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19)
- 2023(15951)
- 2022(12954)
- 2021(11395)
- 2020(9286)
- 2019(20517)
- 2018(20130)
- 2017(39017)
- 2016(20567)
- 2015(23230)
- 2014(22988)
- 2013(23306)
- 2012(21608)
- 2011(19408)
- 2010(19922)
- 2009(18636)
- 2008(18476)
- 2007(16893)
- 2006(15400)
- 2005(14357)
- 学科
- 济(122769)
- 经济(122664)
- 业(87011)
- 企(77528)
- 企业(77528)
- 管理(77437)
- 方法(44550)
- 数学(35777)
- 数学方法(35617)
- 业经(34712)
- 中国(30960)
- 农(30514)
- 财(29678)
- 地方(28211)
- 农业(22134)
- 务(21123)
- 财务(21080)
- 财务管理(21050)
- 技术(21038)
- 制(20882)
- 企业财务(19854)
- 环境(19020)
- 贸(18094)
- 贸易(18078)
- 和(17823)
- 银(17808)
- 银行(17792)
- 融(17751)
- 金融(17751)
- 易(17435)
- 机构
- 学院(311640)
- 大学(304931)
- 济(149182)
- 经济(146763)
- 管理(125607)
- 理学(106524)
- 理学院(105515)
- 管理学(104523)
- 管理学院(103917)
- 研究(103758)
- 中国(83761)
- 财(67950)
- 京(63654)
- 科学(55677)
- 财经(53314)
- 所(50651)
- 江(48570)
- 经(48350)
- 经济学(46925)
- 中心(46904)
- 农(45249)
- 研究所(44797)
- 经济学院(42151)
- 北京(40760)
- 财经大学(39123)
- 州(38704)
- 业大(38444)
- 院(37160)
- 范(36543)
- 商学(36356)
- 基金
- 项目(193184)
- 科学(155956)
- 研究(147266)
- 基金(142542)
- 家(120625)
- 国家(119522)
- 科学基金(105904)
- 社会(99603)
- 社会科(94907)
- 社会科学(94888)
- 省(76406)
- 基金项目(74527)
- 教育(65439)
- 自然(63841)
- 自然科(62409)
- 自然科学(62398)
- 划(61525)
- 自然科学基金(61381)
- 编号(57444)
- 资助(57398)
- 发(47498)
- 成果(45536)
- 创(44589)
- 部(43279)
- 重点(42739)
- 国家社会(42138)
- 创新(41039)
- 业(39959)
- 课题(39878)
- 发展(39838)
- 期刊
- 济(177685)
- 经济(177685)
- 研究(99362)
- 中国(63774)
- 财(55013)
- 管理(53850)
- 农(42334)
- 科学(38188)
- 学报(36236)
- 融(35815)
- 金融(35815)
- 技术(32490)
- 大学(29499)
- 业经(29318)
- 经济研究(29270)
- 农业(28715)
- 财经(28479)
- 学学(27935)
- 教育(26358)
- 经(24777)
- 问题(22445)
- 技术经济(20380)
- 贸(18227)
- 业(17548)
- 世界(17039)
- 商业(16924)
- 国际(15831)
- 现代(15639)
- 经济管理(15391)
- 统计(15080)
共检索到4926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焦志伦 李雯雯 刘秉镰
推进数字化和绿色化的深度融合发展是当今世界的重要议题。本文提出,数字经济对具体行业碳排放的影响既存在由碳效率提升带来的“低熵”效应,又存在由总需求扩张带来的“增耗”效应。数字经济对具体行业碳排放的影响总体由两类效应共同决定,并可能对行业碳排放产生正向影响。以物流业为例,本文以DEA等综合评价方法系统测算了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采用基于工具变量的GMM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创新性引入引力模型形式,设计了带有固定项和时变项外生变量的数字经济工具变量,提供了基于模型形式和变量外生性合力构建工具变量的新思路。同时,本文对数字经济影响物流业碳排放的机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样本期内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物流业碳排放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现阶段数字经济对物流业的增耗效应更强,且在进行替换核心变量、采用异质性分析、数字经济维度分解、城市级样本数据扩展的稳健性检验之后,该结论仍然成立。此外,本文从行业要素配置效率和能源效率两个渠道验证了低熵效应机制的显著性,从货运周转量、城镇消费物流需求两个渠道验证了增耗效应机制的显著性。本文提出,不同行业碳减排需要根据自身低熵效应和增耗效应特点实施差异化的策略。
关键词:
数字经济 行业碳排放 物流业 引力模型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叶志强 陈习定 张顺明
已有的实证分析普遍认为金融发展有利于经济增长并减少城乡收入差距。本文利用中国1978~2006年各省的面板数据予以检验。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显著地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并和农村居民收人增长显著负相关,金融发展和城市居民收入增长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最后,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不相关。
关键词:
金融发展 城乡收入差距 经济增长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拓晨 石孖祎 韩冬日 曾经纬
提升创新质量是我国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重要举措,以数字经济为新型载体驱动创新发展也已经上升到战略层面。本文利用更具国际认可性的专利被引次数作为创新质量的表征变量,并通过CRITIC-G1-Bonferroni算子测度包含了数字环境、数字产业化以及产业数字化三个维度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基于2011—2019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首先通过固定效应模型探讨了数字经济与省域创新质量的直接关系,并进一步引入工具变量解决模型内生性问题。其次,利用中介效应模型与门槛回归模型分别探究了融资约束、交易成本以及外商直接投资约束下,数字经济对创新质量的间接影响与非线性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创新质量表现出显著积极的直接作用,作用效果呈现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区域分布特点;数字经济可以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减少交易成本间接提高省域创新质量,而在外商直接投资路径上则存在“遮掩效应”;基于省域异质性,数字经济对创新质量存在多样化阈值效应,在宽松的融资约束、较低的交易成本以及适度的外商直接投资水平下,数字经济能够发挥更加有利的积极影响。研究结论对政府制定省域差异化政策以及构造良好的数字环境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彭硕毅 张营营
本文基于2013—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究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推动了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提升且具有创新数量和质量的双重促进效应,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有效提高不同创新主体间的创新协同程度,增强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从而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提升。此外,数字经济发展的创新促进效应还受到企业特征的影响,在国有企业、制造业企业和非高技术企业中,数字经济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提升效果更为显著。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张莉 王曦 才国伟 舒元
经济增长理论以及跨国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都认为,各个国家经济增长率和收入水平差异很大程度上源于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差异。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最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由研发投入或技术引进带来的微观生产技术的进步,另一方面则是改善资源配置(即生产要素由生产率低的企业、部门或地区流向生产率高的企业、部门或地区)带来的效率提高。尤其是后者,有很大改进空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俊 钟文
文章在测度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数字经济水平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证双重维度探讨了数字经济对物流业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与物流业碳排放之间呈“倒U”型非线性相关关系,且处于“倒U”型曲线的前半部分,结论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此外,中西部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数字经济对物流业碳排放的“倒U”型拐点值相对更低,数字经济的溢出效应能让中西部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可以承接东部和发达地区的产业和技术转移,使其能较早且充分享受数字经济绿色转型红利,实现物流业碳减排。作用机制分析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升级与技术创新是数字经济实现物流业碳减排的重要传导机制。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葛立宇 莫龙炯 张方
基于北京大学企业大数据研究中心的中国城市创新区域指数和281个地级市2011—2017年的经济发展数据,考察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城市区域创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国城市的区域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政府公共科技投入、市场金融信贷投资和社会人力资本提升是数字经济促进城市区域创新的主要影响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创新的积极效应在教育水平较低、城市规模较小、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城市更为显著;数字经济对城市区域创新的促进作用具有显著的空间外溢性特征。本文的理论和实证分析进一步丰富了数字经济发展促进区域创新的机制效应研究,为中国数字经济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徐子尧 张莉沙
本文基于2011―2018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结合城市层面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实证探究了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代理成本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代理成本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一结论在利用多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商业模式创新正向调节数字经济发展与企业代理成本的关系,企业业务复杂度在数字经济发展增加企业代理成本的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代理成本的正向影响在内部信息环境较差、成长性高和注册所在地位于外围城市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中更显著。本文研究对于推动数字经济时代的公司治理机制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朋林 候梦莹
选取2013~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基于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构造省级层面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通过双向固定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降低碳排放能够起到十分显著的促进作用;数字经济主要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能源结构优化以及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等四条途径影响碳排放;数字化对中部地区的影响比东部地区更为显著,由此使得中部地区在实现碳达峰以及碳中和过程中有较为突出的后发优势。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提出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红利及因地制宜推行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投影寻踪模型 中介效应 碳排放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克中 冯俊诚 鲁元平
本文从公共支出效率和公共支出结构两个角度,论述了财政分权和贫困减少之间的理论联系。一方面,财政分权通过增加亲贫式支出的配置效率来实现减贫目标;另一方面,财政分权加剧了地方政府间的竞争程度,而地区竞争会扭曲公共支出结构,阻碍减贫目标的实现。利用我国分税制改革后的省际数据发现:就北京、上海和天津而言,财政分权程度的增加恶化了贫困状况;而对于其他省份,财政分权程度的增加则有利于缓解贫困。
关键词:
财政分权 贫困减少 亲贫式支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樊轶侠 徐昊
数字化和绿色化分别作为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推力和目标函数,二者能否实现双轮协同驱动,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已有文献提出我国ICT(信息通信技术)与能源消费呈现明显"U"型关系,并且测度出2014年是"能源回弹"的拐点期,本文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数据可获得性,利用我国2013-2017年30省份面板数据构建完整的数字经济指标和绿色GDP指数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我国当前数字经济与经济绿色化之间确实符合"倒U形"曲线关系,即随着数字经济水平的提升,经济绿色化水平会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同时数字经济与能源强度间呈现U形曲线关系,表明"能源回弹效应"是构成"倒U形"约束的主要原因;(2)数字经济引致的收入效应和对电力消费依赖性偏高是导致能源回弹的主要原因,当期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模式主要以外延式扩张为主,"干中学"效应并不明显,数字资本的规模式扩张不仅没有实现要素创新与能源需求的有效替代,反而还固化了既有的能源消费模式,加剧能源回弹效应,我国应进一步加大居民数字素养教育项目的扶持力度,弥补数字鸿沟;(3)随着"流量红利"逐步见底,我国数字产业化发展带来的能源回弹效应凸显,而产业数字化红利尚待挖掘。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汪芳 汪梓瑜 赵玉林 刘春晖
数字化和绿色化是中国现阶段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战略和目标,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否带来生态环境的改善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2013—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法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和环境污染指数,实证检验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着力探讨了环境规制在二者间的调节和门槛效应。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数字经济的发展会先加剧后减少环境污染;环境规制在数字经济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中发挥了调节作用,当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环境规制强化了数字经济对环境污染的负向作用,而当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环境规制则会强化数字经济的污染减排作用;门槛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当前随着环境规制水平的提高,数字经济的环境污染效应更加严重;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存在空间异质性。研究结论为数字经济发展、环境规制强度设置等方面提供了政策启示。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环境污染 环境规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汪芳 汪梓瑜 赵玉林 刘春晖
数字化和绿色化是中国现阶段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战略和目标,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否带来生态环境的改善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2013—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法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和环境污染指数,实证检验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着力探讨了环境规制在二者间的调节和门槛效应。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数字经济的发展会先加剧后减少环境污染;环境规制在数字经济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中发挥了调节作用,当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环境规制强化了数字经济对环境污染的负向作用,而当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环境规制则会强化数字经济的污染减排作用;门槛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当前随着环境规制水平的提高,数字经济的环境污染效应更加严重;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存在空间异质性。研究结论为数字经济发展、环境规制强度设置等方面提供了政策启示。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环境污染 环境规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郭沛瑶 马乾龙 尹志超
数字化转型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历程,能否通过“科技赋能”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开辟新路径,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本文以2010—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讨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低碳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企业低碳发展。其中,数字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赋能企业低碳发展成效显著。异质性分析表明,位于数字金融发达地区和工业机器人普及率高省份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其低碳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大;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在实体行业和高碳行业中更为显著;相对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助推企业低碳发展的作用更强。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增强经营稳定性、缓解融资约束、提高持续研发能力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等方式促进企业低碳发展。本文为企业低碳转型发展提供全新视角,为协同推动企业绿色化和数字化“双转型”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企业低碳发展 数字技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冯云
本文运用投入产出等数量分析技术和全国最新的投入产出数据,计算了我国物流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然后,利用这些数据对我国物流业与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产业之间的联系及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我国物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贡献巨大。同时,区域物流发展的不平衡性也是引发区域经济差距的主要原因。最后,对我国物流业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物流业 投入产出分析 直接消耗系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