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81)
2023(13672)
2022(11262)
2021(10235)
2020(8245)
2019(18850)
2018(18778)
2017(35952)
2016(19300)
2015(21830)
2014(21985)
2013(21743)
2012(20192)
2011(18483)
2010(18532)
2009(17061)
2008(16431)
2007(14375)
2006(12892)
2005(11489)
作者
(57357)
(47680)
(47246)
(45348)
(30389)
(22689)
(21480)
(18825)
(18214)
(16886)
(16119)
(16099)
(15134)
(15073)
(14739)
(14476)
(14112)
(13804)
(13630)
(13432)
(11902)
(11727)
(11363)
(10869)
(10759)
(10534)
(10461)
(10233)
(9608)
(9170)
学科
(101602)
经济(101511)
管理(56642)
(50564)
(43147)
企业(43147)
方法(39293)
数学(33283)
数学方法(32942)
业经(23032)
中国(23018)
(22251)
地方(22225)
(20408)
(18552)
理论(16272)
(14757)
地方经济(14142)
农业(14082)
(13751)
环境(13734)
产业(13430)
(13387)
贸易(13377)
(12856)
(12753)
金融(12752)
(12386)
银行(12350)
技术(12001)
机构
大学(292354)
学院(288078)
(121624)
经济(119065)
管理(115264)
理学(99826)
理学院(98705)
研究(98522)
管理学(97150)
管理学院(96619)
中国(70621)
(62092)
科学(59968)
(53063)
(48803)
研究所(44542)
财经(43048)
中心(42848)
(40697)
(40680)
业大(40287)
(39594)
北京(39492)
师范(39298)
(39032)
经济学(37448)
(35625)
(33462)
经济学院(33356)
师范大学(32185)
基金
项目(195498)
科学(153846)
研究(145689)
基金(141716)
(122234)
国家(121217)
科学基金(104348)
社会(92702)
社会科(87821)
社会科学(87798)
(75431)
基金项目(74756)
教育(66022)
自然(65861)
自然科(64241)
自然科学(64229)
自然科学基金(63063)
(63010)
编号(59558)
资助(57726)
成果(48996)
重点(43382)
(42804)
(42214)
课题(40651)
(40167)
国家社会(38202)
创新(37392)
项目编号(37186)
教育部(37176)
期刊
(138057)
经济(138057)
研究(89992)
中国(50328)
学报(43779)
管理(42932)
科学(40703)
(38756)
(36516)
教育(33069)
大学(33053)
学学(30774)
农业(25668)
技术(25490)
经济研究(22738)
(21946)
金融(21946)
财经(21841)
业经(20268)
(18732)
图书(17878)
问题(17530)
技术经济(15605)
理论(14803)
实践(13371)
(13371)
科技(13291)
现代(13278)
商业(12573)
(12378)
共检索到4221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魏江  刘嘉玲  刘洋  
数字技术催生了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数字经济形态,表现出参与者身份相对模糊、更关注产品使用和服务延伸等与传统经济不同的形式。梳理与总结数字经济学一方面有助于指导社会生产方式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发展甚至重构经济管理理论逻辑。在梳理数字经济内涵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数据要素非竞争性、使能性、生产与消费统一性等特征以及数字技术促使社会生产方式变革的路径,探讨数字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并提出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研究议题,为构建数字经济学术共同体提供借鉴。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蓉  梁云  田双全  
进入 2 1世纪以后 ,如何推进和实现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 ,真正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 ,促进和实现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是摆在国家和各级政府决策者面前的重要任务。生态经济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本文对生态经济区的内涵及其理论基础进行了剖析 ,以便全方位地认识生态经济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方大春  张敏新  
低碳经济是世界关注焦点,低碳经济逐步成为发展模式主导。然而,理论界对低碳经济研究主要集中在意义和途径,没有对低碳经济理论进行探讨。没有完善低碳经济理论会导致对实际指导失误。构建低碳经济理论体系,夯实理论基础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本文首先从经济史中探寻低碳经济理论根基,"世界主义经济学"认为经济学是以造福人类为使命的科学和个人福利是完全依存于全人类福利的,这些经济学思想中全世界思维可以作为低碳经济思想源头。通过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气候经济学和资源环境经济学等相关学科比较,借鉴和吸取其理论。最后,对低碳经济理论对经济学影响价值进行探讨,这些价值主要表现在提供经济发展新模式理论基石,引导...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高南林  
"低碳经济"是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目前人们对他的认识还停留在意义和发展途径上,其理论体系很不完善。本文在追溯"低碳经济"的历史、列举国内外学者专家研究"低碳经济"部分成果的基础上,引出研究"低碳经济"的必要性,重点探讨了"低碳经济"的概念,"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和"低碳经济"的经济学价值,提升了对"低碳经济"的理论认识。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素琴  
低碳经济是近代经济逐步发展的产物,在20世纪末才逐步得到人们的重视,直至21世纪初才正式以"低碳经济"走入人们的视线。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科学方法和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但是要根据时代发展的节奏,把握经济发展的命脉,需要从理论这一基本层面出发,认识低碳经济的本质和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和挖掘其经济价值。本文从低碳经济起源及其内涵引申到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并通过和其他学科的比较,阐述低碳经济的经济价值,以此来梳理低碳经济的发展本质和价值意义,为低碳经济的研究献出绵薄之力。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吴祥  
本文回顾了上个世纪以来经济学领域的诸多理论成果,介绍了实证会计的发展历程,并有效地把经济学理论和实证会计理论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分析、概括了这些经济学理论对实证会计理论的促进作用。笔者认为,经济学已经渗透到会计学的各个领域,经济学理论在会计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今后的会计研究中应加大对经济学理论的借鉴;但另一方面,会计学不应受限于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会计学视野中的经济学应该是一种解释会计现象与拓展会计新领域的工具。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克强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作为独立的学科,目前缺乏相应的理论拓展的基点,为此,本文以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学科理论体系的研究基点为研究对象,根据“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性质、特点,提出了本学科构建的理论起点,即“人口资源环境”的稀缺性、外部性、个体理性与社会理性之冲突以及其经济人假定拓展。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金海年  
经济增长的基础是需求,但需求是客观存在,而供给却是满足需求、推动经济增长实现的主动因素和决定性因素。由于需求在单类商品存在上限,供给的增长必须同时考虑量的增长和创新拓展两个途径,而这两个途径都是由供给的主要单位——企业来完成。政府要做的是解除对企业这一主要供给主体的约束,将其职能聚焦在公平竞争和公共服务等核心方向上来,创造促进企业不断创新的良性竞争的制度环境。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林毅夫  
在此,我主要介绍四个方面的内容: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新结构经济学所提出的基本判断或假设能否在现实中得到经验检验?新结构经济学理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一些简单的结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郑策  
一、技术经济学的学科性质技术经济学是研究经济建设中的各种技术经济问题。人们在研究技术经济问题时,往往需要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各种技术科学的很多学科知识。例如需要高等数学、运筹学、系统工程学、政治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经营管理学、各种技术学、电子计算机等多方面的学科知识。所以很多技术经济学教材都认为技术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属于交叉科学或综合科学。但也有的认为技术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属于经济学。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冯燮刚  李子奈  
正统经济学的微观理论范式隐含了三个基础性假设:偏好的内涵不变性、偏好的外延无关性和经济资源的完全可替代性。行为经济学研究揭示了选择行为的结构化效应、引出效应、占有效应。这些研究表明,偏好关系在决策者与其身处的环境之间高度随机的互动过程中被塑造,并动态演进,偏好的内涵不变性和外延无关性假设受到了致命的质疑。思维会计原理作为多元的结构化过程,取消了经济资源的完全可替代性。正统经济学微观理论基础遭到了行为经济学的系统解构,经济学的关系论转向基本形成。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林毅夫  
在此,我主要介绍四个方面的内容: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新结构经济学所提出的基本判断或假设能否在现实中得到经验检验?新结构经济学理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一些简单的结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金自学  
本文通过对可持续发展观产生的历史背景、概念内涵、理论框架及其内在局限等方面的分析 ,指出生态经济学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石 ,并从不同角度对此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宏伟  
在对技术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发展演变过程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结合国外相关学科的发展特点,提出技术经济学的理论架构。技术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应属于经济学,技术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技术生成规律性、新旧技术替代过程的规律性、技术进步和创新的规律性以及技术资源配置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其基础理论包括: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理论、技术周期理论、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理论、经济增长理论等。技术经济学的应用理论包括:经济效果理论、技术转移理论、技术选择理论、技术扩散理论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敬伟  蒲勇健  
基于理性经济人假说的传统经济学认为,经济行为主体是单纯地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社会经济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建立在行为经济学基础上的公平互惠理论,强调了有限理性的经济行为主体之间的公平、互惠与合作,这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因此,公平、互惠与合作是和谐社会的经济要素。而且,基于行为经济学的公平互惠理论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微观经济理论基础,并可依据这一理论对和谐社会进行机制设计或制度安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