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94)
2023(15407)
2022(12398)
2021(10966)
2020(8611)
2019(19522)
2018(18795)
2017(36359)
2016(19226)
2015(21043)
2014(21020)
2013(21038)
2012(20228)
2011(18524)
2010(18954)
2009(17508)
2008(17093)
2007(15292)
2006(13900)
2005(12978)
作者
(57554)
(48246)
(48016)
(45552)
(31256)
(23210)
(21681)
(18434)
(18338)
(17188)
(16795)
(16115)
(15682)
(15405)
(15309)
(14935)
(14118)
(13850)
(13824)
(13679)
(12182)
(11904)
(11633)
(11115)
(11002)
(10810)
(10650)
(10390)
(9834)
(9460)
学科
(111053)
经济(110947)
管理(52924)
(52097)
(39423)
企业(39423)
方法(39045)
数学(34912)
数学方法(34696)
中国(31526)
地方(28752)
(25010)
业经(23062)
(20564)
(19286)
农业(17820)
(16761)
金融(16760)
地方经济(16683)
(16365)
(16228)
贸易(16215)
(15975)
银行(15951)
环境(15736)
(15553)
(15443)
(14941)
产业(14071)
技术(13308)
机构
大学(286791)
学院(286544)
(133063)
经济(130523)
研究(107199)
管理(105846)
理学(90045)
理学院(88947)
管理学(87701)
管理学院(87138)
中国(80617)
科学(61713)
(61399)
(60153)
(53823)
研究所(48359)
中心(47628)
财经(47424)
(46713)
(43907)
经济学(43412)
(43197)
北京(39157)
经济学院(38977)
业大(38976)
(38656)
(38366)
师范(37986)
农业(36105)
财经大学(35292)
基金
项目(187121)
科学(149008)
基金(137796)
研究(136571)
(120640)
国家(119312)
科学基金(102294)
社会(92121)
社会科(87718)
社会科学(87694)
(71971)
基金项目(71608)
自然(62842)
自然科(61435)
自然科学(61421)
教育(60856)
自然科学基金(60352)
(60294)
资助(56085)
编号(52168)
(45935)
成果(42894)
重点(42312)
(41586)
国家社会(39863)
(38596)
发展(37560)
课题(37368)
(36999)
创新(36263)
期刊
(155318)
经济(155318)
研究(94493)
中国(60816)
(45068)
学报(43451)
(42984)
管理(40815)
科学(40537)
大学(33303)
(31699)
金融(31699)
学学(31530)
农业(29130)
教育(27491)
经济研究(26716)
财经(25048)
技术(23954)
业经(23325)
(21719)
问题(21306)
(16018)
(15784)
技术经济(15626)
世界(15062)
统计(14443)
国际(13917)
商业(13673)
(13154)
现代(13024)
共检索到4513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金鹤  庞婉玉  
包容性绿色增长作为一种绿色共享式增长,是促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基于2008~2020年地级市面板数据,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作为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外生冲击,探讨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的提升,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从传导机制上看,数字经济发展通过资源配置效应和技术创新效应显著促进了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的提升。从空间效应上看,数字经济发展能显著促进邻近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的提升。从异质效应上看,数字经济发展对包括经济发展、财政分权以及城市规模等不同特征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李俊杰   周民良   薛飞  
信息消费是促进传统消费产业数字化和新型信息技术产业化,进而推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力量。基于2011—2019年中国285个城市面板数据,本文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考察信息消费试点政策对数字经济发展的效应。研究发现,信息消费试点政策能够显著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机制分析表明,信息消费试点政策主要通过产业集聚效应、创新促进效应和消费倍增效应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异质性分析表明,信息消费试点政策对数字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中西部地区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处于中低位水平的城市更加显著。空间溢出效应分析表明,信息消费试点政策对邻近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因此,在未来的政策制定和执行中,政府部门应当健全信息消费试点政策中的数字经济发展政策设计,畅通传导通道,提升试点政策的精准性和协同性。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中  周勤  
全球化趋势能显著的降低绝对贫穷的数量实现全球经济包容性增长;当具体分解全球化因素时,贸易自由化和信息流动是发展中国家绝对贫穷数量降低和实现包容性增长的主要原因,而其他方面并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另外本文也兼论了经济增长作为全球化影响贫穷的中间因子的不正确性。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韦琳  马梦茹  
当前企业绿色转型迫在眉睫,传统环境规制政策虽然提升了企业被动性环境治理,但难以调动企业主动性环境行为,而数字经济发展为推动企业绿色创新提供了契机。本文基于2007-2019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以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作为外生冲击,采用多期DID的方法研究了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的企业绿色创新行为,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绿色创新水平,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作用机制研究显示,智慧城市建设通过提升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和缓解融资约束从而提升了绿色创新水平,而外部监管强度并未发挥中介作用;进一步对经济后果进行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能够强化绿色创新对于企业价值的提升作用。本文拓展了数字经济发展的微观经济后果,同时为企业的绿色创新活动提供了全新的激励因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程广斌   李祎   赵川  
文章基于2011—2021年中国27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考察了金融科技对经济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影响、作用机制及空间效应。结果表明:金融科技显著促进经济包容性绿色增长,在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方面表现尤为突出;技术创新和金融资源配置是金融科技促进经济包容性绿色增长的重要机制;金融科技对经济包容性绿色增长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有助于带动周边城市经济包容性绿色增长;金融科技有助于促进东部地区、核心城市及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城市的经济包容性绿色增长。因此,营造良好的金融创新环境,深化信息技术与传统金融融合,发挥金融科技的溢出效应,能够赋能经济包容性绿色增长。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彩平   罗丞志  
本文利用定基极差熵权法测算了2007—2020年间284个城市的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并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探究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且政策具有推广与累积效应;城市技术创新和居民就业规模是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促进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的重要机制;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的促进效应,在具有区位优势、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和非资源依赖型的城市更为显著。此外,低碳试点城市对周边城市的包容性绿色增长产生了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彩平   罗丞志  
本文利用定基极差熵权法测算了2007—2020年间284个城市的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并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探究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且政策具有推广与累积效应;城市技术创新和居民就业规模是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促进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的重要机制;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的促进效应,在具有区位优势、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和非资源依赖型的城市更为显著。此外,低碳试点城市对周边城市的包容性绿色增长产生了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虹  
包容性增长,是2007年亚洲开发银行提出、2009年亚太经合组织第17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胡锦涛同志首次强调的概念,其内涵主要包括:实现经济社会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成果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李治国  李兆哲  孔维嘉  
在共同富裕和绿色转型的双重目标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实现包容性绿色增长提供了新思路。鉴于此,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探讨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影响效果及作用路径,随后基于2011—2020年中国27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评估。研究发现:(1)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推动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2)经济集聚可以作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影响包容性绿色增长的作用桥梁,且随着经济集聚程度的提高,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影响包容性绿色增长的作用表现出“先抑制后促增”的阶段性特征;(3)相对于千兆城市,非千兆城市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推动作用更强;(4)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推动邻近地区的包容性绿色增长。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为理解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关系提供新的视角和经验证据,也可以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娜  陈安平  
以“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为背景,厘清了其影响劳动力收入的理论路径。并使用在异质性处理效应下仍然有效的异质性稳健DID估计量,同时基于个体与城市面板数据,构建多期DID模型展开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劳动力产生了显著的、随时间推移日益增强的正向工资溢出效应。在排除测量误差、其他政策干扰、样本自选择、竞争性解释等问题后,该结论依然稳健。另一个发现是,工资溢出效应主要体现在高教育水平、从事技能工种与服务行业的个体上。城市的知识保护程度、市场化成熟度提高有利于扩大试点工作对劳动力增收的作用。与其他类型城市相比,技术创新能力突出的创新增长极型试点城市产生了相对较高的工资溢出效应。根据研究发现,提出了促进“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积极工资作用发挥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谷魁英  孙慧  
文章运用定基功效系数法、定基极差熵权法、变异系数法和空间标准差椭圆,测度分析2010—2018年中国地级以上287个城市的包容性绿色增长指数。结果表明,2010—2018年,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指数以1.24%的年均增长率稳步提升,东、中、西三大地区和城市群间内部差异显著,但随时间增长呈逐渐缩小的态势;空间标准差椭圆呈长轴方向收缩、短轴方向扩张的密集型空间格局,表明“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卜寒   高远东   寻舟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将智慧城市试点作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7—2020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与A股上市公司数据,借助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劳动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作用机制及其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降低劳动收入不平等,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从影响机制来看,数字经济发展能够通过提升城市人力资本水平、减少城市内劳动生产率差异降低劳动收入不平等。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东部地区、第二产业、非技术密集型行业和国有企业中,数字经济发展对劳动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更强烈。研究结论为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缩小劳动收入差距,保障共同富裕阶段性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叶谊锋   罗荷花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居民家庭经济脆弱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有助于缓解家庭经济脆弱性,经济机会和数字素养是其缓解效应发挥的中介渠道。随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提升,攀比效应的干预使得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家庭经济脆弱性的缓解效应逐渐递减,呈倒“U”型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西部、农村地区及低资本家庭经济脆弱性的缓解效应更强,这与数字普惠金融的普惠性和包容性相契合。本文为制定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政策提供参考,以更好推动数字普惠金融真正普惠于民,实现家庭增收致富。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袁茜  吴利华  张平  
文章从国家三大区域发展战略视角,利用2007-2016年中国285个地级市数据,对城市经济绿色增长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三大区域发展战略提高了城市绿色增长的整体水平,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对绿色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影响,"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则对绿色GDP呈现出显著增长效应;区分城市异质性后发现,省会城市的绿色效率和其他地级市的绿色GDP受到三大区域发展战略的正向影响最为显著;工业污染指标分解结果显示,国家三大区域发展战略对城市二氧化硫排放量的降低效应最为明显,工业废水次之,工业烟尘不显著;"一带一路"的工业污染物排放效应同国家三大区域发展战略整体保持一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仅对控制二氧化硫排放显著,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改善各类污染物的排放状况均有待提高。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毛晓蒙   王仁曾  
本文基于2011-2020年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从理论和实证层面检验了数字金融对绿色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绿色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其中数字金融使用深度和覆盖广度对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大;相较于北方城市和中小城市,数字金融对南方城市和大城市绿色发展的赋能效应较强;人力资本在数字金融影响绿色发展过程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而市场化水平与固定资产投资额的调节效应不明显;机制检验得出,数字金融可以通过提高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和社会环境认知能力,促进城市绿色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