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74)
2023(16113)
2022(13239)
2021(11701)
2020(9693)
2019(21564)
2018(20753)
2017(39998)
2016(21103)
2015(23094)
2014(22514)
2013(22377)
2012(20388)
2011(18590)
2010(18275)
2009(16524)
2008(15465)
2007(13180)
2006(11430)
2005(9718)
作者
(61757)
(52097)
(51812)
(49092)
(32956)
(25208)
(23359)
(20431)
(19757)
(17919)
(17777)
(17334)
(16338)
(16178)
(16149)
(15851)
(15424)
(15316)
(15015)
(14739)
(12774)
(12565)
(12493)
(11881)
(11847)
(11631)
(11156)
(10740)
(10389)
(10175)
学科
(113290)
经济(113192)
管理(62318)
(58289)
方法(49532)
(46924)
企业(46924)
数学(45342)
数学方法(44925)
(23824)
地方(23815)
(23658)
中国(23447)
业经(22220)
(19095)
(17566)
贸易(17561)
(16958)
农业(16836)
环境(15415)
(15007)
地方经济(14832)
(14693)
财务(14651)
财务管理(14622)
企业财务(13989)
产业(13965)
(13953)
金融(13950)
技术(13642)
机构
大学(309652)
学院(308190)
(140035)
经济(137787)
管理(122446)
理学(108227)
理学院(107045)
管理学(105290)
管理学院(104730)
研究(102260)
中国(74837)
科学(61721)
(61684)
(59369)
(51571)
财经(49653)
(49628)
中心(47515)
业大(47508)
研究所(45687)
经济学(45561)
(45487)
(42660)
经济学院(41242)
农业(40854)
财经大学(37399)
北京(37119)
(37041)
(36985)
师范(36495)
基金
项目(222225)
科学(177516)
基金(167705)
研究(153760)
(148389)
国家(147285)
科学基金(127924)
社会(104815)
社会科(99868)
社会科学(99847)
基金项目(89296)
(84343)
自然(84055)
自然科(82276)
自然科学(82255)
自然科学基金(80821)
(71601)
教育(69906)
资助(67523)
编号(57523)
重点(49863)
(49529)
(47537)
(46504)
国家社会(45797)
创新(43640)
成果(43527)
科研(43472)
教育部(43123)
人文(41885)
期刊
(142935)
经济(142935)
研究(84522)
学报(51250)
中国(47832)
科学(46122)
(44730)
(44460)
管理(43479)
大学(38809)
学学(37331)
农业(29963)
经济研究(25547)
技术(25452)
财经(25241)
(25235)
金融(25235)
(21720)
业经(21178)
问题(18959)
教育(18009)
统计(17212)
技术经济(16502)
(15953)
(15800)
(14994)
商业(14571)
(14072)
决策(13989)
科技(13609)
共检索到4285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可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选取2003—2020年285个城市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外溢的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如何促进先富地区带动后富地区实现共同富裕。研究发现:先富地区经济增长能够显著带动后富地区经济增长,数字经济在其中发挥了正向空间调节效应。通过研究省际分界线这一准自然实验发现,省际层面的制度性分割抑制了数字经济影响先富地区经济增长的空间调节效应。空间异质性分析发现,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数字经济对先富地区经济增长的空间调节效应显著为正,中部地区不显著。对此,各级部门需加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地方政府目标函数、动力结构和行为方式,开展跨区域合作,为先富带动后富创造有利条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可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选取2003—2020年285个城市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外溢的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如何促进先富地区带动后富地区实现共同富裕。研究发现:先富地区经济增长能够显著带动后富地区经济增长,数字经济在其中发挥了正向空间调节效应。通过研究省际分界线这一准自然实验发现,省际层面的制度性分割抑制了数字经济影响先富地区经济增长的空间调节效应。空间异质性分析发现,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数字经济对先富地区经济增长的空间调节效应显著为正,中部地区不显著。对此,各级部门需加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地方政府目标函数、动力结构和行为方式,开展跨区域合作,为先富带动后富创造有利条件。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景睿  侯卓君  
基于广东省21个地级及以上市(以下简称“地市”)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空间杜宾计量模型,考察数字普惠金融与资本存量的适配度对地区居民收入的直接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从直接影响效应来看,数字普惠金融适配度对本地居民收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这种影响存在滞后性;从空间溢出效应来看,先富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适配度仅对本地的居民收入具有积极影响,对周边后富地区会产生消极的空间效应;从地区差异来看,数字普惠金融适配度对地区居民收入的促进作用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更强。上述研究结论的启示:在享受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红利的同时,要协调区域间数字普惠金融资源的配置,减少中心城市、先富地区对后富地区金融资源的“虹吸效应”;有效发挥先富地区经济增长的“扩散效应”,抑制其“回波效应”,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覃成林  杨霞  
"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然后带动其他地区共同富裕",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所做出的一项重大区域战略安排。迄今,该战略第一阶段的目标早已实现,一部分地区已经率先富裕起来了,但是,第二阶段的目标是否已经实现却是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认为,除了财政转移支付和对口支援等途径之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先富地区带动其他地区共同富裕的主要途径是其经济增长的空间外溢。据此,本文构建包含空间外溢的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模型,以该战略第一阶段目标的实现年1999年为时点确定先富地区,运用1999—2013年285个地级及以上市行政区的面板数据,考察先富地区是否带动了其他地区共同富裕。结果显示,先富地区通过经济增长的空间外溢带动了部分邻近的其他地区共同富裕,这种带动作用的有效范围有限,而且其程度也存在差异。这说明,先富地区带动其他地区共同富裕的作用具有明显的局域性和差异性。因此,从实现共同富裕考虑,一方面,需要继续促进先富地区经济发展,同时改善先富地区的空间外溢条件,扩大其带动其他地区共同富裕的空间范围;另一方面,对于先富地区带动作用所不能及的其他地区,则需要依据增长极理论设计新的区域战略及政策,促使其富裕起来。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覃成林  杨霞  
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然后带动其他地区共同富裕,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所做出的一项重大区域战略安排。迄今,该战略第一阶段的目标早已实现,一部分地区已经率先富裕起来了,但是,第二阶段的目标是否已经实现却是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认为,除了财政转移支付和对口支援等途径之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先富地区带动其他地区共同富裕的主要途径是其经济增长的空间外溢。据此,本文构建包含空间外溢的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模型,以该战略第一阶段目标的实现年1999年为时点确定先富地区,运用1999—2013年285个地级及以上市行政区的面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古晨光  李蕾  李佳杰  陈洋毅  
文章通过搜集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分别测度了共同富裕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和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通过创新效应、空间溢出效应、规模效应对共同富裕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并对周边区域也有着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分区域来看,数字经济在中西部地区对共同富裕的正向促进作用强于东部地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兴锋   王斌   王力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文章基于2011—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从“总体富裕”和“共享富裕”两大维度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动态GMM及中介效应模型考察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我国共同富裕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表现出“东强西弱”的时空非平衡性;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具有明显的驱动效应,且数字经济主要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市场配置和创业带动三种渠道提高共同富裕水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星  
文章深入探讨了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理论机理,并基于2013—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共同富裕,在处理内生性问题和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稳健;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激发创业活力,进而促进共同富裕;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经济结构中的互联网发展对共同富裕的积极效应最强,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科技创新、制度环境与数字经济在促进共同富裕过程中存在替代效应,即在科技创新水平较低、制度环境较差的地区,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积极效果更加突出;环境规制对数字经济影响共同富裕具有正向调节效应,意味着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增强了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积极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潘倩  
老龄化发展对微观消费的作用分别体现在直接财富效应和间接抑制效应两方面,对我国西部地区家庭的消费率产生的净效应尚不明确。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2010-2018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中国西部地区人口老龄化与居民家庭消费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第一,中国西部地区的老龄化与家庭消费率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直接财富效应的作用强于间接抑制作用,该结论同样适用于深度老龄化和老龄消费支出项目,具备较强稳健性;第二,老龄化对中国西部地区家庭是否进行消费以及消费规模均有显著正效应,直接财富效应的影响同时体现于决策和规模上;第三,老龄化更有利于高收入家庭和城镇家庭提高消费率,证明资产、收入和保险覆盖率是影响老龄化的直接财富效应的重要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龚新蜀  李丹怡  刘越  
文章分别测度了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字乡村建设水平和共同富裕综合指数,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数字乡村建设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乡村建设显著促进了共同富裕;中西部地区享受到的数字乡村建设红利比东部地区更为显著,且数字乡村建设的共富效应对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的影响大于粮食主销区;数字乡村建设能够通过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提高农村居民数字素养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尹龙   郭子彤  
如何在数字经济战略的实施背景下,实现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民生福祉的协调,对于我国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3—2021年全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中介效应、门槛效应模型检验数字经济对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可以显著促进生态福利绩效的提升,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发展韧性起中介传导作用,且提升作用具有明显的门槛效应,并在地理区位、经济水平和市场化程度特征上具有显著区域异质性。本文为新时代下积极发挥数字经济的正向引导作用、抓实生态环境保护和增进民生福祉方面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尹龙   郭子彤  
如何在数字经济战略的实施背景下,实现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民生福祉的协调,对于我国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3—2021年全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中介效应、门槛效应模型检验数字经济对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可以显著促进生态福利绩效的提升,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发展韧性起中介传导作用,且提升作用具有明显的门槛效应,并在地理区位、经济水平和市场化程度特征上具有显著区域异质性。本文为新时代下积极发挥数字经济的正向引导作用、抓实生态环境保护和增进民生福祉方面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汤云凯   邓汉慧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变革关系到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文章基于数字经济的人力资本结构、产业效率理论,利用2013—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实证检验发现:数字经济显著正向影响共同富裕;改善就业环境、增加劳动报酬、提高就业能力、提升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是数字经济影响共同富裕的机制渠道;提高企业补助和行业准入门槛可以进一步强化数字经济对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并促进共同富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唐绍祥  蔡玉程  解梁秋  
本文利用动态分布滞后模型和状态空间模型分析我国股市财富效应。动态分布滞后模型结果表明,我国股市既不具有即期财富效应,也不具有长期财富效应。利用状态空间模型的时变参数模型检验结果显示,我国股市较长时期内不具有财富效应,但随着经济增长和证券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股市的正财富效应逐渐显现。主要的原因是我国居民的投资和消费具有替代效应,可支配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受股市预期和宏观经济景气影响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文文   李克强   付海洋  
文章基于生产和分配的视角,分析数字金融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利用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平衡面板数据,选择系统GMM方法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可以助力共同富裕,但这种助力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在中部地区最强,西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弱。且数字金融发展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存在双门槛特征而非简单的线性函数,当数字金融发展水平低于第一门槛值时,对共同富裕的助力作用最为显著。中介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可以通过科技创新和资金配置促进共同富裕。因此,应促进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使用技能均等化,规范数字金融风险的管理,推动科技创新和资金配置,使数字金融发展更好地服务共同富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