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92)
- 2023(16049)
- 2022(13026)
- 2021(11711)
- 2020(9525)
- 2019(21226)
- 2018(20633)
- 2017(39368)
- 2016(20429)
- 2015(22518)
- 2014(22296)
- 2013(21747)
- 2012(20098)
- 2011(18215)
- 2010(17972)
- 2009(16270)
- 2008(15311)
- 2007(13075)
- 2006(11561)
- 2005(10435)
- 学科
- 济(109373)
- 经济(109285)
- 管理(57221)
- 业(53467)
- 企(41961)
- 企业(41961)
- 方法(38551)
- 数学(34162)
- 数学方法(33779)
- 地方(28917)
- 中国(28849)
- 农(25208)
- 业经(24445)
- 财(20120)
- 学(17934)
- 农业(17726)
- 地方经济(17069)
- 贸(15921)
- 贸易(15911)
- 环境(15777)
- 融(15615)
- 金融(15613)
- 易(15291)
- 制(15275)
- 银(14781)
- 银行(14768)
- 发(14487)
- 产业(14477)
- 行(14307)
- 技术(13872)
- 机构
- 学院(290009)
- 大学(288098)
- 济(131928)
- 经济(129558)
- 管理(113055)
- 研究(101180)
- 理学(97396)
- 理学院(96315)
- 管理学(94856)
- 管理学院(94288)
- 中国(76359)
- 京(59760)
- 科学(58220)
- 财(57021)
- 所(48563)
- 中心(47041)
- 财经(45723)
- 研究所(43938)
- 江(42609)
- 经济学(41932)
- 经(41716)
- 农(41714)
- 范(39088)
- 师范(38720)
- 业大(38241)
- 经济学院(37517)
- 北京(37284)
- 院(37168)
- 财经大学(34107)
- 州(33913)
- 基金
- 项目(198659)
- 科学(159578)
- 研究(148453)
- 基金(146241)
- 家(126281)
- 国家(125248)
- 科学基金(109498)
- 社会(98928)
- 社会科(94069)
- 社会科学(94051)
- 省(77293)
- 基金项目(76901)
- 自然(67574)
- 教育(67131)
- 自然科(66061)
- 自然科学(66050)
- 自然科学基金(64847)
- 划(64606)
- 编号(59141)
- 资助(57965)
- 发(48434)
- 成果(46372)
- 重点(44958)
- 部(44068)
- 国家社会(42408)
- 创(42112)
- 课题(40344)
- 创新(39443)
- 发展(39337)
- 展(38713)
- 期刊
- 济(149539)
- 经济(149539)
- 研究(88062)
- 中国(56714)
- 管理(43123)
- 财(42690)
- 学报(38822)
- 科学(38308)
- 农(37991)
- 大学(30796)
- 学学(29015)
- 教育(28868)
- 融(27871)
- 金融(27871)
- 技术(27778)
- 农业(26378)
- 经济研究(25209)
- 业经(23969)
- 财经(23007)
- 经(20052)
- 问题(19024)
- 技术经济(15691)
- 贸(14354)
- 统计(14123)
- 商业(13927)
- 世界(13876)
- 图书(13753)
- 业(13605)
- 资源(13497)
- 策(13095)
共检索到4365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马为彪 吴玉鸣
数字经济正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对于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本文基于中心-外围视角,实证分析了2003—2019年中国250个地级市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缩小中心一外围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在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下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的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显著缩小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但对东部地区不显著;在信息基础设施更为发达和市场化程度更高的地区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缩小效应更大。影响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发展通过提升市场潜能、增强城市经济联系和促进创新创业三个途径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中心城市规模越大,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减小效应也就越大。数字经济发展还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此外,进一步研究表明,中心城市发挥辐射作用的范围为250公里,距离中心城市越近,数字经济发展对外围城市经济增长的提升效应越明显,越能缩小与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差异。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淑新 胡仪元
基于2000-2012年31个省(区、市)的空间面板数据,本文采用空间计量分析法探讨发展旅游业在我国省域经济不平衡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发现旅游业在不同区域扮演的角色具有差异性:在全国范围内,旅游业成为推动各省(区、市)缩小经济发展差距的因素,有利于区域经济均衡增长;在内陆地区,这一作用也得到了验证;在沿海地区,尽管旅游业扩大了各省(市)的经济发展差距,但各地依然要重视发展旅游业。上述发现在客观上验证了旅游经济较落后的内陆省份,充分重视发展旅游产业政策的有效性。
关键词:
旅游业 区域差异 空间数据 实证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为彪 吴玉鸣 许丽萍
高速铁路的发展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核心因素之一。基于2003—2019年的面板数据,将城市是否开通高铁作为准自然实验,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高铁网络,采用双重差分(DID)模型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系统考察了高铁开通对长三角中心与外围城市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铁开通加剧了长三角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的经济发展差距,且在多种稳健性检验下结论依然保持不变。城市规模异质性研究表明,高铁开通加剧了中小城市与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差距,对大城市影响不明显;高铁网络中拥有度数中心度越高的地区,越有利于缩小其与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差距。影响机制表明,高铁开通加速了劳动力流动进而加剧了中心城市对外围城市的极化效应,且该机制对外围小城市的影响更为明显。同时,高铁开通降低了外围小城市的投资力度,进一步拉大了其与中心城市的发展差距。进一步研究表明,多中心、网络化的高铁网络有利于缓解因高铁开通所导致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此外,高铁开通明显扩大了距离中心城市300-400公里城市与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差距。本研究为从多中心、网络化的中心—外围视角理解高铁开通对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解释,也为政府推动高铁网络化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兰秀娟 张卫国 裴璇
研究目标:揭示我国中心—外围城市经济发展差异及收敛性。研究方法:基于2005~2017年中国23个省份26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单中心、双中心的中心—外围城市经济发展差异测度模型对其差异进行测度,借助σ和β收敛模型、OLS面板回归模型、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对收敛性进行检验。研究发现:中心—外围城市经济发展差异总体呈逐渐缩小趋势且存在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中部β收敛速度最快、西部地区β收敛速度最慢。空间效应对中部、西部、东北β收敛产生了抑制作用,对东部β收敛产生了促进作用;中心—外围城市经济发展差异随两者距离增加而呈现梯度递增,收敛速度呈现梯度递减;当中心城市辐射距离超过200千米时,中心—外围经济发展差异高于全国均值。在中心城市不同辐射范围下,都存在显著的σ收敛和条件β收敛。研究创新:以中心—外围为视角,将空间效应、中心城市不同辐射距离纳入收敛分析。研究价值:对于缩小区域差异、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中心城市 外围城市 经济发展差异 收敛性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熊冬洋
近年来,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也日趋明显。作为国家宏观调控主要手段的税收政策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一个重要因素。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的税收政策因素包括:税制存在缺陷、税收优惠政策逆向调节、税收返还制度设计不合理等。为发挥好税收政策在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方面的调节作用,当前应进一步深化税制改革,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和税收返还制度。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税收政策 公共服务 中西部地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晨晖
房价上涨通过财富效应和信贷效应加剧经济发展不平衡,但又会促使劳动力从中心城市向外围城市转移,起到缩小经济发展差距的作用,两者的综合效应决定了房价对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最终影响。本文基于2002—2012年中国23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借鉴中心—外围模型基本思想并采用加权变异系数法测算各省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程度,考察了高房价是否会加剧省际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理论命题。结果显示,房价上涨不仅并未加剧省份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反而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解决现有不平衡问题,这一结果与公众的普遍预期并不一致。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晨晖
房价上涨通过财富效应和信贷效应加剧经济发展不平衡,但又会促使劳动力从中心城市向外围城市转移,起到缩小经济发展差距的作用,两者的综合效应决定了房价对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最终影响。本文基于2002—2012年中国23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借鉴中心—外围模型基本思想并采用加权变异系数法测算各省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程度,考察了高房价是否会加剧省际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理论命题。结果显示,房价上涨不仅并未加剧省份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反而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解决现有不平衡问题,这一结果与公众的普遍预期并不一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谢宝剑 贾晓芳
文章基于2007—2019年我国25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省际贸易壁垒对城际市场分割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探讨了两者间关系的经济后果。结果表明,省际贸易壁垒明显加剧了城际市场分割,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省际贸易壁垒通过提高贸易成本和缩小市场规模加剧城际市场分割,二者间关系在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城市以及单中心省份更加显著。进一步分析省际贸易壁垒对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发现,以城际市场分割为渠道,省际贸易壁垒与中心-外围城市经济发展差距之间呈“U”型关系。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蕊 吴淑琪
数字经济发展作为减贫增收的有效手段,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推动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农户人力资本投资对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也意义重大。本文将数字经济、农户人力资本投资同时纳入城乡收入差距分析框架,基于2011—2020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作用及农户人力资本投资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本文研究认为:中国应当进一步提高数字经济发展程度,重视健全中国经济发展体系,助推共同富裕;推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数字化程度,通过西部地区发展改善全国城乡收入差距;重视国民教育,优化农户人力资本投资在收敛城乡收入差距过程中的正向调节效应。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高志刚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实行了“向东倾斜,梯度推进”的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我国的区域经济理论研究大致也体现了这种转变。同时,东中西部地区迅速扩大的差距也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
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差异 中国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垚 年猛
高速铁路开启了铁路的"第二个时代",正带来前所未有的时间与空间上的收缩,形成"收缩的大陆",提高了劳动力等经济要素的流通速度。然而,高铁对空间经济的影响仍存在广泛的争论。本文通过使用2006-2010年中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采用DID(difference in difference)估计方法,来实证检验高速铁路的开通是否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显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前中国经济整体进入放缓通道的背景下,从短期来看,高速铁路并没有起到引领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区域经济 DID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秋影 徐效坡
以吉林省9个地(市)州为研究的地域单元,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速度和产业结构3个侧面,定量分析了1990年以来吉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变化特征,描述了吉林省区域经济差异空间格局的现状,提出了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
吉林省 区域经济 空间差异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娟 吴国松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宏观经济稳定高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造成我国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有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地理结构、社会文化等众多因素。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体现在税收上的这种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来说明缩小地区差距、弱化不均衡的差异性上税收政策所应发挥的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任建军 阳国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行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和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快速发展,被世界各国誉为"中国之谜"。从GDP、人均GDP和城乡居民三个层面对四大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多维度的分析,发现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是四大区域间经济发展差异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这种现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出台一些针对性较强、操作性较好的财政金融等政策。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经济发展 差异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清华 黄志建 郭淑芬
文章研究了1995-2015年的年度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并提出了区域经济追赶模型。研究发现,自1979年"改革开放"到2000年,东部经济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远远高于西部地区,中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出现了巨大差距;然而自200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了东部地区,并一直保持快于东部地区的发展速度;虽然东西部地区经济的相对差异在不断减小,但是由于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薄弱,经济指标基数太低,绝对差异还仍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不断扩大。
关键词:
东部地区 西部地区 经济差异 追赶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地区间产业融合有利于缩小区域经济差异吗?——兼析中国地区间产业融合网络及其结构演变
新中国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的初次尝试及其长期影响——对156项工程的再审视
区域的外部性内部化和内部性外部化——缩小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一种思路
谈“内陆小区域经济”走向东北亚的发展战略──兼及牡丹江区域发展对策的探讨
数字经济、双向FDI与区域经济发展——基于IFDI与OFDI协同视角
制度效率视角下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分析
环境规制对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差异影响——基于HDI分区的比较
陕西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
基于教育低均衡发展视角对民族地区缩小经济发展差距的思考
城市数字经济发展能够影响FDI区位选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