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61)
- 2023(16702)
- 2022(13418)
- 2021(12023)
- 2020(9873)
- 2019(21760)
- 2018(21104)
- 2017(39035)
- 2016(20722)
- 2015(22726)
- 2014(21989)
- 2013(21418)
- 2012(19944)
- 2011(18290)
- 2010(18547)
- 2009(17410)
- 2008(16001)
- 2007(14572)
- 2006(13160)
- 2005(11865)
- 学科
- 济(98076)
- 经济(97982)
- 管理(63369)
- 业(59597)
- 企(49964)
- 企业(49964)
- 方法(33291)
- 中国(29737)
- 数学(28898)
- 数学方法(28612)
- 融(27399)
- 金融(27392)
- 银(25467)
- 银行(25408)
- 地方(24720)
- 行(24592)
- 业经(22892)
- 财(22663)
- 农(22629)
- 学(20816)
- 制(20316)
- 技术(18426)
- 农业(15838)
- 贸(15272)
- 贸易(15259)
- 体(15163)
- 易(14785)
- 环境(14668)
- 地方经济(14374)
- 理论(14315)
- 机构
- 学院(295184)
- 大学(294523)
- 济(129343)
- 经济(126776)
- 管理(109060)
- 研究(107408)
- 理学(93446)
- 理学院(92420)
- 管理学(90770)
- 管理学院(90256)
- 中国(85781)
- 科学(65798)
- 京(61943)
- 财(57912)
- 农(56270)
- 所(54862)
- 研究所(50013)
- 中心(49899)
- 业大(46775)
- 财经(45529)
- 江(45493)
- 农业(44379)
- 经(41360)
- 经济学(40953)
- 院(39022)
- 北京(38900)
- 经济学院(36670)
- 州(36005)
- 范(35851)
- 师范(35262)
- 基金
- 项目(199980)
- 科学(156964)
- 基金(144831)
- 研究(141093)
- 家(129532)
- 国家(128437)
- 科学基金(109007)
- 社会(92371)
- 社会科(87771)
- 社会科学(87746)
- 省(80556)
- 基金项目(75874)
- 自然(70041)
- 自然科(68493)
- 自然科学(68467)
- 自然科学基金(67272)
- 划(66926)
- 教育(62998)
- 资助(57641)
- 编号(53818)
- 创(47098)
- 重点(45922)
- 发(44787)
- 创新(43328)
- 成果(42911)
- 部(42240)
- 国家社会(39436)
- 课题(39032)
- 科研(38216)
- 计划(38134)
共检索到4583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史丹 孙光林
基于我国2011—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在测度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水平的基础上,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对绿色创新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我国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水平仍然处于低度融合阶段,分区域来看,我国东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水平最高,中部地区次之,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较低,由东向西表现为从高到低的融合空间分布格局。实证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对绿色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提高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水平有利于促进绿色创新;机制回归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可以通过增大研发投入规模和技术市场交易规模促进绿色创新。异质效应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对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不显著。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实体经济 数实融合 绿色创新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宏海
过去30年经济高速增长创造巨量财富,同时也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过度消耗,粗放式经济发展难以为继,水污染、雾霾和土壤退化等环境问题亟待解决。绿色金融旨在以金融支持减少空气、水和土壤污染,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并体现其协同效应等环境效益的投融资活动。然而绿色金融主旨与金融资金追逐盈利的目的之间存在天然冲
关键词:
实体经济 融合创新 精准扶贫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吴烨
新发展格局下,增强城市经济系统应对外部风险冲击的韧性,是推动城市经济平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于2015—2020年我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基准模型和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数字金融、绿色创新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的作用关系。研究表明,数字金融、绿色创新及两者的协同作用对城市经济韧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通过了稳健性检验。数字金融、绿色创新及两者的协同作用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即对东部沿海城市、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及大数据试验区城市的经济韧性促进效果更加显著。从短期发展看,数字金融、绿色创新及两者的协同作用对城市经济韧性均具有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从长期发展看,数字金融、绿色创新及两者的协同作用对城市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在达到峰值后,逐步减弱直至消退。因此,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应促进数字金融与绿色创新深度融合,制定差异化地区发展策略,构建数字金融与绿色创新影响的长效机制,强化数字金融与绿色创新对城市经济韧性的驱动作用,推动城市经济韧性提升。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伟光 王洋洋
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逐步释放绿色福利效应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和必然选择。随着全球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协同发展成为变革经济发展方式、增强经济发展韧性的核心驱动力。本文基于2011~2020年城市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探究数字经济、实体经济及其交互作用对绿色福利效应的直接及空间溢出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交互作用促进了本地及邻近地区绿色福利效应,而实体经济抑制了本地及邻近地区绿色福利效应;在异质性方面,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交互作用显著促进了中等规模城市、非资源型城市绿色福利效应并产生了正向空间溢出。本文研究结果为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协同发展以释放绿色福利效应提供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振华 慈福义 张佳文
文章基于数字经济、绿色创新与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2011—2021年我国31个省份三个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并通过Dagum基尼系数、空间自相关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耦合协调度的时空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指数增长迅速,而绿色创新指数与新型城镇化指数增长缓慢;三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平稳增长,已由濒临失调阶段进入基本协调阶段,但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呈“东部—中部—东北—西部”依次递减特征,江苏、广东的发展成果尤为突出,且耦合协调度空间差异呈扩大趋势;耦合协调度具有正向空间相关性,但相关性逐渐减弱,局部空间集聚特征以东部“高-高”集聚区与西部“低-低”集聚区为主;耦合协调度受到三个系统内、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其中绿色技术创新、市场发育程度、政府调控能力是驱动三个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伦晓波 刘颜
数字政府转型浪潮给经济发展带来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当前如何以数字政府建设为契机,实现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目标,是各国政府面临的重大议题。本文基于2003—2019年数据,研究了数字政府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政府能够显著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其作用机制在于,数字政府有利于市场更好地发挥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激发数字经济的发展潜力,进而赋能绿色技术创新;国家特质会影响数字政府发挥效应的程度,相较于低收入组国家,高收入组国家更能从数字政府发展中获益,另外数字政府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作用效果不明显。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欧阳日辉 龚伟
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既是党和国家的要求,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指以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通过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的融合创新,推进实体经济业务逻辑重构、组织形态变革、价值模式创新的过程。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可以形成相互促进、互为支撑的“双循环”发展框架,沿着“新型实体企业—数字生态—新型实体经济”的演化路径,在微观层面培育新型实体企业,在中观层面形成和完善数字生态,在宏观层面推动新型实体经济蓬勃发展,并经历“技术渗透—协同发展—深度融合—融活创新”四个阶段。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政府应夯实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基础,支持研发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技术和解决方案,加大力度支持数字平台及其生态创新发展,探索建立融合创新的利益分配机制。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洪银兴 任保平
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之后提出的要求,涉及数据要素、数字技术、平台经济和数字共享与实体经济之间的深度融合,也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在要求。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走向深度融合,需要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双轮驱动。体现在:在数字经济与技术创新深度融合层面,把产业技术与数字技术创新融合起来,构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机制;在数字经济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层面,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构建数智赋能机制,实现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融合发展;在数字经济与企业组织创新深度融合层面,构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能力提升机制,提高企业业务流程数字化再造能力、智能化能力和数字化能力。为此,需要构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生态系统,提高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基础能力,完善相应的基础设施和治理体系。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邓丽姝
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具有内在逻辑机制。其中,要素融合是基础,技术融合是根本支撑,产业融合是主要载体。我国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呈现蓬勃态势,但仍然存在制约因素。要坚持创新驱动,进一步夯实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战略路径。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实体经济 深度融合 创新驱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楷卉
“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对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当前,利好政策密集出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数字技术广泛应用、新基建稳步推进,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夯实了基础。但也要看到,数字鸿沟较大、“护城河”技术短板、寡头平台垄断等现实梗阻犹存,制约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为此,应从布局“数字基建”共建共投机制、构建“卡脖子”技术攻关机制、建立“一揽子”政策引导机制、谋划“反垄断”监管治理机制着手,以促进“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超 郑垂勇 丁晨辉 任阳军
选取2012—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中介效应和空间杜宾模型探究数字经济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的传导机制和影响效应。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对中国区域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存在空间溢出效应,绿色金融是数字经济提升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重要传导路径;三大区域数字经济均能显著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但作用强度呈现“中部—西部—东部”依次递减的规律;环境规制较强地区数字经济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实施差异化数字经济发展策略、营造良好数字金融环境和建立健全地方环境规制支撑体系等提升数字经济赋能作用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超 郑垂勇 丁晨辉 任阳军
选取2012—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中介效应和空间杜宾模型探究数字经济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的传导机制和影响效应。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对中国区域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存在空间溢出效应,绿色金融是数字经济提升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重要传导路径;三大区域数字经济均能显著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但作用强度呈现“中部—西部—东部”依次递减的规律;环境规制较强地区数字经济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实施差异化数字经济发展策略、营造良好数字金融环境和建立健全地方环境规制支撑体系等提升数字经济赋能作用的政策建议。
[期刊] 征信
[作者]
关斐 高星 李麦收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数字化的产物,对区域绿色经济增长有重要影响。基于我国2011—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从创新驱动视角出发,厘清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区域绿色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了区域绿色经济增长,并且存在地区异质性以及广度、深度和数字化程度的异质性,东部和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促进作用更大,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的积极效应最强;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高创新驱动能力促进了区域绿色经济增长。市场化和城镇化的调节效应表明,市场化和城镇化水平越高,数字普惠金融对绿色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大。因此,提出了促进数字普惠金融与绿色产业的深度融合、数字普惠金融政策实施因地制宜策略等对策建议,为区域绿色经济增长提供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吕岩威 王文强 张晋宁
文章基于2006—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对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量化评价,并构建系统广义矩估计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检验数字经济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效果、传导机制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绿色创新效率提升;数字经济通过国内技术转移、知识产权保护和产学研合作对区域绿色创新效率产生间接影响;数字经济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和时空异质性。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袁宏伟
数字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是新技术应用最前沿的一部分,更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象征,各国经济向数字经济迁移已经是大势所趋。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AR/VR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对传统产业将带来从业态结构到组织形态,从发展理念到商业模式的全方位变革和突破。数字经济已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以及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近年来,我国正积极推动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