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66)
2023(15840)
2022(12930)
2021(11511)
2020(9292)
2019(20718)
2018(20084)
2017(38478)
2016(20497)
2015(22323)
2014(21944)
2013(21761)
2012(20832)
2011(19240)
2010(19333)
2009(17763)
2008(17114)
2007(15191)
2006(13699)
2005(12711)
作者
(61335)
(51162)
(51013)
(48463)
(32768)
(24485)
(22987)
(19930)
(19726)
(17857)
(17670)
(17031)
(16499)
(16109)
(15829)
(15824)
(15192)
(14917)
(14862)
(14607)
(12791)
(12733)
(12335)
(11826)
(11766)
(11469)
(11263)
(11014)
(10252)
(9891)
学科
(113562)
经济(113458)
管理(56725)
(53888)
方法(41172)
(39900)
企业(39900)
数学(37027)
数学方法(36832)
中国(31422)
地方(28714)
(26421)
业经(23827)
(21918)
农业(18956)
(18723)
(18187)
贸易(18175)
(17472)
地方经济(16631)
(16573)
(16407)
金融(16407)
(15889)
银行(15849)
环境(15846)
(15324)
产业(15198)
(15005)
技术(13536)
机构
大学(301899)
学院(301262)
(139349)
经济(136821)
管理(113726)
研究(110741)
理学(97700)
理学院(96545)
管理学(95191)
管理学院(94618)
中国(84006)
科学(65012)
(64348)
(60983)
(55691)
(52295)
研究所(50332)
中心(49873)
财经(48510)
经济学(44740)
(44711)
(44237)
业大(44073)
北京(40869)
农业(40775)
经济学院(40238)
(39693)
(39132)
师范(38666)
财经大学(36044)
基金
项目(201062)
科学(159595)
基金(148641)
研究(143497)
(130638)
国家(129560)
科学基金(111282)
社会(97153)
社会科(92529)
社会科学(92507)
基金项目(78335)
(76642)
自然(69946)
自然科(68423)
自然科学(68407)
自然科学基金(67202)
(64833)
教育(63512)
资助(59705)
编号(55367)
(48408)
重点(45283)
(44394)
成果(44191)
国家社会(42059)
(41566)
创新(39014)
发展(38846)
教育部(38434)
(38274)
期刊
(159334)
经济(159334)
研究(94261)
中国(59768)
学报(47610)
(47055)
(44319)
科学(43597)
管理(41838)
大学(36235)
学学(34329)
(31858)
金融(31858)
农业(31742)
经济研究(27738)
财经(25047)
业经(24783)
教育(24441)
技术(23776)
问题(21784)
(21687)
(16975)
(16637)
技术经济(16199)
商业(15606)
世界(15560)
统计(15164)
国际(14386)
图书(14122)
(13754)
共检索到4632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贺唯唯  侯俊军  
将居民消费问题纳入数字经济的分析框架,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如何影响居民消费。理论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会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扩大流动性约束等手段影响居民消费。利用数字经济发展数据和手工查找的城乡居民消费数据,对2011—2019年我国26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居民消费带动效应进行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将增加本地人均消费支出,且该结果具有稳健性;数字经济发展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在地理位置、城市规模、城市层级等层面存在显著的异质性;机制分析结果显示,支付便利性、流动性约束以及家庭不确定性是数字经济发展影响居民消费的重要作用机制;基于城乡不平等视角的扩展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不仅能显著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而且有利于带动城乡居民消费升级。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瑶瑶   杨莹   贾锐宁   张晓空   柴建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投资拉动转向消费驱动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阶段,伴随着生产方式的数字化重构,如何充分挖掘“数字红利”并提升居民消费成为了重要的现实难题。基于此,本文致力于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及内在机制。具体地,本文基于2011—2019年232个城市形成的2088个城市-年的面板观测,通过构建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展开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发展通过“收入效应”和“创新效应”提振居民消费,该结论在排除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成立;(2)数字经济发展提振邻近地区居民消费,存在积极的空间溢出效应;(3)数字经济发展对居民消费存在异质性影响,对于发展程度高的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居民消费提振作用更强劲。本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为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提供重要理论依据与政策参考。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秀云  从振楠  刘岳虎  
利用我国276个地级以上城市2011—2019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服务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服务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稳健性检验和处理内生性问题后所得结果均验证了这一结论的可信性;数字经济对服务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要素供给的直接效应、就业岗位创造和技术创新驱动的间接效应,且这一因果关系在东部与中部地区、中心城市和服务业结构水平较高的城市表现更为突出;人力资本高级化存在正向调节作用,数字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本高级化对服务业结构升级产生了正向叠加效应。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顾洪明  郭晨  张卫东  
本文以人口老龄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研究主题,基于2004—2016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人口老龄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抑制作用,分析梳理了四种作用机制。机制识别表明,人口老龄化通过影响产业结构布局、缩小储蓄投资规模、降低劳动力生产效率、加剧不平等程度,抑制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异质性检验发现,在高人力资本水平和“有为政府”下,能够有效缓解人口老龄化的负面影响。因此,建议从调整生育政策、优化产业结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劳动力生产效率、塑造“有为政府”等方面完善相关政策。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詹新宇  苗真子  
在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财政压力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对中国282个地级市的财政压力和经济发展质量进行测度,并建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地方财政压力与辖区经济发展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二者呈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即一定程度的地方财政压力,有助于辖区经济发展质量的改善,但当地方财政压力过大时,反而将恶化辖区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发现,这种倒U型关系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尚处于地方财政压力改善辖区经济发展质量的阶段,而西部地区则截然相反;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地方财政压力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系数,也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论文据此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乔智  王亚童  邓曼瑶  
随着“双循环”发展战略的提出,如何提升我国居民消费成为研究热点。与已有研究不同,文章首先从省际视角研究了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证实了金融资产和住房资产分别对消费产生的促进作用和抑制作用,且金融资产的促进作用大于住房资产的抑制作用。其次,文章探讨了两种资产对不同种类消费品的影响,金融资产增加主要促进教育娱乐医疗等改善性消费,住房资产增加则主要抑制基本品消费。最后,文章对不同省份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金融资产对消费的促进作用随收入、资产增加先上升后下降,而住房资产对消费的抑制作用随收入、资产增加先上升后下降,金融资产和住房资产在东部地区影响小于西部地区,且受区域教育、人口和收入结构影响。综上来看,提升居民收入水平,改善居民收入结构,控制房价过度上涨,改善资本市场在资产分配中的作用,加大政府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方面的投入能够有效改善家庭资产结构,提升居民消费水平。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樊轶侠  徐昊  
数字化和绿色化分别作为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推力和目标函数,二者能否实现双轮协同驱动,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已有文献提出我国ICT(信息通信技术)与能源消费呈现明显"U"型关系,并且测度出2014年是"能源回弹"的拐点期,本文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数据可获得性,利用我国2013-2017年30省份面板数据构建完整的数字经济指标和绿色GDP指数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我国当前数字经济与经济绿色化之间确实符合"倒U形"曲线关系,即随着数字经济水平的提升,经济绿色化水平会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同时数字经济与能源强度间呈现U形曲线关系,表明"能源回弹效应"是构成"倒U形"约束的主要原因;(2)数字经济引致的收入效应和对电力消费依赖性偏高是导致能源回弹的主要原因,当期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模式主要以外延式扩张为主,"干中学"效应并不明显,数字资本的规模式扩张不仅没有实现要素创新与能源需求的有效替代,反而还固化了既有的能源消费模式,加剧能源回弹效应,我国应进一步加大居民数字素养教育项目的扶持力度,弥补数字鸿沟;(3)随着"流量红利"逐步见底,我国数字产业化发展带来的能源回弹效应凸显,而产业数字化红利尚待挖掘。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彭文斌  文泽宙  
为探究雾霾污染是否对居民消费产生影响,本文利用2005-2016年中国262个城市面板数据,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揭示雾霾污染与居民消费的空间关联特征,构建广义嵌套空间计量模型(GNS)深入剖析雾霾污染对居民消费的空间影响。结果表明:雾霾污染与居民消费存在较强的空间集聚与空间依赖特征;居民消费具有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雾霾污染会显著抑制本地区居民消费,但会促进邻近城市居民消费,且对邻近城市居民消费作用更强;此外,教育水平、交通条件、收入水平、房地产投资及金融发展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居民消费。因而未来要从区域协调入手,优化消费环境,促进居民消费升级,实现"治霾"与"激发消费潜力"的双赢局面。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毛其淋  
本文在消费者最优消费路径选择的基本框架下,构建了一个政府财政支农与农村居民消费的动态最优化模型,理论分析表明: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的增加,对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基于1995-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工具变量GMM方法对该结论进行的实证检验发现:在通过多工具变量克服变量内生性之后,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每增加1%,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将增加0.1367%;进一步的因素分解显示,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平均贡献度为8.72%,且有逐年增大的趋势。此外,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性,即财政支农支出对...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彭迪云  王玉洁  赵送琴  
选取2011—2019年中国28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作为中介变量和门槛变量进行检验,实证分析外商直接投资、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研发创新力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区域创新力具有直接促进效应,能直接推动区域创新力的提升;外商直接投资不仅能直接促进区域数字经济的发展,还能通过区域数字经济发展驱动区域创新力的提高;外商直接投资对区域创新力的影响存在非线性关系。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加强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推动开放型经济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激活资源要素高效流动;加大教育科技人才投入,协同支撑创新研发;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发展区域绿色低碳贸易等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黄晓莉  林丽琼  
随着数字技术更迭推新,数字普惠金融迎来了跨越式发展,其零距离接触长尾客户群体、提供低价便捷的服务,延伸了金融服务半径,满足了中低收入家庭的借贷需求,对居民杠杆率的传导效应不容忽视。本文利用2011—2018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与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经济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居民杠杆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居民杠杆率产生正向影响。分维度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主要通过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对居民杠杆率产生正向影响。(2)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居民杠杆率的影响随着杠杆率分位数水平的上升而下降;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西部地区和中高收入群体影响程度较大。本研究的发现为认识居民杠杆率成因提供了新的证据,也为有关部门分类施策管控居民杠杆率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张敏  刘凤根  周驭舰  
本文运用静态面板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生猪价格波动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期的生猪价格波动对城镇居民的消费影响不显著,但对农村居民的当期影响比较显著;滞后一期的生猪价格波动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都较为显著,且随着滞后期数的增加,生猪价格波动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增加。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詹新宇  成显  王悦红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关系我国新时代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助推新发展格局,必须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本文以宏观税负作为评估减税降费政策效果的切入点,基于2003年-2018年我国27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建立非线性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宏观税负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内在关系。实证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呈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一定限度内的税负增加,有利于促进居民消费,即为挤入效应,而当税负过高时则将挤占居民消费,表现为挤出效应。近年来推行的“减税降费”政策处于倒U型曲线的右侧下行区间,通过降低宏观税负的方式能有效促进居民消费。进一步分析发现,这种倒U型关系存在显著的地区异质性:东部地区更多地表现为挤出效应,中、西部地区挤出效应不明显,而是存在一定的挤入效应。据此,本文就如何优化减税降费政策、激发居民消费潜力,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田卫民  
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存在前提条件,这一前提条件是金融发展能够增进资本积累、优化资源配置。但我国的金融发展存在着严重的地区不平衡,金融发展的不平衡进一步加剧了资源配置的两极分化。1995-2014年我国省际经验数据表明,金融发展抑制了地区经济增长,金融发展不仅降低了全要素生产率,而且降低了资本积累率,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负向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资本形成和劳动力投入,对外开放、城市化、教育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经济增长,财政支出则抑制了经济增长。增进资本积累,优化资源配置,大力发展金融促进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田卫民  
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存在前提条件,这一前提条件是金融发展能够增进资本积累、优化资源配置。但我国的金融发展存在着严重的地区不平衡,金融发展的不平衡进一步加剧了资源配置的两极分化。1995-2014年我国省际经验数据表明,金融发展抑制了地区经济增长,金融发展不仅降低了全要素生产率,而且降低了资本积累率,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负向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资本形成和劳动力投入,对外开放、城市化、教育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经济增长,财政支出则抑制了经济增长。增进资本积累,优化资源配置,大力发展金融促进经济增长,必须进一步推进金融市场化,促进金融平衡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