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347)
- 2023(22166)
- 2022(18717)
- 2021(17318)
- 2020(14384)
- 2019(32826)
- 2018(32402)
- 2017(62420)
- 2016(33592)
- 2015(37877)
- 2014(37787)
- 2013(36925)
- 2012(34155)
- 2011(30991)
- 2010(31408)
- 2009(29095)
- 2008(28535)
- 2007(25356)
- 2006(22519)
- 2005(20350)
- 学科
- 济(151409)
- 经济(151222)
- 管理(102263)
- 业(94664)
- 企(79156)
- 企业(79156)
- 方法(62567)
- 数学(54222)
- 数学方法(53404)
- 中国(40084)
- 财(38516)
- 农(37651)
- 业经(34345)
- 地方(33049)
- 制(29916)
- 学(29158)
- 农业(25197)
- 贸(24190)
- 贸易(24174)
- 理论(23827)
- 银(23378)
- 易(23337)
- 银行(23331)
- 融(22999)
- 金融(22995)
- 务(22922)
- 财务(22820)
- 财务管理(22762)
- 行(22331)
- 技术(21978)
- 机构
- 大学(483279)
- 学院(481806)
- 济(200605)
- 经济(196377)
- 管理(188273)
- 研究(163073)
- 理学(162020)
- 理学院(160249)
- 管理学(157278)
- 管理学院(156391)
- 中国(123582)
- 京(103050)
- 科学(96788)
- 财(96369)
- 所(80811)
- 财经(75471)
- 中心(73977)
- 农(72989)
- 研究所(72706)
- 江(71997)
- 经(68498)
- 业大(67175)
- 北京(65679)
- 范(63734)
- 师范(63133)
- 经济学(61739)
- 院(59355)
- 州(57955)
- 农业(56301)
- 财经大学(55984)
- 基金
- 项目(320275)
- 科学(253256)
- 研究(237175)
- 基金(232895)
- 家(201408)
- 国家(199716)
- 科学基金(172881)
- 社会(151397)
- 社会科(143570)
- 社会科学(143538)
- 省(124440)
- 基金项目(121657)
- 教育(110246)
- 自然(110230)
- 自然科(107695)
- 自然科学(107673)
- 自然科学基金(105749)
- 划(104125)
- 资助(96883)
- 编号(96628)
- 成果(79464)
- 重点(71633)
- 部(71210)
- 发(69640)
- 课题(67128)
- 创(66344)
- 国家社会(62803)
- 教育部(62037)
- 创新(61973)
- 科研(60446)
- 期刊
- 济(227493)
- 经济(227493)
- 研究(148228)
- 中国(98143)
- 财(75210)
- 管理(72238)
- 学报(71456)
- 科学(66537)
- 农(66468)
- 教育(56631)
- 大学(55920)
- 学学(52450)
- 融(45983)
- 金融(45983)
- 农业(45277)
- 技术(44572)
- 财经(38090)
- 经济研究(37188)
- 业经(35879)
- 经(32692)
- 问题(28655)
- 图书(24538)
- 技术经济(24380)
- 统计(23759)
- 业(23074)
- 理论(22326)
- 贸(21714)
- 策(21653)
- 科技(21612)
- 版(21535)
共检索到7285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段龙龙 何虎
基于政府治理能力视角,考察了2010年到2020年数字经济发展与我国地方政府规模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地方政府规模之间呈现出先抑制后膨胀的“U”型关联,政府治理能力在数字经济影响地方政府规模变动的过程中发挥了显著的中介和负向调节作用,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可与数字化协同大幅抑制地方政府规模膨胀;(2)我国数字经济影响地方政府规模变动存在三个明显的门限值,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扩大政府规模的上升区间,而中西部地区仍处于数字经济有效缩小地方政府规模的下降区间;(3)我国省际地方政府规模变动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想要持续推进高效精简的服务型政府建设,除有效提升数字治理能力之外,还需与分权改革、高水平开放及城镇化进程相适配。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朱军
目前,许多有关公共支出的研究均是默认公共支出的规模是膨胀的。对此,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检验验证了中国地方政府公共支出规模膨胀的"存在性"。基于经典的理论模型和省级政府的面板数据,本文研究认为: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国省级地方政府存在明显的支出规模扩张。具体到各省级政府,绝大部分地区的公共支出规模是膨胀的,而且中西部地区的膨胀程度要高于东部地区。最后,面对日益膨胀的地方公共支出规模,本文提出了控制地方支出规模的初步政策建议。
关键词:
公共支出 地方政府 规模膨胀 实证分析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天津社会科学院“抑制通货膨胀过程中地方政府作用问题研究”课题组
一、地方政府的行为与通货膨胀 在西方国家,人们普遍认为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三项: 其一,资源配置功能,即政府有责任和能力去搞一些公共工程,如煤气、水、电、交通运输等,为企业和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同时,应该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手段保护竞争和防止垄断的形成。 其二,收入分配功能,即政府应利用税收和转移支付进行收入的再分配,从而缩小收入差别,求得社会公平。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付永 曾菊新
地方政府是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科层组织,地方政府治理结构是政府、市场、企业三类组织的行为边界和三者在经济活动中功能的排列组合。本文分析了地方政府治理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认为,地方政府治理结构优化的关键是政府;优化地方政府治理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必须治理政府。其措施为:(1)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控制政府规模;(2)真正做到依法行政,规范政府行为;(3)坚决约束政府自利倾向,建立服务政府。
关键词:
地方政府 治理结构 区域经济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翁异静 章迪平 吴刚 杜磊
文章以"新型城市化"为切入点,从"政策评估"的角度,采用双重倍差法测算新型城市化战略实施对地方政府规模的膨胀效应。分别用政府支出规模和政府人员规模作为政府规模的衡量指标,以我国2000—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结果表明:新型城市化战略的实施推动了地方政府规模的扩展,但对不同地区的影响不同,与东部地区相比,对中西部地区政府规模的推动作用更加明显。且经稳定性检验表明,新型城市化战略的地方政府规模膨胀效应是稳健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翁异静 章迪平 吴刚 杜磊
文章以"新型城市化"为切入点,从"政策评估"的角度,采用双重倍差法测算新型城市化战略实施对地方政府规模的膨胀效应。分别用政府支出规模和政府人员规模作为政府规模的衡量指标,以我国2000—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结果表明:新型城市化战略的实施推动了地方政府规模的扩展,但对不同地区的影响不同,与东部地区相比,对中西部地区政府规模的推动作用更加明显。且经稳定性检验表明,新型城市化战略的地方政府规模膨胀效应是稳健的。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平新乔
中国地方政府支出在预算内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从国际比较来看是属于最高一档,1994年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再集权化”措施并未改变财政分权的基本格局。在目前中国的经济水平下,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已占到本地GDP的21-22%,人均财政支出的省均值已经在过去10年中上升了3.7倍,全部预算内支出的3/4是由地方政府花掉的。如果还讲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不对称”,还努力要中央多转移一些资源给地方,还强调地方政府财权不够,那么这至少是超越了客观可行性。从1996年至2003年,地方政府行政开支总额上升了2.92倍。地方政府行政开支过大、上升过快,恰恰是借助于“预算外”这种较“软”的预算约束条件而实现的。
关键词:
地方财政 支出规模 政府绩效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马东山 韩亮亮 张胜强
以2005—2016年我国31个省级政府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从财政分权的视角,研究了政府审计与地方政府债务增长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政府审计能够抑制地方政府债务增长,且政府审计增收节支效应在低债务规模省份能够发挥抑制作用,政府审计建立健全制度效应在高债务规模省份能够发挥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政府审计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效应存在财政分权体制差异,财政分权越高,政府审计对于地方政府债务增长的抑制作用越强。研究对于充分发挥政府审计的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效应,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吴敏 刘畅 范子英
自2000年以来,为了缩小地区间差距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规模迅速扩大。本文利用1994-2015年省级年度数据发现,地方政府获得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每增加1元,年度一般预算财政支出将分别增加1. 61元和2. 12元,远远超过本地财政收入增加所产生的影响。这也意味着财政转移支付在我国产生了较大的"粘蝇纸效应"。在2010年提前下达固定数额转移支付指标改革后,一般性转移支付的"粘蝇纸效应"有所下降。使用分月数据的回归结果显示,"年底突击花钱"对专项转移支付"粘蝇纸效应"的贡献最大。本文的研究表明,转移支付引发的地方财政收入的不确定性、转移支付下拨时滞以及刚性的年度预算平衡制度是导致我国地方政府支出规模膨胀的重要原因。本文的研究结论意味着,中央应进一步规范转移支付制度、扩大提前下达转移支付指标的范围、加快转移支付的拨付进度、建立和完善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积极防范转移支付的道德风险问题。地方各级政府应该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强化预算约束力。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秦强
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下,中央和地方之间形成了较为稳固的政治维持关系,即当地方出现财政风险时,中央不会坐视不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放任预算外资金规模的膨胀;另一方面,通过不断扩大转移支付(特别是财力性转移支付)力度来援助地方。通过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式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规模的膨胀没有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中国式财政分权 政府规模 预算软约束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菅超伦 周咏梅
基于PPP项目管理库的项目信息、各地级市的城投债数据及经济统计数据,首先检验地方政府债务负担对当地PPP项目规模所产生的影响,接着引入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深入分析。结论表明:地方政府债务负担越高,PPP项目规模越大,而经济发展水平会抑制地方政府负债对PPP项目规模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城投债 PPP 城市经济发展水平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李妍 代文鑫 尤优
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利用绿色PPP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低碳领域,可以解决绿色资金缺口问题,提升地方政府绿色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本文运用fsQCA方法,以我国31个省份为样本,从财政能力、市场活力、政府信誉、法律条例、科技水平、公众诉求六个方面出发,探索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对各省域绿色PPP发展规模的复杂影响机制,希望为地方政府促进绿色PPP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PPP政策数量与公众环保诉求为核心条件,对绿色PPP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在公众环保诉求较高、科技水平较低的地区,提高市场活力可以弥补法律条例方面的不足;当六个维度都具备时,对促进绿色PPP规模的发展具有显著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邓剑虹 刘敏
地方政府治理体系创新给区域智造产业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基于演化经济学理论,以珠海、深圳临港经济区先进制造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利用173家规模以上智能制造企业2015-2017年政府治理创新前后的工业经济指标数据,运用SIENA模型,从动态演化视角对大数据监管下的政府治理创新与区域智造产业协同发展路径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运用大数据监管创新政府治理对区域智造产业发展的促进效果显著,且在发展周期上表现为治理创新、工业经济发展与地方社会贡献的协同演化稳定性。据此,给出有利于政府现代治理创新与区域智造产业协同发展的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范子英 张军
自分税制以来中央对地方进行了巨额的财政转移支付,特别是1999年开始的地区性发展战略,将大量的财政转移支付给予内陆地区。我们发现这种转移支付会产生非常强的粘纸效应(Flypaper Effect),即转移支付相对于本地的财政收入而言,会使得地方政府规模出现更严重的膨胀。本文的结论表明,每一个单位的转移支付会使得政府支出水平上升0.6—1.3个单位,而相同的GDP或者居民收入增长的效应仅为0.1—0.2;同样,人均财政转移支付每增加1万元,会使得每万人的机关人数增加62人,而本地财政收入相同增幅所带来的效应仅为0.037人。因而本文认为,要缓解政府支出规模增长过快,特别是防止内陆地区未来出现更严...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谢安
1993年,我国的经济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双双攀高,分别达到13.4%和14.7%(全国居民生活费用价格)。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再次成为经济学界和宏观经济调控部门探讨的重大问题。一种颇具影响的观点认为:要加快经济发展势必带来通货膨胀,而抑制通货膨胀则必然影响经济的快速增长,从而,将加快经济发展与抑制通货膨胀对立起来,并提出将加快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