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44)
- 2023(13208)
- 2022(10581)
- 2021(9290)
- 2020(7166)
- 2019(16075)
- 2018(15645)
- 2017(29496)
- 2016(15648)
- 2015(17015)
- 2014(17067)
- 2013(17004)
- 2012(16419)
- 2011(15262)
- 2010(15617)
- 2009(14236)
- 2008(13906)
- 2007(12454)
- 2006(11398)
- 2005(10909)
- 学科
- 济(93989)
- 经济(93907)
- 管理(40733)
- 业(38043)
- 企(28308)
- 企业(28308)
- 中国(28241)
- 地方(27172)
- 方法(27008)
- 数学(23668)
- 数学方法(23513)
- 业经(20551)
- 农(19974)
- 贸(18349)
- 贸易(18339)
- 易(17766)
- 学(16533)
- 财(16167)
- 地方经济(16052)
- 融(14273)
- 金融(14272)
- 农业(14068)
- 银(13759)
- 银行(13745)
- 发(13712)
- 制(13497)
- 行(13448)
- 产业(13037)
- 环境(12849)
- 出(12595)
- 机构
- 学院(234338)
- 大学(233496)
- 济(111066)
- 经济(108879)
- 研究(90948)
- 管理(83407)
- 理学(70176)
- 理学院(69235)
- 中国(68672)
- 管理学(68281)
- 管理学院(67810)
- 科学(52460)
- 京(50740)
- 财(49380)
- 所(46022)
- 研究所(41296)
- 中心(39788)
- 财经(38559)
- 农(37459)
- 经济学(36798)
- 江(36473)
- 经(35084)
- 院(33073)
- 经济学院(32894)
- 北京(32518)
- 范(32307)
- 师范(31989)
- 业大(30704)
- 州(29401)
- 农业(28920)
- 基金
- 项目(150898)
- 科学(119999)
- 研究(111003)
- 基金(110284)
- 家(96149)
- 国家(95344)
- 科学基金(81513)
- 社会(75060)
- 社会科(71492)
- 社会科学(71477)
- 省(58079)
- 基金项目(57275)
- 自然(49169)
- 划(48675)
- 教育(48594)
- 自然科(48074)
- 自然科学(48063)
- 自然科学基金(47200)
- 资助(44389)
- 编号(42463)
- 发(39073)
- 成果(34622)
- 重点(34276)
- 部(33190)
- 国家社会(32657)
- 发展(32036)
- 展(31545)
- 创(30864)
- 课题(30669)
- 创新(29078)
- 期刊
- 济(133456)
- 经济(133456)
- 研究(79886)
- 中国(51423)
- 财(36326)
- 农(35200)
- 学报(34570)
- 管理(32762)
- 科学(32362)
- 大学(26502)
- 融(26320)
- 金融(26320)
- 学学(24983)
- 农业(23997)
- 经济研究(23301)
- 教育(23125)
- 财经(20412)
- 业经(19964)
- 技术(19892)
- 问题(18782)
- 经(17863)
- 贸(15722)
- 国际(13628)
- 世界(13245)
- 技术经济(12859)
- 业(12745)
- 商业(11277)
- 统计(11219)
- 现代(11212)
- 发(11173)
共检索到3784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苏杭 卢笑同
面对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贸易局势紧张带来的巨大负面冲击,数字经济逆势而上,在贸易领域起到了“稳定器”的作用。基于中国城市和海关数据,考察数字经济发展与城市出口韧性二者之间的联系。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有助于提升城市出口韧性,且后续的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结论也支持了这一观点;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出口韧性的作用因城市区位和政府治理效能、出口目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政治风险而异;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通过降低城市贸易成本、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和增强城市创业活力进而增强城市出口韧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外部不确定性冲击背景下,数字经济能够平抑风险并持续提升城市出口韧性水平。本文厘清了数字经济发展增强城市出口韧性的作用机理,研究结论为我国城市在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推动贸易“稳中求进”,实现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政策启示。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凯杰 司宇 董丹丹
世界百年之未有的大变局下,全球经济发展不确定性显著增加了国际贸易风险,提升出口贸易韧性是对冲贸易风险冲击的关键。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重塑出口贸易韧性提供了良好机遇。利用2008—2018年47个主要国家面板数据,度量其数字经济发展和出口贸易韧性水平,并基于工具变量法识别两者的因果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提升了国家出口贸易韧性,且该影响存在异质性。就机制而言,创新能力与生产能力是数字经济影响出口贸易韧性的两个渠道,成本效应会削弱数字经济对出口贸易韧性的正向影响,生产结构多样化则会强化数字经济对出口贸易韧性的积极作用。研究为丰富数字经济发展的对外贸易效应提供经验证据,也为探寻出口贸易韧性的提升路径给予政策参考。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卢现祥 段扬睿
基于2008-2019年26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测度各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韧性水平,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提升了抵御期和恢复期的城市经济韧性;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通过创新创业和匹配效应两方面机制提升城市经济韧性,产业多样化表现出对数字经济的遮掩效应,这种遮掩效应主要来源于产业相关多样化;空间溢出效应分析表明,数字经济与城市经济韧性均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数字经济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对邻近地区城市经济韧性形成正向影响;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各城市所处的地理区位及是否为中心城市的区域特质会影响数字经济的作用发挥,东部地区和中心城市数字经济对城市经济韧性提升力更大,数字经济发展程度也会对城市经济韧性形成差异性影响,数字经济发展程度越高对经济韧性提升作用越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成杰 苏虹 高兴波 高航
根据城市韧性理论和数字经济理论,构建数字经济对城市韧性影响机制模型,利用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10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城市韧性的影响效应与中介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城市韧性水平提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数字经济影响城市韧性的过程中,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创新能力发挥了中介作用;数字经济对城市韧性有正向的空间溢出作用。研究从数字经济与城市韧性关系方面拓展了数字经济理论和城市韧性理论的应用边界,揭示了数字经济对城市韧性的影响机制,为通过发展数字经济促进城市韧性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高善文
2017年第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实际同比增长6.8%,连续九个季度运行在6.7%6.9%的区间,保持中高速增长。这期间,特别是2016年以来,供给侧改革和环保限产无疑对总产出形成了抑制,但经济增速仍然大体稳定,表现出非常好的韧性,背后关键的支撑力量来源于哪里?本文对此进行分析。供给侧改革和环保限产抑制产出其中一种理解比较简单直观,认为供给侧改革和环保限产,提振了价格,提升了企业生产的积极性,从而最终推升了产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谷城 张树山
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是国民经济稳健循环的基础,亦是保障经济社会长期稳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2010—2021年我国30省份面板数据,考察数字经济影响产业链韧性水平的效果、作用机制、异质性表现及非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产业链韧性水平,并且,这种影响随着数字经济水平的提升存在“边际效应”非线性递增特征;数字经济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对东部和西部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弱地区产业链韧性的提升更明显。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效应两条路径间接影响产业链韧性水平。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产业链韧性 人力资本 技术创新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朱金鹤 孙红雪
基于2011-2018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测度城市经济韧性及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及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提升城市经济韧性的效应与内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显著提升城市经济韧性。其作用机制在于,数字经济能激发新人才资源发展潜力,调动新经济部门发展动力,赋能新创新产出发展活力。并且,数字经济通过空间外溢效应作用于邻市的经济韧性,其总效应显著为正。城市特质也会影响数字经济提升城市经济韧性的程度。应围绕推进数字经济区域协同发展、激发人才潜力、调动新经济部门发展动力及赋能创新活力,发挥数字经济对城市经济韧性的提升作用。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城市经济韧性 中介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梁琦 肖素萍 李梦欣
数字经济作为新技术革命引致的新经济形态,能够通过驱动产业结构升级,有效促进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本文基于产业结构升级中介视角,以2011-2018年中国285个城市为样本考察了数字经济对城市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显著提升城市的生态效率,这一结论在进行变量替换、分阶段回归以及引入工具变量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2)数字经济对生态效率的提升效用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呈现中部最高、东部次之、西部最低的不平衡空间结构特征。(3)存在数字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生态效率提升的中介传导路径,产业结构升级是数字经济作用于中国城市生态效率提升的重要路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夏添 周建华 孙久文
“十三五”以来,数字经济正在重塑区域经济格局,城市间数字联系日益紧密。利用2011—2021年全国27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基于产业视角从理论和实证方面检验数字经济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数字经济发展会增强城市经济韧性,并放大冲击时的城市经济韧性,但其发展趋势为倒“U”型,下降原因是各主体处理效率提升下政府缺位引发的市场无序;第二,政府财政会拓宽数字经济影响渠道,但需通过市场机制及政府职能转变来实现;第三,数字经济加速中心城市经济韧性外溢,并且其在全国层面上存在中心—外围格局,要素虹吸会减弱经济韧性;第四,城市群层面则会促进规模相近的邻近城市经济韧性增长,并基于城市群行政结构产生异质性。研究结论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分别对市政府、城市、城市群、区域间加强数字建设,强化城市经济韧性提供了政策参考。
关键词:
经济韧性 政府介入 空间溢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姚树俊 董哲铭
文章运用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深入研究数字金融对经济发展韧性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经济发展韧性存在正向影响,且该影响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同时数字化程度、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均对经济发展韧性存在促进作用;数字金融能够通过降低煤炭资源依赖度与发展绿色金融进而影响经济发展韧性;异质性研究表明,数字金融对经济发展韧性的正向影响在高互联网普及率地区大于低互联网普及率地区,且在长江经济带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沿海经济带与黄河经济带。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刘钧霆 董丹丹 李凯杰 刘冰
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识别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出口韧性的因果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可以显著提升企业出口韧性,这一结论在使用工具变量、改变关键变量衡量指标、改变回归样本、排除其他竞争性解释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显示,成本节约效应和国内价值链延伸效应是数字经济提升企业出口韧性的重要机制。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东部地区企业、一般贸易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出口韧性的提升作用更加显著,数字经济对企业出口韧性的提升带来的是“数字红利”而非“数字鸿沟”。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毛丰付 胡承晨 魏亚飞
数字产业发展与城市经济韧性是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命题。本文探讨数字产业发展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理论上,通过构成要素将数字产业纳入影响城市经济韧性的因素中,构建“一个要素两条渠道”的分析框架,从结构优化的角度揭示了数字产业发展与城市经济韧性的内在机理和逻辑联系。实证研究结论显示:(1)数字产业发展对城市经济韧性具有促进效应,即数字产业发展水平越高的城市应对冲击的能力越强;(2)数字产业发展对城市经济韧性会因城市区位和政府引导的不同而表现出异质性,相对而言,东部地区、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城市数字产业发展的促进效应更大;(3)数字产业发展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主要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和劳动力结构优化两条渠道进行响应。本文识别出数字产业发展驱动城市经济韧性的塑造,有助于厘清数字产业发展的实际经济效应及作用机理。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周慧 杨泽锋 崔祥民 王淑雯
从理论上阐述数字经济发展影响城市经济韧性的直接效应以及企业家精神在两者间的中介效应。收集了2011-2020年283个地级市的相关数据,并运用系统GMM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提升了城市经济韧性,且能够通过提升企业家创业精神、创新精神和契约精神增强城市经济韧性;数字经济发展对中西部、外围城市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大于东部、中心城市。研究结论为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激发和培育企业家精神,更好地增强城市经济韧性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娜娜
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数字经济、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发展韧性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韧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这一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主要表现为东部>中部>东北>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发展韧性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数字经济能够通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升经济发展韧性,且这种影响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尤为显著。对此,需要通过加速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数字经济建设技术与政策投入力度、拓宽数字经济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提升经济发展韧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亚丽 项本武
文章基于城市经济韧性的科学测度,利用中国2005—2019年26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市域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中国市域经济韧性的提升,这一结论在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2)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发展通过激发创业活跃度和创新活跃度两大机制最终促进市域经济韧性提升。(3)空间效应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对经济韧性提升存在正向溢出效应。(4)异质性分析发现,相对于中西部城市及外围城市而言,东部城市及中心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对市域经济韧性的促进效应更强。文章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含义:加大数字经济发展力度,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数字经济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作用,是提升中国市域经济韧性的重要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