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24)
- 2023(10830)
- 2022(8594)
- 2021(7308)
- 2020(5649)
- 2019(12533)
- 2018(12296)
- 2017(23113)
- 2016(12210)
- 2015(13614)
- 2014(13683)
- 2013(13751)
- 2012(13340)
- 2011(12592)
- 2010(12864)
- 2009(11882)
- 2008(11444)
- 2007(10319)
- 2006(9730)
- 2005(9205)
- 学科
- 济(82797)
- 经济(82748)
- 管理(30963)
- 业(29257)
- 地方(24669)
- 中国(22199)
- 方法(21982)
- 企(20471)
- 企业(20471)
- 数学(19363)
- 业经(19266)
- 数学方法(19247)
- 农(18123)
- 地方经济(15670)
- 学(13851)
- 农业(12957)
- 发(12603)
- 产业(12432)
- 融(11919)
- 金融(11919)
- 环境(11771)
- 银(11301)
- 银行(11276)
- 行(11115)
- 贸(10716)
- 贸易(10706)
- 制(10422)
- 信息(10384)
- 易(10203)
- 总论(10098)
- 机构
- 学院(190756)
- 大学(188995)
- 济(92091)
- 经济(90409)
- 研究(75437)
- 管理(67667)
- 中国(56717)
- 理学(56654)
- 理学院(55903)
- 管理学(55102)
- 管理学院(54721)
- 科学(43931)
- 京(41306)
- 所(38670)
- 财(37800)
- 研究所(34783)
- 农(33465)
- 中心(32905)
- 江(30489)
- 经济学(29614)
- 财经(29372)
- 业大(26960)
- 范(26893)
- 院(26814)
- 北京(26684)
- 师范(26621)
- 经(26526)
- 经济学院(26341)
- 农业(25856)
- 州(24180)
- 基金
- 项目(119950)
- 科学(94602)
- 研究(89312)
- 基金(85633)
- 家(74580)
- 国家(73928)
- 科学基金(62611)
- 社会(59740)
- 社会科(56887)
- 社会科学(56873)
- 省(47970)
- 基金项目(44430)
- 划(39380)
- 教育(39059)
- 自然(36526)
- 自然科(35625)
- 自然科学(35616)
- 编号(35308)
- 自然科学基金(34987)
- 资助(34040)
- 发(33519)
- 成果(28864)
- 发展(27591)
- 重点(27430)
- 展(27156)
- 国家社会(25766)
- 部(25711)
- 课题(25472)
- 创(24754)
- 创新(23270)
共检索到3132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崔新蕾 段珂
研究目的: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工业用地要素错配的影响效应及机制,为深化工业用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助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研究方法: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回归分析。研究结果:(1)数字经济发展抑制了工业用地要素错配,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2)数字经济能通过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工业结构高级化两条渠道抑制工业用地要素错配;(3)对市场化程度较低、互联网发展规模较大、过度错配城市以及非资源城市的抑制作用更显著;(4)抑制作用随着错配程度的降低而逐渐减弱,并能推动土地出让结构向增加商住用地方向调整。研究结论:应加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数字经济赋能效应,统筹兼顾全国数字产业空间布局,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对工业用地要素错配的矫正作用。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陈胤默 王喆 张明
本文采用2013-2021年TIMG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分析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对缓解贫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有助于缩小一国贫困差距,降低贫困人口比例。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中高收入国家,数字经济发展对缩小贫困差距,降低贫困人口比例的积极影响更为显著。考虑国家人口年龄结构后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在减贫方面具有普惠性,无论是在老龄化高的国家还是老龄化低的国家都具有明显的减贫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包容性在数字经济减贫方面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
关键词:
全球数字经济发展 贫困差距 贫困人口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耿雪洋
土地既是生产要素也是政府政策调节工具,探究土地要素配置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深入探究其影响路径,可从土地要素视角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证支持。本文运用工业用地错配衡量土地要素配置,并在测算和分析经济高质量发展时空分布的基础上,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效应模型,探究工业用地错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测算结果表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整体水平呈上升趋势,其重力中心的动态轨迹先向东南移动,后向西南移动。实证分析发现,工业用地错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非线性抑制作用,且可通过中介变量产业高度化部分实现。滞后一期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全要素生产率、城镇化水平、消费水平、交通设施和政府干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就异质性分析而言,在2012年之前、中部和西部地区、人口密集型地区,工业用地错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抑制作用更大。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耿雪洋
土地既是生产要素也是政府政策调节工具,探究土地要素配置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深入探究其影响路径,可从土地要素视角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证支持。本文运用工业用地错配衡量土地要素配置,并在测算和分析经济高质量发展时空分布的基础上,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效应模型,探究工业用地错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测算结果表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整体水平呈上升趋势,其重力中心的动态轨迹先向东南移动,后向西南移动。实证分析发现,工业用地错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非线性抑制作用,且可通过中介变量产业高度化部分实现。滞后一期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全要素生产率、城镇化水平、消费水平、交通设施和政府干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就异质性分析而言,在2012年之前、中部和西部地区、人口密集型地区,工业用地错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抑制作用更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莉 程可为 赵敬陶
在经济发展质量提升和土地资源约束日益加大的新形势下,如何通过政策引导实现资源配置优化、发展质量提升是当前学术界与政策层关注和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以Melitz(2003)的生产率异质性企业市场退出模型为基础,使用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企业微观数据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的城市层面数据,计算微观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考察了工业用地价格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相关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工业用地价格的上升能够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存在选择效应;政府对工业用地价格的负向扭曲会降低本地区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表明,选择效应对非国有企业的影响明显大于国有企业,对小企业的影响明显大于大企业;工业用地价格的提升能够通过影响高生产率企业选址继而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但并不能促进低生产率企业的退出。本文的研究既能对以往普遍存在的"土地引资"政策进行评价,也能对目前推广试行的"亩均论英雄"改革给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工业用地成本 全要素生产率 选择效应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黄威栋 张伟 王硕
本文基于2009-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金融资源错配缓解对商业银行工业信贷的影响,并讨论了数字经济发展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金融危机以来金融资源错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金融资源错配水平不断下降。金融资源错配缓解显著降低了银行工业信贷规模,但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改善资金的经济绩效。数字经济发展对金融资源错配缓解程度与银行工业信贷关系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随着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金融资源错配缓解对银行工业信贷规模的负影响减弱,对银行工业信贷资金利用效率的正影响加强。总体而言,现阶段商业银行仍存在对“民、小、新”企业不敢贷的现象,但这类企业通过数字经济应用、产业革新等手段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银行疑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葛翔宇 周尊荣
本文旨在测算2013—2019年中国省际层面的平衡充分发展水平,利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面板分位数模型和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对平衡充分发展的影响效应,探索数字经济是否能够缓解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局面。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平衡充分发展有积极影响,经过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且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该影响在不断加强,说明数字经济能够改善区域内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局面;相比较于东部地区和平衡充分发展高水平地区,数字经济在中西部地区和低水平地区的影响更大,说明数字经济对区域之间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局面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空间效应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不仅能提升本地区的平衡充分发展水平,也同样有助于提高周边地区的平衡充分发展水平。因此,本文为数字经济改善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局面提供数据支撑和分析视角,也为探寻平衡充分发展的提升路径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陈懿
数字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数据要素在不同市场及市场中各个主体间的流动分配,数字化转型为企业与外部提供了信息沟通渠道,增强了企业数字治理能力。通过选取A股上市公司2014—2020年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从微观主体和宏观区域双视角探寻数字化转型能否缓解市场价值对内在价值的偏离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能显著降低股票市场价值对内在价值的偏离程度,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这种影响作用越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能通过提升信息披露质量、提高公司业绩及抑制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进而降低股票市场价值对内在价值的偏离程度。研究结论为企业、政府及市场投资者行为提供实践指导,对数字经济背景下如何提高我国证券市场有效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佳 卢新海 匡兵 蔡大伟
研究目的:理论分析工业用地错配对区域绿色发展的影响机理,以期为优化工业用地配置进而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的政策指导。研究方法:固定效应模型与系统广义矩模型。研究结果:(1)工业用地错配对区域绿色发展产生的影响具有时间上的滞后性和持续性;(2)工业用地供给规模失衡,将挤占居住用地供应,抑制绿色技术创新,阻碍产业结构升级,而不利于区域绿色发展;(3)工业用地供给方式失当,会使得大量低质企业被引进,短期内带来巨大投资而促进GDP增长,但会损害长期的经济发展效益,同时造成愈发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而阻碍区域绿色发展。研究结论:未来应改革政府政绩考核体制与财税体制;制定规范、灵活的供地方式与标准,提高工业用地配置与利用效率;优化土地供给结构,引导产业结构升级,发挥市场对工业用地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郑玉
针对要素市场扭曲背景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动能的不足,构建省级层面的数字经济指标体系,利用2011~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模型考察数字经济的资源配置效应在缓解要素市场扭曲并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方面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证实:要素市场扭曲背景下,数字经济的资源配置效应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提升作用;数字经济主要通过缓解金融、人才、技术三类要素市场扭曲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国有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以及大企业样本中,数字经济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更强的促进作用。据此,应完善数字基础设施,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关注要素市场发展,促进各类要素充分流动、重组和重构;根据企业高质量发展需求,柔性化创建组织情景体系。
关键词:
数字经济 要素市场扭曲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玉茹 张杉杉
从互联网使用视角探究缓解过度教育的收入惩罚问题,是数字经济时代提高劳动力市场效率的新思路。文章使用2014~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探讨互联网使用对劳动者的过度教育风险及其收入惩罚的缓解效应,并分析了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有助于降低过度教育的发生风险(即“数量效应”),对过度教育者而言,互联网使用有助于增加其收入(即“收入效应”),由此缓解劳动者的过度教育风险及其收入惩罚。细分研究显示,使用互联网进行工作、学习和社交活动均有助于降低过度教育风险,并缓解过度教育者的收入惩罚。异质性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显著降低了非垄断行业劳动者的过度教育风险,对女性和农村户口过度教育劳动者的收入惩罚缓解效应更大。据此,文章建议充分利用数字经济发展契机,通过互联网赋能提升劳动者数字技能,促进更高质量的充分就业。
关键词:
互联网使用 过度教育 收入惩罚 缓解作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莉莉 王健 吴群
基于2007~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投入端和产出端考察工业用地市场化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工业用地市场化既能减少投入端能源消耗,又能减少产出端污染排放,从而促进绿色经济发展。且在东部地区和财政缺口较小的地区,工业用地市场化对绿色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更明显。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工业用地市场化既可通过技术创新促进投入端、产出端绿色经济发展,又可通过促进东部地区产业转出和抑制中西部地区产业转入而促进投入端绿色经济发展,但对产出端绿色经济发展影响不显著。据此,应以市场化为方向完善工业用地出让制度,鼓励和支持技术创新,因城施策提高产业转移有效性,促进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赵晓阳 衣长军 郭敏敏
本文利用2011—2018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探讨了数字经济对区域“稳外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讨论了数字经济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风险问题以及纠偏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对FDI的吸引力度就越大;机制检验发现,数字经济通过消费扩张效应、拓宽融资渠道和技术创新驱动效应对FDI产生影响;进一步地,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大了区域FDI差距,呈现出明显的“马太效应”,而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防范风险的有效纠偏措施。政府应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营商环境构建为重要抓手,加快城市数字化建设进程,但也要高度警惕数字经济产生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以发挥数字经济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引擎作用。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叶谊锋 罗荷花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居民家庭经济脆弱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有助于缓解家庭经济脆弱性,经济机会和数字素养是其缓解效应发挥的中介渠道。随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提升,攀比效应的干预使得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家庭经济脆弱性的缓解效应逐渐递减,呈倒“U”型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西部、农村地区及低资本家庭经济脆弱性的缓解效应更强,这与数字普惠金融的普惠性和包容性相契合。本文为制定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政策提供参考,以更好推动数字普惠金融真正普惠于民,实现家庭增收致富。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桐彬 朱英明 张云矿
在我国积极畅通国内大循环的背景下,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于缓解制造业产能过剩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8—2018年制造业上市公司和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探究区域一体化对制造业产能过剩的影响。结果表明:区域一体化对制造业产能过剩具有显著的缓解效应。区域一体化可以通过改善资源错配、抑制产业同构和提升市场潜力等机制缓解制造业产能过剩,其中市场潜力的作用效果最为明显。调节效应检验表明: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和金融支持削弱了区域一体化对制造业产能过剩的缓解效应。异质性检验表明:长江上游区域一体化对制造业产能过剩的缓解效应更为明显;区域一体化提高了新兴产业的产业同构程度,进而加剧产能过剩;财政压力和金融支持的调节效应对于国有企业更为明显,而土地支持的调节效应对于民营企业更为明显。据此提出拓宽要素大通道、打造产业大格局、推进市场大统一等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