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437)
- 2023(22037)
- 2022(18532)
- 2021(17062)
- 2020(14359)
- 2019(32707)
- 2018(31971)
- 2017(60394)
- 2016(32745)
- 2015(36610)
- 2014(36462)
- 2013(36116)
- 2012(33739)
- 2011(30772)
- 2010(30902)
- 2009(28898)
- 2008(28551)
- 2007(25482)
- 2006(22470)
- 2005(20757)
- 学科
- 济(150840)
- 经济(150671)
- 管理(95885)
- 业(91468)
- 企(74474)
- 企业(74474)
- 方法(60049)
- 数学(52564)
- 数学方法(51925)
- 中国(40350)
- 农(39018)
- 财(37844)
- 业经(33986)
- 地方(33910)
- 制(30394)
- 学(30126)
- 贸(26587)
- 贸易(26572)
- 农业(26019)
- 易(25707)
- 银(23773)
- 银行(23702)
- 融(23425)
- 金融(23419)
- 务(23021)
- 财务(22942)
- 财务管理(22881)
- 行(22670)
- 企业财务(21765)
- 环境(21216)
- 机构
- 大学(474853)
- 学院(473727)
- 济(201234)
- 经济(197193)
- 管理(179025)
- 研究(168040)
- 理学(153255)
- 理学院(151464)
- 管理学(148821)
- 管理学院(147934)
- 中国(128085)
- 科学(102671)
- 京(101209)
- 财(93839)
- 所(86084)
- 农(84973)
- 研究所(77794)
- 中心(77042)
- 财经(73240)
- 江(72789)
- 业大(72118)
- 农业(66663)
- 经(66366)
- 北京(64007)
- 经济学(61936)
- 范(60995)
- 院(60369)
- 师范(60225)
- 州(57528)
- 经济学院(55502)
- 基金
- 项目(314192)
- 科学(246622)
- 基金(228596)
- 研究(223887)
- 家(201558)
- 国家(199904)
- 科学基金(170378)
- 社会(143632)
- 社会科(136334)
- 社会科学(136300)
- 省(122996)
- 基金项目(120181)
- 自然(110816)
- 自然科(108271)
- 自然科学(108240)
- 自然科学基金(106329)
- 划(103850)
- 教育(102193)
- 资助(93807)
- 编号(89224)
- 成果(72961)
- 重点(71570)
- 发(70630)
- 部(68803)
- 创(65170)
- 课题(61965)
- 创新(61121)
- 科研(60662)
- 国家社会(60247)
- 教育部(58704)
- 期刊
- 济(228612)
- 经济(228612)
- 研究(141180)
- 中国(98574)
- 学报(79481)
- 农(77504)
- 财(74415)
- 科学(71020)
- 管理(67774)
- 大学(59808)
- 学学(56426)
- 农业(51916)
- 融(47358)
- 金融(47358)
- 教育(46231)
- 技术(41680)
- 财经(37271)
- 经济研究(37200)
- 业经(36224)
- 经(32125)
- 问题(29609)
- 业(27869)
- 贸(24842)
- 技术经济(24237)
- 统计(23698)
- 图书(23321)
- 版(23089)
- 世界(21849)
- 理论(21849)
- 国际(21721)
共检索到7281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陈永强 张昕钰
本文测度2011—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和地区产业结构优化指数,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及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的传导机制、影响效应及空间演化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经双重差分法等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数字经济发展通过提高创新能力水平进而推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门槛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具有非线性特征及空间溢出特点。本研究为深入理解数字经济发展增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的效果、机制及空间差异等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范晓莉 李秋芳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数字经济对产业发展的作用程度不断增强。为探究数字经济在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发挥的作用,首先基于理论层面进行机理分析,其次测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最后构建空间计量模型验证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产业结构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应强调数字经济与产业的融合,加强资源有效配置,推动地区协同创新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黄显林
笔者利用1997年~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在探讨财税政策演进对地区产业结构发展的影响的基础上,构建计量模型分析财税政策演进对地区产业结构发展的总体影响效应和地区差异效应。研究发现:财税分权越大,越提升地区产业结构发展水平;地方税费与地区产业结构发展水平呈负相关,多数支出项目和规模呈较强促进效应,但科教支出呈轻微负相关;具体支出项目对地区产业结构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地区差异效应。
关键词:
财税政策 政策演进 地区产业结构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张恒 赵茂 李璐
本文利用综合评价、耦合协调度等模型测度了2011—2019年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区域经济发展及两者时空耦合协调状况。研究发现:一是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增长较快且表现出明显的地区收敛性和空间集聚性;二是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相对差距缩小,但中西部与东部沿海地区差距仍然较大;三是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能力持续增强,由轻度失调跨入优良协调发展阶段。因此,需完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地区数字化水平;提高金融普惠性服务能力,激发区域经济活力;加强省际合作,充分发挥沿海、沿江强省"领头羊"作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区域经济发展 时空耦合协调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振球 程婷 王振
本文利用1995—2011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静态面板数据模型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以及克服内生性的分析技术,对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相关控制变量与就业的关系进行了经验研究。静态面板数据模型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对降低失业率有积极作用;正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提高失业率具有正效应,但产业结构高级化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协同作用对降低失业率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第三产业比重与失业率呈负相关,实际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呈正相关。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得出的结论与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这说明,我国当前提出的"降增速、调结构、转方式、...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吴腾华 刘莹莹 胡耀元
新发展阶段下,普惠金融对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值得深入探讨。本文基于全国31个省市2013-2019年银行业的面板数据,通过系统广义矩估计模型(GMM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普惠金融服务水平与地区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表现为"先促进、后抑制";当进一步验证普惠金融是否对经济增长质量产生影响时,发现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质量始终表现为促进作用。因此,在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的同时,应结合不同地区的发展现状,以充分发挥普惠金融对于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
关键词:
普惠金融 地区经济 增长质量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涵 林晓冰 许思琪 范水生 毛丽玉
[目的]通过探究福建省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升级与农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为福建省乃至全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启示。[方法]文章基于福建省2011—2020年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对福建省九地市农业高质量发展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并运用随机效应模型、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和分位数回归进行实证研究。[结果](1)数字经济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同时产业结构升级也呈现出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显著正向影响;(2)数字经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中,产业结构升级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数字经济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间接影响农业高质量发展;(3)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升级与农业高质量发展之间呈现显著的非线性影响趋势。随着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数字经济对其促进作用逐渐减弱;同时,在农业高质量发展达到较高水平时,产业结构升级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将有所减弱。[结论]秉持高质量发展理念,积极推进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同时,要深化产业结构变革,充分发掘其中介作用,促进产业数字化融合,优化农业产业链效益,引领农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周林海 蓝春锋 吴狄 缪得志 赵玉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重视利用金融杠杆推动绿色发展。浙江省湖州市作为"两山"理念的诞生地、全国首批创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地市,在绿色信贷的创新和实践方面积累了较多的经验。本文以湖州市为研究对象,选取了2012~2016年间湖州市33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验证湖州市绿色信贷对产业结构绿色升级的影响。通过灰色关联度的分析,发现湖州市的绿色信贷占比与行业单位产值能耗存在关联关系。以短面板回归分析,验证绿色信贷占比对不同污染程度的行业起到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刘伟 戴冰清 刘卫镇
文章基于2011~2017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广义系统矩估计(SYS-GMM)方法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数字金融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推动技术进步从而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但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及数字化程度对经济发展质量的驱动效应存在差异,就其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力度而言,使用深度最强,覆盖广度次之,数字化程度最弱。并且,数字金融对中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驱动效应也存在差异,东、中部地区的正向影响显著,西部地区的正向影响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区域创新水平和城乡收入差距均在数字金融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中介效应。文章的研究结论将为提升经济质量效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振 王秀芝
政府对产业结构升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探讨财政科技支出效率对地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机制,通过改进的三阶段DEA方法测算我国各省份的财政科技支出效率。研究发现,整体上,财政科技支出效率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作用始终是正向的,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作用短期内不明显,但在长期内会产生负向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财政科技支出效率可通过经济增长以及创新资源集聚提升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且对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影响不同。相较于东部地区,提高财政科技支出效率可以显著推动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相较于中西部地区,则能显著推动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据此,地方政府应摒弃不良的科技支出理念,打破地区间市场保护局面,加强预算监督和统筹兼顾各地区的科技支出效率,力求降低各类风险。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胡海洋 姚晨
文章基于2011—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限回归模型考察了数字经济、技术创新是否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研究发现:从综合作用效果而言,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推动中国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且结果较为稳健;技术创新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是数字经济带动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重要传导机制;门限回归模型的结果证明了数字经济对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存在非线性影响,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其促进作用更强;分地区回归后发现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效应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欠发达地区能够获得更大的数字经济发展红利。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胡海洋 姚晨
文章基于2011—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限回归模型考察了数字经济、技术创新是否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研究发现:从综合作用效果而言,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推动中国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且结果较为稳健;技术创新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是数字经济带动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重要传导机制;门限回归模型的结果证明了数字经济对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存在非线性影响,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其促进作用更强;分地区回归后发现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效应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欠发达地区能够获得更大的数字经济发展红利。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关秋燕
针对目前对全国物流产业集聚研究较少的状况,将全国31个省级单位划分为五个区域,分别是东部、东北、黄河中游、长江中游和西部地区,运用区位熵法对这五个区域的物流产业集聚度进行了测度;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物流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东部、黄河中游、长江中游地区的物流集聚与经济发展之间是正相关关系,而东北地区的物流集聚与经济发展之间是负相关关系,西部地区的物流集聚对经济发展作用不显著。在此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西部地区物流产业适度集聚、改善政府对地区经济的干预能力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虞义华 郑新业 张莉
利用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1995—2007年的面板数据,本文分析了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同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通过多项计量检验,比较了不同计量模型之后,笔者选取了能够修正面板异相关和自相关的可行的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模型。研究表明,(1)碳强度同人均GDP之间存在"N"形关系。(2)第二产业比重同碳强度存在正相关关系,即第二产业比重越高,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就越高。(3)对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之间关系进行的情景分析表明,如果产业结构不改变,没有实施另外的政策,经济增长速度本身难以引致碳排放强度的大幅下降,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目标难以实现。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力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可以有效地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本文以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为单元,实证分析科技创新能力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科技创新正向显著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可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竞争力、催生经济新的增长点、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此外,增加政府补助也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基于上述结论,应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加快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以期为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区域经济发展 政府补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税收对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基于1994-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数字经济发展对我国服务贸易扩容提质的影响——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
贸易开放、产业结构升级与数字经济发展——基于长江经济带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数字经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基于2013~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
人力资本、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
能源政策创新对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的驱动途径——基于2007-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商贸流通发展对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
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数字经济发展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吗?——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结构性减税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