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401)
- 2023(20698)
- 2022(17126)
- 2021(15594)
- 2020(12961)
- 2019(29372)
- 2018(28850)
- 2017(54421)
- 2016(29570)
- 2015(32869)
- 2014(32833)
- 2013(32399)
- 2012(30309)
- 2011(27651)
- 2010(27856)
- 2009(25557)
- 2008(25078)
- 2007(22532)
- 2006(19966)
- 2005(17820)
- 学科
- 济(139857)
- 经济(139722)
- 管理(83533)
- 业(77848)
- 企(61783)
- 企业(61783)
- 方法(54047)
- 数学(47538)
- 数学方法(47000)
- 中国(38553)
- 农(35714)
- 地方(33193)
- 财(30895)
- 业经(30090)
- 学(29084)
- 农业(24217)
- 贸(23149)
- 贸易(23137)
- 制(22827)
- 易(22350)
- 环境(21409)
- 银(20099)
- 银行(20032)
- 融(19826)
- 金融(19823)
- 行(19212)
- 技术(18970)
- 和(18876)
- 务(18411)
- 财务(18348)
- 机构
- 学院(426947)
- 大学(425968)
- 济(180606)
- 经济(176839)
- 管理(160926)
- 研究(151782)
- 理学(137844)
- 理学院(136185)
- 管理学(133762)
- 管理学院(132971)
- 中国(113825)
- 科学(94745)
- 京(91318)
- 财(80142)
- 农(79735)
- 所(77792)
- 研究所(70764)
- 中心(69886)
- 业大(67487)
- 江(65541)
- 财经(63507)
- 农业(62913)
- 经(57706)
- 北京(57310)
- 范(55967)
- 经济学(55673)
- 师范(55267)
- 院(54896)
- 州(52002)
- 经济学院(49972)
- 基金
- 项目(287272)
- 科学(225268)
- 基金(207923)
- 研究(203240)
- 家(184245)
- 国家(182713)
- 科学基金(155608)
- 社会(130684)
- 社会科(123940)
- 社会科学(123903)
- 省(113501)
- 基金项目(109995)
- 自然(101814)
- 自然科(99486)
- 自然科学(99454)
- 自然科学基金(97660)
- 划(95831)
- 教育(92669)
- 资助(84336)
- 编号(80440)
- 发(65705)
- 重点(65547)
- 成果(64292)
- 部(62324)
- 创(59499)
- 课题(56568)
- 创新(55783)
- 科研(55508)
- 国家社会(54625)
- 计划(53769)
- 期刊
- 济(203992)
- 经济(203992)
- 研究(123826)
- 中国(89351)
- 农(72484)
- 学报(72472)
- 科学(65166)
- 财(62193)
- 管理(59118)
- 大学(53707)
- 学学(50795)
- 农业(49141)
- 教育(42364)
- 融(38987)
- 金融(38987)
- 技术(38226)
- 经济研究(32922)
- 业经(32804)
- 财经(31667)
- 问题(27525)
- 经(27379)
- 业(26261)
- 技术经济(22159)
- 图书(21067)
- 统计(20837)
- 版(20686)
- 贸(20659)
- 科技(19747)
- 资源(19651)
- 商业(19390)
共检索到6461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范翔宇 卢新海 刘进进
研究目的:基于2006—2020年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如何影响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在其中发挥的调节效应。研究方法:多期双重差分方法、三重差分方法与门槛模型。研究结果:(1)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2)这种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和批次异质性,数字经济发展对中部地区和第二批试点的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提升影响更为显著。(3)当前,基础设施建设对数字经济发展和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主要呈负向调节效应,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负向影响最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次之,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最末。(4)基础设施建设对数字经济发展和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调节效应具有“由边际效益递增到边际效益递减”的单门槛非线性特征。研究结论:促进具有技术嵌入和环境赋能作用的数字经济发展,对提升中国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其水平提升和效益转化还有待重视和加强。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边志强
数字基础设施的完善有助于提高土地使用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促使附着于土地上的生产活动实现增产和减污双重改善,从而显著提升土地绿色利用效率。采用2006—2020年我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将“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使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分析发现:“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显著提升了示范城市的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且这一影响具有长期性、累积性与短期滞后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两条路径来提升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并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能够同时提升本地和周围地区的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对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提升作用存在推广效应,并表现出东部地区比中西部地区更强、大规模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显著而中小规模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不显著的异质性。因此,应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重视和发挥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作用以及空间溢出效应,因地施策,有效促进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持续提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伍文中
基础设施存量很难代表各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一味地以基础设施投资来比较各地基础设施的差异可能会影响结论的科学性。特别是在中国各级政府偏好固定资产投资的背景下,应该引入基础设施投资效率这一核心概念。对基础设施投资效率源于一些文献对政府行政效率的估计,通过比较投入和产出变量,清晰地将对于地方政府行政效率的评估"嫁接"到关于基础设施投资效率的估计上。以此为基础,采用DEA分析中国各省2001~2008年的基础设施投资效率,继而使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分析了基础设施建设效率对GDP、FDI和城市化水平的影响。
关键词:
基础设施 DEA 投资效率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侯键菲 雷凯
针对北京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问题,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深化了对经济发展概念内涵的理解,构建了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经济发展适应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建立了两者间基于系统演化思想的评价模型,引用北京市1996-2009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定性和定量研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经济发展之间的适应性问题。为北京市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明 刘渝琳 丁从明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政府对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在内的三部门内生增长模型,探寻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利用我国1994-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当交通基础设施存量水平达到某一极值后,继续对其投资会显著降低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相反,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不足也会制约当地经济发展。对此,根据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与交通基础设施需求差异,本文提出政府应该根据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程度进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满足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区域经济发展 双门槛效应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玉梅 陈洋毅 雷鸣
通过搜集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空间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绿色经济效率的传导机制以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显示:第一,数字经济发展对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及空间溢出效应;第二,相比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数字经济的空间效应更为显著;第三,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技术创新改善提升从而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据此提出加大数字技术研发和创新的投入,全面推动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推动数字技术与绿色创新技术的融合发展等政策建议。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付喜娥 钱达 韩立波 张凯云
准确评估绿色基础设施的总经济价值,是辅助投资决策的必要前提。本文从投资价值、有形价值和无形价值三方面,构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总经济价值评估模型,然后应用成本—收益分析与乘数分析法,分析苏州独墅湖高教区总经济价值。实证结果表明,从长期发展来看,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总经济价值较高,对区域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聂长飞 陈志 冯苑
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背景下,以数字基础设施为核心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按下“快进键”。基于中国2011—2019年28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借助“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的准自然实验,采用渐进性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显著提升了城市经济增长质量,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政策效应呈边际递增趋势。机制分析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通过增加财政科技支出、激发城市创业活跃度、赋能数字金融发展,进而促进城市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的经济增长质量效应在东部地区城市、南方地区城市、行政等级较高城市、规模较大城市及营商环境较优城市中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对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提质增量”的双重作用。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宽带中国 经济增长质量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凌玮 安虎森
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对交通基础设施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和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高速交通网络的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但不同类型的高速路网对该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差异:高速公路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负向的本地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高速公路建设加大了资源配置的扭曲,其市场整合效应也对现阶段中原城市群各城市经济发展造成了负向影响;高速铁路建设对中原城市群各城市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的本地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高速铁路的建设显著提升了劳动力配置效率,促进知识溢出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推动了本地和邻近地区的经济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梦颖 张诚
文章利用2008~2019年42个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数据,考察发展中国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绿色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发展中国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显著促进了绿色产品出口,并且这种促进作用背后的逻辑在于降低信息成本和推动产业绿色化转型。异质性分析表明,在环境约束力度、知识产权保护强度较高的国家,数字基础设施的促进作用更大;当进口目的地为发达国家(地区)时,数字基础设施的促进作用更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不同生产阶段绿色产品出口的影响存在差异。进一步基于“宽带中国”试点政策的检验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显著促进中国绿色产品出口,为基本结论提供了外生证据支持。在全球数字化转型浪潮下,文章的研究为发展中国家提高绿色国际竞争力提供一定的思路。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军 王励铧
本文基于我国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6~2021年的面板数据,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宽带中国”战略试点政策实施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内在机制及异质性表现。研究发现:(1)“宽带中国”战略试点政策实施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并且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稳健;(2)劳动力流动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是“宽带中国”战略试点政策实施提高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两种机制;(3)“宽带中国”战略试点政策实施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城市、大规模城市、非资源型城市中更强;(4)正式环境规制和非正式环境规制正向调节“宽带中国”战略试点政策实施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驱动作用。本文为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提升提供了重要政策启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于志慧 何昌磊
绿色创新是推动城市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以“宽带中国”示范政策作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使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和空间双重差分模型,系统考察了“宽带中国”示范政策对城市绿色创新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空间效应。研究发现: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提升了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经过异质性处理效应等一系列检验后结果仍然稳健,且这一提升效应在长江经济带下游城市、重点城市、科教资源丰富的城市中表现更为明显。机制检验表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人才集聚效应、互联网水平提升效应和数字金融助推效应提高城市的绿色创新水平。空间双重差分结果表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绿色创新产生空间溢出效应,政策效应同时受到经济相似、地理邻近城市的影响。研究结论为进一步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赋能城市绿色创新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百里
文章基于2001~2016年全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研究不同水平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差异。主要研究结论如下:公路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且为双门槛;随着公路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呈现先促进后抑制再促进的规律。
关键词:
公路交通基础设施 经济发展 面板门槛模型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叶翀 许舒婷
交通运输网络对经济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一直以来,学界密切关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经济产生的影响,但研究结论却大相径庭。整理该领域的研究,发现无论研究结果是否表明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促进作用,但均提及交通基础设施会影响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同时,除了外界的影响因素,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还取决于二者发展水平的协调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多元的,两者作用相互影响。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区域经济 可达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马茜 廖甍 张红兵
网络基础设施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中枢节点”和“传输纽带”,对激活城市包容性增长与绿色偏向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宽带中国战略视为网络基础设施的外生政策冲击,并利用修正后的引力模型、非期望产出的Super-EBM模型,对知识流动与包容性绿色增长效率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从知识流动视角对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索。研究发现,第一,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该作用在非资源型城市更为明显;第二,知识流动是网络基础设施促进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的重要中介机制,该中介机制通过地形起伏度、方言多样性指数等工具变量系统识别后仍然成立;第三,绿色创新与创业活力是网络基础设施驱动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的调节中介机制,两者均能够强化知识流动对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的促进作用;第四,城市间知识流动能够进一步推进市场有效整合,使得网络基础设施对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的机制影响存在明显的链式传导作用。上述结论更深层次地打开了知识流动传导机制黑箱,能够为网络基建规划与城市转型方案提供重要借鉴和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绿色技术创新扩散的影响研究
绿色基础设施建设驱动城市更新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长江上游城市绿色转型的影响研究——基于“三生”空间视角
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与旅游经济增长——基于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的机制检验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来自“宽带中国”城市试点的证据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否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发展?——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宽带中国”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基于空间经济学的交通基础设施集聚效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