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27)
2023(13957)
2022(10907)
2021(9571)
2020(7734)
2019(17164)
2018(16588)
2017(32386)
2016(16596)
2015(18316)
2014(17994)
2013(17479)
2012(15932)
2011(14137)
2010(13731)
2009(12283)
2008(11140)
2007(9238)
2006(8120)
2005(6843)
作者
(44433)
(37429)
(36979)
(35393)
(23690)
(17566)
(16862)
(14619)
(14328)
(12708)
(12670)
(12483)
(11635)
(11570)
(11360)
(11166)
(11139)
(10733)
(10546)
(10487)
(8974)
(8878)
(8698)
(8618)
(8574)
(8241)
(7840)
(7505)
(7216)
(7185)
学科
(95935)
经济(95857)
管理(51725)
(43360)
(35987)
企业(35987)
方法(35342)
数学(31930)
数学方法(31558)
中国(22679)
地方(21832)
业经(19750)
(17790)
(17665)
环境(16758)
(15401)
地方经济(13759)
产业(12816)
农业(12355)
(11976)
贸易(11971)
(11611)
(11594)
(11532)
(11491)
(10971)
(10946)
金融(10945)
财务(10938)
财务管理(10915)
机构
学院(235021)
大学(234820)
(112033)
经济(110078)
管理(96112)
理学(83958)
理学院(83110)
管理学(81897)
管理学院(81427)
研究(77020)
中国(56647)
(46774)
(46616)
科学(42416)
财经(38624)
经济学(36801)
中心(36211)
(35357)
(34473)
经济学院(32976)
(32498)
研究所(31396)
业大(30290)
(29394)
师范(29157)
财经大学(29024)
(28742)
(28677)
北京(28133)
经济管理(26130)
基金
项目(167819)
科学(136427)
基金(126716)
研究(124115)
(108853)
国家(108036)
科学基金(96221)
社会(85764)
社会科(81705)
社会科学(81688)
基金项目(67206)
(63821)
自然(59837)
自然科(58538)
自然科学(58529)
自然科学基金(57426)
教育(55805)
(53343)
资助(49419)
编号(48007)
(37597)
(37546)
国家社会(37519)
重点(37396)
成果(36171)
(35573)
教育部(33573)
创新(33365)
人文(33278)
(32203)
期刊
(119047)
经济(119047)
研究(69277)
中国(37295)
管理(35840)
(35447)
科学(29424)
学报(28563)
(24256)
大学(23599)
学学(22562)
技术(21888)
经济研究(20668)
财经(19556)
(18871)
金融(18871)
业经(17462)
(17066)
问题(16677)
农业(16531)
教育(16458)
技术经济(13214)
统计(12485)
(11522)
商业(10886)
(10872)
现代(10851)
资源(10429)
理论(10385)
(10268)
共检索到3338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杰  付奎  刘炳荣  
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既是应对经济增速放缓的当下之需,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长远之策,数字经济已成为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的新引擎。本文在梳理数字经济助推低碳转型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数字经济赋能城市低碳转型的作用机制,并利用2011—2018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有助于实现城市碳排放降低和全要素碳生产率提高,该结论在多重稳健性检验中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通过推动能源效率提升、绿色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等途径赋能城市低碳转型。深入分析发现,经济增长目标与环境目标约束对数字经济助推城市低碳转型的作用不同,其中经济增长目标约束强化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动机,削弱了数字经济对城市碳“减排”和“增效”的作用;环境目标约束强化了政府环境监管行为,增强了数字经济的低碳治理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推动老工业基地城市低碳转型,但囿于对传统资源产业的路径依赖,对资源型城市的低碳治理作用尚不显著。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肖静  曾萍  
基于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赋能地区低碳转型的内在机制与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2011-2020年各省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处于持续上升态势,碳排放强度则呈波动下降趋势,且地区差距明显。回归结果显示,数字经济能够显著降低地区碳排放强度,促进地区低碳转型。机制检验表明,绿色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在数字经济与地区低碳转型间发挥显著中介作用。同时,数字经济能够推动相邻地区的低碳转型,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弥补了现有文献对数字经济影响地区低碳转型作用机制关注不足的理论缺口,并结合全局莫兰指数、空间计量模型等研究方法剖析数字经济赋能地区低碳转型的空间溢出特征,为地区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定经验借鉴。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许金红   钟若愚  
数字经济赋能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不仅能够提高行业能源利用率,也明显促进低碳经济转型发展。本文基于2013-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从空间效应视角分析数字经济对我国低碳经济转型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数字经济对我国低碳经济转型具有促进作用;第二,我国中部地区数字经济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最为显著,东北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次于东北地区,西部地区并不显著;第三,地区数字经济对低碳经济发展的直接影响效应小于邻省间接效应,存在空间溢出特征。由结论可知,各地区政府应加强对数字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以实现数字经济对低碳经济转型发展的促进作用。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薛冰欣   陈敏  
立足数字经济赋能效应,剖析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发展面临的新要求,对数字经济、物流产业与碳排放间的关系进行梳理,提出研究假设;以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份的物流产业为对象,计算其2000—2020年的碳排放量,设计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物流产业发展水平和碳排放量之间的调节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物流产业发展与碳排放三者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000—2020年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份的物流产业呈良好发展态势,但碳排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且两者存在正相关,但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减弱和抑制这种正向关联,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根据实证分析结果,针对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物流碳排问题,从政策完善、绿色传播、技术开发、运输优化四个维度提出有关策略。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晓   张鑫奥   王育宝  
数字技术创新的强劲“东风”助力中国“双碳”目标实现是兼顾环境与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基于2006—2021年中国内地279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297万件数字技术授权专利衡量中国地级市数字技术创新水平,从城市碳强度视角考察数字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1)数字技术创新通过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降低城市碳排放强度,国家智慧城市、国家知识产权城市和国家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有助于增强数字技术创新的减碳作用;(2)空间计量结果显示,数字技术创新通过城市间“虹吸效应”和“示范效应”产生空间协同降碳作用,整体上通过空间溢出对周边经济水平相近城市群产生碳强度削弱效应;(3)数字技术创新降碳程度因城市地理区位不同、能源禀赋差异存在异质性,不同类型数字核心产业创新及不同研究类型数字创新均能显著降低碳强度。因此,应把握数字技术创新机遇,构建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创新体系,因地制宜做好城市科技创新以支持碳达峰。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云乐鑫   董晓语   徐海卿   范雅楠  
在动荡且不确定的乌卡环境中,组织韧性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以景芝酒业为例,剖析企业如何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组织韧性,从而有效应对危机。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在危机事件的预备、应对和恢复阶段,提高组织韧性的核心在于预期、防御和适应。为了充分发挥组织韧性,企业需要利用数字动态能力,通过数据收集、利用和整合在逆境中激发其内在潜力并发现机会,从而应对危机。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锋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产品生产、技术研发、新能源生产和温室气体减排四个部门的内生增长模型;并运用最优控制理论,研究了在化石能源耗竭与气候变化约束下,经济低碳转型中的一系列关键变量的长期行为方式和中短期平衡增长路径;进而刻画了劳动力在各部门间的配置和转移、化石能源价格、排放空间价格对能源结构、碳强度、消费、单位劳动碳减排量、单位劳动产出等变量的影响机制;同时揭示了运用一些政策工具实现经济低碳转型的时机选择。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徐辉  王慧  
采用Tapio脱钩理论得到东部地区经历了集约到粗放再到集约的经济增长过程。采用单位根和协整检验分析出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关系满足库兹涅兹"倒U型"假说,二者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采用面板数据工具变量法获得了不同经济增长方式对东部碳排放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构建低碳城市、减少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提升科研水平、降低火力发电比例起到显著的碳减排效果,并据此对东部经济低碳化转型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钟成林   张迁   贾俊松  
城市群工业低碳协同是工业低碳协同的高级形态,对中国“双碳”目标的顺利实现及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从数字经济视角出发,对城市群工业低碳协同的赋能机制与治理困境进行系统探讨。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城市群工业低碳协同具有重要赋能作用,且具有多维特性,不同赋能路径的实现机制存在显著差别。具体而言,微观赋能路径的实现主要依靠工业低碳技术交易机制、协同创新机制,以及基于工业设备运维与企业内部能源利用管理的市场竞争机制;中观赋能路径的实现主要落脚在跨区域价值链与能源供应网络两类实体领域,并将通过价值链的“链式协同”机制与能源供应网络的“网络协同”机制助推城市群工业低碳协同;宏观赋能路径的实现则主要得益于工业低碳政策投资诱导机制与消费促进机制。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前数字经济对城市群工业低碳协同赋能作用的发挥仍面临着赋能对象的“数字鸿沟”、赋能过程的“转型成本障碍”及赋能路径体系的“结构性失衡”等治理困境,本文对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赵玉敏  
本轮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发展带来了人们对低碳经济的大讨论。"低碳经济"一词从媒体语言正逐渐成为经济学词汇,于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对"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本期我们集中刊发了系列有关文章,旨在为研究和发展低碳经济提供参考。以后,我们还将继续关注此论题,希望有关专家积极来稿。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邱信丰  
选取中国投入产出表数据,研究数字化对服务型制造的影响效应,并检验数字化通过服务型制造对工业低碳转型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数字化显著提升了服务型制造水平,经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研究发现,数字化对高碳行业及交通仓储、批发零售等行业服务型制造的促进作用更明显,而对科学技术研究服务等促进作用偏弱。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赋能服务型制造有效推动了工业低碳转型。为此,文章提出夯实数字技术基础、推动数字化与服务型制造深度融合及创新服务型制造赋能工业低碳转型发展模式等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邱信丰  
选取中国投入产出表数据,研究数字化对服务型制造的影响效应,并检验数字化通过服务型制造对工业低碳转型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数字化显著提升了服务型制造水平,经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研究发现,数字化对高碳行业及交通仓储、批发零售等行业服务型制造的促进作用更明显,而对科学技术研究服务等促进作用偏弱。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赋能服务型制造有效推动了工业低碳转型。为此,文章提出夯实数字技术基础、推动数字化与服务型制造深度融合及创新服务型制造赋能工业低碳转型发展模式等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常皓亮  夏飞龙  
数字经济与绿色低碳发展良性互动,有助于推动形成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利用2011—2019年中国内地27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从信息产业发展、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普惠金融3个方面构建地级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考察数字经济对低碳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降低碳排放水平,该结论在以“智慧城市”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等多种稳健性检验下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以人均GDP衡量的经济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以及环境规制强度更高的地区,数字经济对低碳发展的积极作用更大;就内在机制而言,数字经济对碳排放的影响主要通过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和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现阶段我国智能产业转型以及技术进步机制尚未成立;进一步的空间效应分析表明,我国各地区碳排放存在空间依赖性,数字经济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有利于降低邻近地区碳排放水平。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韩晶   姜如玥  
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也将是我国低碳发展进程中的动力来源。本文对我国数字经济赋能低碳发展的理论逻辑进行深度剖析,并利用我国21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1—2019年的数据,对数字经济影响低碳发展的作用路径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有效赋能低碳发展,且该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作用机制分析显示,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两条机制赋能城市低碳发展,但数字经济通过增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水平赋能低碳发展的机制仍需进一步畅通。异质性分析显示,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在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以及大城市发挥得更为充分。空间效应分析显示,数字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能够助力城市间形成低碳发展协同机制。本文为数字经济赋能低碳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证支撑,也为我国从数字经济入手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杜其轩  
本文将“宽带中国”战略政策视为一次准自然实验,以2006年—2019年中国282个地级市的平衡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评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低碳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显著赋能城市低碳发展,且可通过促进绿色创新或提升经济集聚进而赋能城市低碳发展。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产业结构升级高的城市、非资源型城市和东部地区的城市影响更显著。本文的研究为促进城市低碳发展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