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910)
2023(17049)
2022(14090)
2021(12747)
2020(10465)
2019(23404)
2018(22904)
2017(44395)
2016(23950)
2015(26372)
2014(26174)
2013(26188)
2012(25177)
2011(23032)
2010(23226)
2009(21743)
2008(21620)
2007(19325)
2006(17362)
2005(16123)
作者
(72409)
(60284)
(60179)
(57156)
(38661)
(28965)
(27218)
(23366)
(22950)
(21578)
(20810)
(20067)
(19503)
(19279)
(18956)
(18533)
(17792)
(17727)
(17554)
(17357)
(15229)
(15087)
(14600)
(13840)
(13779)
(13453)
(13281)
(13159)
(12180)
(11792)
学科
(121799)
经济(121680)
管理(70479)
(68013)
(52748)
企业(52748)
方法(45620)
数学(40846)
数学方法(40614)
中国(34113)
(32433)
(29806)
地方(29654)
业经(25565)
(22300)
(22257)
(20870)
贸易(20853)
农业(20487)
(20308)
银行(20261)
(20143)
(20106)
财务(20083)
财务管理(20030)
(19899)
金融(19899)
(19395)
企业财务(19276)
环境(16934)
机构
大学(354399)
学院(353881)
(158509)
经济(155545)
管理(130913)
研究(127967)
理学(111765)
理学院(110427)
管理学(108858)
管理学院(108187)
中国(98930)
(76759)
(75529)
科学(75450)
(65667)
(62559)
财经(59682)
研究所(58879)
中心(57428)
(54230)
(53632)
业大(51542)
经济学(50784)
农业(49083)
北京(48298)
经济学院(45777)
(45563)
(45519)
师范(44975)
财经大学(44306)
基金
项目(227600)
科学(179009)
基金(166544)
研究(163383)
(146389)
国家(145139)
科学基金(123182)
社会(108020)
社会科(102732)
社会科学(102703)
基金项目(87504)
(87371)
自然(77837)
自然科(76017)
自然科学(75992)
自然科学基金(74676)
(74287)
教育(73557)
资助(68235)
编号(63493)
(53471)
成果(52349)
重点(51453)
(51146)
(46949)
国家社会(45791)
课题(44701)
创新(44089)
教育部(43867)
科研(43475)
期刊
(182319)
经济(182319)
研究(112268)
中国(72123)
(60362)
学报(57542)
(56809)
科学(51245)
管理(48401)
大学(43155)
学学(41021)
(40978)
金融(40978)
农业(38270)
教育(31502)
财经(31333)
经济研究(31201)
业经(28114)
技术(27476)
(26924)
问题(24378)
(20299)
(19952)
技术经济(18530)
国际(17832)
世界(17088)
商业(17068)
统计(16546)
理论(16370)
(16266)
共检索到5505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朱冠平  扈文秀  郭德兵  
数字经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当前也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为探究数字经济发展是否也能缓解地方隐性债务扩张,本文以我国2011—2018年部分地级市为样本,利用北京大学测度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与地方隐性债务等数据对两者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抑制地方隐性债务扩张。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地方隐性债务扩张的负向关系主要表现在东部地区,且在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影响更为显著。最后,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本文提出三点建议:明确目标,积极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协调发展,缩小区域数字发展鸿沟;营造氛围,释放数字经济增长潜能。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李建发  陈文川  张津津  张国清  
文章基于2009-2018年289个地级市数据样本,结合"烙印理论",考察了金融官员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具体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相对于非金融官员,金融官员能显著地抑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表现为"治理效应"。进一步研究表明,巡视未覆盖地区、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越佳和制度环境越好时,金融官员抑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效果越明显。文章实证分析了官员的金融经历对地方隐性债务风险的作用机理及具体效应,有效地诠释了"金融副省长现象",为金融干部队伍建设和金融监管提供理论解释与经验证据支持,也为现阶段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提供了启示。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徐亚平  潘韵婷  史依铭  
文章将数字普惠金融与市场化水平相结合,为深入探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提供了新视角。文章基于2011—2019年中国21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市场化水平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市场化水平在数字普惠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与市场化水平的正向调节作用在中、小城市以及中部地区显著;进一步基于门槛效应分析发现,当市场化水平跨越第一和第二门槛值后,数字普惠金融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因此,提升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水平,提高市场化水平,有利于“十四五”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庄潜艺  王展  高翔  
在海外高学历人才大量回国工作的背景下,地方主官的海归背景是否会对其所在城市经济发展带来影响?影响的路径又是什么?基于上述思考,文章利用2001至2019年中国283个地级市数据,揭示了海归背景的地方主官对其所在地级市发展的带动作用,探究了人力资本优势转化到地区发展的3条影响路径。结果表明:第一,拥有海归背景的地方主官确实会促进其所在地级市的发展;第二,增加科技支出是海归背景地方主官影响所在地级市经济发展的首要路径;第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扩大外商投资是海归地方主官影响所在地级市经济发展的另外两条路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詹新宇  苗真子  
在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财政压力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对中国282个地级市的财政压力和经济发展质量进行测度,并建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地方财政压力与辖区经济发展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二者呈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即一定程度的地方财政压力,有助于辖区经济发展质量的改善,但当地方财政压力过大时,反而将恶化辖区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发现,这种倒U型关系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尚处于地方财政压力改善辖区经济发展质量的阶段,而西部地区则截然相反;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地方财政压力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系数,也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论文据此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伊志宏  曹淮扬  刘轻舟  
本文选择1994~2004我国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检验地方经济发展以及地方经济发展因素与公司内因素的交互作用如何影响企业资本结构。本文发现,人均居民消费水平越高,企业资产负债率越高;人均GDP较高的地区,人均居民消费水平对资产负债率影响较小,企业资产负债率较高;企业非债务税盾越大,人均GDP对其资产负债率影响越小;城乡储蓄年度余额越高的地区,企业资产负债率越高;随着地区人均GDP的提高,城乡储蓄对企业资产负债率的影响减小;资本形成总额越高、企业资产负债率越高。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葛立宇  莫龙炯  张方  
基于北京大学企业大数据研究中心的中国城市创新区域指数和281个地级市2011—2017年的经济发展数据,考察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城市区域创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国城市的区域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政府公共科技投入、市场金融信贷投资和社会人力资本提升是数字经济促进城市区域创新的主要影响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创新的积极效应在教育水平较低、城市规模较小、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城市更为显著;数字经济对城市区域创新的促进作用具有显著的空间外溢性特征。本文的理论和实证分析进一步丰富了数字经济发展促进区域创新的机制效应研究,为中国数字经济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树  高珺  黄世琦  
本文使用中国2000-2013年1 130位地级市市长的信息,探讨了官员晋升速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影响官员晋升速度的因素。研究发现,官员晋升速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趋势,临界值为1/26(即工龄为26年时),且中部地区官员晋升速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强于东西部地区。对官员晋升速度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官员个体特征和政治关系对晋升速度的影响显著为正。具体而言,官员参加工作时的年龄、学历、汉族身份等个体特征对晋升速度有显著影响,性别、专业背景的影响不显著;跨省交流和省级任职经历对官员晋升速度有显著正向影响,但中央任职经历的影响却不显著。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树  高珺  黄世琦  
本文使用中国2000-2013年1 130位地级市市长的信息,探讨了官员晋升速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影响官员晋升速度的因素。研究发现,官员晋升速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趋势,临界值为1/26(即工龄为26年时),且中部地区官员晋升速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强于东西部地区。对官员晋升速度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官员个体特征和政治关系对晋升速度的影响显著为正。具体而言,官员参加工作时的年龄、学历、汉族身份等个体特征对晋升速度有显著影响,性别、专业背景的影响不显著;跨省交流和省级任职经历对官员晋升速度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卢洪友  朱耘婵  
文章从人口城镇化视角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探讨城镇化、人口流动对地方政府债务水平的影响,并利用2010~2014年中国地级市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城镇化过程中,大量人口由农村向城市流动,短期内为满足市政建设、公共品供给等资金需求,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增加,地方债务规模边际增长;城镇人口密度增加的公共品拥挤效应大于人口集聚的规模经济效应,人口流动过程中公共支出刚性需求增长成为诱发政府举债水平上升的重要原因;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质量是化解地方政府长期债务风险的决定性因素。据此,中央政府应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控制与使用监管,实现新型城镇化与城市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有效衔接,加快城市产业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等,以促进财政经济可持续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政  王一钦  
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是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研究如何构建区域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对于评估各区域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状况、加快我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及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全国地级市2008~2019年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特定方法计算各地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综合指数,并根据计算指数,描述了我国现代产业体系发展趋势和空间特征。结果显示,我国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水平整体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研究在将现代产业体系评价指数分解为多个一级指标评价指数后,发现分项指标增长速度存在显著差异。异质性分析结果则发现,不同地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水平有所不同,而且城市之间产业体系发展差距会随时间推移而逐渐缩小。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徐彦坤  张帆  祁毓  
作为财政再分配形式的公共债务对居民收入分配具有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与债务筹资、使用和偿还机制相关。本文利用地级市层面面板数据和中国社会综合调查截面数据,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检验了地方政府债务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1)地方政府债务具有一定的收入效应,过高的债务规模显著加剧了居民收入差距,尤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城市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影响最为明显,且主要源于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差距,这与地方政府债务有偏的生产属性和银行借贷属性密切相关;(2)从传导机制上看,以"贷款为主、市政建设为主、间接税为主"的债务筹资、使用和偿还机制,影响着政府债务的再分配效应;(3)市场化通过降低债务融资成本缓解其对收入差距的不利影响,无偏的债务支出结构有助于拓宽地方政府债务的受益群体,稳定且对等的偿债来源有助于弱化债务偿还的分配扭曲效应。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龙帼琼  徐天祥  李冲  
本文基于并行中介和调节效应的系统分析框架,研究土地财政、城市扩张对本地房价的直接影响、传导机制、调节路径和时空异质性。研究发现城市空间扩张和人口集聚共同构成土地财政收入拉高本地房价的中介变量,城市用地空间扩张作为中介机制解释了总效应的9.95%,城市人口集聚解释了总效应的2.79%,东部城市空间扩张的中介效应大于中西部城市;城市人口集聚在土地财政影响房价过程中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但建设用地扩张并不显著,东部、中部、西部地区房价上涨的人口驱动力均大于空间驱动力。研究结果对土地财政生态健康和城市合理开发建设具有理论借鉴意义。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菅超伦  周咏梅  
基于PPP项目管理库的项目信息、各地级市的城投债数据及经济统计数据,首先检验地方政府债务负担对当地PPP项目规模所产生的影响,接着引入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深入分析。结论表明:地方政府债务负担越高,PPP项目规模越大,而经济发展水平会抑制地方政府负债对PPP项目规模的促进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子怡  陈志斌  
文章以2009-2013年27个省份的城投债发行额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影响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扩张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内部激励因素(信号传递激励)和外部压力因素(政府治理因素)均会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扩张产生影响,并且腐败程度越高、财政透明度越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越大;财政分权程度越低、晋升激励越高以及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越大。因此,构建廉洁高效、公开透明的地方政府,发挥信号传递的激励作用,有助于维持债务规模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完善政府债务治理机制,通过优化官员年龄结构、保持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