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736)
2023(16247)
2022(13222)
2021(11921)
2020(9525)
2019(21160)
2018(20848)
2017(39199)
2016(21397)
2015(24245)
2014(24220)
2013(23799)
2012(22662)
2011(20825)
2010(21528)
2009(20460)
2008(20100)
2007(18494)
2006(17002)
2005(15981)
作者
(62831)
(52274)
(52009)
(49568)
(33303)
(24717)
(23536)
(20017)
(19790)
(18880)
(18002)
(17316)
(17040)
(16863)
(16356)
(16081)
(15422)
(15210)
(15176)
(14892)
(13656)
(12816)
(12579)
(11892)
(11866)
(11839)
(11801)
(11678)
(10507)
(10223)
学科
(106635)
经济(106516)
管理(67371)
(61813)
(49959)
企业(49959)
中国(33937)
方法(31890)
地方(27515)
(27159)
数学(26914)
数学方法(26689)
业经(26322)
(24212)
(23930)
(20219)
银行(20188)
(19588)
(19074)
技术(19071)
金融(19071)
农业(18006)
(17630)
(17514)
贸易(17496)
(16952)
(16919)
地方经济(16481)
环境(15610)
理论(15433)
机构
学院(317976)
大学(315339)
(141698)
经济(138690)
研究(115257)
管理(114868)
理学(95745)
理学院(94683)
管理学(93401)
管理学院(92788)
中国(89498)
(69263)
(68060)
科学(63677)
(58006)
财经(52578)
(51401)
研究所(51259)
中心(51208)
(47330)
(46766)
经济学(44643)
北京(44422)
(43146)
师范(42786)
(41649)
(41004)
业大(39807)
经济学院(39798)
财经大学(38471)
基金
项目(193051)
科学(151964)
研究(150619)
基金(135956)
(116024)
国家(114964)
科学基金(98064)
社会(96941)
社会科(91954)
社会科学(91933)
(77396)
基金项目(70172)
教育(69670)
(63418)
编号(62011)
自然(56770)
自然科(55377)
自然科学(55364)
资助(54598)
自然科学基金(54348)
成果(52952)
(47460)
课题(45552)
重点(44188)
(42809)
(42476)
(41020)
国家社会(40209)
创新(39904)
发展(39260)
期刊
(176419)
经济(176419)
研究(109622)
中国(76699)
(53053)
管理(48490)
(45268)
教育(44880)
学报(41985)
科学(40022)
(37719)
金融(37719)
大学(33418)
学学(30903)
技术(30822)
农业(30487)
经济研究(29109)
业经(28166)
财经(27555)
(23989)
问题(22731)
(18891)
技术经济(17320)
国际(16890)
(15799)
世界(15795)
(15581)
论坛(15581)
商业(15348)
图书(15080)
共检索到5232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任保平  孙一心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面临培育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的重要任务。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通过对物质生产力、精神生产力及制度生产力的创新,以及质量变革机制、动力变革机制、效率变革机制培育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质量新优势、动力新优势和效率新优势。现阶段,应以数字产业化为发展方向,加速新优势的培育;以产业数字化为核心,推进新优势的培育;加快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稳固新优势的培育;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创新驱动新优势的培育;提升劳动力质量,助推新优势的培育;完善相关制度体系,保障新优势的培育。在政策取向上,宏观经济政策上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政策上要加快产业数字化进程,金融政策上要深化数字金融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戈非  任保平  
培育新动能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大国现实下新动能的培育最终要落实到各地方经济中去进行。本文从省域层次入手探讨了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培育问题。通过界定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内容,构建新动能指数体系,本文对各省域2012—2018年的新动能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价与解读,结果发现各地新动能均有不同程度提升,虽然相互间的差异广泛存在,结构性偏差各有不同,但动能水平低的地方增速快于高水平地区,表现出一定的趋同特性。以定量分析为基础,本文给出了解决地方经济新动能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路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罗光强  
当前,我国粮食主产区(简称“主产区”)粮食生产面临着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双重压力,破解该压力既是国家战略行动的需要,也是主产区粮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基于此,文章构建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双目标协同行为的分析逻辑框架,将粮食经济高质量发展置于区域生态经济演化系统,从理论上探讨主产区粮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演化、动能培育与路径选择。结果表明:“双目标”战略行动必须遵循生态系统演化规律,瞄准粮食生态经济系统的现实表征;新时代需要着力增强粮食生态经济系统的市场竞争力、产业合作力和政策创新力;主产区粮食生态经济系统必须大力实施以粮食产品创新与企业变革为核心,以粮食产业链共享价值提升为主导,以“双安全”政府行为为责任的多主体行动协同路径;推动粮食主产区粮食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着力提高粮食生态经济系统资源再生能力,努力增强粮食生态经济系统协同创新活力,持续推进粮食产业生命周期高阶化演进,不断加强粮食生态经济系统政府协调行为。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钞小静   王宸威   王灿  
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塑造经济发展新优势。作为新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具有技术性、互联性和倍增性等典型特征,通过创新要素的高效集聚与创新组织的精准匹配,重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通过促进产业变革调整与贸易转型提升,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并形成网络效应,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成效;数字经济的发展加速了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同维度的相互渗透、相互反馈及协同演化的进程。当前,数字经济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在于提高数字创新能力、深化数实融合、增强数字普惠共享及完善数字治理体系。具体需要促进数字创新的加速发展,塑造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新动能;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构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体基石;营造数字网络的生态体系,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绩效倍增;构建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提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保障。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正>“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深刻阐明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意义、方法和路径,释放出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鲜明信号。开年以来,甘坑社区作为深圳市的一颗璀璨明珠,不仅因其独特的地理风貌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而备受瞩目,更因其积极响应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号召,积极探索文化创新之路、大力构建新型社区关系,为当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甘坑社区以中华文化与国际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融合,静美和活力兼有、乡情同都市共生的方式,通过举办非遗文化艺术节、凤凰谷花展等一系列活动,展现出了一幅蓬勃发展的画面。
关键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妺  刘奕彤  
数字经济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创新力和推动力。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先后出台《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纲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等政策措施,从国家层面对数字经济进行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在新发展阶段,发挥数字经济对高质量发展的驱动作用需要深入把握二者之间的内在逻辑与影响机制,构建数字经济与中国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由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茹少峰教授和博士生张青撰写的《数字经济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一书详细介绍了数字经济在具体经济领域中的作用机制,剖析了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联系,明确了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路径以及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严宇珺  
新时代下,数字经济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为中国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一方面,数字经济的特质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高度契合,充分践行新发展理念,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所需的创新驱动、区域协调发展、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高水平对外开放、人民共享高品质生活;另一方面,数字经济有效作用于高质量发展,通过动力机制、效率变革机制、产业融合机制、治理协同机制、普惠共享机制,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基于此,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并坚持以数字经济引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严宇珺  
新时代下,数字经济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为中国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一方面,数字经济的特质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高度契合,充分践行新发展理念,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所需的创新驱动、区域协调发展、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高水平对外开放、人民共享高品质生活;另一方面,数字经济有效作用于高质量发展,通过动力机制、效率变革机制、产业融合机制、治理协同机制、普惠共享机制,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基于此,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并坚持以数字经济引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梅  王苑乂  
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新时期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要趋势,为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高质量城镇化进程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在数字化背景下,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将迎来新优势、面临新困境,选择合适的发展路径将会影响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宏兵   张少华  
当前,我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与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背景下,数字经济国际合作为我国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能。从主要合作领域看,数字基础设施合作有助于促进创新发展,加快贸易动能转换,并能有效弥合世界数字鸿沟,降低贸易成本;数字贸易合作通过优化贸易结构、变革贸易方式等路径扩展贸易边界,增强贸易竞争新优势;数字治理合作对于营造良好国际环境、加快形成制度型开放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数字经济国际合作赋能贸易高质量发展面临全球数字鸿沟、基础设施薄弱、地缘政治摩擦与数字治理碎片化等现实挑战。为此,我国应加大数字技术研发和数字人才培育投入,发挥“数字丝绸之路”引领作用,加强区域性数字合作,全方位推动贸易各环节数字化转型,创新数字合作机制与方式,主动参与全球数字治理,探索以数字经济国际合作赋能贸易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方案。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丁晓钦   杨明萱  
在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和人口结构的三重转型过程中,通过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是应对三重转型压力叠加的主要途径。当前,在消费互联网拉动效应趋缓的背景下,数字政府建设作为治理现代化的刚性需求,对形成新的增长点,助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字政府建设不仅直接体现为数据治理、数据价值化等领域的发展,而且也可以间接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发展。从供给端而言,数字政府建设既能直接提供数字经济发展所需的制度基础设施,也可以通过公共数据价值化对数字经济发展产生正外部性,供给端推进效应的关键在于如何将制度基础设施和公共数据价值的效能内嵌于政府的数字化运行过程;从需求端而言,数字政府建设可以通过规模化和结构化的特定需求拉动数字经济的技术创新,以构建适宜于数字技术创新规律的政府采购体系更好地发挥这种拉动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思锐  
随着数字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农业也得到了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农业水土专业领域中的理论体系与实践体系也得到了持续完善。由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经济信息中心编著,中国发展出版社于2019年12月1日出版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探索》一书,是数字经济培育背景下我国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优秀案例分析,该书理论联系实际,为数字经济培育背景下我国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提供了一个十分优秀的范例。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郑栅洁  
<正>过去一年,中国经济顶住压力、克服困难,总体回升向好。可以说有三个特点,也是“三个新”:增速回升、结构趋优、质量提升。增速回升,体现在经济恢复回升取得新成效。2023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126万亿元,增长5.2%,增速高于上年和疫情三年平均水平;5.6万亿元的增量相当于一个中等经济体的经济总量。同时,城镇新增就业1 244万人,
关键词:
[期刊] 征信  [作者] 林昌华  
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考察检验了金融发展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和作用路径,提出中国金融发展治理的对策建议。研究结论显示:中国金融发展对三次产业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直接影响效应,而且金融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深度和金融环境四个维度对三次产业发展水平的影响方向和效应强度均存在差异表现。金融发展对中国经济发展质量具有较强的间接影响作用,其中金融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深度和金融环境四个维度对整体经济质量均为正向影响效应。当前中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只有加强对金融发展的支持引导、推动金融发展创新、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才能保持金融发展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黄旭   洪美玲  
文章对比了传统人工智能和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数字经济的不同影响,探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进一步,文章运用生产要素理论、微笑曲线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构建了新质生产力—产业转型升级—数字生态系统的三位一体递进分析框架,系统地从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分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在微观层面上,生成式人工智能推动数据要素与传统生产要素融合,形成新质生产力,促进企业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在中观层面上,通过提升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销售端的竞争力,生成式人工智能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宏观层面上,生成式人工智能促进多元主体形成数字经济生态系统,引领数字经济快速崛起,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新引擎。同时,文章对比了中美两国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路径上的区别,强调了美国的开放创新和中国的政府引导。最后,从微观、中观和宏观角度全面阐述了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的科学路径,旨在推动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助力我国在全球竞争中取得核心竞争力,占据有利地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