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880)
- 2023(19843)
- 2022(16453)
- 2021(15170)
- 2020(12422)
- 2019(28257)
- 2018(27852)
- 2017(52570)
- 2016(28504)
- 2015(31850)
- 2014(31687)
- 2013(31588)
- 2012(29562)
- 2011(27183)
- 2010(27112)
- 2009(24964)
- 2008(24283)
- 2007(21257)
- 2006(19095)
- 2005(17242)
- 学科
- 济(134635)
- 经济(134504)
- 管理(78857)
- 业(74076)
- 企(58457)
- 企业(58457)
- 方法(51253)
- 数学(44519)
- 数学方法(44124)
- 中国(39105)
- 农(33415)
- 地方(31366)
- 业经(29340)
- 学(28648)
- 财(26631)
- 贸(24284)
- 贸易(24268)
- 易(23501)
- 农业(22890)
- 制(21770)
- 环境(21253)
- 银(19911)
- 银行(19840)
- 融(19543)
- 金融(19542)
- 行(19183)
- 和(18979)
- 技术(18695)
- 发(17907)
- 理论(17834)
- 机构
- 大学(419812)
- 学院(416040)
- 济(176922)
- 经济(173357)
- 管理(159008)
- 研究(153620)
- 理学(136994)
- 理学院(135330)
- 管理学(133101)
- 管理学院(132357)
- 中国(114136)
- 科学(95149)
- 京(91620)
- 所(78818)
- 财(76450)
- 农(74875)
- 研究所(72087)
- 中心(67175)
- 业大(64898)
- 财经(61248)
- 江(60350)
- 农业(58878)
- 北京(58725)
- 经(55807)
- 范(55657)
- 院(55301)
- 师范(55028)
- 经济学(54191)
- 州(48807)
- 经济学院(48622)
- 基金
- 项目(283241)
- 科学(221871)
- 基金(206074)
- 研究(201834)
- 家(182501)
- 国家(181008)
- 科学基金(153413)
- 社会(129739)
- 社会科(123030)
- 社会科学(122997)
- 基金项目(108914)
- 省(108761)
- 自然(99673)
- 自然科(97346)
- 自然科学(97318)
- 自然科学基金(95558)
- 划(92747)
- 教育(90780)
- 资助(84415)
- 编号(79512)
- 成果(64247)
- 发(64152)
- 重点(63993)
- 部(62035)
- 创(58443)
- 课题(55641)
- 创新(54707)
- 国家社会(54354)
- 科研(53858)
- 教育部(52659)
- 期刊
- 济(199657)
- 经济(199657)
- 研究(127855)
- 中国(82814)
- 学报(72046)
- 农(68347)
- 科学(64943)
- 管理(59038)
- 财(54800)
- 大学(53456)
- 学学(50487)
- 农业(47220)
- 教育(42239)
- 融(37555)
- 金融(37555)
- 技术(34176)
- 经济研究(33101)
- 业经(31106)
- 财经(30470)
- 问题(26845)
- 经(26321)
- 业(25010)
- 图书(21731)
- 技术经济(21204)
- 贸(21118)
- 科技(20823)
- 世界(20043)
- 版(19295)
- 国际(19034)
- 现代(18713)
共检索到6274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魏丽莉 侯宇琦
研究目标:检验数字经济对地区绿色发展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差异。研究方法:运用效率分析、熵值法测度2011~2018年全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水平,并采取面板模型探讨数字经济发展对地区绿色发展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研究期间我国各地级市的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水平区域差异较大,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该作用存在时滞性和异质性。研究创新:基于上市公司企业数据库,筛选建立全国数字经济企业数据集与城市层面匹配数据,从微观视角对地区的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研究价值:从数字经济发展角度,为我国绿色发展转型路径的政策设计提供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蔡礼辉 孙凌宇 高自旺 张小鹿
数字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正成为中国经济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文章基于2011—2021年中国28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综合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广义矩估计和中介效应模型对数字经济和城市绿色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1)数字经济与本市绿色发展水平之间存在显著“倒U”型关系,而与邻近城市绿色发展水平之间存在显著“U”型关系,该结论在以历史上固定电话普及率和滞后期工具变量进行检验后仍然成立;(2)技术创新和资源错配是数字经济影响城市绿色发展的重要传导渠道;(3)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在平坡和缓坡地区更显著,而在陡坡地区的影响还未充分彰显。数字经济作用效率的空间异质性还体现在区域位置上,数字经济对东部和中部地区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的影响显著,而对西部地区城市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岳书敬 邹玉琳 胡姚雨
采用SBM方向距离函数测度了中国96个地级市2006-2011年的绿色发展效率,并以其作为切入点,分析了产业集聚对我国城市绿色发展的综合效应。结果显示:2006-2011年全国城市绿色发展效率显著提升,但变异系数增加;绿色发展效率高的城市多集中在东部,中西部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相对较低;产业集聚和绿色发展效率呈U型关系,随着产业集聚的增强,绿色发展效率先降低后升高,当产业集聚达到一定水平后,可以提升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对城市的绿色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科技投入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具有显著影响,而对外开放程度和环境规制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则不显著。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钱龙
本文利用中国285个地级市2004年至2015年工业层面数据,借鉴生态效率和生产效率概念使用VRS_DEA模型分别测度绿色效率和经济效率,继而运用耦合度公式将绿色效率和经济效率耦合成绿色经济效率,揭示其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第一,中国城市绿色效率与经济效率均较低,其中经济效率大于绿色效率,重"金山银山"轻"绿水青山",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拥有较高的绿色效率与经济效率,大城市相对小城市具有更强的绿色效率与经济效率双重优势;第二,绿色经济效率整体水平较低,但存在改善迹象和提高趋势,大城市以及位于发达地区城市相对小城市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具有较高的绿色经济效率;第三,绿色经济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U型关系,大部分城市位于U型曲线的上升通道,资本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信息化、经济集聚和技术进步有利于提升绿色经济效率,外商直接投资、人力资本尚未发挥积极促进作用,政府干预则阻碍了绿色经济效率改善;第四,基于空间计量分析表明绿色经济效率存在正向空间自相关性,表明需要加强联防联控和区域协同治理统筹解决绿色发展问题。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夏勇
当前中国的经济增长是以污染的大量排放为代价的。使用脱钩理论可以揭示经济增长与污染排放之间是否存在同步变化的关联,进而可为更好地实现污染排放的总量控制做好理论铺垫。文章以中国2004-2013年271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先后考察了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脱钩的收敛性以及追赶脱钩状态。结果显示:(1)由于存在环境规制强度等因素上的异质性,区域脱钩状态呈现出"俱乐部收敛"特征,据此可以判定普通城市存在向标杆城市追赶的可能;(2)现阶段中国地级以上城市以"未追赶脱钩"类型的城市为主,大多数普通城市与标杆城市之间在经济增长与污染减排两方面的差距均不断扩大。由此引出的政策启示为:一是改变城市重经济轻环境的做法,二是差别化助推城市的绿色发展。
关键词:
脱钩 俱乐部收敛 经济增长 系统GMM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夏勇
当前中国的经济增长是以污染的大量排放为代价的。使用脱钩理论可以揭示经济增长与污染排放之间是否存在同步变化的关联,进而可为更好地实现污染排放的总量控制做好理论铺垫。文章以中国2004-2013年271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先后考察了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脱钩的收敛性以及追赶脱钩状态。结果显示:(1)由于存在环境规制强度等因素上的异质性,区域脱钩状态呈现出"俱乐部收敛"特征,据此可以判定普通城市存在向标杆城市追赶的可能;(2)现阶段中国地级以上城市以"未追赶脱钩"类型的城市为主,大多数普通城市与标杆城市之间
关键词:
脱钩 俱乐部收敛 经济增长 系统GMM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丽 丁涛
数字经济通过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对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产生作用。文章以中国2012—2019年31个省市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在区域差异方面,东部地区数字经济效益明显优于中部地区,而西部地区不显著;从门槛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对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推动效应具有非线性递增和空间溢出特征。为此,要通过数字技术升级绿色技术,实施数字化区域差异化和区域协同战略,逐步缩小区域数字鸿沟和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差距,释放数字经济对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丽 丁涛
数字经济通过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对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产生作用。文章以中国2012—2019年31个省市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在区域差异方面,东部地区数字经济效益明显优于中部地区,而西部地区不显著;从门槛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对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推动效应具有非线性递增和空间溢出特征。为此,要通过数字技术升级绿色技术,实施数字化区域差异化和区域协同战略,逐步缩小区域数字鸿沟和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差距,释放数字经济对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刘维林 王艺斌
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的飞速发展,以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经济蓬勃兴起,已逐渐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在此背景下,如何借助数字经济的发展推动中国城市走向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新模式,是当前亟待进行理论阐释与实证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文章使用2011—2019年中国25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在剖析数字经济自身特征的基础上,从边际效应和作用机制两方面提出了数字经济赋能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假说,并运用多种计量模型对上述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于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数字经济对于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越强,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数字鸿沟”效应的存在。数字经济通过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创新能力激发效应和公众认知能力提升效应三重机制赋能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这些结论在多种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本文所进行的相关研究在理论上有助于解析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与特征,实践上有助于中国政府充分利用数字经济赋予的时代机遇,加快中国城市发展方式的创新驱动、绿色转型和打造创新、智慧、生态、美丽的新型城市。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欧阳志云 赵娟娟 桂振华 倪永明 韩冰 庄长伟
绿色发展模式是我国城市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而目前我国在相关方面的研究还仍然处在起步阶段。该文综合分析了我国城市绿色发展的相关统计数据,以评价我国城市的绿色发展状况。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城市的污染治理投资与基础设施投资水平和三废综合利用水平普遍较低;而绿化水平、生活垃圾处理水平、单位GDP用水、空气质量和工业废水处理水平则有很多城市均已达到较高水平,呈较好的发展态势。就各项指标的发展水平在全国的分布情况来看,投资特别高的城市基本都是直辖市或者省级市等大规模的城市,但是这些城市的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并不高。单位GDP用水量特别高和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特别低的城市基本以小城...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叶阿忠 张碧兰
如何提高绿色创新水平是我国密切关注的问题,在实现绿色技术研发的过程中,数字经济发挥了作用。基于此,本文选取2011~2022年我国270个城市数据,探究了数字经济对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其异质性,进一步利用门限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了绿色创新的非对称空间溢出。结果发现:(1)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本地和邻近城市的绿色创新。数字经济对本地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在较低的环境规制强度、较高的知识产权保护程度以及我国中部地区更为明显。数字经济的正向溢出效应在较高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和我国东部地区得到更好体现。同时数字经济发展能够促进本地和邻近城市的绿色创新质量和数量提升;(2)城市绿色创新表现出显著的非对称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发展处于高水平的城市获得更大的正向空间溢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田泽 张瀚亓 徐兴武 任阳军
本文基于2010~2021年我国28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SBM模型等方法,研究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发展的碳排放效率及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有助于提升城市的碳排放效率。其中,财政支出绩效和环境规制强度起到中介作用;数字经济在经济发展速度和人力资本水平的调节下,更显著地促进城市的碳排放效率;同时,数字经济对城市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因此,本文提出了加强数字经济发展与碳排放效率协同增长、优化政府财政支出、加快数字城市建设等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尚娟 王珍梦
数字经济作为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新模式,能够通过驱动经济增长、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有效赋能绿色经济发展。基于2011—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绿色经济发展的赋能作用,结果表明:第一,数字经济整体上能够显著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引入工具变量、Tobit回归、分阶段回归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第二,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推动经济增长、提高科技创新水平等途径间接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并呈现出非线性特征的门槛效应;第三,数字经济赋能绿色经济发展的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表现出东部最高、东北部次之、中部和西部最低的非均衡性特征。据此,从强化数字化基础建设、提高科技创新投入、挖掘数字要素等方面提出数字经济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尚娟 王珍梦
数字经济作为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新模式,能够通过驱动经济增长、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有效赋能绿色经济发展。基于2011—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绿色经济发展的赋能作用,结果表明:第一,数字经济整体上能够显著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引入工具变量、Tobit回归、分阶段回归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第二,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推动经济增长、提高科技创新水平等途径间接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并呈现出非线性特征的门槛效应;第三,数字经济赋能绿色经济发展的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表现出东部最高、东北部次之、中部和西部最低的非均衡性特征。据此,从强化数字化基础建设、提高科技创新投入、挖掘数字要素等方面提出数字经济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杨莉莉 王健 吴群
构建工业用地空间失衡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中国2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5—2019年的面板数据,考察中国城市工业用地空间失衡现状及其对城市绿色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研究期内,中国工业用地空间失衡度上涨了18.86%,中部、西部地区的工业用地空间失衡程度加剧,东部地区失衡状况有所改善,2019年工业用地空间失衡度呈现由西部到东部、中部递减的分布状态。生态约束和土地开发广度分别是影响工业用地供给能力和开发强度最主要的因素。掠夺式开发导致的开发过度型失衡对绿色经济产生线性抑制效应;开发不足型失衡对绿色经济增长产生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作用,即适度的开发不足将带来长期效益和绿色效率改善;过度的开发不足将导致空间资源严重浪费,阻碍绿色经济增长。因此,协调工业用地供给能力与开发强度、推动工业用地开发走向空间均衡,是促进城市绿色经济增长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工业用地 空间失衡 绿色经济 区域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