制型。分别分析区域一体化对不同类型绿色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区域一体化对三种不同类型的绿色创新均存在正向促进作用,据此作出区域一体化能促进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的假设。随后利用2009-2017年长三角2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对区域一体化是否能促进城市绿色创新水平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论显示,长三角26个城市的绿色创新水平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对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的提升具有正向影响,但是作用不明显,说明长三角城市间还需要加强沟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畅通要素流通渠道,通过最大化区域一体化效应,促进城市绿色新水平的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产业内贸易对劳动力市场调整的影响分析——基于中国制造业面板数据的SAH检验
最低工资的经济结构效应——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劳动力工资上涨的生产率促进效应再检验——基于2001—2014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
FDI、第三方效应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空间集聚——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检验
市场一体化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影响的实证检验
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进程
对外开放与劳动分配比例: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检验
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省际面板数据与Feder模型的实证检验
经济增长如何影响环境质量——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中国对外开放、产业结构与绿色经济增长——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