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911)
- 2023(20080)
- 2022(16454)
- 2021(15005)
- 2020(12334)
- 2019(27495)
- 2018(26690)
- 2017(50585)
- 2016(26724)
- 2015(29248)
- 2014(28990)
- 2013(28532)
- 2012(26285)
- 2011(23702)
- 2010(23693)
- 2009(21861)
- 2008(20334)
- 2007(17547)
- 2006(15369)
- 2005(13899)
- 学科
- 济(126938)
- 经济(126823)
- 管理(74343)
- 业(74299)
- 企(58705)
- 企业(58705)
- 方法(48461)
- 数学(42999)
- 数学方法(42529)
- 中国(36862)
- 农(33893)
- 地方(31525)
- 财(31119)
- 业经(28861)
- 融(28671)
- 金融(28670)
- 银(27407)
- 银行(27360)
- 行(26422)
- 农业(23760)
- 学(23477)
- 制(23260)
- 贸(21018)
- 贸易(21002)
- 易(20350)
- 务(18430)
- 财务(18375)
- 财务管理(18340)
- 环境(17798)
- 企业财务(17574)
- 机构
- 学院(377518)
- 大学(374878)
- 济(165615)
- 经济(162511)
- 管理(143418)
- 研究(131997)
- 理学(123951)
- 理学院(122595)
- 管理学(120543)
- 管理学院(119856)
- 中国(103690)
- 科学(79338)
- 京(77551)
- 财(74385)
- 农(66656)
- 所(65938)
- 中心(61744)
- 研究所(60061)
- 财经(59266)
- 业大(56697)
- 江(55294)
- 经(54049)
- 经济学(52495)
- 农业(52003)
- 北京(48246)
- 范(47938)
- 院(47419)
- 师范(47329)
- 经济学院(47149)
- 州(44507)
- 基金
- 项目(258580)
- 科学(204544)
- 基金(189791)
- 研究(185141)
- 家(167152)
- 国家(165754)
- 科学基金(142365)
- 社会(122196)
- 社会科(116140)
- 社会科学(116115)
- 省(101214)
- 基金项目(100113)
- 自然(91234)
- 自然科(89217)
- 自然科学(89192)
- 自然科学基金(87603)
- 划(84937)
- 教育(83768)
- 资助(76405)
- 编号(72228)
- 发(59855)
- 重点(58568)
- 成果(57071)
- 部(56629)
- 创(54554)
- 国家社会(52029)
- 创新(51034)
- 科研(50039)
- 课题(49997)
- 教育部(48816)
- 期刊
- 济(182538)
- 经济(182538)
- 研究(110692)
- 中国(74260)
- 农(61913)
- 学报(61512)
- 财(56928)
- 科学(55991)
- 管理(52997)
- 大学(46913)
- 融(46749)
- 金融(46749)
- 学学(44908)
- 农业(41565)
- 教育(33281)
- 技术(32061)
- 经济研究(31099)
- 财经(30002)
- 业经(29764)
- 经(25952)
- 问题(23493)
- 业(21127)
- 技术经济(18959)
- 贸(18045)
- 统计(17990)
- 版(17973)
- 商业(17618)
- 科技(17202)
- 世界(17050)
- 理论(16779)
共检索到5654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谢婷婷 李晓琴
选取2015—2021年我国29个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且仍处于曲线拐点左侧。机制分析中,运用空间误差模型,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金融可得性的促进作用,将通过金融可得性的空间效应潜在影响邻近省份。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乡村发展水平高的省份,金融可得性增加能显著促进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我国数字经济“低—低”集聚相比“高—高”集聚的省份,金融可得性增加会更大程度拉大城乡收入差距。为此,应加快完善乡村数字化建设,注重数字经济区域间协调发展,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谢婷婷 李晓琴
选取2015—2021年我国29个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且仍处于曲线拐点左侧。机制分析中,运用空间误差模型,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金融可得性的促进作用,将通过金融可得性的空间效应潜在影响邻近省份。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乡村发展水平高的省份,金融可得性增加能显著促进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我国数字经济“低—低”集聚相比“高—高”集聚的省份,金融可得性增加会更大程度拉大城乡收入差距。为此,应加快完善乡村数字化建设,注重数字经济区域间协调发展,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晓钟 李俊雨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并利用2009—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呈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型”态势;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门槛效应。人均收入水平越高、研发强度越大,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的作用效应越明显;“一带一路”建设、对外开放程度扩大,也有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为此,论文探讨了对策建议,以期为更好地发挥数字经济发展对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提供有益的思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邢怀振 苏群
文章从收入水平和收入结构双重视角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基于2013—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二者之间的影响关系。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城乡工资性收入差距的影响均为“倒U”型;在区域异质性方面,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显著为正,而对城乡工资性收入差距的影响显著为负,但是对于中部地区而言,这种作用效果却恰好相反;门槛效应显示,城镇化、受教育程度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城乡经营性收入差距的影响中存在不同效果的门槛效应。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米嘉伟 屈小娥
从就业及收入分配视角分析了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使用2011-2019年中国2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层面数据,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区域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呈先缩小后扩大的“U型”变化趋势,目前中国已跨越拐点处于“U型”曲线的右侧,数字经济展现出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倾向。分区域看,西部地区“U型”关系明显,东、中部地区较为微弱;以人口数量划分城市规模大小,数字经济与城乡收入差距的“U型”关系显著存在于大规模和小规模城市。进一步研究发现教育资源对数字经济与城乡收入差距的“U型”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城镇化在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上述研究对于制定减轻数字经济发展对就业结构冲击、改善城乡收入差距的相关政策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娜娜
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数字经济、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发展韧性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韧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这一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主要表现为东部>中部>东北>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发展韧性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数字经济能够通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升经济发展韧性,且这种影响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尤为显著。对此,需要通过加速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数字经济建设技术与政策投入力度、拓宽数字经济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提升经济发展韧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娜娜
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数字经济、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发展韧性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韧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这一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主要表现为东部>中部>东北>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发展韧性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数字经济能够通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升经济发展韧性,且这种影响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尤为显著。对此,需要通过加速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数字经济建设技术与政策投入力度、拓宽数字经济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提升经济发展韧性。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潘林伟 吴娅玲 张瑞
本文采用我国31个省市2001~2015年度面板数据,把金融发展细分为金融规模扩大和金融效率提高,分区域检验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在经济和金融的城乡二元结构下,各省市城乡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随着金融发展,城乡经济差距特别是收入差距也有扩大趋势,且金融发展对该差距的影响具有滞后性。考虑政府参与后,发现政府参与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据此,本文认为地方政府应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和现实需要,制定差异化的金融发展措施;协调财政与金融的关系,且财政支出应关注农业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积累,引导资金进入农村地区,促进城乡经济金融发展,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伟祁 李大胜 闫玉科
选取2013—2020年省域面板数据,考察数字经济发展、人力资本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先缩小后扩大的“U”型影响,而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能够显著强化数字经济发展初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积极作用,抑制数字经济发展后期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消极作用。机制检验表明,非农就业和农业生产率是数字经济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两大路径。进一步分析发现,目前中国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正快速逼近“U”型拐点,其他地区离拐点仍有一定距离且逼近速度缓慢。研究结论有利于深刻把握数字经济发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规律。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伟祁 李大胜 闫玉科
选取2013—2020年省域面板数据,考察数字经济发展、人力资本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先缩小后扩大的“U”型影响,而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能够显著强化数字经济发展初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积极作用,抑制数字经济发展后期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消极作用。机制检验表明,非农就业和农业生产率是数字经济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两大路径。进一步分析发现,目前中国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正快速逼近“U”型拐点,其他地区离拐点仍有一定距离且逼近速度缓慢。研究结论有利于深刻把握数字经济发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规律。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唐博
本文基于2015-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以城乡收入差距为切入点,探讨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率提高,从而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经济发展水平对城乡居民收入差异具有“双门槛”效应,在人均GDP越高的情况下,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城乡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就地区而言,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其次是中部,西部地区最低,并且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比中东部地区大。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城乡收入差距 省级面板数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钟文 郑明贵 钟昌标
文章基于2001—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非线性影响,并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数据进行了微观层面的检验。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在充分考虑回归结果稳健性的问题后发现,现阶段数字经济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是微观层面上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村居民的增收效应要大于城市居民。调节效应检验发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都可以显著地调节数字经济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倒U”型关系。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宁薛平 文启湘
基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背景,讨论了金融中介发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机制,提出金融中介发展导致产业过快非农化和就业结构非农化程度滞后于产业非农化程度,二者共同促成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提出金融资源城乡均衡配置,促进就业结构转变等综合经济政策,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关键词:
金融中介发展 城乡收入差距 经济发展战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郭佳钦 阳杨 高媛
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应用给农村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推动了农村居民创业就业,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文章基于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法测度各地区平台经济发展水平,并对平台经济影响城乡收入差距进行了效应评估。结果发现:平台经济发展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在南方地区和人力资本水平较低的地区更加明显;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农村创业就业是平台经济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渠道;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政府合理干预能够强化平台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厘清平台经济、农村创业就业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作用机理,对改善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结构、探索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陈文 吴赢
在借鉴测度数字经济的国际权威体系的基础上,文章从六个维度构建了数字经济发展指标,形成2012-2018年省级平衡面板数据,探讨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存在U型关系,即数字经济发展初期会降低城乡收入差距,但数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会拉大城乡收入差距,产生数字鸿沟问题。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发展通过影响城镇化和城乡居民相对创业水平来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数字经济发展早期,数字经济发展能够促进城镇化以及更多提升乡村的创业水平,但数字经济发展后期,其会导致"逆城镇化"以及更多提升城市的创业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和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都可以显著地调节数字经济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U型关系,加强数字经济初始发展阶段对于缓解城乡收入差距的积极作用,抑制数字经济发展后期拉大城乡收入差距的消极作用。文章的研究结果表明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和加快农村金融发展是确保数字经济发展惠及农村居民的重要保障,由此形成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的政策建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