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20)
- 2023(10587)
- 2022(8065)
- 2021(6699)
- 2020(5343)
- 2019(11677)
- 2018(11480)
- 2017(22980)
- 2016(11969)
- 2015(13399)
- 2014(13684)
- 2013(13472)
- 2012(12305)
- 2011(11040)
- 2010(11287)
- 2009(10632)
- 2008(10132)
- 2007(9287)
- 2006(8674)
- 2005(8223)
- 学科
- 济(83244)
- 经济(83195)
- 业(36581)
- 管理(35835)
- 企(28464)
- 企业(28464)
- 方法(23770)
- 地方(22184)
- 数学(20607)
- 中国(20602)
- 数学方法(20514)
- 业经(20028)
- 农(18208)
- 产业(16144)
- 地方经济(14870)
- 学(13184)
- 农业(12778)
- 财(12327)
- 制(11158)
- 发(10814)
- 信息(10547)
- 总论(10323)
- 融(10312)
- 金融(10312)
- 信息产业(9832)
- 体(9751)
- 银(9692)
- 银行(9678)
- 贸(9547)
- 贸易(9540)
- 机构
- 学院(184855)
- 大学(182122)
- 济(94226)
- 经济(92777)
- 管理(68802)
- 研究(67478)
- 理学(58655)
- 理学院(58015)
- 管理学(57223)
- 管理学院(56864)
- 中国(49900)
- 财(38620)
- 京(37911)
- 科学(37417)
- 所(33242)
- 经济学(31364)
- 财经(30663)
- 研究所(29978)
- 中心(28961)
- 江(28500)
- 经济学院(28012)
- 经(27613)
- 农(26564)
- 院(24129)
- 北京(23853)
- 业大(23245)
- 范(23039)
- 师范(22831)
- 财经大学(22302)
- 州(22246)
- 基金
- 项目(118575)
- 科学(95042)
- 研究(88537)
- 基金(86983)
- 家(74628)
- 国家(74090)
- 科学基金(64347)
- 社会(61459)
- 社会科(58678)
- 社会科学(58667)
- 省(46890)
- 基金项目(44616)
- 教育(38138)
- 划(37407)
- 自然(37252)
- 自然科(36417)
- 自然科学(36410)
- 自然科学基金(35803)
- 资助(34735)
- 编号(34272)
- 发(29480)
- 成果(27192)
- 国家社会(27005)
- 重点(26871)
- 部(25551)
- 发展(25125)
- 展(24768)
- 创(24245)
- 课题(23973)
- 创新(22864)
共检索到2875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磊 覃朝晖 彭定贇
数字经济的爆发式增长以及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逐渐成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新优势。面对不断涌现的新平台、新业态和新场景,如何在数字经济涉及产业频繁变化的情况下准确核算数字经济增加值,完成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服务等数据投入要素和产业数字化这一产业融合成果的增加值结构分解,对于探索数字经济推动产业链现代化的路径、范式意义重大。文章采用产业范围界定与假设提取法相结合的“两步走”方法核算了全球50个国家数字经济增加值总量,完成了数字经济增加值结构分解,分析了三类数字经济规模对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数字化增加值界定和理解差异是造成不同研究方法之间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总量核算结果相差悬殊的主要原因;明确三类数字经济对实现产业链现代化多元目标的具体作用,有利于增强数据要素投入的靶向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鄂慧芳
文章基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和数字化效率提升业的界定,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方面,使用国民经济核算、增长核算框架及投入产出分析等工具,测算了2012—2020年我国宏观总体和19个分行业的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并进行了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整体呈持续较快增长趋势,发展速度快于GDP,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在数字产业化结构中,数字产品制造业和数字技术应用业的增加值规模显著大于数字要素驱动业和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要素驱动业的增长速度较快,发展动力较强。产业数字化增加值的平均增速及规模大于数字产业化,数字技术替代效应增加值规模大于协同效应,但协同效应的平均增速快于替代效应。数字技术渗透效应在行业间差异显著,2020年,金融业、建筑业、制造业(除ICT行业外)的产业数字化行业增加值占比较高,有13个行业的产业数字化行业增加值占比低于平均水平,加大数字技术对各行业的渗透效应是促进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郑江绥
通过对惯例的演化分析,从一个微观视角阐释了重点产业的内核。作为重点产业,必须具有强价值创造能力,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持续增长,而不仅仅是通过规模扩张获得表面的繁荣。采用基于经济增加值的指标来衡量产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对陕西省进行了实证研究。
关键词:
经济增加值 价值创造 重点产业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光
选取2012—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借助动态面板GMM估计模型,探讨数字经济能否赋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研究显示,数字经济能够显著赋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数字经济对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影响存在明显区域差异,能够显著促进东部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对西部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影响尚不明显。在经济“双循环”条件下,数字经济对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表现出明显边际效率递增的非线性特征;在知识产权保护门槛约束下,数字经济与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间存在“U”型作用关系。进一步检验可知,在经济双循环与知识产权保护不同门槛条件下,数字经济对不同分位点处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产生不同赋能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光
选取2012—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借助动态面板GMM估计模型,探讨数字经济能否赋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研究显示,数字经济能够显著赋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数字经济对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影响存在明显区域差异,能够显著促进东部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对西部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影响尚不明显。在经济“双循环”条件下,数字经济对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表现出明显边际效率递增的非线性特征;在知识产权保护门槛约束下,数字经济与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间存在“U”型作用关系。进一步检验可知,在经济双循环与知识产权保护不同门槛条件下,数字经济对不同分位点处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产生不同赋能作用。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何树全 赵静媛 张润琪
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成为亚太乃至全球未来的发展方向,其不断深入导致全球价值链整体或部分环节数字化,对增加值贸易的影响日益凸显。基于此,文章通过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标评价体系,实证检验贸易伙伴国数字经济发展和差异对增加值贸易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进出口国的数字经济发展均对增加值贸易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对复杂价值链出口的影响更显著。在行业层面,出口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能有效增加其服务业国内增加值的出口,而进出口国数字经济均衡发展将有利于制造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的提升。同时,中介效应检验表明,贸易双方综合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提升能够通过"贸易成本效应"对增加值贸易产生影响。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国内增加值 贸易成本 中介效应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汝芳 杜勇宏
经济增加值是目前英美企业普遍采用的反映企业资本经营绩效的衡量标准。本文从理论角度对经济增加值与利润概念的关系及差异进行了探讨,并引入了一个新概念———优化经济增加值。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的资本资产价值的评估模型,并提出了市场价值和个性价值的概念,从而揭示资本运营创造价值的本质。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余丽丽 彭水军
本文测算分析了国内价值链下分工位置的决定因素及其与增加值收益的关系,考察了分工位置背后不同生产阶段的增加值流转情况,并识别了增加值收益及其流转的关键生产链条。结果表明:国内价值链正逐步拓展与深化,这将促进区域间经济联动,但分工位置与增加值收益率并不一定有明显的相关性;上游度主要由满足其他省份最终品需求的生产活动决定,下游度则由自身中间投入和国内进口中间投入共同决定;增加值收益的关键路径来自发达地区最终需求引致的自身生产,增加值流转的产业链条更加复杂化和隐蔽化,主要表现为东部发达地区对建筑业、服务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等的最终需求,经过省际产业和贸易联系,引致河北、河南等省份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农业的生产。
关键词:
国内价值链 分工位置 增加值收益 产业链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邱有梅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技术进步、产业转移和国际贸易对话加强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全球价值链分工模式逐步占据了当今贸易格局的主导地位。由此引发的问题是,在当前的国际贸易分工格局下,一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动机和资源禀赋基础是什么,如何测度一国产业链的完整程度,如何衡量增加值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分配,作为出口体量世界第一的资源大国,中国在全球贸易浪潮中处于何种地位,产业链自给率和产业结构是否具有国际比较优势,"中国制造"在其中获取了多少的贸易利润,均需要深入研究。本文从总产出和增加值分解模型的视角出发,在上述研究领域进行探索和尝试,希望能为我国提升自身产业链水平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产业链 自给率 增加值 世界投入产出表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朱贺 向书坚
数字知识经济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各类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得到了飞速发展,研究数字知识经济核算问题是完成我国数字经济核算的重要一环。本文在对数字知识经济内涵、范围与分类研究的基础上,对数字知识经济的生产模式、收益模式以及与平台的合作模式进行了归纳;进而根据平台所起的作用,分别以数字知识平台与生产者作为核算主体,详细研究各种模式下的总产出与中间消耗,确定生产法增加值核算方案。根据生产者是个人还是企业、平台是否参与生产等因素,详细讨论各种情况下劳动报酬、营业盈余、混合收入、生产税净额、固定资本消耗的核算内容,确定收入法增加值的核算方案;并探究支出法GDP核算中数字知识经济的核算项目。以"得到"这一典型企业为例,采用生产法和收入法核算了其2020年1月至6月的增加值,并分析两种方法存在差异的原因和适用性,为有关部门进行数字知识经济增加值的核算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俞伯阳 丛屹
在全球产业链快速迭代下,加快推动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产业链现代化带来发展契机。本文基于2013-2022年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多重计量模型系统考察数字经济赋能我国产业链现代化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助推我国产业链现代化进程,且使用工具变量法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不同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助推产业链现代化存在区域异质性;数字经济发展通过改善营商环境助推产业链现代化。据此,应探索以数字技术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以数字营商环境推动产业要素流动;以数据要素助推产业链全流程发展;以加快实现我国产业链现代化。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产业链现代化 营商环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芸帆
数字经济作为引领全球经济变革的重要引擎,在推动产业链现代化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文章选取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探究数字经济对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并基于全国统一大市场视角考察该影响的传导机制和门限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有助于促进产业链现代化;分维度来看,数字化基础对产业链现代化的促进效果明显强于数字化创新,而数字化应用的促进作用尚不明显;数字经济可通过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促进产业链现代化;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数字经济对产业链现代化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异质性分析发现,相较于西部地区,东中部地区数字经济对产业链现代化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虎 张毅
数字经济对我国经济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产业链现代化是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任务,那么数字经济如何赋能产业链现代化?为了回答这一现实命题,本文从理论层面梳理了数字经济发展对我国产业链现代化的内在影响机制,在科学测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多种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第一,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推动产业链现代化,该结论经过内生性检验、“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作为准自然实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第二,数字经济能够通过促进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水平提升间接推动产业链现代化;第三,数字经济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只有当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水平达到一定门槛,数字经济发展对于产业链现代化的推动作用才逐渐显现,且随着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水平的不断提升,数字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将更加突出。本文研究有助于揭示数字经济对于产业链现代化的作用机制,可以为利用数字经济推动产业链现代化提供有益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卫才 张守夫
数字经济深入发展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数字化转型提供新动力。文章选取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测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水平及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检验数字经济对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效应;同时,将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纳入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其在数字经济驱动农业产业链现代化过程中的传导作用。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驱动农业产业链现代化,且该结论具有稳健性;数字经济可通过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推动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低农业产业集聚地区数字经济对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促进效果更明显。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程海涛 汪磊 孙淑萍
经济增加值目前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其是基于二元资本结构建立起来的,没有考虑人力资本对经济增加值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人力资本财务价值理论,并将人力资本财务价值纳入资本结构,进而建立了三元资本结构经济增加值模型。三元资本结构经济增加值不仅对会计科目进行了更完善的调整,而且扣除了人力资本财务价值的机会成本,因此,更能衡量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