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676)
2023(19567)
2022(16390)
2021(14893)
2020(12243)
2019(27569)
2018(27186)
2017(51533)
2016(27890)
2015(30989)
2014(31006)
2013(30854)
2012(28834)
2011(26535)
2010(26593)
2009(24668)
2008(23827)
2007(21381)
2006(19145)
2005(16906)
作者
(84810)
(70646)
(70126)
(66609)
(44877)
(33882)
(31614)
(27683)
(26947)
(25233)
(24130)
(23840)
(22659)
(22373)
(21673)
(21653)
(20828)
(20793)
(20309)
(20102)
(17788)
(17544)
(17121)
(16199)
(15971)
(15712)
(15648)
(15419)
(14358)
(13898)
学科
(132969)
经济(132838)
管理(78060)
(77164)
(59258)
企业(59258)
方法(51635)
数学(45012)
数学方法(44629)
(40332)
中国(35717)
地方(31806)
业经(30553)
(28503)
(27203)
农业(27107)
(22141)
(21923)
贸易(21909)
(21133)
(19260)
(19205)
金融(19204)
银行(19191)
环境(19156)
(18468)
技术(18228)
(17804)
(17693)
地方经济(17550)
机构
大学(410144)
学院(408765)
(171469)
经济(167918)
管理(157761)
研究(145304)
理学(136156)
理学院(134582)
管理学(132396)
管理学院(131656)
中国(107877)
科学(89414)
(87837)
(76057)
(76007)
(73745)
研究所(67108)
中心(65230)
业大(64336)
(60825)
财经(60675)
农业(58731)
北京(55742)
(55184)
(54425)
师范(53818)
经济学(52351)
(52205)
(48994)
经济学院(47017)
基金
项目(277683)
科学(217478)
基金(201058)
研究(200059)
(176970)
国家(175445)
科学基金(149422)
社会(128443)
社会科(121701)
社会科学(121672)
(108440)
基金项目(106570)
自然(96263)
自然科(93994)
自然科学(93972)
自然科学基金(92312)
(91128)
教育(90504)
资助(82021)
编号(80371)
成果(65154)
(62720)
重点(62322)
(60706)
(57092)
课题(55723)
国家社会(53395)
创新(53278)
科研(52676)
教育部(51793)
期刊
(196812)
经济(196812)
研究(123554)
中国(82052)
(72756)
学报(70109)
科学(62574)
管理(57319)
(55382)
大学(52746)
学学(49952)
农业(49019)
教育(42869)
(39093)
金融(39093)
技术(34043)
业经(33042)
经济研究(31613)
财经(30331)
(26031)
问题(25486)
(23509)
图书(21079)
技术经济(20794)
(20162)
科技(20099)
理论(18813)
商业(18699)
(18358)
业大(18353)
共检索到6147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钒   于子淳   邓明亮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可为高质量乡村振兴提供良好条件。从机制层面讨论数字经济影响乡村振兴质量的机理,采用2011—2020年中国内地30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法分别测度乡村振兴质量与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并对二者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对乡村振兴质量具有明显提升作用;科技创新是数字经济提升乡村振兴质量的重要中介变量;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中部和东北地区数字经济提升乡村振兴质量的效果最显著,其次是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因此,要坚定不移地将数字经济作为新时代提升乡村振兴质量的重要抓手,加快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数字科技成果向乡村转移转化,加速数字科技与乡村产业、乡村治理的融合,加强数字科技在乡村的多场景多领域应用,不断提升乡村振兴质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元利   蒙芹  
本文明确了数字经济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机制,利用基准回归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并进一步构建中介效应模型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乡村振兴的间接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对乡村振兴具有推动作用,该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数字经济发展在乡村振兴中具有明显空间溢出效应,通过人力资本促进乡村振兴水平的发展。进一步通过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区域的异质性研究发现,中部和西部两个区域的数字经济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效果大于东部区域,三个区域的边际效应逐步增强,依次为东部、中部和西部。据此,本文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乡村振兴发展中的相关问题提供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晓燕  赵楷  
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关键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数字经济与乡村经济的深度融合有助于形成新业态,推动农村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当前,数字经济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需破除旧有观念束缚,城乡数字鸿沟和生产流通限制,利用数字化技术为乡村振兴赋能,同时注重数字化基础设施和制度保障等的建设与动态调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资程  于小兵  吴雪婧  
文章采用熵值法以及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2013—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并进一步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来探究经济发展水平对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的影响。结果显示:(1)整体来看,我国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持续上升,但东部地区相对强势,而西部地区相对较弱。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先下降后上升,不同地区之间的差距较大。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大多数省份仍处于初级协调阶段,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差异。(2)经济发展水平对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人力资源水平、财政支出水平和农村消费水平也对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产生正向促进作用。(3)经济发展水平对本省份的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具有空间集聚效应,同时也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不同省份表现出显著的区域异质性。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谭亚美  
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自提出以来,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地区的经济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促进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对农村经济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详细解读了乡村振兴这一战略的发展目标;其次,强调了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经济发展的意义;最后,提出了综合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芳山   李露瑶   陈杰  
近年来,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对乡村振兴发展的影响极大。文章选取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和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发展的影响机制和程度,并创新性地使用随机森林模型,深入考察影响乡村振兴发展的数字经济各项指标的重要性。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发展对乡村振兴工作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影响效应为0.4100。(2)数字经济对林业大省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较其他地区更为显著,影响系数为0.5700,说明数字经济在林业经济的应用已取得了显著成效。(3)数字经济影响乡村振兴最重要的因素是企业拥有网站数和信息从业人数,重要性分别为13.62和11.61,农村电商有望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增长极。(4)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影响系数分别为东部地区0.6450、西部地区0.2560、东北部地区0.2350、中部地区0.1970。文章聚焦于数字经济各个维度指标的重要性比较以及林业经济大省和其他省份的异质性分析,深化了相关研究内容,弥补了现有文献对林业经济大省数字经济研究的不足。基于此提出政策启示:乡村振兴工作中应利用好数字经济这一推手,重点推动农村电子信息制造业和农村电商,推进林业大省和其他地区乡村振兴工作低成本、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宁  
乡村振兴战略自提出以来,全国各地农村地区依据自身资源禀赋进行了多样化的乡村振兴之路探索,但各种探索模式归根结底都离不开土地这一基本生产要素。本文基于土地流转现状分析,找到当下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表现的突出问题,依托“土地转出方—土地流转—土地转入方”的逻辑探究了土地流转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从土地需求方、土地供给方、政府监管和保障三个层面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新艳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实现了全体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升,然而我国大部分农村依然发展缓慢,农村产业发展滞后、就业不足,中西部发展不均衡、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城乡教育差距大等很多问题依然突出。为此,中共中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计划,这是党在新时期破解"三农"问题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由杜茂华、陈莉著,经济管理出版社于2020年7月出版的《乡村振兴战略:理论与实践》一书围绕乡村振兴这一主题展开了全面深入的研究,该书内容详实,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玉霞  
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较多,如乡村旅游管理体系不健全、乡村旅游地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为此,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可从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加大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力度、健全乡村旅游的政策、创新开发乡村旅游、提高乡村旅游品质等方面着手,促进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豫新  李枝轩  
基于我国31个省份2010—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剖析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经济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与城乡收入差距整体呈现“倒U型”关系。当人力资本水平较低、创新活力较弱、城镇化率较低时,数字经济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而当人力资本水平较高、创新活力较强、城镇化率较高时,数字经济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影响路径回归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分别通过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增强创新活力、推动城镇化进程三条路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曹媛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实现农民收入增加、农业高效发展和农村治理有效的基础。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经济成为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依靠数字经济赋能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结构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分析数字经济赋能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作用机理,探索数字经济与农村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力求推动农村产业数字化发展,不断优化乡村治理模式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叶忠明   贾思汶   姚蓝  
“三农”问题一直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农村经济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之一,而乡村振兴审计作为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了乡村振兴审计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发现乡村振兴审计的揭示力度、整改力度以及综合力度可以显著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公共投资在乡村振兴审计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起中介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东、中、西部地区乡村振兴审计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有很大不同,乡村振兴审计的揭示力度以及建议力度能够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显著的协同作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董雨昕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是实现乡村振兴,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引导数字经济融入农村农业生产生活已然成为了乡村产业振兴、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基石,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转变的基本方向。当前,基础设施建设的薄弱、专业人才的缺失、数字治理体系的不完善等因素严重制约了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因此,需要通过政策引导,发挥政府主导,引领数字经济推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圆圆   推张静   马超  
基于要素流动和吸收能力的双向视角,本文深入剖析数字经济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最大的积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乡村振兴有直接效应,并通过加快要素流动间接推进乡村振兴。另外,个体对于创新转换的吸收能力在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中的调节作用存在门槛值,当农村平均受教育水平超过7年时,调节效应系数剧增了3.2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谭莉  
当前我国正在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要想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的目标,就需要从乡村经济发展角度出发,充分挖掘农村地区资源禀赋优势和自然风光优势,以农村旅游休闲经济作为发展思路,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农村旅游休闲经济发展是乡村经济振兴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加强农村旅游休闲经济的开发与布局,能够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奠定经济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