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14)
- 2023(11126)
- 2022(8673)
- 2021(7202)
- 2020(5356)
- 2019(11828)
- 2018(11524)
- 2017(21733)
- 2016(11314)
- 2015(12422)
- 2014(12520)
- 2013(12681)
- 2012(12418)
- 2011(11700)
- 2010(11873)
- 2009(10842)
- 2008(10343)
- 2007(9396)
- 2006(8816)
- 2005(8465)
- 学科
- 济(80567)
- 经济(80513)
- 管理(32869)
- 业(28483)
- 地方(24153)
- 中国(21851)
- 企(20314)
- 企业(20314)
- 方法(20110)
- 业经(18436)
- 数学(17590)
- 数学方法(17507)
- 农(16848)
- 环境(16011)
- 地方经济(15499)
- 学(14185)
- 发(12386)
- 农业(12239)
- 产业(12212)
- 融(12169)
- 金融(12169)
- 银(11292)
- 银行(11280)
- 行(11114)
- 财(10807)
- 贸(10589)
- 贸易(10579)
- 制(10226)
- 易(10089)
- 信息(9943)
- 机构
- 学院(178828)
- 大学(176706)
- 济(89789)
- 经济(88223)
- 研究(70631)
- 管理(64219)
- 理学(53678)
- 中国(53347)
- 理学院(53018)
- 管理学(52397)
- 管理学院(52048)
- 科学(39650)
- 财(38227)
- 京(37962)
- 所(35642)
- 研究所(31941)
- 中心(30699)
- 财经(29677)
- 经济学(29601)
- 江(27940)
- 农(27808)
- 经(26818)
- 经济学院(26360)
- 院(25407)
- 北京(24771)
- 范(24382)
- 师范(24160)
- 业大(22710)
- 州(22369)
- 科学院(21867)
- 基金
- 项目(112584)
- 科学(89705)
- 研究(84773)
- 基金(81673)
- 家(70801)
- 国家(70218)
- 科学基金(60083)
- 社会(57920)
- 社会科(55274)
- 社会科学(55264)
- 省(44321)
- 基金项目(42026)
- 划(36560)
- 教育(36190)
- 自然(34674)
- 自然科(33825)
- 自然科学(33820)
- 自然科学基金(33195)
- 编号(32814)
- 资助(32211)
- 发(32197)
- 发展(26726)
- 展(26262)
- 成果(26250)
- 重点(25794)
- 国家社会(25296)
- 部(24309)
- 课题(23535)
- 创(23302)
- 创新(21982)
共检索到2938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佘群芝 吴柳
在全球气候治理的背景下,准确考察数字经济发展的碳减排效应,对推动各国经济发展低碳转型,尽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具有重要意义。使用1990—2019年99个国家的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考察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从国家层面来看,数字经济发展能显著降低碳排放,且减排弹性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2)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在中、高收入国家均能通过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结构实现节能减排。(3)从行业层面来看,数字经济对降低中等收入国家建筑、制造、电力行业的碳排放有显著效果,对降低高收入国家制造业、运输业的碳排放作用显著,且均是通过提高能源效率实现的。以上研究结论为协同推进数字经济发展与气候治理、加快各国经济低碳转型及部署中国碳达峰行动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向宇 郑静 涂训华
数字经济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中国城市面板数据,探究数字经济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降低了各地的碳排放强度,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技术创新是数字经济影响城市碳排放的作用渠道;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的碳减排作用在非资源型城市、东部地区和低排放城市更加明显;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碳减排作用还受到城镇化水平的影响,表现出门槛效应。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碳排放强度 门槛效应 城镇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侯建 白婉婷
文章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3—2020年的数据,系统构建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体系,并将环境规制异质性纳入数字经济对碳排放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通过构建非线性动态门槛模型,考察在不同环境规制门槛下数字经济的碳减排效应。研究发现: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呈现总体上升而局部波动的趋势,存在较大的“贫富差距”;数字经济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环境规制门槛效应,较低的环境规制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利于数字经济的碳减排效应,而随着环境规制水平的提升并跨过阈值,数字经济发展能显著抑制区域的碳排放。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环境规制 碳排放 动态门槛模型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左晓慧 钱鹏程
数字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在推动实现“双碳”目标中发挥重要作用。利用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和碳排放强度数据,可以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赋能碳减排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有效降低碳排放量,促进碳减排,且表现出一定的区域异质性和政策异质性。进一步机制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可通过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降低能源消费水平、调整能源生产结构等方式降低碳排放量。鉴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有效促进碳减排,应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助力国家实现“双碳”目标,实现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碳减排 双向固定效应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范合君 潘宁宁 吴婷
发展数字经济是有效降低城市碳排放强度的重要抓手。利用2016—2020年中国22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碳减排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能够降低城市碳排放强度;数字经济发展通过提高能源环境效率和推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等渠道降低城市碳排放强度;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加强了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强度的抑制作用。数字经济发展在降低城市碳排放强度的进程中存在双重门槛,只有在数字经济发展超过特定门槛值时,碳减排效应才会显著,且其效应呈现出递减特征。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降低非中心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碳排放强度,但对降低中心城市和资源型城市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不显著。因此,政府应积极抓住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基建”的发展机遇,夯实数字经济基础底座,实现城市碳减排。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卢京宇 郭俊华
基于2011—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空间杜宾模型及门槛效应模型探讨了数字经济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降低了农业碳排放强度。异质性分析显示,数字经济对农业的碳减排作用主要来自产业数字化的影响,且该作用在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和非粮食主产区更明显。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激励农业绿色技术创新促进农业碳减排,但农业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未能促进农业碳减排。空间效应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对农业碳排放强度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非线性关系检验表明,数字经济与农业碳排放强度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具有非线性特征,且当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越过门槛值时,数字经济的农业碳减排效应呈现边际递减特征。因此,应充分利用数字经济加快推进农业部门的“双碳”进程,发挥数字经济的绿色技术赋能作用,同时加强区域之间的数字协作联动与环境协同治理,从而持续释放数字经济的农业碳减排效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凯 陈珂
文章从城市环境污染变动的视角,研究了中国高铁开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高铁开通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能够减少城市污染物的排放;通过解释变量滞后、变换样本容量均得到一致性结论;高铁开通对东部城市与大中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但对中西部城市与小城市的减排效应更为明显,从而加大了区域间、城市间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的差距。进一步研究发现,城市污染水平下降能够进一步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改善导致的移民与健康成本下降对城市经济发展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朱琳
本文首先利用超效率EBM模型测度了2008-2021年我国287个地级市的绿色经济效率,并依托空间杜宾模型探索了流通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和碳强度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流通产业集聚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和碳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东部地区流通产业集聚的绿色经济效率和碳减排效果明显低于中西部和东北部地区。最后,文章指出碳排放强度是流通产业集聚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影响的中介变量,流通产业集聚可以通过碳减排作用来实现绿色经济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修凡 廖中举
文章首先梳理了数字经济发展赋能碳减排的作用机理;然后,建立数字经济发展指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GMDH算法识别数字经济的不同维度中影响碳减排的关键因素;最后,考虑条件间的组合关联,收集2016—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组态分析,得出等效组态方案和因果结论。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赋能碳减排的过程形成了“数字技术主导型”“数字金融主导型”“产业数字化主导型”和“数字产业主导型”四条路径。江苏和北京是“数字技术主导型”路径的代表性省份,依托数字技术和产业数字化而产生先发优势。浙江、广东和上海是“数字金融主导型”路径的代表性省份,利用金融普惠性解决传统行业的融资需求,整合重组要素资源,研发数字技术和低碳产品。山东、江西和天津是“产业数字化主导型”路径的代表省份,推动解决低碳技术的应用与转化问题,形成低碳发展模式。福建是“数字产业主导型”路径的代表省份,依托较高的信息化水平实现碳减排目标。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碳减排 组态分析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何建武 李善同
国内的环境压力、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及国际压力、大国的责任与承诺,决定着我国采取相应的政策手段来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势在必行。然而国内目前控制污染排放的政策主要依赖行政手段,缺乏利用市场的手段。中国国土辽阔,区域间的差异较大,但是针对污染控制影响的区域定量分析却少之又少。本文利用多区域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对全国各个地区施行统一的碳税对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二氧化碳减排以及地区差距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采用统一碳税的碳税政策,对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造成的福利损失比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大约要大1到2个百分点;碳排放强度越高的省份,其福利受损的程度越大;统一碳税政策既会带来地区整体福利的下降,同时也造成...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周园 张天娇 周昊明
基于中国A股上市平台企业2010—2020年数据,采用爬虫文本分析技术测度企业与供应链成员的减排合作水平,实证检验其带来的经济效益。研究发现:开展供应链减排合作能够对平台企业价值创造产生促进作用;当企业所在地区是低碳试点城市时,这种正向影响更为显著。此外,供应链减排合作可以通过提高企业的碳信息披露水平、增加绿色研发投入带来价值提升,进而促进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供应链减排合作带来的效益可以沿供应链溢出到平台企业的主要供应商和客户,促进多方价值创造,实现平台企业价值引领与繁荣经济。为引导平台企业实现供应链低碳转型,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应完善平台企业供应链减排合作内外部制度环境;积极推进碳信息披露改革,将供应链减排合作纳入ESG披露体系;促进平台企业加大绿色研发投入,带动地区及周边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磊
2009年11月,中国国务院宣布到2020年,在2005年的基础之上将碳排放强度,即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40%~45%。这一目标能否达成对于中国以及全球抵御气候变化都将产生深刻影响。分析我国能源消耗和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系统梳理到目前为止我国所制定和实施的能源政策,并结合情景分析预测了我国能否达到既定的碳排放强度削减目标。结果表明,我国实现减排目标是乐观的,但仍需要有针对性的政策导向。最后根据以上分析,对我国下一阶段的能源消耗和经济发展政策提出了相应建议,即加大科技支出,继续淘汰落后产能,推动先进生产技术应用;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动能源价格市场化进程。
关键词:
碳排放强度 能源政策 经济发展 情景分析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胡颖 李倩男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关注的焦点。文章基于2013-2020年中国31个省域层面的面板数据,构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及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数字经济驱动低碳经济发展的经济效应进行检验。实证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低碳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驱动效应;但数字经济对低碳经济发展的驱动效应呈现地区异质性差异。最后,文章提出应建立数字经济驱动低碳经济发展的配套机制以及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区域合作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
低碳经济 数字经济 城市化率 熵权法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科 熊子怡 黄细嘉
绿色债券是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绿色”和“金融”双重属性,其发行能否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目前较少有学者研究。文章从宏观视角对绿色债券的碳减排效应及其内在机制进行了研究,并基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验证了绿色债券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1)绿色债券能够显著降低城市碳排放强度,并且该效应在金融市场化程度较高和环境规制力度较弱的地区更明显,该结论在经过内生性问题处理和一系列稳健性测试后仍然成立。(2)机制分析表明,一方面,绿色债券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升了环保投资水平;另一方面,发行绿色债券有助于提高发行主体的社会关注度,从而促进其更好地履行环境社会责任。(3)进一步检验发现,绿色债券有助于提高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章的研究不仅证实了绿色债券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也为进一步发展绿色金融与加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启示。
关键词:
绿色债券 碳排放强度 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俊明 魏雯琪 张鹏 韩秀兰 杨怡雪 薛婧 于一鸣
数字经济正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的总抓手。文章基于2013—2020年CO2与四类典型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强度数据,采用时空动态熵值法测度同期中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市域数字经济发展(DED)水平,提出并运用贝叶斯时空因果森林模型,研究本地和空间邻接周边市域DED(周边WDED)对本地市域减污降碳协同效应(CPCR)的促进效应及其空间分异。结果表明:(1)中国市域DED和CPCR均呈增长趋势和“西低东高”的空间分布格局。(2)本地DED和周边WDED对本地CPCR的促进效应分别呈“对数函数”型和“S函数”型特征。(3)本地DED促进效应的空间分布符合以“胡焕庸线”为界的“西高东低”空间结构,周边WDED促进效应在西部区域和沿海地区较低,而高值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南和北方地区。为促进减污降碳协同,需要在多个层面加强对数字经济的支持和优化,包括强化区域平衡、关注空间溢出效应、增强区域发达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