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37)
- 2023(15499)
- 2022(12516)
- 2021(11062)
- 2020(9253)
- 2019(20488)
- 2018(19835)
- 2017(38044)
- 2016(20044)
- 2015(21908)
- 2014(21282)
- 2013(20906)
- 2012(19039)
- 2011(17134)
- 2010(16685)
- 2009(15167)
- 2008(14128)
- 2007(12085)
- 2006(10409)
- 2005(8865)
- 学科
- 济(107166)
- 经济(107074)
- 管理(60305)
- 业(55389)
- 方法(46885)
- 企(45387)
- 企业(45387)
- 数学(42843)
- 数学方法(42428)
- 财(22804)
- 中国(22215)
- 业经(21760)
- 农(21504)
- 地方(21015)
- 学(17448)
- 贸(16370)
- 贸易(16364)
- 易(15873)
- 农业(15053)
- 务(14498)
- 财务(14465)
- 财务管理(14434)
- 制(14114)
- 产业(13979)
- 环境(13956)
- 企业财务(13800)
- 地方经济(13615)
- 融(13054)
- 金融(13051)
- 技术(12951)
- 机构
- 大学(288151)
- 学院(286406)
- 济(130920)
- 经济(128866)
- 管理(116010)
- 理学(102289)
- 理学院(101287)
- 管理学(99676)
- 管理学院(99147)
- 研究(93326)
- 中国(69550)
- 京(57216)
- 财(55829)
- 科学(55329)
- 财经(46254)
- 农(46084)
- 所(44345)
- 中心(44188)
- 业大(43525)
- 经(42411)
- 经济学(42252)
- 研究所(40740)
- 江(39636)
- 经济学院(38139)
- 农业(36340)
- 财经大学(34776)
- 北京(34607)
- 院(33711)
- 范(33247)
- 师范(32794)
- 基金
- 项目(205292)
- 科学(163912)
- 基金(154469)
- 研究(144041)
- 家(136012)
- 国家(134963)
- 科学基金(117619)
- 社会(97796)
- 社会科(93224)
- 社会科学(93202)
- 基金项目(81569)
- 省(78146)
- 自然(76342)
- 自然科(74717)
- 自然科学(74697)
- 自然科学基金(73413)
- 划(65916)
- 教育(65263)
- 资助(62072)
- 编号(55166)
- 重点(45886)
- 部(45489)
- 发(43590)
- 创(43275)
- 国家社会(42811)
- 成果(42232)
- 创新(40559)
- 科研(40219)
- 教育部(39833)
- 人文(38851)
共检索到4016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慧琳 杨望 谭小芬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随着中国步入数字经济时代,共同富裕必然以数字经济为依托。文章基于总体富裕和共享富裕两个维度建立了共同富裕测度指标体系,基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三个维度建立了数字经济测度指标体系,并使用熵权法对二者进行测度。采用2011—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研究数字经济推进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可以显著促进共同富裕,既能促进总体富裕,又能促进共享富裕。当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制度质量越高时,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驱动效应越强。提升地区生产效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鼓励创业是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重要传导机制。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在空间和时间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英杰
数字普惠金融借助数字技术的优势极大地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普惠性,是推动我国共同富裕发展的重要引擎。文章基于2013—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与熵值法测算了我国共同富裕发展水平,并探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了共同富裕,其中,数字化程度增加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最强;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提升地区创业水平与促进经济发展的路径来促进共同富裕;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地域特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对于共同富裕的边际影响逐步提升。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安雪慧 元静
中等职业教育是城乡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路径之一。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及质量投入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比较影响效果在不同区域、不同发展规模下的差异性特征。研究发现,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占比和在校生数占比提高、质量投入增加对缩小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具有积极作用,且该影响存在区域性差异特征;在不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下,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投入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异质性。新时代城乡共同富裕路上中等职业教育仍可有为,可继续作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基础路径;各地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特点,因地制宜有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探索完善职业教育贯通培养模式,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吸引力。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茂聪 黎敏辉 范晓婷
教育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机制。利用2003—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教育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教育对共同富裕具有稳健的促进效应。教育通过提高税收收入、促进人口流动、提升创业活力及促进高水平就业四条路径促进共同富裕。我国教育对共同富裕的促进效应具有鲜明的地区异质性和教育层级异质性。东部和中部地区教育对共同富裕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而西部地区教育对共同富裕无显著影响。中等教育显著促进了地区共同富裕水平的提高,而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对共同富裕无显著影响。为此,我们要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以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共同富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结构,推动西部地区教育与共同富裕协同发展;加大中等教育发展力度,改善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对实现共同富裕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教育 共同富裕 高质量发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东平 丁力人 高名姿
优化分配结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实现我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基于2011—2019年地级市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研究数字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而言数字金融能够显著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结论通过了稳健性检验。具体来说,银行开展的数字金融服务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边际作用递减,而互联网企业开展的数字金融服务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边际作用递增。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具备明显的普惠性和规模经济特征,对中西部地区、对中大规模城市的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通过推动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来提高工资性收入水平,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研究结论为有关部门在数字经济时代下优化宏观要素配置结构和流动机制、改善收入分配格局,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东平 丁力人 高名姿
优化分配结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实现我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基于2011—2019年地级市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研究数字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而言数字金融能够显著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结论通过了稳健性检验。具体来说,银行开展的数字金融服务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边际作用递减,而互联网企业开展的数字金融服务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边际作用递增。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具备明显的普惠性和规模经济特征,对中西部地区、对中大规模城市的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通过推动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来提高工资性收入水平,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研究结论为有关部门在数字经济时代下优化宏观要素配置结构和流动机制、改善收入分配格局,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太文 武小龙
完善资源配置方式已成为新时期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城乡融合与共同富裕的关键路径。基于2002—202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从资源配置均衡性的理论视角出发,对“资源配置方式与城乡融合发展”之间的逻辑关联进行理论解释与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城乡之间的资源配置主要体现在经济要素、人力要素、政策要素、技术要素等方面,乡村公共事业的财政投入、乡村人才要素存在显著的非均衡配置,明显抑制城乡发展的融合效应;人口城镇化发展政策、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救济政策和农业技术开发对城乡融合发展起到正面的促进效应;地域开放程度亦有助于抑制城乡差距,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对此,需要进一步坚持农业农村的优先发展,强化财政支农力度、推动人才回流与乡村人才精英培育、引进现代技术赋能乡村,并在户籍政策、土地政策、反贫困政策等方面深化改革,真正达成城乡要素的双向流通与平衡配置,最终推动城乡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钱茂川 肖胜男 李冬妍
西部大开发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区域性发展战略。评价西部大开发的实施效果,为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迈向共同富裕新征程提供重要的参考意义。基于1998—2004年15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研究西部大开发对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影响。政策实施当年,西部地区在岗职工的实际工资平均提高了约280元,西部大开发对地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促进作用表现出一定的地区异质性,有鉴于此,共同富裕新征程中西部大开发政策的重点在于:精准识别区域发展需求,加快制定区域性发展政策,强化教育投资和软环境建设,不断积累人力资本;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减少财政资金对市场配置资源的不良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金婧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乡村产业振兴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提供了重要的渠道,但乡村产业振兴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尤其是金融数字化背景下数字普惠金融的赋能。本文基于共同富裕背景,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占比、农产品加工值占比和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维度构建了我国乡村产业振兴指标体系,采用2013-2020年我国省域面板数据,就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我国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效应及其区域差异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我国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效应存在且显著。同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我国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效应还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表现为“区域经济越发达,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乡村产业振兴的正向赋能作用越强”的趋势性特征;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和农村居民收入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效应不容忽视。进一步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不同指标衡量的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效应可知,现有研究中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传统第三产业占比衡量的乡村产业振兴影响效应的估计结果存在明显低估现象。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栩
本文利用全国省级2000—2015年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面板随机效应模型、分位数回归模型来研究出口专业化、出口水平多样化以及出口垂直多样化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得到的实证结果显示,共同富裕水平与出口专业化显著负相关,而出口多样化可以提高共同富裕水平,随着城市共同富裕水平的提高,出口水平多样化和出口专业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逐渐增强,出口垂直多样化的影响逐渐减弱。此外,出口结构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在东部地区,出口专业化和出口多样化能显著促进共同富裕,而中部地区的情况与总体结果一致,西部地区的结果与总体结果相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柳毅 赵轩 毛峰
为深入研究数字经济驱动共同富裕的内涵与外延关系,从社会福利性、保障性和发展性维度构建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内生增长理论分析数字经济驱动共同富裕的动力因素,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和空间溢出效应。分析2011—2020年长三角地级市面板数据发现:(1)数字经济通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激活数据要素资源提升数字化就绪度,促进共同富裕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先富带动后富”作用明显;(2)数字经济驱动共同富裕实现“做大并分好蛋糕”的效应,门槛检验显示社会福利水平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将加快共同富裕的非线性增长;(3)数字经济提升数字素养促进“文化共富”,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检验数字人才培养政策会巩固共同富裕的社会文化基因。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胡利平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促进城乡居民消费增长、助力共同富裕建设是当前的重要议题。本文基于我国2013-2020年省域面板数据,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视角就收入结构中不同收入来源对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及其差异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影响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的边际效应强于城镇居民。从纵向视角来看,工资性收入是影响农村居民消费最主要的因素,而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最主要的因素是财产性收入。从横向视角来看,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的边际消费效应要强于城镇居民,而财产性收入刚好相反,且对农村居民消费的边际影响效应不存在。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收入来源 消费影响 城乡居民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陶冶华 曾明
提高职工收入是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共同富裕之路的重要举措。在共同富裕目标下,基于中国2006—2019年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借助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分阶段实证分析了城市规模对职工收入的影响效应及异质性。研究表明:第一阶段(2006—2016年),在挤出效应和竞争效应作用下,城市道路建设对职工收入提高有负效应,且城市人口增长对职工收入的正效应不显著;第二阶段(2017—2019年),城市规模对职工收入影响体现为正向拉动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城市规模对职工收入影响存在异质性,城市规模对大城市职工收入的正效应更明显。另外,推动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内在需求,长期来看,地方财政更多地投入城市义务教育等民生支出可能比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收入效应更为显著。因此,应保持适度的城市规模扩张、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布局、加大城市民生投入,逐步强化城市规模对职工收入的正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熊金武 侯冠宇
文章聚焦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赋能作用及其多因素联动效应,基于系统理论和组态视角,采用动态QCA方法,在R语言环境下分析2017—2019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探讨了数字经济在时间纵轴上的组态效应。研究发现:移动端互联网影响是提升共同富裕水平的关键条件,三条组态的一致性水平在研究期内呈现上升趋势,并识别出两条有助于实现高水平共同富裕目标的路径,即多核心驱动型路径和数字交易主导型路径,二者均有利于发挥数字经济中多个要素的协同作用。在欠发达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共同富裕的赋能作用相对有限。在时间维度上,赋能作用受国内外因素共同影响;在空间维度上,各组态的省域覆盖度分布表现出显著的区域异质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韩亮亮 彭伊 孟庆娜
在构建我国省际共同富裕指数的基础上,利用2011—2019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就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效应和区域异质性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且这种作用具有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机制分析表明,创业活跃度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共同富裕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且创业活跃度能够调节数字普惠金融的非线性溢出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间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强于中西部地区。这些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和更换被解释变量等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通过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提高创业活跃度来加快实现共同富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