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743)
2023(18053)
2022(14703)
2021(13424)
2020(10626)
2019(23622)
2018(22850)
2017(42959)
2016(22775)
2015(24829)
2014(24458)
2013(24426)
2012(23023)
2011(21244)
2010(21577)
2009(20123)
2008(18896)
2007(16955)
2006(15542)
2005(14442)
作者
(68079)
(57350)
(56625)
(53964)
(35962)
(27532)
(25432)
(22170)
(21870)
(20150)
(19708)
(18844)
(18245)
(18146)
(17808)
(17613)
(16614)
(16507)
(16406)
(16195)
(14235)
(14213)
(13757)
(13310)
(13103)
(12795)
(12474)
(12353)
(11640)
(11175)
学科
(117869)
经济(117762)
(66757)
管理(57434)
(51296)
(42597)
企业(42597)
方法(36666)
中国(36183)
农业(34258)
数学(32655)
地方(32606)
数学方法(32441)
业经(28947)
(27859)
金融(27858)
(26369)
银行(26327)
(25581)
(24027)
(23660)
贸易(23642)
(22991)
(22473)
(20939)
(17991)
地方经济(16859)
环境(16646)
(15542)
技术(15463)
机构
学院(332823)
大学(327708)
(152998)
经济(150144)
研究(123247)
管理(121846)
理学(104215)
理学院(103000)
管理学(101504)
管理学院(100909)
中国(99002)
(74734)
科学(73074)
(68603)
(66437)
(62700)
农业(57497)
中心(57259)
研究所(56740)
业大(54347)
财经(52128)
(51287)
经济学(48608)
(47504)
经济学院(43830)
(43425)
北京(43007)
(42992)
师范(42485)
(40747)
基金
项目(220986)
科学(174126)
基金(161187)
研究(160197)
(142130)
国家(140874)
科学基金(119608)
社会(107423)
社会科(101903)
社会科学(101877)
(87126)
基金项目(85507)
自然(73961)
自然科(72261)
自然科学(72243)
(72066)
自然科学基金(70931)
教育(69476)
资助(63598)
编号(63266)
(54332)
成果(49868)
重点(49755)
(48287)
(46406)
国家社会(46055)
发展(43730)
课题(43686)
创新(43448)
(43081)
期刊
(180850)
经济(180850)
研究(102691)
(76367)
中国(72048)
学报(55141)
农业(51140)
科学(50633)
(47794)
(47024)
金融(47024)
管理(42582)
大学(42160)
学学(40455)
业经(32982)
经济研究(29018)
教育(27050)
技术(26346)
财经(26293)
(25024)
问题(24814)
(22813)
世界(19325)
(19043)
技术经济(17516)
(17044)
国际(16948)
农村(16414)
(16414)
经济问题(16146)
共检索到5237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婉婷  蓝红星  施帝斌  
在我国城乡发展转型背景下,充分发挥数字要素生产力成为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文章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利用动态面板模型、门槛回归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对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线性、非线性及空间效应影响。结果显示:(1)数字经济对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并呈现明显区域异质性;(2)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提高和城乡市场有效对接是数字经济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重要渠道;(3)数字经济对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影响具有边际递增的非线性效应,随着数字经济水平、农业科技创新及城乡市场对接水平提高,其促进作用不断增强;(4)数字经济发展还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能显著促进本省的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但对相邻或经济水平关联度高的省份具有负向溢出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田芬  
本文基于2015-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面板数据模型以及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流通数字化对农村三产融合的影响效应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流通数字化可显著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农村三产融合表现出较强的空间聚集性,即本地区农村三产融合水平受到相邻地区的影响;流通数字化对农村三产融合具有空间溢出效应。据此,提出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地区产业合作、构建数字流通平台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助力流通数字化发展、驱动农村三产融合有所裨益。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杨尚勤  何予平  王茂林  
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突出亮点。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作出重要部署,必将推动正在蓬勃发展的农村三产深度融合,在广袤田野上异军突起。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杨尚勤  何予平  王茂林  
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突出亮点。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作出重要部署,必将推动正在蓬勃发展的农村三产深度融合,在广袤田野上异军突起。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辛金国  马帅西  
文章基于2007—2020年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数据,构建空间面板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深入探讨了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1)浙江省内部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差异明显,整体来看浙江东北地区明显高于浙西南地区,城乡融合水平较高的地区对周边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具有明显的辐射带动作用;(2)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本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可以有效带动周边地区城乡融合水平的提升,政府干预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同样有利于城乡融合的发展;(3)城乡融合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与数字经济呈非线性关系。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辛金国  马帅西  
文章基于2007—2020年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数据,构建空间面板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深入探讨了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1)浙江省内部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差异明显,整体来看浙江东北地区明显高于浙西南地区,城乡融合水平较高的地区对周边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具有明显的辐射带动作用;(2)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本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可以有效带动周边地区城乡融合水平的提升,政府干预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同样有利于城乡融合的发展;(3)城乡融合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与数字经济呈非线性关系。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匡远配  肖叶  
利用经济增长贡献分解模型,基于2007—2019年的县域统计年鉴数据测度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总体经济增长效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脱钩指数模型分析农村三产融合主要动力和产业的发展水平与其经济增长效应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农村第一产业贡献一直处于低位水平,第二产业贡献呈波动中趋于平缓趋势,第三产业贡献呈波动上升趋势,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处于较低水平,波动幅度较大;农产品加工业、信息化、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等三产融合的主要动力和产业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不明显,农村三产融合尚未形成有效的经济增长新动能。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匡远配  肖叶  
利用经济增长贡献分解模型,基于2007—2019年的县域统计年鉴数据测度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总体经济增长效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脱钩指数模型分析农村三产融合主要动力和产业的发展水平与其经济增长效应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农村第一产业贡献一直处于低位水平,第二产业贡献呈波动中趋于平缓趋势,第三产业贡献呈波动上升趋势,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处于较低水平,波动幅度较大;农产品加工业、信息化、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等三产融合的主要动力和产业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不明显,农村三产融合尚未形成有效的经济增长新动能。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赵放  刘雨佳  
在我国发展农村三产融合的初级阶段,国际上日本农工融合、美国农商融合、法国农旅融合的发展经验,有利于为我国农村三产融合的快速发展提供一定借鉴。当前,我国面临着农工融合科技创新乏力,产品竞争力不强;农商融合要素供给不足,基础设施保障有待完善;农旅融合产业链条短,价值功能有待挖掘;三产融合缺乏协调机制,跨界合作有待加强等问题。我国应借鉴国际经验,强化科技创新驱动,保障资源要素供给,挖掘农业非传统功能,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打造利益联结共同体,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更好地融合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国锋  王仙先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是职业教育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农村三产融合是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和富民增收的主要着力点。职业教育服务农村三产融合既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弥补农业现代化短板的主要举措,也是农业发展提质增效的必然选择。目前,陕西职业教育服务农村三产融合存在人才素质较低、技能支撑乏力、专业产业衔接滞后、融合壁垒较高等现实问题。为此,建议提升乡村人才素质,整合区域资源,系统谋划三产融合;农技培训助力龙头企业,激发三产融合,打造产业集群;调整专业设置,实现专业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效衔接;职教赋能乡村产业发展,拓展农业功能,破解融合壁垒。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郝汉   辛岭  
本文通过对国际上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效果显著的几个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进行分析,探究可供我国借鉴的思路和经验。其中日本的采取的是促进农产品“地产地消”,鼓励农业产业链延伸融合的方式;美国的采取的是立足科技创新,利用先进要素渗透融合发展的方式;澳大利亚的采取的是促进农业和旅游业交叉融合,提升综合经济效益的方式;英国的采取的是深入挖掘农业多种功能,构建新型农业产业体系的方式。通过对国际经验的分析研究,本文认为我国应从深入挖掘农业功能性、全面激发融合驱动力、培养多元化融合主体以及灵活性选择融合模式等方面完善政策保障和支持措施,促进我国农村三产融合协调、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陈长瑶  雷洪博  杨永生  
经济融合是城乡深度融合的关键,是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兼顾质量与效率双重标准,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是推动城乡经济融合、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基于2008—2020年我国30个省份(未含港澳台藏地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及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城乡经济融合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城乡经济融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这种促进作用具有区域异质性,在我国东部、西部、东北地区表现显著,在中部地区表现不显著;农村人力资本结构在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城乡经济融合的影响中具有中介效应;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城乡经济融合的促进作用是非线性的,受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农村人力资本结构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城乡经济融合的影响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相比于本地区,这种空间溢出效应在邻近地区表现得更明显。因此,应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完善农村金融监管体系与风险管理机制,提高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因地制宜制定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战略,注重各地区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改革创新人才培养与管理制度,破除制约人力资本要素城乡双向流动的障碍;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优化农业生产资源配置,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优化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提高农村金融资源利用效率。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陈长瑶  雷洪博  杨永生  
经济融合是城乡深度融合的关键,是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兼顾质量与效率双重标准,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是推动城乡经济融合、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基于2008—2020年我国30个省份(未含港澳台藏地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及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城乡经济融合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城乡经济融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这种促进作用具有区域异质性,在我国东部、西部、东北地区表现显著,在中部地区表现不显著;农村人力资本结构在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城乡经济融合的影响中具有中介效应;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城乡经济融合的促进作用是非线性的,受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农村人力资本结构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城乡经济融合的影响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相比于本地区,这种空间溢出效应在邻近地区表现得更明显。因此,应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完善农村金融监管体系与风险管理机制,提高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因地制宜制定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战略,注重各地区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改革创新人才培养与管理制度,破除制约人力资本要素城乡双向流动的障碍;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优化农业生产资源配置,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优化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提高农村金融资源利用效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党晶晶  
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为农村经济提供了更多的增值空间,进一步强化了农业生态功能,为乡村振兴目标实现创造了有利条件。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推动农村社会的整体发展,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借助美丽乡村建设的契机,进一步推进三产融合,应发挥二者的相互促进作用,通过推进三产融合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同时注重建设主体的培育、生态环境的维护和农业科技的普及。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敏   王桥  
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中之重。衡量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水平有助于了解现状、分析问题,为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提供科学参考。本文基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现实背景从4个维度构建农村三产融合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中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水平。研究发现:2011-2020年中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水平持续提高,传统经济欠发达区域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比较优势逐步显现,区域差距不断缩小。未来,随着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持续优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接续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将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势头,促进全国逐步形成区域平衡的良好发展格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