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83)
- 2023(16704)
- 2022(13595)
- 2021(12041)
- 2020(9667)
- 2019(21456)
- 2018(20524)
- 2017(38843)
- 2016(20493)
- 2015(22372)
- 2014(22018)
- 2013(21925)
- 2012(20852)
- 2011(19344)
- 2010(19621)
- 2009(18461)
- 2008(17158)
- 2007(15283)
- 2006(13880)
- 2005(12882)
- 学科
- 济(113397)
- 经济(113300)
- 业(58644)
- 管理(57656)
- 企(44935)
- 企业(44935)
- 方法(41345)
- 数学(37269)
- 数学方法(37097)
- 中国(33652)
- 地方(29920)
- 农(29075)
- 融(28283)
- 金融(28283)
- 银(26140)
- 银行(26101)
- 行(25306)
- 业经(25173)
- 财(24647)
- 农业(20650)
- 制(20246)
- 贸(18863)
- 贸易(18847)
- 学(18440)
- 易(18208)
- 地方经济(16544)
- 环境(15418)
- 发(15266)
- 产业(14879)
- 务(14677)
- 机构
- 学院(304713)
- 大学(303432)
- 济(142264)
- 经济(139745)
- 管理(113689)
- 研究(109544)
- 理学(97683)
- 理学院(96602)
- 管理学(95260)
- 管理学院(94702)
- 中国(88103)
- 财(63783)
- 科学(63227)
- 京(62892)
- 所(54982)
- 农(54628)
- 中心(50943)
- 财经(50844)
- 研究所(49706)
- 经济学(46631)
- 经(46329)
- 江(45341)
- 业大(44407)
- 农业(42510)
- 经济学院(42116)
- 北京(39672)
- 院(38840)
- 范(38002)
- 财经大学(37942)
- 师范(37517)
- 基金
- 项目(201817)
- 科学(159778)
- 基金(148918)
- 研究(144828)
- 家(130697)
- 国家(129602)
- 科学基金(111027)
- 社会(98293)
- 社会科(93678)
- 社会科学(93657)
- 基金项目(78243)
- 省(78213)
- 自然(69007)
- 自然科(67500)
- 自然科学(67485)
- 自然科学基金(66339)
- 划(65258)
- 教育(64503)
- 资助(60179)
- 编号(55552)
- 发(49018)
- 重点(45636)
- 部(44711)
- 成果(44274)
- 创(42553)
- 国家社会(42501)
- 创新(39840)
- 发展(39464)
- 展(38865)
- 教育部(38831)
- 期刊
- 济(160662)
- 经济(160662)
- 研究(94658)
- 中国(61671)
- 农(51480)
- 学报(49500)
- 财(47241)
- 融(44689)
- 金融(44689)
- 科学(44378)
- 管理(41979)
- 大学(37729)
- 学学(36014)
- 农业(34237)
- 经济研究(28108)
- 财经(26902)
- 业经(25658)
- 技术(24145)
- 教育(24017)
- 经(23243)
- 问题(20832)
- 业(17132)
- 贸(17012)
- 技术经济(16464)
- 世界(15397)
- 商业(15383)
- 国际(15196)
- 统计(14866)
- 理论(13922)
- 策(13688)
共检索到4710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玉丽 马正兵
文章基于中国31省份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融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存在从东部到中部、再到西部依次递增的区域异质性;同时,这种促进作用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而呈现非线性特征。当前,中国部分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超越了面板门槛模型中的门槛值,对于这些省份而言,通过发展数字经济促进城乡融合的条件已经具备。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可通过市场机制、政府行为和社会服务三条中介渠道驱动城乡融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玉丽 马正兵
文章基于中国31省份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融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存在从东部到中部、再到西部依次递增的区域异质性;同时,这种促进作用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而呈现非线性特征。当前,中国部分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超越了面板门槛模型中的门槛值,对于这些省份而言,通过发展数字经济促进城乡融合的条件已经具备。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可通过市场机制、政府行为和社会服务三条中介渠道驱动城乡融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钟文 郑明贵 钟昌标
文章基于2001—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非线性影响,并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数据进行了微观层面的检验。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在充分考虑回归结果稳健性的问题后发现,现阶段数字经济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是微观层面上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村居民的增收效应要大于城市居民。调节效应检验发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都可以显著地调节数字经济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倒U”型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俞彤晖 肖延玉
文章基于经济发展、社会服务和政府行为等视角,系统剖析了数字经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理论逻辑,并利用我国31个省份2004—2020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揭示了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并呈现显著的区域异质性;(2)数字经济亦能通过经济发展、社会服务和政府行为等变量的中介效应实现对城乡融合发展的间接促进作用;(3)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非线性特征,随着经济增长水平提高,促进作用不断增强。据此,本文从厚植乡村“数字土壤”、统筹多维因素综合施策、重视中微观层面差异化特征三个方面给出了相关启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晨阳 何江新
本文基于2006-202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城乡融合发展和农村消费市场发展之间的作用关系。研究显示:数字经济对我国农村消费市场发展具有显著驱动作用,但存在异质性影响,对西部地区的驱动效果更强,对东部和中部的影响效果相对较弱;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城乡融合发展在数字经济对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的影响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数字经济主要通过城乡经济融合、城乡空间融合和城乡市场融合的中介作用影响农村消费市场发展,它们三者的中介效应约占总效应的44.7%。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浩天 肖延玉
数字经济-生态保护-城乡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效应是检视经济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维度。基于2011-2021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以及灰色关联度模型,探究三者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和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三个子系统的评价指数存在一定差异,城乡融合发展最高,生态保护居中,数字经济最低;从时间上看,研究期内三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在低水平段位呈上升状态;从空间上看,三大系统耦合协调度表现为“东部>中部>西部”,且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特征,局部空间自相关类型以“高-高”和“低-低”集聚为主;作为制约三大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产业结构、人口素质、经济驱动、政府调控、科技支撑的驱动效果依次递减。因此,要制定差异化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构跨区域协作机制,实现数字经济、生态保护与城乡融合发展的互构式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何琴
本文以2013-2022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对数字经济与城乡融合发展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将资本配置作为中介,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对资本配置在其中所起的中介作用进行检验,然后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对所收集的样本数据进行回归,获得本研究的研究结论。在此基础上,通过区域异质性分析,验证我国各地区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在城乡融合发展中起到了明显的积极的作用;数字经济在城乡融合发展中的作用存在着一定的地域差异,其对东部地区的推动作用比中西部地区要大。从资本配置的角度看,数字经济正在为城镇和农村之间的生产联系和要素配置创造新的动力,优化了资本配置,使其更有效率,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距,从而促进了城乡关系。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玮
本文基于数字化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就数字经济对我国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并进一步考察了这种影响机制的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同时也会通过农村电商发展的间接机制对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产生影响。农村电商发展在数字经济对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作用,能进一步强化数字经济对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的赋能作用。进一步地,数字经济对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呈现出“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特征。最后文章提出了相关政策启示。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城乡一体化 融合发展 农村电商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程静 陈佳睿 杜震
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是城乡融合的内在要求。数字普惠金融能否引导金融要素向农村流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呢?基于城乡融合内涵构建相应指标体系,利用2011—2020年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熵值-TOPSIS法测算城乡融合水平,并采用空间计量模型与门槛模型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1)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推动城乡融合且具有显著的异质性;(2)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城乡要素流动、农村产业发展与地区创新推动城乡融合发展;(3)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融合发展均存在空间集聚;(4)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融合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提升本地区数字普惠金融能够带动邻近地区的城乡融合发展,长期来看有利于城乡融合的区域协调发展;(5)数字普惠金融对本地城乡融合发展存在双重门槛效应,数字普惠金融需要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够对城乡融合产生显著影响,且该影响程度伴随数字普惠金融的提升而递增。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成康康 杜赫
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根基,也是加快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必要保障。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影响,并从数字普惠金融不同维度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产业融合呈现出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关系,且存在明显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将数字普惠金融细分为覆盖广度、使用深度与数字化程度三个层面分别检验,发现使用深度与数字化程度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影响同样呈现为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关系,覆盖广度则始终表现为正向促进作用。鉴于此,各地应努力改善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条件,消除消费者适应数字普惠金融的“软硬件”约束,强化数字普惠金融跨区域协同发展,助力农村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成康康 杜赫
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根基,也是加快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必要保障。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影响,并从数字普惠金融不同维度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产业融合呈现出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关系,且存在明显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将数字普惠金融细分为覆盖广度、使用深度与数字化程度三个层面分别检验,发现使用深度与数字化程度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影响同样呈现为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关系,覆盖广度则始终表现为正向促进作用。鉴于此,各地应努力改善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条件,消除消费者适应数字普惠金融的“软硬件”约束,强化数字普惠金融跨区域协同发展,助力农村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静凤
文章使用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在构建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与区域创新绩效之间的内在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这种影响存在“边际效应”递增特点;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西部地区区域创新系统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获益能力要强于中部及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创新主体异质性,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要强于高校与科研机构。由此,建议可从提高创新主体数字技术应用能力,构建跨区域数字合作发展格局,消除西部地区“数字鸿沟”等方向着手,推动区域创新绩效稳步提升。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区域创新 门槛效应 创新主体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喆 余紫菱 马莉莉
文章基于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期DID模型检验自贸试验区设立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借助反事实分析法进一步探究政策效应的强度差异。研究发现:(1)随着自贸试验区的设立,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得以提升,具体可通过贸易便利、技术创新和监管服务三条路径发挥作用。(2)自贸试验区设立对数字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会受财政依赖程度的影响,更多地取决于政府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沿海型自贸试验区相比内陆型自贸试验区,其设立的“数字效应”更为明显。(3)未来应以广东、福建、河南、四川、浙江等为抓手,差异化打造数字自贸区建设标杆。同时,创新经验复制推广的样区可重点考虑贸易便利化方面、技术创新层面和监管服务领域。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静凤
文章使用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在构建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与区域创新绩效之间的内在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这种影响存在“边际效应”递增特点;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西部地区区域创新系统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获益能力要强于中部及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创新主体异质性,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要强于高校与科研机构。由此,建议可从提高创新主体数字技术应用能力,构建跨区域数字合作发展格局,消除西部地区“数字鸿沟”等方向着手,推动区域创新绩效稳步提升。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区域创新 门槛效应 创新主体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崔建军 赵丹玉
本文基于2011—2020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评价体系,使用熵权法进行测度,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融合是否存在促进作用,运用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及其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和传统金融发展水平,对于城乡融合发展的非线性作用。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融合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作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及其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对城乡融合发展具有显著门槛效应,且正向影响随门槛值的提高逐渐增加;传统金融发展水平在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融合发展间存在显著门槛效应,随着传统金融不断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融合发展的推动作用呈现出“倒U型”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