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707)
2023(18247)
2022(15100)
2021(13667)
2020(11437)
2019(25960)
2018(25583)
2017(49240)
2016(26338)
2015(29499)
2014(29661)
2013(29327)
2012(27627)
2011(25134)
2010(25249)
2009(23389)
2008(23006)
2007(20442)
2006(17857)
2005(16448)
作者
(77943)
(65678)
(64894)
(62016)
(41629)
(31484)
(29726)
(25380)
(24761)
(23293)
(22294)
(21879)
(20866)
(20782)
(20339)
(20219)
(19359)
(19311)
(18778)
(18773)
(16334)
(16039)
(15880)
(15029)
(14868)
(14599)
(14510)
(14198)
(13359)
(12916)
学科
(132728)
经济(132605)
管理(73131)
(71624)
(57103)
企业(57103)
方法(51843)
数学(45595)
数学方法(45059)
中国(34971)
(32682)
地方(31437)
业经(29253)
(27866)
(25176)
农业(22295)
(21529)
(21262)
贸易(21250)
(20511)
(19240)
(19236)
金融(19233)
银行(19205)
(18486)
地方经济(18302)
产业(18047)
环境(18008)
技术(17690)
(17299)
机构
学院(386365)
大学(384625)
(169412)
经济(166096)
管理(146594)
研究(135670)
理学(125810)
理学院(124378)
管理学(122217)
管理学院(121489)
中国(102110)
科学(81972)
(81203)
(75184)
(69113)
(65213)
研究所(62650)
中心(61926)
财经(59757)
(58641)
业大(56195)
(54204)
经济学(53216)
北京(51133)
农业(50977)
(50546)
师范(50010)
(48536)
经济学院(47736)
(46680)
基金
项目(255901)
科学(202277)
基金(186138)
研究(185493)
(162653)
国家(161294)
科学基金(138504)
社会(119987)
社会科(113967)
社会科学(113941)
(100661)
基金项目(97857)
自然(88527)
自然科(86532)
自然科学(86506)
自然科学基金(84978)
教育(84688)
(84281)
资助(76275)
编号(73974)
成果(59571)
(59472)
重点(57999)
(56485)
(53185)
课题(51501)
国家社会(50342)
创新(49756)
科研(48979)
教育部(48506)
期刊
(190799)
经济(190799)
研究(114664)
中国(77472)
学报(59719)
(59593)
(58427)
科学(55333)
管理(55218)
大学(45360)
学学(42839)
农业(40457)
教育(38443)
(37094)
金融(37094)
技术(35659)
经济研究(31554)
业经(30519)
财经(30227)
(26251)
问题(24924)
(21813)
技术经济(20960)
统计(20307)
(19463)
(18393)
商业(18171)
图书(17892)
世界(17840)
(17506)
共检索到5837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祺雨   王乃合   杨光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在推动就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时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产业数字化过程中,三次产业的特性及其与数字经济发展的适配度决定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就业决策和就业流向。本文选取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使用广义双重差分法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抑制了劳动力从事第一产业,促进了劳动力从事包括第二、三产业在内的非农工作。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发展对第二产业就业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制造业,而对第三产业就业的促进作用同时体现在传统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2)第二产业数字化具有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特征,倾向于吸纳高技能劳动力;(3)第三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发挥降门槛和稳就业的关键性作用,能够同时吸纳高技能和低技能劳动力进入;(4)数字经济发展主要促进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以及年轻劳动力的非农就业。拓展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赋能农户增收,且有助于提升非农就业质量。因此,持续深挖数字就业红利,对于新时期促进就业增长、保障就业质量、优化就业结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兵  裴馨  
深度挖掘数字经济发展红利,有利于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本文选取2003-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交互效应模型检验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但存在区域差异,即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促进作用最大,中部次之,东部最小。同时,促进中部和东北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从作用机制来看,数字经济与城市化、财政支出融合,共同促进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数字经济与人力资本相互配合,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高昂  
数字经济助力国际贸易发展成为中国建设贸易强国的重要推动力。本文以2012-2021年我国各省份数据为研究样本,基于格兰杰检验和脉冲响应方法,按照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区分类,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与贸易流量的短期和长期关系。结果显示:第一,短期关系研究发现,全国层面数字经济发展与贸易流量互为因果关系,东部地区与全国层面结果一致,中部和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与贸易流量呈现单一因果关系;第二,长期关系研究发现,在全国、东部、西部和中部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与一般贸易具有长期正向作用。其中,东部地区正向作用最为显著,中部和西部地区正向作用不显著;第三,对贸易进行分类研究发现,全国、东部、西部和中部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与一般贸易具有长期正向作用。其中,东部地区上升状态明显,全国、中部和西部地区相对处于平稳状态。全国、东部、西部和中部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与加工贸易具有长期正向作用。全国和东部地区上升状态明显;中部和西部地区处于下降的状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卫洪   耿芳艳   王莹   肖贵秀  
论文从乡村生态旅游入手,利用2011—2020年我国26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回归模型,探讨乡村数字经济发展对生态旅游的作用效果,并对其进行稳健性检验和区域异质性分析,为生态价值转化提供决策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乡村数字经济发展对生态旅游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控制变量中,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业接待设施水平对生态旅游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2)从区域差异来看,东部和中部乡村数字经济发展对生态旅游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中部地区乡村数字经济发展对生态旅游的影响最大。为促进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提出以下政策启示:(1)加大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优化升级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2)因地制宜制定乡村生态旅游产业政策,推动乡村数字经济与生态旅游产业深度融合;(3)实施乡村生态旅游业向社会资本全方位开放战略,引进外来资本、技术、人才和先进管理经验。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卫洪   耿芳艳   王莹   肖贵秀  
论文从乡村生态旅游入手,利用2011—2020年我国26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回归模型,探讨乡村数字经济发展对生态旅游的作用效果,并对其进行稳健性检验和区域异质性分析,为生态价值转化提供决策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乡村数字经济发展对生态旅游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控制变量中,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业接待设施水平对生态旅游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2)从区域差异来看,东部和中部乡村数字经济发展对生态旅游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中部地区乡村数字经济发展对生态旅游的影响最大。为促进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提出以下政策启示:(1)加大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优化升级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2)因地制宜制定乡村生态旅游产业政策,推动乡村数字经济与生态旅游产业深度融合;(3)实施乡村生态旅游业向社会资本全方位开放战略,引进外来资本、技术、人才和先进管理经验。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梁隆斌  张华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已经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发展。为揭示造成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运用经济增长的σ-收敛、绝对β-收敛、条件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等方法,检验中国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得出造成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各区域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不一样;造成各区域三次产业升级和转换不同的原因是,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所享受的优惠政策不对等和开放程度差异。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齐美东  吴金科  
本文基于2011—2020年省级层面数据,从直接、间接两个层面,区域、维度、门槛三重视角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效应、异质性与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有效助推实体经济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实体经济发展效应在东部地区得以充分发挥,其使用深度维度赋能实体经济的效果较覆盖广度和数字化程度要好;随着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效应呈“边际效应递增”特征,存在非线性效应;作用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发挥“数字效应”强化区域创新、“普惠效应”提升消费水平、“金融效应”促进资本积累,间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实体经济发展效应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林晨  
本文选取2006-2021年全球32个样本国家(包括27个OECD成员国家和5个金砖国家)的面板数据,探究数字贸易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是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数字贸易的发展能够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助力产业结构重心向第三产业转移。并进一步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组层面实证分析得到,数字贸易的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效应在发展中国家尤为明显,这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基础处在不同发展阶段进而导致边际效应不同有关。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治国  车帅  王杰  
数字经济是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的新动能和新引擎,对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驱动作用。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产业转型速度、产业结构高度化以及产业结构合理化三个维度对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进行分解,以区域创新创业指数表征城市创新创业水平,采用2011—2018年我国城市面板数据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能显著提升产业转型速度、产业结构高度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且基于互联网发展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分析结果趋同。(2)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效应具有边际报酬递增的后发性优势,且东中西部区域异质性特征明显,其中中部地区是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的重心。(3)从城市规模看,中等城市和大城市是数字经济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从城市等级来看,二三线城市是产业转型的关键所在。(4)中介效应分析显示,创新创业水平是数字经济产业转型升级效应的重要传导路径,数字经济通过激发区域创新创业活力可加快产业转型速度、促进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以上结论对探索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助推其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深度融合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徐礼志  
文章依据2013年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提供的数据资料全面认识第二产业外资经济的发展现状,以及外资经济在产业和区域的分布状况,并从经营效率、税负压力、出口倾向、科技投入、劳动报酬等方面比较外资经济和内资经济的发展状况,分析外资经济的优势所在以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基于技术溢出效应的视角,利用规模以上工业数据分析外资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效应。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刘玉  孙文远  
利用江苏1995年-2009年的FDI与就业数据,对江苏FDI的就业效应进行了回归分析。实证研究表明,从总体来看,FDI会促进江苏就业的增加;具体到三次产业,就业效应却又有显著的差异,其中第一产业的就业效应为负,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就业效应为正,但是总效应为正。因此可以说,江苏吸引FDI使得江苏更多的劳动力得到了就业的机会。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莹  
我国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对于我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指标体系,选取2017-2021年我国30个省域面板数据,分析数字经济与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具有明显的促进效果,且主要通过促进技术创新的渠道提升产品质量,丰富产品种类,助推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区域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对中部及东部地区省份的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曹静  息晨  纪承名  
将2012—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相匹配形成混合截面数据,本文在县域层面分析流入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民工长期留城意愿的影响。工具变量估计结果表明,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民工长期留居意愿具有正向影响。数字经济指数每提升一个标准差,农民工留城意愿增加10.3%。数字经济对留城意愿的促进作用存在人力资本异质性,对高人力资本农民工的影响较低人力资本农民工高1.3%。机制分析表明,支付便利性是人力资本异质性的主要原因。尽管数字经济发展引致城市劳动力需求结构偏向高人力资本农民工,但学习效应下低人力资本农民工更快的劳动生产率提升缩小了两类农民工的工资差距。本文为数字经济时代下农民工福祉问题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讨论提供了新视角。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郑淦文  叶阿忠  孙湘湘  吴竞超  
【目的/意义】数字经济发展催生了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也对国际投资流动的方向产生了重要影响。探讨数字经济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对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作用。【设计/方法】基于2011~2018年全国24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外商直接投资流入的影响效应及异质性。【结论/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提升了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且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促进效应在东部地区和大规模城市更为显著。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水平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提高可显著提升数字经济发展的外商直接投资促进效应。研究结果对释放数字经济发展红利,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石可敬   孟维福   程龙   赵凤扬  
本文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测度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利用2011-2020年我国地市级样本面板数据,从产业结构和教育人力资本视角检验数字经济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