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75)
- 2023(18211)
- 2022(15055)
- 2021(13576)
- 2020(10948)
- 2019(24821)
- 2018(24889)
- 2017(47364)
- 2016(25853)
- 2015(28927)
- 2014(29283)
- 2013(28988)
- 2012(27003)
- 2011(24675)
- 2010(24903)
- 2009(22939)
- 2008(22146)
- 2007(19974)
- 2006(18095)
- 2005(16594)
- 学科
- 济(126115)
- 经济(125993)
- 管理(74516)
- 业(69391)
- 企(55840)
- 企业(55840)
- 方法(45248)
- 数学(38201)
- 数学方法(37831)
- 中国(35590)
- 农(31565)
- 地方(30914)
- 业经(29207)
- 学(27215)
- 财(25262)
- 农业(21666)
- 环境(20957)
- 制(20861)
- 贸(19240)
- 贸易(19225)
- 银(18848)
- 理论(18828)
- 融(18826)
- 金融(18823)
- 银行(18803)
- 易(18491)
- 和(18413)
- 行(18136)
- 发(17745)
- 地方经济(17427)
- 机构
- 大学(383086)
- 学院(380373)
- 济(159724)
- 经济(156346)
- 管理(145461)
- 研究(135671)
- 理学(123970)
- 理学院(122523)
- 管理学(120553)
- 管理学院(119853)
- 中国(100823)
- 京(83163)
- 科学(82211)
- 财(72628)
- 所(68864)
- 研究所(62293)
- 农(60658)
- 中心(59596)
- 江(57821)
- 财经(57357)
- 业大(54160)
- 北京(53330)
- 范(53232)
- 师范(52769)
- 经(51907)
- 经济学(49057)
- 院(48810)
- 州(46833)
- 农业(46789)
- 经济学院(43743)
- 基金
- 项目(249907)
- 科学(196537)
- 研究(185358)
- 基金(180272)
- 家(156700)
- 国家(155333)
- 科学基金(132844)
- 社会(118224)
- 社会科(112049)
- 社会科学(112022)
- 省(97287)
- 基金项目(94880)
- 教育(83870)
- 自然(83600)
- 划(81860)
- 自然科(81591)
- 自然科学(81576)
- 自然科学基金(80105)
- 编号(75455)
- 资助(73363)
- 成果(62408)
- 发(57283)
- 重点(56212)
- 部(54692)
- 课题(52781)
- 创(51122)
- 国家社会(48914)
- 创新(47737)
- 教育部(47057)
- 科研(46723)
- 期刊
- 济(188941)
- 经济(188941)
- 研究(122210)
- 中国(77504)
- 学报(60098)
- 农(56593)
- 管理(55951)
- 科学(55607)
- 财(53863)
- 大学(45609)
- 教育(45352)
- 学学(42473)
- 农业(38846)
- 融(36081)
- 金融(36081)
- 技术(33605)
- 经济研究(30218)
- 业经(29754)
- 财经(29542)
- 经(25416)
- 问题(24651)
- 图书(22671)
- 技术经济(19999)
- 业(19718)
- 理论(18336)
- 现代(17880)
- 贸(17770)
- 科技(17768)
- 商业(17090)
- 世界(17015)
共检索到5854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向宇 郑静 涂训华
数字经济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中国城市面板数据,探究数字经济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降低了各地的碳排放强度,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技术创新是数字经济影响城市碳排放的作用渠道;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的碳减排作用在非资源型城市、东部地区和低排放城市更加明显;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碳减排作用还受到城镇化水平的影响,表现出门槛效应。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碳排放强度 门槛效应 城镇化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佘群芝 吴柳
在全球气候治理的背景下,准确考察数字经济发展的碳减排效应,对推动各国经济发展低碳转型,尽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具有重要意义。使用1990—2019年99个国家的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考察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从国家层面来看,数字经济发展能显著降低碳排放,且减排弹性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2)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在中、高收入国家均能通过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结构实现节能减排。(3)从行业层面来看,数字经济对降低中等收入国家建筑、制造、电力行业的碳排放有显著效果,对降低高收入国家制造业、运输业的碳排放作用显著,且均是通过提高能源效率实现的。以上研究结论为协同推进数字经济发展与气候治理、加快各国经济低碳转型及部署中国碳达峰行动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凯伦 刘梦月 朱天龙
本文基于我国1990-201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程度作为门槛变量实证检验了FDI对我国城镇化的影响,得出结论:FDI的流入对我国的城镇化具有门槛效应。当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程度处在低门槛值之下时,FDI的流入对我国的城镇化具有促进作用;当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程度处在低门槛值和高门槛值之间时,FDI的流入对我国的城镇化具有抑制作用;当其在高门槛值以上时,FDI的流入对我国的城镇化又具有了促进作用。基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程度的不同,FDI对东部地区的城镇化具有促进作用,而对中西部地区具有阻碍作用,因此中西部地区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而使FDI成为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的强大动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侯建 白婉婷
文章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3—2020年的数据,系统构建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体系,并将环境规制异质性纳入数字经济对碳排放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通过构建非线性动态门槛模型,考察在不同环境规制门槛下数字经济的碳减排效应。研究发现: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呈现总体上升而局部波动的趋势,存在较大的“贫富差距”;数字经济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环境规制门槛效应,较低的环境规制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利于数字经济的碳减排效应,而随着环境规制水平的提升并跨过阈值,数字经济发展能显著抑制区域的碳排放。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环境规制 碳排放 动态门槛模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汪芳 汪梓瑜 赵玉林 刘春晖
数字化和绿色化是中国现阶段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战略和目标,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否带来生态环境的改善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2013—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法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和环境污染指数,实证检验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着力探讨了环境规制在二者间的调节和门槛效应。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数字经济的发展会先加剧后减少环境污染;环境规制在数字经济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中发挥了调节作用,当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环境规制强化了数字经济对环境污染的负向作用,而当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环境规制则会强化数字经济的污染减排作用;门槛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当前随着环境规制水平的提高,数字经济的环境污染效应更加严重;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存在空间异质性。研究结论为数字经济发展、环境规制强度设置等方面提供了政策启示。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环境污染 环境规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汪芳 汪梓瑜 赵玉林 刘春晖
数字化和绿色化是中国现阶段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战略和目标,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否带来生态环境的改善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2013—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法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和环境污染指数,实证检验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着力探讨了环境规制在二者间的调节和门槛效应。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数字经济的发展会先加剧后减少环境污染;环境规制在数字经济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中发挥了调节作用,当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环境规制强化了数字经济对环境污染的负向作用,而当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环境规制则会强化数字经济的污染减排作用;门槛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当前随着环境规制水平的提高,数字经济的环境污染效应更加严重;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存在空间异质性。研究结论为数字经济发展、环境规制强度设置等方面提供了政策启示。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环境污染 环境规制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范合君 潘宁宁 吴婷
发展数字经济是有效降低城市碳排放强度的重要抓手。利用2016—2020年中国22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碳减排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能够降低城市碳排放强度;数字经济发展通过提高能源环境效率和推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等渠道降低城市碳排放强度;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加强了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强度的抑制作用。数字经济发展在降低城市碳排放强度的进程中存在双重门槛,只有在数字经济发展超过特定门槛值时,碳减排效应才会显著,且其效应呈现出递减特征。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降低非中心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碳排放强度,但对降低中心城市和资源型城市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不显著。因此,政府应积极抓住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基建”的发展机遇,夯实数字经济基础底座,实现城市碳减排。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彭迪云 刘畅 周依仿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肩负实现绿色发展的历史重任。本文以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多种指标以量化雾霾污染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门槛面板回归模型,以居民消费水平为门槛变量,实证研究2001~2013年期间该地区城镇化发展对雾霾污染影响的门槛效应。研究表明,城镇化发展与雾霾污染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双门槛效应"。当居民消费水平低于第一道门槛时,城镇化发展会加速雾霾污染;跨越第一道门槛时,城镇化发展对雾霾污染影响有所减弱,但仍为正向促进关系;跨越第二道门槛时,城镇化发展对雾霾污染的作用则转变为负向关系。文章最后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韩刚 李润琴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数字经济无疑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2013~2022年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造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数与新型城镇化水平指数研究数字经济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并引入技术创新和碳减排分析数字经济驱动新型城镇化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在新型城镇化水平低的省(区、市)与中部地区提升效果更明显;机制分析表明,技术创新和碳减排是数字经济促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传导机制;通过进一步的门槛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对新型城镇化的推动作用因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呈现出先正后负的特征。研究结论可为加速释放数字经济红利,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左晓慧 钱鹏程
数字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在推动实现“双碳”目标中发挥重要作用。利用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和碳排放强度数据,可以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赋能碳减排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有效降低碳排放量,促进碳减排,且表现出一定的区域异质性和政策异质性。进一步机制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可通过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降低能源消费水平、调整能源生产结构等方式降低碳排放量。鉴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有效促进碳减排,应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助力国家实现“双碳”目标,实现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碳减排 双向固定效应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余泳泽 杜晓芬
节能减排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将非合意性产出(污染物)纳入投入和产出导向的DEA模型,计算了我国29个省市的节能减排潜力和效率,并考察了节能减排潜力的地区特征。结果显示,2003年到2009年我国年均节能潜力约8亿t标准煤,节能效率为0.67;年均COD减排潜力约为300万t,减排效率为0.393;年均二氧化硫减排潜力约为1 300万t,减排效率为0.345。借鉴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思路,本文提出了两个假设命题:(1)一个地区人均GDP只有越过一定的"门槛值"后,技术进步对节能减排的技术效应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节能减排的结构效应才能够显著体现。人均收入与节能减排效率之间...
关键词:
激励约束机制 节能减排效率 门槛效应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淑琴
党的"十八大"以来,城镇化的发展受到了密切的关注。实际上,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在推进城市化、工业化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同时显示出了令人瞩目的"生态问题",因此,环境保护、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成为当今的热门话题。发展经济学中的哈里斯-托达罗(Harris-Todaro)模型解析了城镇化中的劳动力移动等问题,该模型认为城乡劳动力移动的动因是劳动者的收入差别,其中还未考虑到环境问题,如今中国的环境问题已经越来越深刻,尤其近两年在中国境内大面积出现雾霾天气,大气污染程度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因为环境的恶化,使得一些人迁出大城市甚至移民国外,即所谓的"环境移民",考虑到城市污染会影...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谭建立 赵哲
中国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支柱,对碳减排发挥关键作用。基于2007-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模型进行检验,考察了财政支出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提高非经济性公共支出占比有利于减少碳排放,非经济性公共支出通过规模效应、预算效应与替代效应对碳排放保持促进作用,而直接效应与环境规制效应对碳排放保持抑制作用;新型城镇化建设是财政支出影响碳排放的重要路径,利用经济城镇化指标衡量中介效应时,发现非经济性公共支出与碳排放存在负向关系,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以稳定经济发展和优化产业结构,减少碳排放;利用人口城镇化指标衡量中介效应时,发现非经济性公共支出与碳排放存在正向关系,通过完善财政支出结构来调节城镇人口和就业水平,实现碳减排目标。因此,需推进财政支出政策向绿色低碳、生态协调发展模式转型,发挥财政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导向作用并加快产业绿色升级,形成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何春 崔万田
本文将城镇化引入到贫困理论模型中,通过构建模型揭示了城镇化对贫困的基本影响,同时选取32个发展中经济体1992—2015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1)城镇化与贫困呈现出U型关系,而且存在一个最优的城镇化水平。在达到最优水平前,城镇化的发展有利于贫困的减少,当超过最优水平时,会产生过度城镇化问题,不利于贫困的减少。(2)城镇化建设能够提高教育、健康、农业生产率,而教育、健康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又有助于贫困的减少。
关键词:
城镇化 减贫效应 理论机制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何春 崔万田
本文将城镇化引入到贫困理论模型中,通过构建模型揭示了城镇化对贫困的基本影响,同时选取32个发展中经济体1992—2015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1)城镇化与贫困呈现出U型关系,而且存在一个最优的城镇化水平。在达到最优水平前,城镇化的发展有利于贫困的减少,当超过最优水平时,会产生过度城镇化问题,不利于贫困的减少。(2)城镇化建设能够提高教育、健康、农业生产率,而教育、健康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又有助于贫困的减少。
关键词:
城镇化 减贫效应 理论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