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59)
2023(15928)
2022(12834)
2021(11844)
2020(9649)
2019(22289)
2018(21466)
2017(40714)
2016(20860)
2015(23659)
2014(23307)
2013(23119)
2012(21407)
2011(19393)
2010(19204)
2009(17609)
2008(16925)
2007(14760)
2006(13164)
2005(11745)
作者
(57139)
(48356)
(47489)
(45423)
(30573)
(22593)
(21694)
(18651)
(18446)
(16847)
(16303)
(16080)
(15174)
(15011)
(14984)
(14666)
(14164)
(13938)
(13752)
(13224)
(11941)
(11449)
(11244)
(11195)
(10883)
(10753)
(10284)
(9845)
(9590)
(9193)
学科
(113859)
经济(113769)
管理(58574)
(52114)
方法(44768)
(41866)
企业(41866)
数学(39806)
数学方法(39404)
中国(30270)
(26179)
贸易(26159)
(25386)
(24422)
地方(24272)
业经(23032)
(21910)
(17124)
(16865)
(16808)
金融(16807)
农业(15829)
(15673)
银行(15658)
(15185)
环境(15009)
地方经济(14533)
产业(13968)
(13958)
理论(13064)
机构
大学(301923)
学院(298696)
(147113)
经济(144810)
管理(116999)
研究(106232)
理学(100261)
理学院(99223)
管理学(97785)
管理学院(97187)
中国(84038)
(64008)
(63077)
科学(55694)
财经(51092)
(49963)
中心(48913)
经济学(48031)
(46869)
研究所(44796)
经济学院(43147)
(42765)
北京(40189)
(39438)
(38679)
财经大学(38297)
(37235)
师范(36949)
业大(36760)
(33510)
基金
项目(197454)
科学(158631)
研究(149118)
基金(148250)
(127495)
国家(126520)
科学基金(110245)
社会(100780)
社会科(95880)
社会科学(95858)
基金项目(76638)
(72266)
教育(67763)
自然(67105)
自然科(65617)
自然科学(65601)
自然科学基金(64468)
(61156)
资助(60587)
编号(58033)
成果(46657)
(46021)
重点(44247)
国家社会(44107)
(43646)
(41273)
教育部(40887)
课题(39711)
人文(39445)
创新(38793)
期刊
(161119)
经济(161119)
研究(96113)
中国(60456)
(48384)
管理(46359)
科学(37789)
学报(37544)
(35213)
(31286)
金融(31286)
大学(31102)
学学(28806)
经济研究(28413)
技术(28365)
教育(28121)
财经(26703)
农业(24366)
(23755)
(23245)
业经(22655)
问题(21682)
国际(21378)
世界(18543)
技术经济(16508)
统计(16049)
(14637)
图书(14414)
(14083)
理论(13899)
共检索到4669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夏杰长  李銮淏  刘怡君  
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有效驱动产业创新发展、建设有序竞争市场环境、加速要素自由流动,进而跨越行政区划和地理客观因素限制,助力破除省际贸易壁垒和市场分割,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和国内大循环的健康高效运行。基于此,本文运用价格指数法生成我国省际贸易壁垒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综合形成2013—2020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省际贸易壁垒的弱化效应较为显著,数字经济还能够突破行政和地理客观限制造成的贸易壁垒。本文深入分析、测试和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省际贸易壁垒的影响效应,为建设更加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及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提供从数字经济角度切入的政策参考。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赵静梅  李钰琪  钟浩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本文选取2013—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实证研究数字经济对国内市场统一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国内市场统一程度也越高。从省际贸易成本角度切入的机制分析发现,信息搜寻成本越高、物流运输成本越高的省份,当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时,其市场统一程度的提升幅度也越大,说明成本优化是数字经济推动市场统一的作用渠道。门槛回归结果显示,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省际贸易成本的降低,数字经济推动国内市场统一呈现出边际效应递减的特征。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中西部地区而言,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推动市场统一,而这一效应在东部地区并不显著,说明数字经济能够缩小区域间市场统一性的差距。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赵春明   杨宏举  
数字贸易作为贸易融合数字技术的新业态,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推进器。文章基于2009~2021年中国272个地级市数据,对数字贸易和统一大市场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传导机制进行实证考察。研究发现:数字贸易对统一大市场建设具有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影响,这种关系在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存在;数字贸易通过物流渠道对统一大市场建设具有促进作用,但是企业效率通道因引致垄断而抑制统一大市场建设;开放水平对数字贸易推进统一大市场建设具有正向调节效应。拓展性分析发现,数字贸易对中部和西部地区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促进作用更强,具有平衡地区发展的作用;此外,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规模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及数字贸易发展水平高的城市,数字贸易对统一大市场建设的“U型”影响更为显著。文章的研究有助于通过数字贸易视角推动市场整合,加快统一大市场建设进程,为中国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探索新引擎。文章据此提出完善数字贸易市场规则、促进公平竞争、扩展高水平开放、形成“竞合”效应、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数字贸易发展水平等促进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举措。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耿   王宇伟   范从来  
打破区域壁垒,促进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前提。通过分析长三角地区的百度迁徙大数据,深入解析数字经济、区域壁垒与要素流动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要素流动产生了双重直接影响:一方面,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两地间的要素流动量增加,促进了市场统一,体现出连接效应;另一方面,要素更多地从数字经济落后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呈现出虹吸效应,阻碍了地区均衡发展。进一步分析指出,区域间的自然、人文和行政壁垒阻碍了数字经济连接效应的发挥,同时人文壁垒加剧了数字鸿沟带来的虹吸效应。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祝合良  李晓婉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之举。全国商品统一大市场是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数字经济驱动全国商品统一大市场建设是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举措。从机理和现实看,数字经济可以突破时空和信息非对称性限制,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重构实体经济,加速实现供需平衡,畅通国内大循环,进而驱动全国商品统一大市场建设。由于各地数字经济发展基础不同,地区间出现了数字鸿沟。同时,“大数据杀熟”“竞价排名”等新型垄断手段对价格机制具有破坏性,会弱化数字经济的驱动作用。基于2016—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当前我国数字经济能显著驱动全国商品统一大市场建设。数字经济驱动全国商品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实现路径有三:一是推动区域数字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地区间数字鸿沟;二是加快流通业数字化转型,强化流通体系支撑作用;三是提升政府数字经济治理能力,提高数字经济规制效率。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小广  张晏玮  刘莹  
全国统一大市场包括全国统一的消费大市场(如农产品和工业品等各类商品大市场)、投资与金融大市场、要素与资源品大市场以及物流大市场等。从需求动力来讲,最主要的是建设消费大市场,只要巨大的消费潜能被释放,便能促进我国其他市场进一步繁荣。所以,建设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是基础,而形成强大的消费市场是关键,根本目标是加快促进制造强国与消费强国建设。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汪阳昕  黄漫宇  
利用2004—2019年省级数据构建数字经济指数,使用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指数测度统一大市场的形成程度,进而检验了数字经济对中国统一大市场形成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促进了中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同时该影响在不同数字经济维度及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异质性。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流通效率提升和营商环境优化是数字经济影响统一大市场形成的作用机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余明桂   安剑锋   郑馨睿   李金洋  
中国债券市场主要由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构成。大部分银行一直以来只能投资于银行间债券市场,直到2019年8月才被允许进入交易所债券市场。本文以此次交易所债券市场的银行准入改革为政策冲击,研究打破债券市场分割是否能够提高资本市场效率,促进金融发展。研究结果发现,银行准入显著降低了交易所债券的二级市场信用利差。机制分析表明,银行准入提高了交易所债券的流动性,减少了信息不对称,从而降低了债券信用利差。进一步地,银行准入也降低了交易所债券的一级市场信用利差,从而降低了债券融资成本。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二级市场,民营企业债券和中小规模企业债券的信用利差降低更明显;在一级市场,经营业绩好和信用评级高的债券的信用利差降低更明显。经济后果检验发现,银行准入促进了企业投资。本文拓展了统一大市场建设和债券信用利差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同时为进一步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余渭恒  
数字经济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要战略选择,为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选取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多种计量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全国统一大市场与国内国际双循环间的关系。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异质性检验发现,相较于南方地区,数字经济在北方地区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促进作用更明显。空间效应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能够助推周边地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机制检验结果显示,全国统一大市场能够在数字经济赋能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据此,应通过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速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芸帆  
数字经济作为引领全球经济变革的重要引擎,在推动产业链现代化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文章选取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探究数字经济对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并基于全国统一大市场视角考察该影响的传导机制和门限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有助于促进产业链现代化;分维度来看,数字化基础对产业链现代化的促进效果明显强于数字化创新,而数字化应用的促进作用尚不明显;数字经济可通过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促进产业链现代化;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数字经济对产业链现代化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异质性分析发现,相较于西部地区,东中部地区数字经济对产业链现代化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余渭恒  
数字经济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要战略选择,为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选取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多种计量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全国统一大市场与国内国际双循环间的关系。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异质性检验发现,相较于南方地区,数字经济在北方地区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促进作用更明显。空间效应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能够助推周边地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机制检验结果显示,全国统一大市场能够在数字经济赋能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据此,应通过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速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孙莹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过程中市场分割的税收因素表现,主要包括增值税收入分享坚持生产地原则引发的增值税跨区域转移、税收选择性激励政策、区域性税收优惠“洼地”与税收征管空间以及税收政策对基础研究与产学研合作缺乏足够支持等。为此,税收可从逐步探索增值税收入分享原则由生产地原则转变为消费地原则、推动政策实践方式由产业性向功能性转变、严格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和提高税收征管智能化、对基础研究与产学研合作给予更大力度支持等方面加以优化完善,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冉净斐   李国政  
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样态,枢纽经济以其高效的要素资源流动、增值和扩散效应,在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助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有着独特作用。交通便利性、要素积聚性、经济开放性和规则引领性是枢纽经济的基本特征和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枢纽经济助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运行机理,包括打造产业发展平台、推动区域市场融合、促进国内市场规则统一等。当前,在枢纽经济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过程中,我国还存在枢纽经济带动效应弱、现代流通体系不完善、局部市场边界阻隔明显、市场统一规则建设滞后等问题。因此,需从优化枢纽经济整体规划和布局、推动枢纽偏好型产业高质量发展、强化枢纽经济和流通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市场运行秩序和制度规则等方面入手,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文  李亚男  
我国市场体系建设存在着规制不一、区域市场分割、地方保护主义和不合理垄断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向强转变,有利于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有力支撑。因此,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势在必行。目前,学者们虽然从不同角度对全国统一大市场进行了阐释,但现有文献中从政治经济学角度阐述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较少。基于此,文章力图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剖析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内涵,并澄清学界和社会对全国统一大市场认识的误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不是“计划经济”的回归,也不是“完全市场化”,而是顺应我国所处历史方位和融入全球化的伟大转变,是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变革的统一,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在更好促进国内大循环的同时推动国际循环。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苏红键  
采用量化空间分析方法,利用2012年和2017年中国地区间投入产出表,考察中国省际贸易成本特征。研究发现:省际贸易成本的来源可以分为地理壁垒、制度壁垒和结构壁垒;2012—2017年,中国省际贸易成本明显提高,与各地自给率的提高以及本地服务贸易比重提高紧密相关;地理距离与省际贸易成本显著相关,区间地形也会对省际贸易成本产生显著影响;省际贸易成本的非对称性体现在输入地和输出地的异质性方面,这一异质性包含各地不同的经济结构特征、制度壁垒特征等;部分省份较高的自给率体现了较低的参与国内分工的水平,从而制约国内经济一体化水平的提升。为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需要针对3个维度的贸易壁垒,积极提高流通效率、打破地方分割、促进分工合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