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68)
- 2023(13634)
- 2022(10920)
- 2021(9623)
- 2020(7553)
- 2019(16698)
- 2018(16263)
- 2017(30349)
- 2016(16153)
- 2015(17616)
- 2014(17290)
- 2013(17290)
- 2012(16279)
- 2011(15167)
- 2010(15404)
- 2009(14189)
- 2008(13701)
- 2007(12199)
- 2006(11202)
- 2005(10352)
- 学科
- 济(93089)
- 经济(92998)
- 管理(47567)
- 业(43853)
- 企(33345)
- 企业(33345)
- 方法(27941)
- 地方(25827)
- 中国(24563)
- 数学(24394)
- 数学方法(24268)
- 农(22034)
- 业经(21580)
- 学(17649)
- 环境(17039)
- 地方经济(15857)
- 农业(15701)
- 财(15612)
- 贸(14144)
- 贸易(14134)
- 易(13602)
- 发(13471)
- 制(13452)
- 融(13420)
- 金融(13420)
- 产业(13318)
- 银(13177)
- 银行(13137)
- 行(12736)
- 技术(12041)
- 机构
- 学院(242764)
- 大学(240770)
- 济(111450)
- 经济(109480)
- 研究(91940)
- 管理(90563)
- 理学(77561)
- 理学院(76616)
- 管理学(75573)
- 管理学院(75124)
- 中国(68868)
- 科学(56110)
- 京(51533)
- 所(47366)
- 财(46916)
- 农(46267)
- 研究所(43140)
- 中心(40541)
- 业大(37956)
- 财经(36888)
- 江(36731)
- 农业(36071)
- 经济学(34856)
- 经(33443)
- 院(32990)
- 北京(32857)
- 范(31868)
- 师范(31454)
- 经济学院(31135)
- 州(29319)
- 基金
- 项目(161980)
- 科学(127661)
- 基金(117643)
- 研究(114794)
- 家(104652)
- 国家(103756)
- 科学基金(87966)
- 社会(77223)
- 社会科(73424)
- 社会科学(73406)
- 省(64265)
- 基金项目(62353)
- 自然(55244)
- 自然科(53859)
- 自然科学(53844)
- 划(53598)
- 自然科学基金(52877)
- 教育(49772)
- 资助(46060)
- 编号(43818)
- 发(41567)
- 重点(37044)
- 部(34357)
- 创(34151)
- 成果(34080)
- 发展(33101)
- 国家社会(33011)
- 展(32584)
- 创新(31996)
- 课题(31007)
- 期刊
- 济(133078)
- 经济(133078)
- 研究(74040)
- 中国(51005)
- 农(42297)
- 学报(40961)
- 科学(37425)
- 财(34423)
- 管理(33960)
- 大学(30280)
- 学学(28946)
- 农业(28854)
- 融(23952)
- 金融(23952)
- 经济研究(22582)
- 业经(21816)
- 教育(20138)
- 技术(19523)
- 财经(18723)
- 问题(16954)
- 经(16308)
- 业(15482)
- 技术经济(13483)
- 贸(12767)
- 商业(12611)
- 世界(12409)
- 资源(12383)
- 科技(11991)
- 国际(11582)
- 版(11036)
共检索到3762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金鹤 庞婉玉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对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增进民生福祉有重要影响。文章基于2012—2018年我国260个城市的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提升本城市及邻近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数字经济发展能够通过规模变化效应、结构转型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三条路径提升城市生态福利绩效。包含地理位置、经济发展与城市规模在内的不同城市特质使得数字经济发展对生态福利绩效的空间冲击效应不同。
关键词:
数字经济发展 生态福利绩效 空间误差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伟 赵钰
数字经济的蓬勃兴起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对经济绿色转型及社会福利水平提升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基于2011—2020年19个城市群20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探讨数字经济对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机制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的空间集聚现象;从变化趋势19个城市群的生态福利绩效整体呈“中间高、四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并存在显著来看,各城市群生态福利绩效逐年提升,且形成高、中、低三大梯队。数字经济的发展对生态福利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能够提升本市及周边城市的生态福利绩效;资源错配在数字经济对城市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对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城市群,数字经济对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存在异质性。
关键词:
城市群 数字经济 资源错配 生态福利绩效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尹龙 郭子彤
如何在数字经济战略的实施背景下,实现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民生福祉的协调,对于我国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3—2021年全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中介效应、门槛效应模型检验数字经济对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可以显著促进生态福利绩效的提升,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发展韧性起中介传导作用,且提升作用具有明显的门槛效应,并在地理区位、经济水平和市场化程度特征上具有显著区域异质性。本文为新时代下积极发挥数字经济的正向引导作用、抓实生态环境保护和增进民生福祉方面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生态福利绩效 门槛效应 异质性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尹龙 郭子彤
如何在数字经济战略的实施背景下,实现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民生福祉的协调,对于我国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3—2021年全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中介效应、门槛效应模型检验数字经济对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可以显著促进生态福利绩效的提升,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发展韧性起中介传导作用,且提升作用具有明显的门槛效应,并在地理区位、经济水平和市场化程度特征上具有显著区域异质性。本文为新时代下积极发挥数字经济的正向引导作用、抓实生态环境保护和增进民生福祉方面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生态福利绩效 门槛效应 异质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卫洪 耿芳艳 王莹 肖贵秀
论文从乡村生态旅游入手,利用2011—2020年我国26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回归模型,探讨乡村数字经济发展对生态旅游的作用效果,并对其进行稳健性检验和区域异质性分析,为生态价值转化提供决策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乡村数字经济发展对生态旅游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控制变量中,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业接待设施水平对生态旅游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2)从区域差异来看,东部和中部乡村数字经济发展对生态旅游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中部地区乡村数字经济发展对生态旅游的影响最大。为促进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提出以下政策启示:(1)加大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优化升级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2)因地制宜制定乡村生态旅游产业政策,推动乡村数字经济与生态旅游产业深度融合;(3)实施乡村生态旅游业向社会资本全方位开放战略,引进外来资本、技术、人才和先进管理经验。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卫洪 耿芳艳 王莹 肖贵秀
论文从乡村生态旅游入手,利用2011—2020年我国26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回归模型,探讨乡村数字经济发展对生态旅游的作用效果,并对其进行稳健性检验和区域异质性分析,为生态价值转化提供决策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乡村数字经济发展对生态旅游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控制变量中,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业接待设施水平对生态旅游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2)从区域差异来看,东部和中部乡村数字经济发展对生态旅游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中部地区乡村数字经济发展对生态旅游的影响最大。为促进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提出以下政策启示:(1)加大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优化升级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2)因地制宜制定乡村生态旅游产业政策,推动乡村数字经济与生态旅游产业深度融合;(3)实施乡村生态旅游业向社会资本全方位开放战略,引进外来资本、技术、人才和先进管理经验。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程莉 张雅文 文传浩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与计量经济模型,实证研究了重庆市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重庆市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呈正"N"型曲线关系,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对外贸易、推进新型城镇化将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而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不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关键词:
生态环境 重庆 经济发展 影响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桂梅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关系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经济的高速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也迫切需要我们开始重新思考我国经济发展的模式。利用区域省际面板数据,对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关系进行系统检验,并实证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动态性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宓泽锋 曾刚
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是综合的全方面行动,而关于"波特假说"的相关研究提出多规制会综合影响生态创新,因此本文通过拓展"波特假说"提出从多方面综合规制的角度出发研究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对生态创新和经济发展影响,并阐述了该影响的机理。用我国1999-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生态省建设的综合规制对生态创新和地区经济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且生态省建设能够间接提升生态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支持了本文提出的观点。本文的研究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能够促进生态创新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孔令章 李金叶
文章基于2013—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借鉴ArcGIS空间分析法探究数字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与时空格局,并将面板模型进一步拓展至空间维度,深入剖析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生态效率的作用机制与空间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生态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存在地理区位和指标维度的异质性,数字经济发展仅能促进中西部地区的生态效率提升;在短期内,数字经济发展载体是提升区域生态效率的重要途径,但从长期来看,改善数字经济发展环境才是提升区域生态效率的应有之义。在作用机制上,数字经济发展产生的集聚效应、创新效应和结构效应是提升区域生态效率的重要途径,且创新驱动的中介作用明显大于人力资本集聚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不仅能够提升本地区生态效率,也会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促进邻近地区生态效率提升。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潭 徐璋勇 张凯莉
数字金融为促进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契机。以协调发展为研究视角,基于2011-2018年中国285个地级市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究了数字金融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同性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发现:城市尺度上,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同性呈动态上升趋势,空间分布存在"东高、中西低"的特征。数字金融能够有效提升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同性。对于等级较高的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数字金融具有更强的协同驱动效果。机制分析表明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投资调整是数字金融影响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传导路径,数字金融通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产业结构优化和投资效率提升,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减轻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从而助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结论启示应强化金融市场与环保产业的双向联动,借助数字科技和信息平台,有效发挥数字金融的"协调引导"效应。
关键词:
数字金融 经济发展 生态环境 协调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世明 林孟涛
国际经验业已实证人力资本及人力资本的利用效率一定程度上决定一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当今时代,生态经济建设与发展历史性赋予人力资本生态型界定。国内外就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测算丰硕,但囿于分离标准、技术与方法等,难以计量出生态型人力资本的贡献。定性分析认为,生态型人力资本是人力资本与生态文明的耦合,对生态文明意识的形成与提升、三次产业"生态化"及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消费模式转变及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等具有促进作用。建议指出,为使生态型人力资本有效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应弘扬、塑造生态型人才观,科学建制以"育选引用"生态型人才;以多元主体投资生态型人力资本,公平收入分配,激活、提升生态型人力资本流量和存量;推崇与实施生态技术,依托生态型人力资本强力推进生态经济发展;探究生态型人力资本贡献的计量标准与技术方法,树立生态型标杆;切实进行生态改革,以生态型人力资本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世明 林孟涛
国际经验业已实证人力资本及人力资本的利用效率一定程度上决定一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当今时代,生态经济建设与发展历史性赋予人力资本生态型界定。国内外就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测算丰硕,但囿于分离标准、技术与方法等,难以计量出生态型人力资本的贡献。定性分析认为,生态型人力资本是人力资本与生态文明的耦合,对生态文明意识的形成与提升、三次产业"生态化"及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消费模式转变及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等具有促进作用。建议指出,为使生态型人力资本有效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应弘扬、塑造生态型人才观,科学建制以"育选引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静 周美辰
数字经济迅猛发展,在推动全球服务贸易格局转变的同时,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全球价值链韧性增强。选取2012—2021年ADB MRIO数据库中62个国家样本数据,从互联网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数字技术应用三重视角出发,验证数字经济发展对生产性服务业全球价值链韧性的影响。结果发现:(1)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提升能显著增强各国生产性服务业全球价值链韧性,其中数字技术应用的作用效果更显著,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与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2)服务贸易自由化与要素一体化是数字经济发展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全球价值链韧性的重要途径;(3)数字经济发展对生产性服务业全球价值链韧性的影响因行业生命周期和目的国(地区)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最后,提出完善数字经济法律制度、积极推动服务贸易自由化、加快要素市场一体化改革等政策建议,可为数字经济发展赋能生产性服务业全球价值链韧性提升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鑫 张心灵 袁小龙
文章运用GRA-熵值法对中国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水平进行综合测度,通过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利用系统GMM估计分析环境规制对二者协调发展的影响,并以DEA-Malmquist指数法测度的经济发展质量为门槛变量进行门槛效应分析。结果表明:环境规制总体上能积极推动二者协调发展。东、中、西三大地区存在地区异质性。通过门槛效应回归发现,我国整体及东部地区环境规制能递进式地促进二者协调发展,中部地区二者存在"倒U"型关系,西部地区则呈现"U"型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