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25)
2023(13398)
2022(10741)
2021(9382)
2020(7303)
2019(16216)
2018(15699)
2017(29509)
2016(15731)
2015(17003)
2014(16880)
2013(16786)
2012(15991)
2011(14949)
2010(15130)
2009(13933)
2008(13375)
2007(11879)
2006(10950)
2005(10151)
作者
(49452)
(41392)
(41171)
(38875)
(26403)
(19770)
(18391)
(16077)
(15830)
(14439)
(14318)
(13516)
(13407)
(12966)
(12710)
(12671)
(12247)
(12057)
(11978)
(11663)
(10355)
(10254)
(9910)
(9504)
(9482)
(9171)
(8993)
(8918)
(8348)
(8080)
学科
(93113)
经济(93035)
管理(41893)
(39247)
(28255)
企业(28255)
中国(27430)
地方(27045)
方法(26880)
数学(23695)
数学方法(23569)
(21086)
业经(20653)
(16517)
地方经济(16059)
农业(15130)
(14071)
贸易(14060)
(13974)
环境(13837)
(13752)
产业(13510)
(13481)
(13247)
金融(13247)
(12862)
银行(12823)
(12615)
(12486)
技术(10963)
机构
学院(237089)
大学(235965)
(109784)
经济(107697)
研究(91743)
管理(86467)
理学(73741)
理学院(72766)
管理学(71718)
管理学院(71262)
中国(67826)
科学(55562)
(51125)
(46973)
(45296)
(44643)
研究所(42663)
中心(40067)
业大(36522)
(35934)
财经(35843)
农业(34968)
经济学(34907)
(32933)
(32511)
北京(32499)
(32035)
师范(31624)
经济学院(31179)
(28794)
基金
项目(157707)
科学(124411)
基金(114823)
研究(110930)
(102167)
国家(101302)
科学基金(85973)
社会(75206)
社会科(71544)
社会科学(71526)
(61816)
基金项目(60906)
自然(54030)
自然科(52798)
自然科学(52784)
(52078)
自然科学基金(51806)
教育(48036)
资助(44934)
编号(42185)
(40765)
重点(35864)
(33390)
成果(32989)
(32677)
发展(32534)
国家社会(32374)
(32047)
创新(30721)
课题(30007)
期刊
(130656)
经济(130656)
研究(75498)
中国(49415)
(41059)
学报(39617)
科学(36437)
管理(32375)
(32059)
大学(29370)
学学(28047)
农业(27799)
(23633)
金融(23633)
经济研究(22463)
业经(20756)
教育(19596)
技术(19244)
财经(18378)
问题(18170)
(16072)
(14519)
技术经济(13215)
(12759)
商业(12414)
世界(12304)
国际(11551)
现代(11334)
科技(11177)
资源(11040)
共检索到3696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许钊  高煜  霍治方  
数字经济发展与城市经济繁荣是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经济集聚的影响,并利用中国城市层面数据和空间杜宾模型检验数字经济对城市经济集聚影响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测度外溢边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总体上对本地区和邻近地区经济集聚有正向促进作用;数字经济发展对邻近地区城市经济集聚的空间溢出作用呈现“先扬后抑”的状态,且稳定作用边界为650公里;在不同的区域、城市规模和经济发展阶段,数字经济对城市经济集聚的影响存在明显异质性。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马鹏  李文秀  
城市的本质就在于它的空间集聚性,包括人口的集聚和产业的集聚,而人口的集聚会促进城市生活服务业的发展,产业的集聚会促进城市生产服务业的发展。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服务企业或组织会集聚在城市,而服务业集聚已成为城市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提升城市技术边界来促进服务业在城市集聚和通过服务业集聚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二者间是相互促进关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小波   孔莉霞  
基于2011—2019年中国277个城市层面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结果表明:(1)整体上数字经济发展推动了制造业集聚。(2)东部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对制造业集聚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中西部城市不显著。(3)数字经济可以通过降低资本错配程度和劳动错配程度,进而推动制造业集聚。(4)数字经济发展对制造业集聚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不仅能够促进本地区制造业集聚,而且带动了邻近地区制造业集聚。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庆泉  
本文通过构建2013-2021年我国商贸流通业聚集和城市经济发展韧性的指标体系,探究商贸流通业聚集对城市经济发展韧性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在基准回归下,商贸流通业聚集对城市经济发展韧性呈正向影响;不同城市规模下商贸流通业聚集对城市经济发展韧性存在较大的异质性,其影响程度受城市规模大小呈逐步减弱趋势;商贸流通业聚集与城市经济发展韧性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商贸流通业聚集对本地区城市经济发展韧性带来正向促进作用,同时对邻接城市经济发展韧性也带来显著的提升作用。最后,文章提出全面规划商贸流通业发展,增强商贸流通业服务产品技术创新,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城市经济发展韧性战略,加大商贸流通业人才引进的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程晨  张毅  陈丹玲  
构建了城市集聚影响经济发展质量的逻辑框架,以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以2003-2016年的面板数据为考察样本,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DEA模型测度了该区域的经济发展质量指数,在此基础上,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了城市集聚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城市集聚有助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城市集聚对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效应具有区域差异性,呈现出普通地级市>区域中心城市>省会城市和中等城市>大城市>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基本格局。据此提出应鼓励中小规模城市集聚化发展,适度控制超大城市和特大规模城市过度集聚,灵活运用市场机制和政策工具,创新科技应用,提高区域集聚水平,实现城市集聚与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的有效融合。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鲁玉秀  
数字经济发展颠覆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态,驱动制造业布局变革。利用中国283个城市面板数据,考察数字经济发展对制造业集聚布局的影响和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制造业集聚布局起到了扩散效应;机制检验表明,城市间经济联系增强、现代服务业发展是数字经济影响制造业布局的中介机制;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强化数字经济的扩散效应,起到了调节作用;门槛模型和空间模型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制造业集聚布局存在非线性效应和空间溢出的特点;异质性检验表明,在东中部地区、大规模城市和高房价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制造业集聚的扩散影响更为显著。该研究为数字经济时代优化产业布局,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思路。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鲁玉秀  
数字经济发展颠覆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态,驱动制造业布局变革。利用中国283个城市面板数据,考察数字经济发展对制造业集聚布局的影响和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制造业集聚布局起到了扩散效应;机制检验表明,城市间经济联系增强、现代服务业发展是数字经济影响制造业布局的中介机制;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强化数字经济的扩散效应,起到了调节作用;门槛模型和空间模型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制造业集聚布局存在非线性效应和空间溢出的特点;异质性检验表明,在东中部地区、大规模城市和高房价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制造业集聚的扩散影响更为显著。该研究为数字经济时代优化产业布局,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思路。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聂华林  杨坚  
以兰州市为例,按照相关的经济指标以及物流发展情况的各种衡量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利用EVIEWS软件,运用多元回归、时间序列模型、改进的C-D生产函数等分析方法对兰州物流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如何影响经济发展和影响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等进行实证研究,并对我国城市市如何更好的发展物流业提出科学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熊婷燕   刘泽平  
本文基于我国2010—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并采用CRITIC赋权法进行测度与评价,同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数字经济发展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对数字经济发展的本地效应呈U型特征,多样化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也表现出U型特征,专业化集聚的溢出效应呈现促进作用,且存在行业异质性;人力资本是约束其影响的关键因素。为更好地发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驱动作用,应注重产业内部的结构特点,抓好人力资本,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集聚。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熊婷燕   刘泽平  
本文基于我国2010—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并采用CRITIC赋权法进行测度与评价,同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数字经济发展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对数字经济发展的本地效应呈U型特征,多样化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也表现出U型特征,专业化集聚的溢出效应呈现促进作用,且存在行业异质性;人力资本是约束其影响的关键因素。为更好地发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驱动作用,应注重产业内部的结构特点,抓好人力资本,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集聚。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覃成林  种照辉  
本文设计了一个综合的经济集聚指数描述经济集聚状态,建立了包含可达性指标的经济集聚模型,分析高速铁路对铁路沿线城市经济集聚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高速铁路影响下,铁路沿线城市的经济集聚水平明显提升,铁路沿线城市可达性每提升1%,可引起这些城市经济集聚指数出现0.8072的相应增加。但是,高速铁路发展也引起铁路沿线城市之间的经济集聚水平差异扩大,经济集聚格局趋向非均衡。其中,高速铁路沿线城市成为经济集聚的目的地,经济集聚水平显著提升且内部差异缩小;这类城市的可达性每提升1%,可引起城市经济集聚指数发生0.8798的相应增加。相反,非高速铁路沿线城市的经济集聚水平相对下降,成为经济要素和经济活动的流出地...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夏添   周建华   孙久文  
“十三五”以来,数字经济正在重塑区域经济格局,城市间数字联系日益紧密。利用2011—2021年全国27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基于产业视角从理论和实证方面检验数字经济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数字经济发展会增强城市经济韧性,并放大冲击时的城市经济韧性,但其发展趋势为倒“U”型,下降原因是各主体处理效率提升下政府缺位引发的市场无序;第二,政府财政会拓宽数字经济影响渠道,但需通过市场机制及政府职能转变来实现;第三,数字经济加速中心城市经济韧性外溢,并且其在全国层面上存在中心—外围格局,要素虹吸会减弱经济韧性;第四,城市群层面则会促进规模相近的邻近城市经济韧性增长,并基于城市群行政结构产生异质性。研究结论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分别对市政府、城市、城市群、区域间加强数字建设,强化城市经济韧性提供了政策参考。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治栋  吴迪  
产业集聚通过与要素流动发挥协同作用而促进区域平衡发展。本文利用长江经济带各地级市2005~2016年的面板数据,基于经济发展差距的视角,对两者和区域平衡发展的影响关系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但能通过与要素流动的交互作用而促进区域平衡发展。从要素层面来看,资本与技术要素总体上对扩大经济发展差距表现为负的显著性,而劳动力要素则表现出加大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作用。因此,需构建产业梯度合理转移的路径与机制;加大对下游地区的劳动力流动,下游地区对中游地区的技术支援以及对上游欠发达地区的资本保障;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周慧   杨泽锋   崔祥民   王淑雯  
从理论上阐述数字经济发展影响城市经济韧性的直接效应以及企业家精神在两者间的中介效应。收集了2011-2020年283个地级市的相关数据,并运用系统GMM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提升了城市经济韧性,且能够通过提升企业家创业精神、创新精神和契约精神增强城市经济韧性;数字经济发展对中西部、外围城市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大于东部、中心城市。研究结论为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激发和培育企业家精神,更好地增强城市经济韧性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周雯艳  
本文运用产业经济学、城市竞争力、系统论等相关理论知识,分析了体育赛事对主办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产业结构、城市国际竞争力等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以及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主办城市如何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